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访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蒋艾青
1
作者 人和 蒋艾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5,共2页
岁末年终,当北方已经地冻天寒.南疆的福建却依然是绿树成荫,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此时,记者有幸在福建漳州采访到大闽公司董事长蒋艾青先生。就速溶茶市场的发展双方进行了沟通。
关键词 福建漳州 有限公司 董事长 茶文化 食品 传播 茶市场 速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苦瓜休闲食品加工工艺的研究
2
作者 肖志剑 谢苏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0-61,65,共3页
研究了护绿、脱苦、硬化、调味等工序对苦瓜休闲食品品质的影响,并利用冷冻干燥技术研制出色、香、味、形俱佳的新型蔬菜休闲食品。
关键词 苦瓜 休闲食品 加工工艺 冷冻干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沱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常睿 罗红玉 +6 位作者 张莹 王奕 陈善敏 杨娟 张丽 李欢欢 钟应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61-1970,共10页
【目的】探究重庆沱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重庆沱茶保健功能研究和T2DM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热水浸提、真空冷冻干燥制备获得重庆沱茶提取物,采用福林酚法、蒽酮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 【目的】探究重庆沱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重庆沱茶保健功能研究和T2DM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热水浸提、真空冷冻干燥制备获得重庆沱茶提取物,采用福林酚法、蒽酮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检测其主要品质成分。选取24只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6只用基础饲料喂养,设为正常对照组(NC组);1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注射诱导构建T2DM小鼠模型,以低剂量(400 mg/kg,TTEL组,6只)和高剂量(800 mg/kg,TTEH组,6只)重庆沱茶提取物灌胃,T2DM模型对照组(MC组,6只)和N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周期为8周,每天灌胃1次。试验期间测量记录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和空腹血糖,干预结束后,分析重庆沱茶提取物对小鼠组织病理形态、血糖、血脂和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重庆沱茶提取物的主要品质成分中,茶多酚含量最高(34.45%),茶多酚主体成分(儿茶素类)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18.22%)。重庆沱茶提取物干预可有效缓解T2DM小鼠的体质量减轻和肝脏、胰腺病理损伤;干预8周后,TTEL组和TTEH组小鼠空腹血糖均较MC组显著下降(P<0.05,下同),TTEL组降幅为23.95%,TTEH组降幅为48.94%。同时,重庆沱茶提取物能改善T2DM小鼠的葡萄糖耐受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其中高剂量重庆沱茶提取物的改善效果更佳;与MC组相比,TTEL组、TTEH组小鼠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增加,表明重庆沱茶提取物干预可显著改善脂代谢紊乱;与MC组相比,TTEL组、TTEH组小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表明重庆沱茶提取物干预能显著改善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结论】重庆沱茶提取物具有降血糖效果,具备开发为降血糖功能食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沱茶 小鼠 2型糖尿病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揉捻对永川秀芽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常睿 罗红玉 +5 位作者 王奕 陈善敏 张莹 张丽 李欢欢 钟应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85-193,共9页
为探究适合永川秀芽加工的最优变频揉捻工艺,以‘福鼎大白茶’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加工永川秀芽,研究了不同揉捻频率处理对其感官品质、色泽属性、生化成分、滋味属性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固定频率(B6)相比,变频揉捻处理茶样的... 为探究适合永川秀芽加工的最优变频揉捻工艺,以‘福鼎大白茶’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加工永川秀芽,研究了不同揉捻频率处理对其感官品质、色泽属性、生化成分、滋味属性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固定频率(B6)相比,变频揉捻处理茶样的感官品质均有所提升,综合得分以中揉中速-重揉慢速揉捻所制茶样(B5)最高(92.75分),B1~B5的干茶亮度增加,B4、B5的绿度显著高于其他绿茶,而黄度、色彩饱和度和色调彩度显著低于其他绿茶;变频揉捻可增加永川秀芽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叶绿素b含量;重揉快速(B4)会增加茶汤苦涩味,固定频率(B6)茶汤酸味、咸味高而鲜味低,最佳变频揉捻(B5)有利于茶汤鲜味增加、酸味降低;永川秀芽的香气组成主要以醇、醛、酯类为主,醇类物质种类最多,含量最高,变频揉捻后,酯类、酮类含量增加,烯类、其他类含量减少。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不同揉捻频率所制永川秀芽的香气差异物质有11种,分别是二甲基戊酸甲酯、壬醛、3-己烯-1-醇、β-芳樟醇、1-戊醇、顺-茉莉酮、二甲硫、α-杜松烯等,变频揉捻技术对醇类香气成分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揉捻 永川秀芽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渣多肽制备及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被引量:11
5
作者 罗红玉 郁军 +3 位作者 岳鹏翔 陈暄 王丽璞 黎星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61-66,共6页
