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成功生物基乙偶姻制备技术
1
作者 周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1-1111,共1页
乙偶姻,又名3-羟基丁酮,具有令人愉悦的奶油香味,是国家标准GB 2760—2014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也可用作合成青霉素等药物的中间体,被美国能源部列为30种优先开发利用的平台化合物之一,具有广泛用途和重要价值。乙偶姻主流生产工艺为乙... 乙偶姻,又名3-羟基丁酮,具有令人愉悦的奶油香味,是国家标准GB 2760—2014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也可用作合成青霉素等药物的中间体,被美国能源部列为30种优先开发利用的平台化合物之一,具有广泛用途和重要价值。乙偶姻主流生产工艺为乙醛偶姻缩合法,该路线为间歇操作,所用催化剂为噻唑盐,价格昂贵,在实际反应温度下为液体,较难与产品完全分离,使产品不可避免的含硫、氮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能源部 食品香料 间歇操作 平台化合物 乙偶姻 优先开发 生物基 氮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出灵活联产异丙醇的丙酮制丙烯(ATI/P)技术
2
作者 周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4-1204,共1页
异丙苯法是中国生产苯酚与丙酮的主流路线,该路线的特点是生产1 t苯酚联产0.62 t丙酮。由于苯酚与丙酮下游产品需求不同,目前,中国苯酚需求旺盛,丙酮下游需求乏力,导致丙酮出现结构性过剩趋势。2021年3月,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成... 异丙苯法是中国生产苯酚与丙酮的主流路线,该路线的特点是生产1 t苯酚联产0.62 t丙酮。由于苯酚与丙酮下游产品需求不同,目前,中国苯酚需求旺盛,丙酮下游需求乏力,导致丙酮出现结构性过剩趋势。2021年3月,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出的“灵活联产异丙醇的丙酮制丙烯(ATI/P)技术”,可解绑苯酚与丙酮,解决丙酮过剩难题。该技术由丙酮加氢生产异丙醇和异丙醇脱水生产丙烯2个反应工段组成。丙酮加氢段所用催化剂为铜基催化剂,体积空速为0.5~0.7 h-1,反应温度为100~150℃,丙酮转化率>99%,异丙醇选择性>99%,生产的异丙醇满足GB/T 7814—2017《工业用异丙醇》优等品指标;异丙醇脱水段所用催化剂为固体酸催化剂,异丙醇转化率≥98.0%,丙烯选择性≥99.5%,产品丙烯可作为酚酮装置原料,降低丙烯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催化剂 异丙醇脱水 丙烯选择性 下游产品 丙酮加氢 异丙苯法 丙烯消耗 固体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园区污水治理技术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雪清 郭宏山 邢心语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4,共8页
石油化工园区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及产排污的非规律性导致其污水成分复杂且水质水量波动大,加之日趋严格的排放限制以及对废水回用及资源化的要求,使得污水处理成为园区普遍面临的环保压力。基于对石油化工行业污水特征和全流程处理技术的... 石油化工园区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及产排污的非规律性导致其污水成分复杂且水质水量波动大,加之日趋严格的排放限制以及对废水回用及资源化的要求,使得污水处理成为园区普遍面临的环保压力。基于对石油化工行业污水特征和全流程处理技术的认知,突出强调了源头管控对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性,识别了需要重点管控的污染物并提出了纳管指标建议值和污水预处理方法,之后对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园区集中处理进行了阐述。此外,对湿式氧化、臭氧催化氧化、生物脱氮等典型处理技术和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未来污水处理由“去除”向“回收”转变的趋势作了进一步展望,以期为石油化工园区污水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园区 污水全流程处理 污水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纤维纸技术的关键及产业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阳峰 任博 +1 位作者 王红涛 侯栓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4-996,共13页
氢能的使用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途径,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氢能转化利用的核心设备之一。与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材料的产业化研究进展相比,作为气体扩散层基底的碳纤维纸研究相对滞后,碳纤维纸国产化被称为燃料... 氢能的使用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途径,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氢能转化利用的核心设备之一。与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材料的产业化研究进展相比,作为气体扩散层基底的碳纤维纸研究相对滞后,碳纤维纸国产化被称为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的“最后一个壁垒”。本文聚焦制约碳纤维纸产业化制备技术的关键问题,首先简要介绍当前碳纤维纸制备的主流工艺路线、成本及耐久性的影响因素;随后分析指出湿法成型制备碳纤维纸的技术关键在于构建均匀稳定的碳纤维支撑骨架,以及构筑均匀复合的纤维-树脂界面;在碳纤维纸产业化方面,国内整体处于起步及产品验证阶段,与实验室小试研究相比,其在量产过程中更多地面临工程化技术问题;最后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碳纤维纸研究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未来主要关注的方向,以期推动国内碳纤维纸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燃料电池 碳纤维纸 气体扩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硬碳闭孔结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阳峰 侯佳傲 +2 位作者 朱紫宸 所聪 侯栓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5-569,共15页
