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黄绿素原位标记对四角蛤蜊生理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高进 谢玺 +5 位作者 白永安 庞金池 刘项峰 滕炜鸣 王庆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4,共11页
为研究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增殖与资源管护中适宜的原位标记方法和标记条件,通过考察试验贝类四角蛤蜊的存活率、标记成功率、标记良好率及消化腺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软体部脂肪酸标志物等指标探究钙黄绿素(Calcein)最佳标记浓... 为研究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增殖与资源管护中适宜的原位标记方法和标记条件,通过考察试验贝类四角蛤蜊的存活率、标记成功率、标记良好率及消化腺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软体部脂肪酸标志物等指标探究钙黄绿素(Calcein)最佳标记浓度和浸染时间,并根据最适标记条件在辽东湾蛤蜊岗开展为期1个月的原位标记试验。结果表明:0、25、50、75 mg/L钙黄绿素浸染1.5 h与0、50 mg/L钙黄绿素浸染0.5、1.5 h两批次标记方案均未对四角蛤蜊造成明显负面影响,除25 mg/L钙黄绿素浸泡1.5 h标记良好率为54.90%±8.99%外,其余各组标记成功率和标记良好率均为100%,表明钙黄绿素具备大规模高效标记四角蛤蜊的能力,其中50~75 mg/L钙黄绿素浸染标记0.5~2 h的条件组合可作为四角蛤蜊滩涂原位标记的潜在应用方案;研究发现,75 mg/L钙黄绿素浸染2 h的效果最佳,1个月后平均回捕率为10.00%±3.33%,标记成功率为36.11%±12.73%,标记良好率为100%。本研究结果可为研发滩涂贝类原位标记技术和原生优质资源养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蛤蜊 钙黄绿素 脂肪酸 化学标记 原位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螺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2
作者 王朔 李华琳 +5 位作者 何心怡 滕炜鸣 刘海娇 李大成 于佐安 王庆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7,共9页
本文为明确中国黄海北部地区香螺(Neptunea cumingii)自然群体的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测量了香螺的壳高X_(1)、壳宽X_(2)、壳口高X_(3)、壳口宽X_(4)、体螺层高X_(5)、体螺层宽X_(6)6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M_(1)、软体部质量M_(2)2个... 本文为明确中国黄海北部地区香螺(Neptunea cumingii)自然群体的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测量了香螺的壳高X_(1)、壳宽X_(2)、壳口高X_(3)、壳口宽X_(4)、体螺层高X_(5)、体螺层宽X_(6)6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M_(1)、软体部质量M_(2)2个质量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香螺形态性状对其质量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香螺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体螺层宽X_(6)与体质量M_(1)和软体部质量M_(2)的相关系数均最高;体螺层宽X_(6)对体质量M_(1)和软体部质量M_(2)的直接作用均最大,分别为0.649和0.559;壳宽X_(2)对体质量M_(1)的间接作用最大(0.626),壳口宽X_(4)对软体部质量M_(2)的间接作用最大(0.606)。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M_(1)为因变量、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M_(1)=-145.039+0.649 X_(6)+0.197 X_(2)+0.170 X_(3)(R^(2)=0.879);建立了以软体部质量M_(2)为因变量、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M_(2)=-53.492+0.559 X_(6)+0.240 X_(3)+0.172 X_(4)(R^(2)=0.786)。研究结果表明,以质量性状为选育香螺目标性状时,应将体螺层宽作为首要形态性状进行选择;以体质量为目标性状时应协同选择壳宽性状,以软体部质量作为目标性状时应协同选择壳口宽性状。本研究可为香螺的生长、人工繁育和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螺 形态性状 质量性状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纳米纤维素协同强化海藻酸钠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南美白对虾冷藏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晓慧 庞一帆 +5 位作者 王梦阳 周新 蔡一镝 李想 周慧 武龙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43-255,共13页