分别以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以及复合蛋白酶水解茶渣粗蛋白制备茶渣多肽,并对多肽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考察。通过单因素试验证明:复合蛋白酶的效果最好,其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粗蛋白液质量分数0.5%、加酶量600U/g、温... 分别以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以及复合蛋白酶水解茶渣粗蛋白制备茶渣多肽,并对多肽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考察。通过单因素试验证明:复合蛋白酶的效果最好,其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粗蛋白液质量分数0.5%、加酶量600U/g、温度55℃、pH8.0、水解5h,在此条件下,多肽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27.3%;碱性蛋白酶的效果也较好,其最佳工艺为蛋白液质量分数0.5%、加酶量400DU/g、pH8.5、温度50℃、时间1.0h,在此条件下,多肽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25.3%,与前者的清除能力没有显著差异,但用时少4h;利用碱性蛋白酶作为酶源制得茶渣多肽粗品中含有蛋白质、多肽、游离氨基酸分别为28.4%、11.0%、1.5%,其对羟自由基的半清除率IC50为8.432mg/mL,相同条件下VC的IC50为0.897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蛋白 蛋白酶 水解 多肽 羟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变量筛选在近红外光谱测定绿茶汤中茶多酚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瑞梅 岳鹏翔 +2 位作者 赵杰文 黄星奕 陈全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4-157,163,共5页
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从绿茶汤近红外光谱中提取茶多酚光谱信息,建立茶多酚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光谱采集使用5 mm光程的石英比色皿,利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筛选特征光谱区间,然后在筛选的光谱区间内进一步利用遗传算法(GA)... 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从绿茶汤近红外光谱中提取茶多酚光谱信息,建立茶多酚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光谱采集使用5 mm光程的石英比色皿,利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筛选特征光谱区间,然后在筛选的光谱区间内进一步利用遗传算法(GA)优选特征变量。结果表明,siPLS筛选的特征光谱区间避开了水的强吸收峰影响,利用GA在筛选的特征光谱区间内优选出166个特征变量建立PLS模型,模型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685%,相对标准差为5.26%,相对分析误差为3.22,所建模型能达到精度要求,可用于实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近红外光谱 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酶降低速溶绿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军国 欧鸥 +3 位作者 陈泉宾 王丽丽 王秀萍 陈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4,共5页
酯型儿茶素是速溶茶苦涩味的主体成分,其存在导致所应用产品口感苦涩,难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口感需求。单宁酶可降解茶叶中的酯型儿茶素组分,其在速溶茶加工中的应用值得关注。通过单宁酶对不同浓度速溶绿茶溶液的酯型儿茶素降解效果、... 酯型儿茶素是速溶茶苦涩味的主体成分,其存在导致所应用产品口感苦涩,难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口感需求。单宁酶可降解茶叶中的酯型儿茶素组分,其在速溶茶加工中的应用值得关注。通过单宁酶对不同浓度速溶绿茶溶液的酯型儿茶素降解效果、单位单宁酶的EGCG降解量以及在速溶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速溶绿茶溶液折光度为2.35时,单宁酶酯型儿茶素降解效果最好,单位单宁酶EGCG降解量可达6.70mg·mg-1。应用于速溶绿茶加工时,单宁酶添加量以原料的3‰为宜,先提取分离后酶解,可获得口感醇和的速溶茶粉,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相较于热水提取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绿茶 单宁酶 酯型儿茶素 苦涩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质对绿茶饮料储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江春柳 孙云 +1 位作者 岳鹏翔 张南飞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61-566,共6页
对不同水质调配的绿茶饮料储藏期间汤色、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藏过程中绿茶饮料汤色亮度下降、汤色加深,儿茶素总量下降,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稳定。不同水质对绿茶饮料耐储藏特性的影响差异明显,蒸馏... 对不同水质调配的绿茶饮料储藏期间汤色、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藏过程中绿茶饮料汤色亮度下降、汤色加深,儿茶素总量下降,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稳定。不同水质对绿茶饮料耐储藏特性的影响差异明显,蒸馏水、纯净水对绿茶饮料汤色、儿茶素、感官品质的影响较软化水、矿泉水与自来水的小。蒸馏水调配的绿茶饮料汤色偏浅,滋味苦涩欠鲜爽,纯净水与软化水比较适合用于茶饮料的生产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绿茶饮料 生化成分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不同花色白茶浸提工艺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磊磊 周子维 +5 位作者 游芳宁 李晓静 杨云 孙云 欧鸥 张国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29-136,共8页
本文以不同花色白茶为原料,通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三种不同花色白茶浸提工艺,建立了不同花色白茶浸提液感官评价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液料比因子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白毫银针最优浸提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为80... 本文以不同花色白茶为原料,通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三种不同花色白茶浸提工艺,建立了不同花色白茶浸提液感官评价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液料比因子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白毫银针最优浸提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49 min、液料比为17.50∶1 m L/g,感官评分为87.21分;白牡丹最优浸提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50 min、液料比为17.50∶1 m L/g,感官评分为91.72分;寿眉最优浸提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为100℃,浸提时间为53 min,液料比为16.00∶1 m L/g,感官评分为95.22分。此方法各模型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拟合度好,可用于大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浸提工艺 响应面法 品质研究 感官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离子对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丽璞 郁军 +3 位作者 岳鹏翔 陈暄 罗红玉 黎星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4-247,共4页