钠离子电池具有原料资源丰富、成本低、低温性能好等优势,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在规模储能、低速电动交通领域的最佳补充甚至替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硬碳是目前最具实用化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闭孔结构有利于提升低电压平台... 钠离子电池具有原料资源丰富、成本低、低温性能好等优势,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在规模储能、低速电动交通领域的最佳补充甚至替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硬碳是目前最具实用化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闭孔结构有利于提升低电压平台区容量,但硬碳低电压平台区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且硬碳闭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间的构效关联尚不明确,这严重制约了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钠离子电池硬碳闭孔结构的研究进展,首先,总结了硬碳材料闭孔结构的基本定义及储钠机理;随后,重点介绍了不同的碳材料闭孔结构调控方法、闭孔结构分析表征技术,以及闭孔结构和储钠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分析了闭孔结构在钠离子电池硬碳材料电化学性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硬碳 闭孔 平台区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腾床蜡油氮化物分析及加氢裂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羡策 崔哲 +3 位作者 范思强 曹正凯 吴子明 王东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3-980,共8页
以常规减压蜡油和沸腾床蜡油为原料,利用高分辨质谱对比了两种原料中氮化物的分子结构及变化规律,在常规减压蜡油中掺炼不同比例的沸腾床蜡油为混合油,并以此为原料进行加氢裂化反应,考察了工艺条件对产物分布及产品性质的影响。实验结... 以常规减压蜡油和沸腾床蜡油为原料,利用高分辨质谱对比了两种原料中氮化物的分子结构及变化规律,在常规减压蜡油中掺炼不同比例的沸腾床蜡油为混合油,并以此为原料进行加氢裂化反应,考察了工艺条件对产物分布及产品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减压蜡油相比,沸腾床蜡油的密度更大,馏程范围较窄,具有更多的大分子烃类物质,组分中的氮化物主要为五环非碱性氮化物,在加氢裂化工艺中脱除难度大。在相同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体系下,加工混兑沸腾床蜡油的混合油与单独加工常规减压蜡油在产物分布上没有太大变化,产品性质根据混兑比例不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床加氢 沸腾床蜡油 高分辨质谱 氮化物 加氢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废碱液处理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彤 邓德刚 秦丽姣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7-189,共3页
介绍了石油化工行业产品精制过程中废碱液处理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情况。针对不同种类废碱液的水质组成和特点,开发了以湿式氧化(WAO)技术为核心的配套处理技术,包括催化汽油精制废碱液"湿式氧化-酸化脱酚-SBR"、乙烯精制废... 介绍了石油化工行业产品精制过程中废碱液处理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情况。针对不同种类废碱液的水质组成和特点,开发了以湿式氧化(WAO)技术为核心的配套处理技术,包括催化汽油精制废碱液"湿式氧化-酸化脱酚-SBR"、乙烯精制废碱液"湿式氧化-酸化中和"、丙烷脱氢制丙烯废碱液"加碱中和-湿式氧化-酸化中和-蒸发除盐"等一系列典型石油石化工业废碱液的处理技术。已建成多套废碱液湿式氧化处理装置,可以完全脱除废碱液的恶臭气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碱液 湿式氧化 技术开发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制备高硫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凯强 刘浩 +3 位作者 戴振华 孙振峰 杨超 马诚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4-1465,共12页
全球的硫黄年产量已达到7000万吨以上,其中约10%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逆硫化法为硫黄的高附加值转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植物油是一种丰富、廉价、可再生的绿色资源,研究植物油和硫黄通过逆硫化法制备高硫聚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 全球的硫黄年产量已达到7000万吨以上,其中约10%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逆硫化法为硫黄的高附加值转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植物油是一种丰富、廉价、可再生的绿色资源,研究植物油和硫黄通过逆硫化法制备高硫聚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植物油通过逆硫化法制备高硫聚合物的基本原理,概括了用菜籽油、大豆油等不同类型植物油制备高硫聚合物的进展,归纳了植物油基高硫聚合物在重金属吸附、自修复、缓释肥料、原油吸附等领域的应用及作用机理,指出了植物油基高硫聚合物硫含量是有一定限制的,需要进一步探究构效关系;氯化钠造孔用量大,需要进一步优化造孔工艺;聚合物力学性能较差,需要引入其他材料及改进合成工艺。最后,提出了大豆油及地沟油合成高硫聚合物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为缓释肥料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逆硫化 重金属吸附 自修复 缓释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海水降解聚酯塑料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涂著 马会霞 +2 位作者 李澜鹏 周峰 魏志勇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5,共8页
