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形微通道PCHE中S-CO_(2)流动传热特性分析
1
作者 付有为 高月 +3 位作者 曹英举 杨喆 姜媛媛 姜文全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8,共11页
为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Z形微通道中的强化换热规律,改变了冷通道入口质量流速和入口温度,对不同工况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换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通道质量流速从1200—1800 kg/(m2·s),冷通道传热系数峰... 为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Z形微通道中的强化换热规律,改变了冷通道入口质量流速和入口温度,对不同工况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换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通道质量流速从1200—1800 kg/(m2·s),冷通道传热系数峰值提高92.23%,热通道热系数峰值提高27.49%,沿流动方向传热系数随通道几何形状呈周期性增加,强化换热趋势明显,变质量流速条件下,冷通道努塞尔数平均值提高64.8%,对流换热强度增大,冷热通道综合换热指标(PEC)分别提高56.63%和18.15%,换热性能显著提高;随着冷通道入口温度升高,传热系数逐渐下降,拟临界温度条件下传热系数达到峰值,雷诺数增大速率最大,流体与壁面换热加快,努塞尔数变化规律受热导率变化主导,PEC数值越大,强化换热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Z 形微通道 超临界二氧化碳 强化换热 努塞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G冷能的冷电联产CO_(2)捕集系统热力学
2
作者 李鹏飞 杨帆 +4 位作者 田大微 李洋 海笑 高月 陈旭阳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88,共6页
为了实现“碳中和”,将工业废气进行余热回收以及CO_(2)捕集,进而提出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多联产系统。采用仿真软件对系统流程进行模拟,分析超临界CO_(2)循环蒸发温度和汽轮机入口压力、CO_(2)回热朗肯循环泵出口压力、LNG入口流量... 为了实现“碳中和”,将工业废气进行余热回收以及CO_(2)捕集,进而提出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多联产系统。采用仿真软件对系统流程进行模拟,分析超临界CO_(2)循环蒸发温度和汽轮机入口压力、CO_(2)回热朗肯循环泵出口压力、LNG入口流量对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布雷顿循环和CO_(2)回热循环中的CO_(2)质量流量、LNG质量流量分别为2.5、3.2、5.5 kg/s,汽轮机的等熵效率为80%,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汽轮机的入口压力和温度、CO_(2)回热朗肯循环的泵出口压力分别为25 MPa、780℃、16 MPa时,系统的净输出功为3016.73 kW,热效率为62.36%,[火用]效率为48.36%,年度净资产为3746004.15美元,充分地利用了烟气余热和LNG冷能,兼顾CO_(2)捕集,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顿循环 回热朗肯循环 LNG冷能利用 CO_(2)捕集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三维结构全局应力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涛 胡嘉骏 +3 位作者 汪雪良 徐业峻 郑重 王子渊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8-249,共12页
针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HM)中有限数量的应力测点难以监测结构全局应力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三维结构全局应力求解方法,通过少量应力测点实现对三维结构物应力场的实时求解。首先,基于有限单元之间对载荷响应的关联性,运用相... 针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HM)中有限数量的应力测点难以监测结构全局应力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三维结构全局应力求解方法,通过少量应力测点实现对三维结构物应力场的实时求解。首先,基于有限单元之间对载荷响应的关联性,运用相关性分析找出求解三维结构物应力场的特征单元;其次,利用神经网络建立特征单元与相关单元的求解关系,并将特征单元设为应力测点进而求解结构全局应力;然后,以某海洋平台连接器结构为应用主体,考虑测点数量、神经网络架构、收敛准则等因素对求解精度的影响,建立连接器结构应力场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模型;最后,开展实尺度模型试验,经比较分析得出该算法模型应力求解精度高达93.6%,该技术可切实提升SHM系统的实用性,将传统的对“点”监测提升为对“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结构 船舶与海洋工程 全局应力 人工智能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Ga元素及其协同效应对无铅钎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薛鹏 何鹏 +1 位作者 龙伟民 宋闽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9,I0001,共20页