采用匀浆法从茄子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以绿茶粉为底物,研究Cu2+、Mn2+、Mg2+、Ca2+、Na+、Al3+和Fe3+7种金属离子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Mn2+和Mg2+3种金属离子对PPO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Ca2+、Na+、Al3+和Fe3+对... 采用匀浆法从茄子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以绿茶粉为底物,研究Cu2+、Mn2+、Mg2+、Ca2+、Na+、Al3+和Fe3+7种金属离子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Mn2+和Mg2+3种金属离子对PPO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Ca2+、Na+、Al3+和Fe3+对PPO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Cu2+浓度为3mmol/L时对PPO有激活作用,此时茶黄素总量达到7.45mg;Fe3+浓度为5mmol/L对PPO有显著抑制作用,此时茶黄素总量降低至0.26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PPO) 金属离子 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膜浓缩乌龙茶提取液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学玲 岳鹏翔 +1 位作者 谢苏平 张艺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应用纳滤膜技术对乌龙茶提取液进行浓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纳滤可有效实现对乌龙茶提取液的浓缩 ,膜的渗透通量受乌龙茶提取液的性质影响很大 ,并且随操作压力的增大、操作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随浓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茶液中的茶多酚... 应用纳滤膜技术对乌龙茶提取液进行浓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纳滤可有效实现对乌龙茶提取液的浓缩 ,膜的渗透通量受乌龙茶提取液的性质影响很大 ,并且随操作压力的增大、操作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随浓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茶液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截留率随操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加 ,随操作温度的上升而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提取液 纳滤膜 浓缩 茶叶加工 速溶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体系对出口速冻毛豆微生物的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真 林梅西 +2 位作者 陈梅英 陈添顺 陈锦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2-225,共4页
对执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体系后的速冻毛豆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样本容量63),然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菌落总数数据符合维布尔分布,以104CFU/g为标准,在置信水平... 对执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体系后的速冻毛豆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样本容量63),然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菌落总数数据符合维布尔分布,以104CFU/g为标准,在置信水平为95%时,菌落总数合格率达到100%;而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98.4%,大肠杆菌的合格率为100%,表明HACCP体系在速冻毛豆微生物控制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该体系值得在速冻蔬菜产品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毛豆 HACCP体系 微生物 数理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真空干燥速溶绿茶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文成 胡银凤 +1 位作者 饶建平 谢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2-207,共6页
该文以膜分离后的绿茶浓缩液通过微波真空干燥方式制取速溶绿茶粉,并以绿茶茶粉感官评价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工艺进行优化,然后对比该产品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绿茶茶粉在微观结构、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 该文以膜分离后的绿茶浓缩液通过微波真空干燥方式制取速溶绿茶粉,并以绿茶茶粉感官评价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工艺进行优化,然后对比该产品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绿茶茶粉在微观结构、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类含量上的区别。结果表明,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方式制取绿茶茶粉具有孔洞的块状特点,较喷雾干燥的颗粒、粉状能够减少工业生产的损耗,在底层的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类含量上要高于顶层,而喷雾干燥法制备的茶粉介于二者之间,其最佳加工工艺为微波功率密度0.81 W/g,转盘转速4.09 r/min,浓缩液厚度6 mm。该加工工艺可为速溶茶企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真空干燥 速溶茶 茶多酚 咖啡碱 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荷的营养成分分析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学玲 岳鹏翔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60,共3页
本文报告了襄茶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将其加工成果脯和果汁饮料的工艺及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襄荷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糖和有机酸等,加工的果脯和饮料不仅具有保健作用而且营养丰富、口味独特。
关键词 襄菏 营养成分 饮料 果脯 综合开发利用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油工艺研究及其油脂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文成 饶建平 +3 位作者 张远志 姚射月 尤惠君 林雅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29,共5页