以可生物降解聚酯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降解性能研究为出发点,总结了目前部分被报道的典型可海水降解聚酯材料,并从降解材料种类和降解机理的角度讨论了可降解聚酯材料在海水中的降解行为差异及相应的材料改性方法。最后,基于可海水降解... 以可生物降解聚酯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降解性能研究为出发点,总结了目前部分被报道的典型可海水降解聚酯材料,并从降解材料种类和降解机理的角度讨论了可降解聚酯材料在海水中的降解行为差异及相应的材料改性方法。最后,基于可海水降解聚酯材料的设计以及存在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环境 聚酯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及性能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东旭 么强 +5 位作者 黑树楠 李卫东 刘成 李志军 宋乐春 韩照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1665,共15页
回收废塑料用于沥青改性对实现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和提升基质沥青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受到废塑料处理和道路沥青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着眼于废塑料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问题和废塑料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系统阐述了废塑料的回收利... 回收废塑料用于沥青改性对实现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和提升基质沥青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受到废塑料处理和道路沥青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着眼于废塑料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问题和废塑料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系统阐述了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现状及其在沥青领域的应用成果,归纳总结了废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的表征方法和性能提升方式,梳理和分析了废塑料湿法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流变特性、抗疲劳性能和抗老化特性等的研究成果。综合沥青性能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废塑料改性沥青的研究建议:通过多尺度研究明确废塑料对沥青改性的作用机理,探究废塑料结构与改性沥青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确定提升废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和低温性能的低成本方式,结合废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及抗老化性等特点丰富其性能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废塑料 离析 颗粒物料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万吨级乙烯装置配套含硫废碱液处理技术对比研究
11
作者 周彤 褚鹏飞 +2 位作者 程彬彬 马和旭 谭向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178,共7页
目前,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含硫废碱液的成熟处理技术有国内开发的湿式氧化技术、国外引进的湿式氧化技术、催化氧化与生物强化组合技术等。分析表明:两种湿式氧化技术对乙烯废碱液中的硫醇、硫醚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国内开发的湿式氧化... 目前,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含硫废碱液的成熟处理技术有国内开发的湿式氧化技术、国外引进的湿式氧化技术、催化氧化与生物强化组合技术等。分析表明:两种湿式氧化技术对乙烯废碱液中的硫醇、硫醚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国内开发的湿式氧化技术处理效率更高,废碱液化学需氧量(COD)降低率高达96.3%;相比之下,采用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后废碱液COD降低率仅为81.1%,催化氧化出水中仍含有大量有机硫化合物;而生物强化技术直接处理乙烯废碱液则存在处理效率低、恶臭气体难处理的问题。成本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开发的湿式氧化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设备投资费用低的优点,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装置 废碱液 湿式氧化 催化氧化 生物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锡锑涂层制备及其隔热性能研究
12
作者 郭艳秋 李志远 +2 位作者 赵巍 李世瀚 王晓霖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1-136,共6页
氧化锡锑(ATO)作为一种掺杂型金属氧化物,对太阳光线有一定的反射和辐射作用,但由于其表面能较高,易团聚,难以制得分散均匀、性能均一的功能涂层。因此选用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通过表面接枝对ATO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此为填料制备功... 氧化锡锑(ATO)作为一种掺杂型金属氧化物,对太阳光线有一定的反射和辐射作用,但由于其表面能较高,易团聚,难以制得分散均匀、性能均一的功能涂层。因此选用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通过表面接枝对ATO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此为填料制备功能涂层。结果表明:涂层反射性能与涂层厚度呈负相关,辐射性能与厚度呈正相关,当ATO含量为1.5%,涂层厚度为60μm时,反射性能最好,辐射性则较差,此时太阳反射比为45.08%,近红外反射比为41.87%,半球发射率为0.86,因此要获得隔热性能最优的涂层配比应综合考虑反射和辐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锑 隔热 辐射 反射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基复合载体加氢处理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宋财城 陈晓贞 +6 位作者 刘丽 杨成敏 郑步梅 尹晓莹 孙进 姚运海 段为宇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89,95,共6页