本研究利用全海洋生物资源制备可生物降解复合膜,以海藻酸钠(SA)为成膜基质,TEMPO氧化褐藻纳米纤维素(TOCN)为强化剂、壳聚糖(CS)为抑菌剂,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得到CS/TOCN/SA复合膜,采用响应面试验获得海藻酸钠基质膜的最适组成,进而研... 本研究利用全海洋生物资源制备可生物降解复合膜,以海藻酸钠(SA)为成膜基质,TEMPO氧化褐藻纳米纤维素(TOCN)为强化剂、壳聚糖(CS)为抑菌剂,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得到CS/TOCN/SA复合膜,采用响应面试验获得海藻酸钠基质膜的最适组成,进而研究TOCN对复合膜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OCN质量分数为3%时(SA干质量),薄膜的抗拉强度达到211.90 MPa,断裂伸长率达38.6%;TOCN的加入还使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从0.45±0.03 g·mm/(m^(2)·h·kPa)降至0.30±0.01 g·mm/(m^(2)·h·kPa),氧气透过率从4.63±0.12 mg/(m^(2)·d)降至3.09±0.2 mg/(m^(2)·d)。复合膜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具有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与基质膜相比,南美白对虾在4℃贮藏第4 d,复合膜包装可以有效延缓产品的脂肪氧化(16.8%),抑制TVB-N值的升高(18.9%),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总落菌数减少7.4%),且该复合膜可以明显抑制南美白对虾多酚氧化酶促褐变反应(3.5%)。综上,CS-TOCN协同强化SA复合膜对南美白对虾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在冷鲜水产品保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纳米纤维素 壳聚糖 包装薄膜 南美白对虾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生物材料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食品3D打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脱颖 王铭瑞 +4 位作者 左一童 武龙 周慧 蔡一镝 李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2-381,共10页
食品3D打印技术可为航天食品、婴幼儿辅食及吞咽困难辅助食品等提供定制化营养策略。然而,Pickering乳液在食品3D打印材料中的应用尚处于理论层面,其独特的流变及质构特性对3D打印精度的影响尚未明确。本文以水产生物材料稳定的Pickerin... 食品3D打印技术可为航天食品、婴幼儿辅食及吞咽困难辅助食品等提供定制化营养策略。然而,Pickering乳液在食品3D打印材料中的应用尚处于理论层面,其独特的流变及质构特性对3D打印精度的影响尚未明确。本文以水产生物材料稳定的Pickering乳液(Pickering emulsion stabilized with aquatic biomaterials,PEAs)在食品3D打印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聚焦Pickering乳液稳定粒子、Pickering乳液特性对3D打印的影响以及PEAs在3D打印食品中的应用三方面,对上述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重点阐明Pickering乳液流变特性、自支撑性及油相比对3D打印精度的影响,以期为个性化定制食品提供理论研究基础。研究证实,由水生生物蛋白质、多糖及纤维素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有较高的稳定性及优异的黏弹模量,有助于提升3D打印结构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水产生物材料 Pickering乳液 应用研究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皮抗氧化肽的构效解析与微胶囊稳态化研究
5
作者 米春孝 杨璐 +7 位作者 杨贺棋 刘月 于晓慧 胡梓博 蔡一镝 李想 周慧 武龙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84-97,共14页
为解析抗氧化肽构效关系并提高其稳定性,采用双酶分步酶解法对罗非鱼皮进行酶解,以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ABTS^(+)(2,2-Biazo-bis(3-ethyl-benzothiazole-6-sulfonic acid),2-叠氮基双(3-... 为解析抗氧化肽构效关系并提高其稳定性,采用双酶分步酶解法对罗非鱼皮进行酶解,以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ABTS^(+)(2,2-Biazo-bis(3-ethyl-benzothiazole-6-sulfonic acid),2-叠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分离筛选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的组分并解析其结构特征,通过LC-MS/MS鉴定肽序列,利用在线性质预测平台预测其理化特性,结合分子对接技术解析所得抗氧化肽与DPPH·及ABTS^(+)·的对接位点。在此基础上,为保护抗氧化肽核心结构,以酶解产物为芯材、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进行微胶囊化,探究其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及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双酶酶解产物水解度为25.31%±0.51%,得率为61.66%±0.74%,DPPH·、ABTS^(+)·及·OH清除率IC_(50)分别为3.82±0.28、4.18±0.58和13.56±0.72 mg/mL。