以罗汉果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油工艺。得到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油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6.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33 h,CO_2流量20 L/h,分离釜Ⅰ温度4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以罗汉果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油工艺。得到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油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6.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33 h,CO_2流量20 L/h,分离釜Ⅰ温度4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油萃取率6.68%。采用GC-MS对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所得油脂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所得油脂中亚油酸含量(30.78%)最高,其次是角鲨烯(16.81%),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罗汉果渣油 成分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做青智能控制系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锋扬 金心怡 +2 位作者 苏益平 刘江平 黄毅彪 《中国茶叶》 2011年第12期14-17,共4页
本试验采用武夷岩茶品种福建水仙和肉桂为原料,进行两批次试验,以人工控制做青方法为对照,研究了智能控制做青方法对武夷岩茶做青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及毛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做青控制系统运行正常,智能做青的青叶水浸出物、茶... 本试验采用武夷岩茶品种福建水仙和肉桂为原料,进行两批次试验,以人工控制做青方法为对照,研究了智能控制做青方法对武夷岩茶做青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及毛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做青控制系统运行正常,智能做青的青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和黄酮类总量均与人工控制做青无显著差异,毛茶品质相近。智能做青具有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武夷岩茶品质稳定性,实现武夷岩茶的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等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做青 智能控制 生理生化 毛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中国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孔俊豪 左小博 +5 位作者 杨秀芳 谭蓉 刁春华 苏小琴 涂云飞 翁淑燚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4期26-31,共6页
过去一年来,在“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和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双轮驱动下,围绕茶资源高值、绿色、高效的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工作快速发展,与产业经济的关联度更加紧密,茶制品深度开发持续活跃。文章主要从茶制品提制改性技术、功能评价、... 过去一年来,在“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和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双轮驱动下,围绕茶资源高值、绿色、高效的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工作快速发展,与产业经济的关联度更加紧密,茶制品深度开发持续活跃。文章主要从茶制品提制改性技术、功能评价、跨界应用技术与终端产品研发等方面阐述了所取得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进展。同时提出了推进我国茶制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效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制品 提制技术 功能评价 应用技术 终端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浓缩液浓缩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欣洋 岳鹏翔 +2 位作者 黄志龙 岳文杰 袁弟顺 《福建茶叶》 2009年第2期4-5,9,共3页
本文对真空蒸发浓缩、冷冻浓缩技术、反渗透浓缩、以及纳滤浓缩技术在浓缩茶水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了采用纳滤、反渗透(RO)膜分离工艺生产的茶浓缩汁品质显著地高于传统的蒸发热浓缩工艺生产的茶浓缩汁,并对茶水浓缩方法的研究... 本文对真空蒸发浓缩、冷冻浓缩技术、反渗透浓缩、以及纳滤浓缩技术在浓缩茶水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了采用纳滤、反渗透(RO)膜分离工艺生产的茶浓缩汁品质显著地高于传统的蒸发热浓缩工艺生产的茶浓缩汁,并对茶水浓缩方法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浓缩液 浓缩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渣回收利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罗红玉 黎星辉 郁军 《福建茶叶》 2010年第7期8-12,共5页
茶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文中就其利用现状进行阐述。主要涉及茶渣用作饲料、肥料以及从中提取蛋白质三个领域。指明了提取蛋白质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 茶渣 利用 饲料 肥料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氨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江春柳 孙云 岳鹏翔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茶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有三大茶叶提取物已得到公认,即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和茶氨酸。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茶氨酸(L—Theanine)系统命名为:N-乙基-γ... 茶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有三大茶叶提取物已得到公认,即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和茶氨酸。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茶氨酸(L—Theanine)系统命名为:N-乙基-γ-L-谷氨酰胺(N-ethyl—L—glutamine),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在研究玉露茶鲜爽滋味成分的过程中,从新梢中分离鉴定出的非蛋白特征氨基酸。迄今为止,除在茶梅、山茶、油茶、蕈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测出其微量存在外,其他植物中尚未发现茶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茶叶提取物 天然植物 应用 制备 L-谷氨酰胺 活性成分 保健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