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通县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左雪梅 刘国强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1期49-50,共2页
本文对大通县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论述 ,并通过已取得的经验 ,提出了造林改革方案 。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 工程造林 改革方案 大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县水源涵养林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国强 祁正显 +1 位作者 左雪梅 刘淑萍 《青海农林科技》 2005年第1期24-25,28,共3页
大通县水源涵养林是大通地区、西宁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过对大通县森林资源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来探讨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水源涵养林建设内容,为政府部门制定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发展和综... 大通县水源涵养林是大通地区、西宁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过对大通县森林资源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来探讨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水源涵养林建设内容,为政府部门制定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发展和综合利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大通县 大通地区 森林资源 综合利用 保护 西宁市 建设 政府部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县退耕还林立地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国强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文在对大通县退耕还林地立地性能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三年内对退耕还林 (草 )生态示范小区的建设成果 ,提出并进行了退耕还林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和造林类型的划分 ,旨在为退耕还林 (草 )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立地条件 类型 大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县种苗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左雪梅 《青海农林科技》 2002年第1期21-22,共2页
本文通过对大通县种苗基地建设的调研 ,在对种苗基地建设现状、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
关键词 种苗基地建设 现状 发展 大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县乡村苗圃发展思路
5
作者 孙静 《青海农林科技》 2004年第1期63-64,共2页
通过分析目前大通县的县、镇、村苗圃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
关键词 大通县 乡村苗圃 发展现状 基地建设 规模经营 苗木市场管理 引种程序 驯化程序 科技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县岗冲乡黄土丘陵区最佳农林牧结构模式的研究
6
作者 刘国强 刘远光 左雪梅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B08期28-30,共3页
依据系统论的研究方法 ,提出了一种适宜大通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系统模式 ,并经过对系统的综合与优化 ,最终使本地区生态趋于稳定 ,农林牧结构合理 ,农民增收 ,经济效益达到最佳。
关键词 大通县 岗冲乡 黄土丘陵区 农业 林业 牧业 结构模式 小流域治理 系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县全民义务植树调查报告
7
作者 刘建宏 刘远光 +2 位作者 陈艳 岳艳蓉 徐守成 《青海农林科技》 2004年第3期17-18,31,共3页
通过对大通县义务植树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大通县的义务植树方面有经验教训,同时存在新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大通县 全民义务植树 森林覆盖率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世荣 李文忠 +2 位作者 李福源 赵万启 周心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254,共3页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等类型的生态效益指数均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列顺序为,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农地>天然荒草地。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 评价指标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北川河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永良 王荣秀 靳永庆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B08期31-34,共4页
在对保护区的植物资源植被的演化、植物区系成分和种类及森林、草地植被分布状况及类型等进行全面调查 ,认为北川河源区的植被非常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 ,森林和草地是重要的环境要素 ,是生态系统的最积极成分 ,并提出了加以管护的措施 ,... 在对保护区的植物资源植被的演化、植物区系成分和种类及森林、草地植被分布状况及类型等进行全面调查 ,认为北川河源区的植被非常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 ,森林和草地是重要的环境要素 ,是生态系统的最积极成分 ,并提出了加以管护的措施 ,为今后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县 北川河源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植物资源 森林植被 草地植被 区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察汗河景区风景资源评价及开发的总体构思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远光 贺永元 +2 位作者 刘国强 王文义 林 青 《青海农林科技》 2002年第2期43-45,共3页
本文就察汗河景区的风景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价。根据风景资源现状,划分了6个风景小区,并提出了粗浅的建议及规划构思,仅供有关部门进行总体规划时参考。
关键词 风景资源评价 大通国家森林公园 察汗河景区 开发 总体构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农村市场经济林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瀚 巨海兰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B08期24-27,14,共5页
农村林业是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土保安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发展农村林业有助于农民增收 ,有利于农村培育集体经济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但农村林业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 ,其基本思路是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 ,在... 农村林业是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土保安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发展农村林业有助于农民增收 ,有利于农村培育集体经济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但农村林业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 ,其基本思路是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 ,在政府宏观指导下 ,坚持公有制为主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原则 ,生产与市场相结合的路子 ,千方百计调动各方力量和积极性 ,推动农村林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农村 市场经济 林业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县级林业实施分类经营思考
12
作者 李瀚 杨敏 程文清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B08期8-10,共3页
