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油田油泥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功能菌种筛选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箐 程昉 +4 位作者 宋晓峰 林佳伟 董洋 何炜 赵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111,共7页
分析辽河油田某区块不同来源油泥中微生物种类多样性、优势菌群和分布特征,探讨功能微生物在含油污染物的生物修复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应用可行性。采集辽河油田某区块3个油泥样品,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油泥样品内微生物的16SrDN... 分析辽河油田某区块不同来源油泥中微生物种类多样性、优势菌群和分布特征,探讨功能微生物在含油污染物的生物修复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应用可行性。采集辽河油田某区块3个油泥样品,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油泥样品内微生物的16SrDNA V3-V4可变区序列,整理和统计各分类水平的微生物类群数,分析微生物的丰度、分布和多样性,以及不同位置油泥微生物多样性丰度的差异。结果表明:辽河油田某区块油泥中3组样品属水平的微生物类群数分别为51、135和213,不同来源样品中微生物种类及所占比例差异显著;优势菌群中含有多种已报道可作用原油的功能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诺卡氏土壤菌属(Nocardiopsis)等;从油泥中筛选的菌株LH-03发酵液表面张力为29.3mN/m,对煤油和液体石蜡乳化层高度分别为6.1和5.7cm,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Pseudomonas aeruginosa CB-01复配使用,油泥降解实验除油率达到51.9%,石蜡降解率达到38.9%,填砂管驱油实验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2.7%。辽河油田油泥含有较丰富的微生物修复物质基础,具备通过生物刺激和强化技术实现原位生物修复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油泥 第二代测序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 功能菌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哈得油田高温高盐条件的改性生物聚合物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海霞 袁胥 +3 位作者 袁泽波 任利华 程昉 赵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4,共6页
哈得油田双台阶水平井注水开发中存在层间矛盾突出、亟需调节注水矛盾和改善指进现象的问题。对8种生物聚合物进行不同碳链(C12,C14和C16)的可控疏水化改性,合成并筛选兼具热增稠和盐增稠性能,且可用于高温、高盐条件的深部调驱聚合物... 哈得油田双台阶水平井注水开发中存在层间矛盾突出、亟需调节注水矛盾和改善指进现象的问题。对8种生物聚合物进行不同碳链(C12,C14和C16)的可控疏水化改性,合成并筛选兼具热增稠和盐增稠性能,且可用于高温、高盐条件的深部调驱聚合物材料。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0%的BP-14-036和BP-12-012溶液,在清水条件下的黏度为10 000 m Pa·s左右,矿化度升高至250 g/L时,黏度超过12 000 m Pa·s,具有盐增稠性能;当温度达到130℃时,质量分数1.0%的BP-14-036溶液,黏度可超过14 000 m Pa·s,具有热增稠性能。因此,制备的这2种聚合物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将油藏极端条件由降低调驱效果的应用阻力,扭转为改善调驱效果的有利因素。这一特点,有望从本质上解决高温高盐油田调剖调驱剂、压裂液及钻井液体系增稠性差、耐受性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得油田 高温高盐油田 改性生物聚合物 热增稠 盐增稠 深部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泥浆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3
作者 白剑 石明杰 +1 位作者 付娜 赵静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2期4-8,共5页
钻井泥浆的无害化处理是石油钻完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生物处理技术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实现真正的无害化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钻井泥浆的环境危害及常规处理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介绍通过固-液分离工艺后,废... 钻井泥浆的无害化处理是石油钻完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生物处理技术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实现真正的无害化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钻井泥浆的环境危害及常规处理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介绍通过固-液分离工艺后,废水和泥渣的生物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现状。阐述生物处理钻井泥浆石油烃组分和重金属的机理;介绍泥浆处理后的废水无害化技术,包括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生物絮凝法和自然生物处理法等,以及泥渣无害化处理方法,如堆肥处理法和微生物-土壤联合处理等技术。本文归纳总结目前生物处理技术在钻井泥浆无害化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并积极探索钻井泥浆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发展策略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泥浆 固-液分离 生物降解 无害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修复领域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康凯璇 兰秀茹 +1 位作者 付娜 赵静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71-75,4,共5页