综述了氧化铝基复合载体加氢处理催化剂的相关研究,阐述复合载体在调节酸性、增强金属还原与硫化程度、调控孔结构及增加活性位点、降低积碳倾向等方面的作用,旨在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氧化铝 载体 复合载体 催化剂 加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粉改性沥青活化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吴晓颖 么强 刘成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742,共6页
采用机械破碎将废旧轮胎转化为胶粉并加入沥青中,不仅能促进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还能显著提升沥青的使用性能,成为处理废旧轮胎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但废旧轮胎胶粉的低反应活性导致它与沥青的相容性不佳,改性后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差,限... 采用机械破碎将废旧轮胎转化为胶粉并加入沥青中,不仅能促进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还能显著提升沥青的使用性能,成为处理废旧轮胎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但废旧轮胎胶粉的低反应活性导致它与沥青的相容性不佳,改性后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差,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此问题,深入剖析了胶粉活化的反应机理,综述了胶粉表面活化和整体改性的多种技术手段,指出了胶粉活化技术尚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粉改性沥青 胶粉活化 反应机理 表面活化 整体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醇制备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程瑾 曹长海 +2 位作者 李澜鹏 王兆程 王宜迪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75,共4页
采用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为原料,经过加氢反应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优化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液摩尔比、液体进料空速等反应条件,并考察了酯加氢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自制Cu基催化剂D3,在反应温度为190~... 采用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为原料,经过加氢反应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优化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液摩尔比、液体进料空速等反应条件,并考察了酯加氢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自制Cu基催化剂D3,在反应温度为190~200℃、反应压力为2~3 MPa、氢液摩尔比为200∶1~400∶1、液体进料空速为0.1~0.2 h^(-1)的条件下,DMCD转化率≥99.98%,CHDM选择性≥93.97%,CHDM反式占比≥79.55%;在最优条件下连续运转800 h,催化剂稳定性较好,产品技术指标明显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 1 4-环己烷二甲醇 加氢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负极包覆沥青炭化机理分析及应用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李臣泽 焦亚平 +2 位作者 刘颖 徐维哲 曹鹏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6-950,共5页
沥青包覆改性是改善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手段,沥青的热解活性及炭化产物结构直接影响到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从沥青角度分析其热解特性、流变性能、润湿性能及炭化结构,解释其在包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沥青的包覆炭化... 沥青包覆改性是改善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手段,沥青的热解活性及炭化产物结构直接影响到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从沥青角度分析其热解特性、流变性能、润湿性能及炭化结构,解释其在包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沥青的包覆炭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低温失重阶段主要是低分子量气体挥发,中温快速失重阶段为沥青中的分子剧烈热解,高温失重阶段主要为大分子物质的缩聚反应,沥青炭化后形成一种短程有序、长程无序,具有一定微晶结构的无定形炭材料,改善了改性天然石墨在电池中的电化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沥青 炭化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6)Sr_(0.4)Co_(1-x)Ga_(x)O_(3-δ)作为SOFC氧电极的性能研究
17
作者 董翠翠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642,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6)Sr_(0.4)Co_(1-x)Ga_(x)O_(3-δ)(x=0、0.05、0.1、0.15、0.2)系列氧电极材料粉体。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粉体形貌,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热膨胀仪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及热膨胀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Ga元素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6)Sr_(0.4)Co_(1-x)Ga_(x)O_(3-δ)(x=0、0.05、0.1、0.15、0.2)系列氧电极材料粉体。