县级林业是国家林业经济政策的执行者 ,林业宏观发展战略的实施者 ,具有中观经济管理特性。研究县级林业分类经营是推进林业体制改革 ,构建现代林业基本框架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大通县林业实施分类经营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提出有... 县级林业是国家林业经济政策的执行者 ,林业宏观发展战略的实施者 ,具有中观经济管理特性。研究县级林业分类经营是推进林业体制改革 ,构建现代林业基本框架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大通县林业实施分类经营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提出有助于全省县级林业实施分类经营的原则、方法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县 林业 分类经营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 林业特点 林业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林药复合模式中草药栽培技术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荣秀 李永良 +2 位作者 刘国强 赵万启 李福源 《青海农林科技》 2004年第4期71-72,共2页
在退耕还林示范小区的林药复合模式中,对中草药的栽培技术做了简述,提出药材种植在不破坏植被的前提下有计划的栽培;详述了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应符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选购药材种子、种栽要注意时间和质量;了解种子、种栽特性,种子发芽... 在退耕还林示范小区的林药复合模式中,对中草药的栽培技术做了简述,提出药材种植在不破坏植被的前提下有计划的栽培;详述了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应符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选购药材种子、种栽要注意时间和质量;了解种子、种栽特性,种子发芽率、种栽带菌、带病情况;目前中草药加工、收购的市场并不十分完善,因此不能一哄而上,大面积种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林药间作 复合模式 中草药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果沙棘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远光 陈永国 +2 位作者 陈海庆 夏传刚 刘国强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4期43-44,共2页
中国沙棘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但棘刺多,难采摘,果实小,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为满足沙棘资源建设对良种的需求,我们从1999年开始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引进齐棘、楚伊、橙色三种具有抗寒、抗病,少刺或无刺,果大、产量高的俄罗斯大果沙棘... 中国沙棘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但棘刺多,难采摘,果实小,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为满足沙棘资源建设对良种的需求,我们从1999年开始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引进齐棘、楚伊、橙色三种具有抗寒、抗病,少刺或无刺,果大、产量高的俄罗斯大果沙棘,采用沙棘常规育苗方法进行育苗试验,2年生苗种子园定植,均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沙棘 引种试验 生态效益 产量 良种繁育 育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植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永良 包文生 +1 位作者 林青 靳永庆 《青海农林科技》 2002年第4期70-71,68,共3页
本文通过对大通植物园近几年在园林绿化中对移植大树的选择、苗木规格、栽植技术和栽后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的详细阐述 ,认为要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必须坚持科技为先 ,其中栽植和管护阶段水分管理尤为重要 ,所有技术措施要紧紧围... 本文通过对大通植物园近几年在园林绿化中对移植大树的选择、苗木规格、栽植技术和栽后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的详细阐述 ,认为要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必须坚持科技为先 ,其中栽植和管护阶段水分管理尤为重要 ,所有技术措施要紧紧围绕保持树体的水分平衡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化 大树 移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瀚 李永良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B08期46-50,共5页
通过三年退耕还林 (草 )工程示范小区建设 ,分析了工程对土地利用状况、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影响 ,对退耕还林 (草 )工程进行了效益评价 ,认为退耕还林 (草 )工程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 ,经济建设建立在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 ,不... 通过三年退耕还林 (草 )工程示范小区建设 ,分析了工程对土地利用状况、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影响 ,对退耕还林 (草 )工程进行了效益评价 ,认为退耕还林 (草 )工程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 ,经济建设建立在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 ,不会导致农村经济衰退或农民减收 ,而且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结构更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草 农村经济 发展 影响因素 小区建设 种植结构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天然次生植被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永良 李瀚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B08期54-57,共4页
本文采用以区域调查为主 ,结合定点样地调查的研究方法 ,对连续三年的退耕地和撂荒 8年的撂荒地的植物优势种、密度、优势度和盖度等的调查 ,通过年度间植被的变化过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 ,总结出退耕后 ,天然次生植被的变化规律趋向两... 本文采用以区域调查为主 ,结合定点样地调查的研究方法 ,对连续三年的退耕地和撂荒 8年的撂荒地的植物优势种、密度、优势度和盖度等的调查 ,通过年度间植被的变化过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 ,总结出退耕后 ,天然次生植被的变化规律趋向两个方向变化。一是从农田杂草→禾本科植物为主的草地→禾本科+蓼科植物为主→高山草甸变化 ;另一种是从农田杂草→禾本科蓼科植物为主的草地→灌木林地→天然次生乔木林方向发展。认为退耕后加强管护 ,是恢复植被的关键 ,提倡采用针阔混交型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或退耕封育自然恢复植被治理模式 ,封造育结合恢复林草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天然次生林 植被 变化规律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复合促产菌剂应用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国强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B08期13-14,共2页
通过在大通县青山乡龙卧村干旱阳坡造林中进行 99复合促产菌剂的应用试验 ,对 99复合促产菌剂在退耕还林 (草 )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植物生长量 ,这对退耕还林 (草 )工程实施中提供了一种新的... 通过在大通县青山乡龙卧村干旱阳坡造林中进行 99复合促产菌剂的应用试验 ,对 99复合促产菌剂在退耕还林 (草 )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植物生长量 ,这对退耕还林 (草 )工程实施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增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复合促产菌剂 应用试验 大通县 干旱阳坡 造林技术 退耕还林 成活率 植物生长量 自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种草施肥技术试验报告
19
作者 靳永庆 刘国强 +1 位作者 赵万启 李福源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B08期20-21,共2页
通过对退耕还林 (草 )工程区不同施肥技术小区试验的调查分析 ,总结出适合于本地而又经济合理的施肥技术 ,以便在今后的生产中推广应用。达到退耕还林、改善生态、增加收入的目的。
关键词 造林种草 施肥技术 试验 退耕还林 小区试验 退耕还林 生态环境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林草配置模式研究
20
作者 刘国强 李瀚 +1 位作者 左雪梅 刘延飞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B08期51-53,共3页
通过大通县退耕还林 (草 )生态示范小区建设 ,依据不同的立地类型 ,进行了林草配置模式的研究 ,提出了七种不同栽培模式 ,旨在为退耕还林 (草 )工程提供合理模式。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林草配置模式 立地类型 栽培模式 自然条件 立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