生物修复技术因其作用持久、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近三年国内外石油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生态系统生物修复领域最新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实例,提出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新型生物材料等多种... 生物修复技术因其作用持久、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近三年国内外石油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生态系统生物修复领域最新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实例,提出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新型生物材料等多种技术复合应用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石油污染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 水体 土壤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压裂液体系中交联剂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青 姚昌宇 +2 位作者 袁胥 付娜 赵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4-190,共7页
本文简述了水基压裂液体系中常用交联剂(无机/有机钛、锆、硼等)的化学结构和性能特点;重点介绍了有机硼交联剂在羟丙基瓜胶水基压裂液体系的交联机理、技术指标和现场应用情况;从交联剂的结构、有机配体的分子组成、交联性能、交联剂... 本文简述了水基压裂液体系中常用交联剂(无机/有机钛、锆、硼等)的化学结构和性能特点;重点介绍了有机硼交联剂在羟丙基瓜胶水基压裂液体系的交联机理、技术指标和现场应用情况;从交联剂的结构、有机配体的分子组成、交联性能、交联剂制备路线等方面阐释了交联性能是由配位中心的性质、基液pH、配体的配位能力、稠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同时回顾了交联剂理论研究进展和现场应用现状,并对水基压裂液交联剂在极端条件、性能指标、复合体系及经济性等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压裂液 羟丙基瓜胶 交联剂 有机配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浓度胍胶压裂液体系在大牛地致密气田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同玉 何青 +2 位作者 付娜 陈世军 赵静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6,共6页
大牛地气田具有低压致密、储层物性差、易水锁伤害及敏感性等特征,不经过储层改造措施无法获得高产能。在常规0.45%(w)胍胶压裂液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交联剂、助排剂和破胶剂进行优化调整,研发出一种超低浓度胍胶压裂液体系。结果表明,... 大牛地气田具有低压致密、储层物性差、易水锁伤害及敏感性等特征,不经过储层改造措施无法获得高产能。在常规0.45%(w)胍胶压裂液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交联剂、助排剂和破胶剂进行优化调整,研发出一种超低浓度胍胶压裂液体系。结果表明,使用强交联剂SITAR-11,可将羟丙基胍胶的质量分数由常规的0.45%降低至0.30%,交联后的冻胶在90℃、170s^(-1)下剪切120min后,黏度大于140mPa·s,在38%的高砂比时,仍具有优良的携砂能力。使用生化复配型高效助排剂ZITHE-34,破胶液表面张力降至22.4mN/m,界面张力降至0.9mN/m。使用压裂破胶酶FANFA-06和APS耦合式破胶技术,残渣量由常规体系破胶后的300mg/L降至180mg/L,降低了对地层的伤害。在大牛地气田山1和盒1储层进行了2口水平井的压裂施工,压裂过程中加砂比和施工压力均满足设计要求,压后返排率为28.2%和30.1%,无阻流量为7.7×10~4 m^3/d和10.8×10~4 m^3/d,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致密气田 超低浓度 胍胶强交联剂 高效助排剂 压裂破胶酶 地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生化驱油体系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泽波 孙秀鹏 +3 位作者 王小强 赵天一 李佳妮 赵静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1期21-26,共6页
塔里木油田HD区块温度110~140℃;地层水密度1.15 g/m^(3),矿化度22.6×10^(4)mg/L,是典型的高温高盐边际油藏。通过评价内源解烃菌产生驱油剂和降解原油的能力、岩心驱替增油效率、生物驱油剂与化学驱油剂复配驱油效果评价,探讨生... 塔里木油田HD区块温度110~140℃;地层水密度1.15 g/m^(3),矿化度22.6×10^(4)mg/L,是典型的高温高盐边际油藏。通过评价内源解烃菌产生驱油剂和降解原油的能力、岩心驱替增油效率、生物驱油剂与化学驱油剂复配驱油效果评价,探讨生化驱油工艺体系在HD区块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从目的区块采集到油水样,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复筛得到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15H07,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经红外光谱分析确定该菌株所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表面活性剂。与化学驱油剂复配,得到HDS-2复配体系;在填砂管和岩心物模两个水平上进行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当HDS-2复配体系浓度升高至0.25%时水驱采收率的增值可以升高至22.06%;当注入量为0.5 PV时,HDS-2体系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增值达到了17.20%。通过室内实验优化设计,确定HDS-2体系的最佳注入量为0.5 PV,最佳注入质量分数为0.25%,该体系显现良好的应用潜力,为高温高盐边际油藏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开发 三次采油 生化复配驱油剂 岩心驱替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化型耐温耐盐泡排体系的起泡及稳泡性能评价
8
作者 刘岳龙 周舰 +2 位作者 袁胥 白世轩 赵静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8年第2期1-4,8,共5页