经在线性质平台预测,鉴定得到76条序列中有37条肽段无毒性及潜在致敏性。分子对接解析构效关系发现,清除DPPH·的主要机制为氢原子转移,清除ABTS^(+)·的主要机制是电子转移,Pro、Arg、Gly、Ala、Thr、Gln和Tyr是清除DPPH·与ABTS^(+)·的特征氨基酸;氢键和疏水作用是抗氧化肽与自由基之间的主要相互作用。此外,微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抗氧化肽在模拟消化环境下的抗氧化活性(DPPH·、ABTS^(+)·、·OH清除率IC_(50)分别为2.32±0.19、2.99±0.14和27.41±0.50 mg/mL),可有效抵抗胃酸和蛋白酶的降解作用,使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筛选的多肽可作为天然新型抗氧化剂。本文的研究结果旨在为探讨罗非鱼皮抗氧化肽的作用机制及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肽 分子对接 构效关系 微胶囊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年龄鉴定技术研究应用进展
6
作者 高进 谢玺 +3 位作者 白永安 庞金池 赵艳红 王庆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718,共11页
生物年龄鉴定可为渔业生态学和渔业资源评估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科学依据。作为重要经济生物类群,许多贝类兼具食用、文创、观赏与收藏价值,其年龄鉴定技术方法一直备受关注。当前,不同贝类类群的年龄鉴定方法因缺乏统一标准,故而不同方... 生物年龄鉴定可为渔业生态学和渔业资源评估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科学依据。作为重要经济生物类群,许多贝类兼具食用、文创、观赏与收藏价值,其年龄鉴定技术方法一直备受关注。当前,不同贝类类群的年龄鉴定方法因缺乏统一标准,故而不同方法导致具体的研究与实践过程效率低、结果误差大,可重复性不高。总体上,贝类各类群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差异较大,但大多具有一个或多个贝壳,且贝壳生长不是匀速的,故而在其表面和内部形成了类似植物“年龄”的生长线。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贝类年龄鉴定相关资料,分析了贝类年龄鉴定技术关键发展历程,对贝类不同年龄鉴定技术原理、特点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就贝类生长线形成周期验证、适宜方法择优与标准化进程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贝类生长与年龄鉴定研究及创新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年龄 生长线 同位素 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壳色香螺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7
作者 何心怡 孙艺卿 +4 位作者 王春畔 王朔 李华琳 李大成 王庆志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1052-1058,1066,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壳色香螺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5种壳色香螺肌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糖原、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对其进行营养品质评价。【结果】不同壳色香螺在粗蛋白、粗脂肪、糖原含量上存在显著差... 【目的】探究不同壳色香螺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5种壳色香螺肌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糖原、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对其进行营养品质评价。【结果】不同壳色香螺在粗蛋白、粗脂肪、糖原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白色香螺的粗蛋白含量最高,深色竖纹香螺的粗脂肪含量最高,深色横纹香螺的糖原含量最高。香螺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29.33%~32.84%,浅色香螺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深色香螺(P<0.05)。脂肪酸分析表明,除白色香螺外,其他4种壳色香螺EPA+DHA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24.70%~47.58%。浅色横纹香螺的EAAI值和EPA+DHA/ΣPUFA值最高,营养价值最佳。5种壳色香螺肌肉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血栓形成指数(TI)均较低。【结论】香螺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可以根据壳色与营养成分之间的正向关系进行定向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螺肌肉 壳色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