稀土元素和低熔点的Ga元素常作为合金化元素添加到无铅钎料中以提高钎料的综合性能和可靠性,而向无铅钎料中复合添加稀土元素和Ga元素时,二者的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钎料组织和性能,同时Ga元素可以有效抑制含稀土Nd的无铅钎料中锡须... 稀土元素和低熔点的Ga元素常作为合金化元素添加到无铅钎料中以提高钎料的综合性能和可靠性,而向无铅钎料中复合添加稀土元素和Ga元素时,二者的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钎料组织和性能,同时Ga元素可以有效抑制含稀土Nd的无铅钎料中锡须的生长.对单独添加稀土元素和低熔点元素Ga以及复合添加稀土元素和Ga元素的协同效应对无铅钎料显微组织、润湿性能、熔化特性、力学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含稀土元素的无铅钎料中锡须产生的机理及影响锡须生长的因素.最后总结了目前含稀土元素和Ga元素的无铅钎料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Ga元素 协同效应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股流绕管换热器管板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健伟 曲萍 +3 位作者 武艳芳 李佳航 王家祥 林丽华 《压力容器》 2013年第5期18-22,52,共6页
多股流绕管式换热器结构特殊,目前国内外尚无这种结构的管板计算标准。分别按照GB 151和ANSYS对此管板结构进行了规范计算与有限元应力分析,利用ANSYS建立了管板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管板的应力场,明确了管板的应力分布及最大应力... 多股流绕管式换热器结构特殊,目前国内外尚无这种结构的管板计算标准。分别按照GB 151和ANSYS对此管板结构进行了规范计算与有限元应力分析,利用ANSYS建立了管板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管板的应力场,明确了管板的应力分布及最大应力部位,根据应力分析结果对管板厚度进行了优化,达到了既减轻设备重量,又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板 多股流 绕管式换热器 有限元计算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FPP特殊结构应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健伟 李佳航 +3 位作者 李文华 韩亚霖 张利伟 王家祥 《压力容器》 2014年第1期40-47,共8页
UFPP是一种结构特殊的夹套容器,由于该设备操作工况所承受的载荷复杂,现有标准计算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这些特殊结构的应力。介绍了利用ANSYS软件对这些部位进行应力分析和外压稳定性分析全过程,通过分析计算,明确了不同工况下这些特殊... UFPP是一种结构特殊的夹套容器,由于该设备操作工况所承受的载荷复杂,现有标准计算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这些特殊结构的应力。介绍了利用ANSYS软件对这些部位进行应力分析和外压稳定性分析全过程,通过分析计算,明确了不同工况下这些特殊结构部位的应力分布与变形趋势;运用特征值和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到上端内壳和夹套外压临界压力,为类似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套容器 设备法兰 拉撑结构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数学建模的全回转起重船压载系统自动化控制
7
作者 张玮 康玥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17-219,共3页
传统的起重船压载系统控制方法在起重过程中,缺少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导致压载水调拨量过多。为此,通过数学建模对全回转起重船压载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建立起重船船体坐标系并对起重船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复原力矩、吊臂回转产生的倾斜... 传统的起重船压载系统控制方法在起重过程中,缺少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导致压载水调拨量过多。为此,通过数学建模对全回转起重船压载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建立起重船船体坐标系并对起重船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复原力矩、吊臂回转产生的倾斜力矩以及压载水调节产生的倾斜力矩;构建以压载水调拨量最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根据规定和起重船实际情况制定约束条件,求解出最优化的调拨方案。通过实际的算例分析结果证明,在相同的船体以及起重条件下,设计的控制方法压载水调拨量比传统方法减少413 t,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建模 起重船压载系统 压载水调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中特殊过程质量控制探讨
8
作者 鲍宸兴 《湖北农机化》 2019年第23期72-72,共1页
根据旧标准的相关规定,结合某单位开展的热处理质量活动的具体方法,对热处理中"特殊过程"的确认、控制、认识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热处理 特殊过程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