针对低压、高含水天然气井的积液问题,优选出起泡、稳泡性能优良的OPUS-087泡排剂。实验结果表明,OPUS-087在矿化度为7.2×10~4mg/L、温度为90℃时,起泡高度可达77.5mm,起泡性能及耐温耐盐性能良好;在凝析油的质量分数不高于20%时,... 针对低压、高含水天然气井的积液问题,优选出起泡、稳泡性能优良的OPUS-087泡排剂。实验结果表明,OPUS-087在矿化度为7.2×10~4mg/L、温度为90℃时,起泡高度可达77.5mm,起泡性能及耐温耐盐性能良好;在凝析油的质量分数不高于20%时,可以保持起泡性能基本不变,抗凝析油性能良好。生物表面活性剂稳泡体系H19的质量分数为0.03%时,可使OPUS-087泡排剂溶液的起泡高度由77.5 mm提高到1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排液 生物表面活性剂 抗凝析油 耐温耐盐 生化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致密气藏超低浓度瓜胶压裂液体系的开发与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雷 邱小庆 +2 位作者 方彦明 刘学伟 赵静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07,12,共4页
大牛地气田为低孔致密气藏,压裂改造是提高单井产量的有效措施。为了满足大牛地气田绿色建设的需求,需要降低储层伤害、经济高效的压裂液体系。文章开发并评价适合于低孔致密气藏的超低浓度瓜胶压裂液体系,其优势是应用自主研制的超强... 大牛地气田为低孔致密气藏,压裂改造是提高单井产量的有效措施。为了满足大牛地气田绿色建设的需求,需要降低储层伤害、经济高效的压裂液体系。文章开发并评价适合于低孔致密气藏的超低浓度瓜胶压裂液体系,其优势是应用自主研制的超强延迟交联剂,降低羟丙基瓜胶用量到0.25%~0.30%,较常规0.45%羟丙基瓜胶用量降低了30%~44%。该超低浓度瓜胶压裂液体系的交联时间35~45 s;90℃,170 s^-1连续剪切120 min,黏度100 mPa·s以上,耐温耐剪切性能良好;38%砂比条件下的静态悬砂能力强;采用APS和FANTA生物酶破胶剂复合技术,破胶时间从120~240 min可控,破胶液黏度<3 mPa·s,破胶残渣量<200 mg/L,易返排,储层伤害小。超低浓度瓜胶压裂液体系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大牛地低孔致密气藏现场施工的需要,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巨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超低浓度瓜胶压裂液体系 延迟交联 流变性能 悬砂性能 破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在植物源性老年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双娇 赵静 肖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50-356,共7页
当今全球老龄化趋势下,中国老年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现有市场满足不了未来老龄化人口激增的需求。植物源性食品在营养和口味等方面都符合老年食品的需求,是老年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酶技术的应用为植物源性老年食品的特殊... 当今全球老龄化趋势下,中国老年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现有市场满足不了未来老龄化人口激增的需求。植物源性食品在营养和口味等方面都符合老年食品的需求,是老年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酶技术的应用为植物源性老年食品的特殊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手段。本文综述了内源酶对植物源性食品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利用外源酶制剂对食品原材料的控制,并结合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在植物源性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以期为植物源性老年食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和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食品 植物源性食品 人口老龄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驱含油污水外排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涛 王静 +3 位作者 王茜 孟祥娟 潘昭才 赵静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年第4期1-8,共8页
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含油污水呈现出成分复杂、黏度大和乳化严重等特点,而含油污水处理问题影响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了解化学驱技术,并研究其含油污水特点、外排现状和标准的基础上,从油水分离技术、CODC... 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含油污水呈现出成分复杂、黏度大和乳化严重等特点,而含油污水处理问题影响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了解化学驱技术,并研究其含油污水特点、外排现状和标准的基础上,从油水分离技术、CODCr去除技术和除硫技术三方面阐述了化学驱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由于每种方法均存在缺点和局限,联系实际讨论并评价了几种方法结合形成的多级处理工艺,为化学驱外排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含油污水 外排处理 油水分离 CODCr去除 除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瑾 李澜鹏 +1 位作者 罗中 曹长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9-53,共5页
脂肪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市场需求量大,混合脂肪酸的分离提纯技术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脂肪酸分离技术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高速逆流色谱法、分子蒸馏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脂肪酶辅助法等新型分离技术,... 脂肪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市场需求量大,混合脂肪酸的分离提纯技术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脂肪酸分离技术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高速逆流色谱法、分子蒸馏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脂肪酶辅助法等新型分离技术,同时比较了各种分离技术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分离 高速逆流色谱法 分子蒸馏法 超临界CO2萃取法 脂肪酶辅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交联调剖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标 张振杰 +6 位作者 王天赐 刘鹏 张峰 阿克巴尔·卡得拜 张宇哲 程昉 赵静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0年第5期6-11,共6页