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粉体形貌,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热膨胀仪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及热膨胀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Ga元素的加入不会引起材料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且随着Ga掺杂量的增加,La_(0.6)Sr_(0.4)Co_(1-x)Ga_(x)O_(3-δ)的热膨胀系数(CTE)下降。进一步,对材料的电导率以及单电池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Ga的掺杂量x=0.15时,单电池性能最优。750℃时其最大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可分别达到1.45A/cm^(2)和0.56 W/cm^(2),具有成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氧电极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材料 钙钛矿 SOFC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焦油热缩合和氧化缩合反应历程研究
18
作者 李臣泽 宋乐春 +2 位作者 焦亚平 徐维哲 王兴越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1-647,共7页
研究了乙烯焦油在热缩合和氧化缩合条件下的热转化过程,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物性及结构参数,探究了两种工艺下乙烯焦油的热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缩合过程中原料缩合反应明显快于热缩合过程,产物软化点增长迅速,且最终产物具有较高... 研究了乙烯焦油在热缩合和氧化缩合条件下的热转化过程,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物性及结构参数,探究了两种工艺下乙烯焦油的热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缩合过程中原料缩合反应明显快于热缩合过程,产物软化点增长迅速,且最终产物具有较高的收率。热转化过程均伴随脱烷基侧链及芳构化等过程,但两种工艺下转化路径不同,热缩合过程原料分子以芳构化形式缩合成大分子,氧化缩合过程原料分子以氧化交联形式缩合成大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焦油 热缩合 氧化缩合 反应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等离子体辅助甲烷无氧偶联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殷冬冬 张熙 周隆昌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4,共10页
传统甲烷热催化转化过程反应条件苛刻,而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在低温条件下即可与甲烷分子碰撞生成自由基,并经重组反应生成C2烃和氢气等。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辅助甲烷无氧偶联因反应器结构简单且电场分布均匀,成为甲烷高价值利... 传统甲烷热催化转化过程反应条件苛刻,而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在低温条件下即可与甲烷分子碰撞生成自由基,并经重组反应生成C2烃和氢气等。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辅助甲烷无氧偶联因反应器结构简单且电场分布均匀,成为甲烷高价值利用的潜力技术。综述了DBD等离子体辅助甲烷无氧偶联技术的研究进展,对等离子体系中甲烷活化机理及反应过程进行了梳理,并从反应器结构、工艺参数和催化剂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甲烷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指出甲烷活化反应机理、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效应,以及反应器结构和工艺流程优化等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以上可为甲烷转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甲烷转化 介质阻挡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石油焦基负极/电解液的相容性
20
作者 王阳峰 蔡海乐 +4 位作者 张舒冬 朱紫宸 所聪 杨雁 侯栓弟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50-3859,共10页
石油焦基碳材料成本低,储钠性能优秀,最具工业应用潜力,研究开发与石油焦基碳材料相容性更好的电解液,进一步发挥碳负极材料的储钠性能,已得到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实验室开发石油焦碳材料的基础上,从量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计算、... 石油焦基碳材料成本低,储钠性能优秀,最具工业应用潜力,研究开发与石油焦基碳材料相容性更好的电解液,进一步发挥碳负极材料的储钠性能,已得到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实验室开发石油焦碳材料的基础上,从量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电化学分析测试等角度,开展石油焦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有机电解液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开发的石油焦基负极材料具有显著的无定形碳结构特征,有助于Na^(+)的嵌入/脱出;0.01~2.5V内完成充放电测试,在首圈充放电循环中,酯类、醚类电解液中放电比容量分别为406.00mAh/g、381.91mAh/g,库仑效率分别为85.04%、90.42%,在(0.1~3)C倍率范围内,醚类电解液的电池倍率性能更好;探究了电极材料在酯类、醚类电解液中电化学性能存在差异的原因,相对酯类电解液,醚类电解液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较高,还原稳定性较好,在电极表面更易形成薄而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有助于减小Na^(+)的迁移阻抗,此外在本体电解液中,醚类电解液中Na^(+)迁移速率约为酯类电解液的2倍;电解液的红外、拉曼光谱结果表明,与酯类电解液相比,醚类电解液中PF6-更容易进入溶剂化壳层与Na^(+)形成配位,这与醚类溶剂弱溶剂化特性有关。系统研究石油焦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典型电解液中的储钠行为,有助于推动石油焦基负极材料的应用,为低成本、高比容量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钠离子电池 负极 电解液 溶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