简述了交联剂在压裂施工中作用,重点介绍了有机硼交联剂在压裂液体系中的延迟交联技术、延迟交联机理、影响延迟交联的因素和延迟交联剂的应用状况。介绍了其他类型延迟交联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对延迟交联技术在压裂液体系中的发展方向... 简述了交联剂在压裂施工中作用,重点介绍了有机硼交联剂在压裂液体系中的延迟交联技术、延迟交联机理、影响延迟交联的因素和延迟交联剂的应用状况。介绍了其他类型延迟交联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对延迟交联技术在压裂液体系中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目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压裂液 有机硼 延迟交联 交联技术 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驱油耦合胍胶压裂液在环庆油田的现场应用
14
作者 刘标 张振杰 +5 位作者 王天赐 孙秀鹏 阿克巴尔·卡得拜 刘鹏 刘雨 赵静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10期19-24,共6页
环庆油田具有超低渗透率、储层物性差等特征,通过储层改造措施才能获得高产能。在常规胍胶压裂液体系的基础上,将储层改造的压裂措施与采油的吞吐工艺相耦合,研发出一套兼具压裂、驱油双重功能的低浓度胍胶压裂液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 环庆油田具有超低渗透率、储层物性差等特征,通过储层改造措施才能获得高产能。在常规胍胶压裂液体系的基础上,将储层改造的压裂措施与采油的吞吐工艺相耦合,研发出一套兼具压裂、驱油双重功能的低浓度胍胶压裂液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将胍胶的质量分数由常规的0.45%降低了0.15%,交联形成的冻胶在75℃,170 s-1条件下剪切120 min后,黏度仍大于230 mPa·s,在最高32.5%砂比时具有良好的携砂能力。体系破胶后,破胶液表观黏度为3.0 mPa·s,残渣含量为206.0 mg/L,破胶液表面张力为23.4 mN/m,界面张力0.90 mN/m,驱油效率较单一化学驱提升4.67%,可以提高返排及增产效果,减小对地层的伤害。在环庆油田长81储层进行了8口井的压裂施工,压裂过程中砂比、施工压力等参数均满足施工要求,典型措施井施工压裂稳定生产后,实验井A平均日产油为8.76 t,较对照井提高4.16 t/d,实验井B平均日产油为2.13 t,较对照井提高0.93 t/d,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庆油田 超低渗油藏 低浓度胍胶 压裂驱油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伤害凝胶暂堵压井液在大牛地气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宇 张宇哲 +3 位作者 李阳 阿克巴尔·卡得拜 拓登红 赵静 《石化技术》 CAS 2020年第11期134-136,293,共4页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东段,其储层具有低压、低渗等特点。在修井过程中,修井液的漏失会造成地层的损害,地层中黏土遇水后的水化膨胀甚至会造成修井过程中井壁的坍塌或坳陷,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亟需研制出适合大牛地...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东段,其储层具有低压、低渗等特点。在修井过程中,修井液的漏失会造成地层的损害,地层中黏土遇水后的水化膨胀甚至会造成修井过程中井壁的坍塌或坳陷,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亟需研制出适合大牛地气田修井过程的暂堵体系,从而在修井过程中对地层进行封堵,减少压井过程中压井液向地层渗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实验优选出超分子凝胶暂堵体系,体系配方为:0.2%超分子助溶剂+5%超分子暂堵剂+清水。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超分子凝胶暂堵体系最大承压能力为4.0 MPa,在90~110℃条件下加入1/8体积10%浓度的破胶剂,可以实现24 h内快速破胶,且破胶后残渣低,对不同区块岩心进行岩心伤害实验测定,岩心污染后渗透率恢复值均高达93%,岩心伤害率均低于10%。该超分子凝胶暂堵体系具有承压能力强、失水量少、破胶迅速、堵漏效果良好等优点,可完全满足大牛地气田现场施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伤害凝胶 暂堵剂 压井液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调剖/调驱剂的研制与封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岳龙 袁胥 +2 位作者 周舰 付娜 赵静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1期6-11,32,共7页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存在的吸水不均匀、产量递减明显、注水效果差等问题,研制了用于特低渗透油藏调驱的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微球两种堵剂,以调节注水矛盾、提高注水波及系数,从而降低含水率,提高原油采收率。分别用单体原地...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存在的吸水不均匀、产量递减明显、注水效果差等问题,研制了用于特低渗透油藏调驱的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微球两种堵剂,以调节注水矛盾、提高注水波及系数,从而降低含水率,提高原油采收率。分别用单体原地聚合和反相微乳液聚合两种方法,成功制备出聚合物凝胶和微球堵剂。当聚合物凝胶的制备条件为单体DT-1 8.0%,引发剂YF-3 0.15%,交联剂JL-5 0.15%时,聚合物在填砂管模型的成胶时间36 h^48 h,封堵率大于92%;当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条件为单体DT-2 5.0%,交联剂JL-9 0.60%,引发剂YF-4 0.50%时,质量分数20%的聚合物微球,在填砂管中溶胀96 h后,封堵率大于94%。本文制备的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微球体系具有封堵时间可控、封堵性强,可用于低渗透油藏的调剖/调驱,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聚合物凝胶 聚合物微球 封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