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外阴恶性肿瘤初始治疗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郑乐 贾海清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外阴恶性肿瘤初始治疗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收治的228例行初始治疗的原发性外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原发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外阴恶性肿瘤初始治疗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收治的228例行初始治疗的原发性外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原发性外阴恶性肿瘤总体生存率(OS)的相关因素。结果:228例原发性外阴恶性肿瘤中位年龄为55岁(15~80岁),中位随访时间78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72.8%,3年OS为76.4%,5年OS为7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是否转移、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均与5年OS有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 3.96,95%CI 1.90~6.01)、肿瘤直径>4 cm(OR 3.58,95%CI 2.02~6.37)、淋巴结转移(OR 1.85,95%CI 1.28~3.00)是影响初始治疗后5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肿瘤直径和腹股沟淋巴结状态是原发性外阴恶性肿瘤初始治疗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若手术治疗后发现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直径较大等高危因素,建议术后补充放化疗,以改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外阴恶性肿瘤 初始治疗 危险因素 生存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专科医院纪检监察工作提升路径研究
2
作者 张丰韬 苑永辉 +2 位作者 郑建 包丽杰 蔡路颖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57,共4页
公立医院纪检监察部门通过日常监督、调查提醒和查处问责等方式,制约医务人员和医院内部的违规违纪行为,是推动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辽宁省肿瘤医院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归纳的基础上... 公立医院纪检监察部门通过日常监督、调查提醒和查处问责等方式,制约医务人员和医院内部的违规违纪行为,是推动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辽宁省肿瘤医院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明确新时代加强公立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现阶段辽宁省肿瘤医院及各公立医院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现状、存在不足,从厘清工作职能、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监督手段和加强警示教育4方面提出提升路径,为公立医院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专科医院 纪检监察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DT模型的医院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光飞 邬水 +5 位作者 钱翔宇 杨宇红 孙野 邹韵 庚俐莉 刘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7-797,共11页
目的探究基于实时室内空气环境监测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医院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预测。方法选取2022年5月23日—6月5日某院四个位置为监测采样点,采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多种空气环境数据,匹配各点位采集的空气微生物浓度数据,使用梯... 目的探究基于实时室内空气环境监测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医院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预测。方法选取2022年5月23日—6月5日某院四个位置为监测采样点,采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多种空气环境数据,匹配各点位采集的空气微生物浓度数据,使用梯度提升树算法(GBDT)对医院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进行实时预测,并选取其他五种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比较,对比模型包括随机森林(RF)、决策树(DT)、最近邻(KNN)、线性回归(LR)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最后通过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三个指标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GBDT模型在门诊电梯间(A点)、支气管镜诊间(B点)、CT候诊区(C点)和供应室护士站(D点)的MAPE值分别为22.49%、36.28%、29.34%、26.43%,GBDT模型在三个采样点的平均性能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仅在一个采样点略低于ANN模型。GBDT模型在四个点位的平均MAPE值为28.64%,即预测值偏离实际值28.64%,说明GBDT模型预测结果较好,预测值在可用范围内。结论基于实时室内空气环境监测数据的GBDT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提高医院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浓度 室内环境 GBDT模型 空气微生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治疗后无疾病进展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泽坤 耿懿康 于韬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术后3年无疾病进展(disease-free survival,DFS)预测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术后3年无疾病进展(disease-free survival,DFS)预测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影像资料,其中有疾病进展50例,无疾病进展50例,按4∶1随机分配训练集和测试集。提取术前MRI的T2WI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T2WI矢状位影像组学特征,然后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滤波器进行降维。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临床-影像诺模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ROC)、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和校准曲线以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临床信息中,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均展现出高预测准确性,其中临床-影像诺模图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分别达到0.93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79.7%~100.0%]和0.980(95%CI:79.7%~10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有效预测LARC患者nCRT后的DFS,可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测 无病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CT与3D立体重建技术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低吸入氧浓度降低全麻术后即刻肺不张2例
5
作者 马芳 刘鉴达 +5 位作者 侯保旭 刘子赫 方薇 高昕 刘爽 李松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50-751,共2页
病例例1,女,35岁,左眼视物模糊1月。颅脑MR和CT提示左侧小脑及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肺功能检查为通气功能正常、小气道功能正常。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小脑病损切除。全麻过程中使用七氟醚、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 病例例1,女,35岁,左眼视物模糊1月。颅脑MR和CT提示左侧小脑及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肺功能检查为通气功能正常、小气道功能正常。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小脑病损切除。全麻过程中使用七氟醚、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呼吸机通气模式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8 m L/kg,PEEP设置为5 cmH2O,同时行手法肺复张(气道压力维持在30 cmH2O,保持30 s),FiO2设置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不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机械应力诱导胞内pxillin活性变化的可视化研究
6
作者 孙泽龙 李娜 +2 位作者 张郑瑶 张航与 邵帅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5-405,共1页
目的paxillin特定残基的磷酸化参与调控局部黏着斑(focal adhesions,FAs)的周转,继而影响细胞的运动与迁移,可由于缺少可靠工具,paxillin参与机械应力传递与信号转导的途径仍不明确。方法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 目的paxillin特定残基的磷酸化参与调控局部黏着斑(focal adhesions,FAs)的周转,继而影响细胞的运动与迁移,可由于缺少可靠工具,paxillin参与机械应力传递与信号转导的途径仍不明确。方法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原理,以paxillin Tyr31和Tyr118的磷酸化水平作为衡量其活性的标准,设计并构建能够可视化检测paxillin活性的活细胞探针ELSY。对细胞施加剪切应力及改变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硬度,通过解聚重要胞内物理结构及抑制paxillin相关信号蛋白的活性,探究并比较不同类型胞外机械刺激激活胞内paxillin途径的异同。结果剪切应力无法直接激活胞浆中的paxillin;胞浆中paxillin的活性随ECM硬度的增加而增强,ECM硬度对paxillin活性的调控主要受整合素、FAK及Src构成的信号通路调控,与细胞膜与细胞骨架构成的胞内物理结构无关。结论不同胞外机械刺激调控活性的途径并不相通,剪切应力对paxillin的激活与paxillin的亚细胞定位密切相关,应力信号在FAs内的传递很可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ECM硬度激活胞浆中paxillin的过程与胞内应力信号的传递无关,主要受整合素调控,间接受FAK及Src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细胞骨架 亚细胞定位 机械刺激 整合素 可视化检测 剪切应力 F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opaxin介导细胞应力传递的可视化研究
7
作者 曲曼榕 郝希龙 +4 位作者 Aziz Ur Rehman Aziz 张航与 张郑瑶 李娜 邵帅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6-96,共1页
目的Actopaxin是将细胞骨架肌动蛋白与局部黏着斑(focal adhesion,FAs)中重要结构蛋白paxillin相连的关键节点,极有可能参与进了力学信号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与细胞骨架间的传递,可是由于缺少可靠工具,其在介导细胞... 目的Actopaxin是将细胞骨架肌动蛋白与局部黏着斑(focal adhesion,FAs)中重要结构蛋白paxillin相连的关键节点,极有可能参与进了力学信号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与细胞骨架间的传递,可是由于缺少可靠工具,其在介导细胞应力传递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方法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构建能够可视化检测FAs与细胞骨架间应力传递的活细胞探针ASSA,改变ECM机械性质,观察U-2 OS骨肉瘤细胞中ASSA的响应;干扰actopaxin表达,结合实验室自主研发的paxillin应力探针Pax TS检测actopaxin在FAs内应力传递的作用。结果ASSA探针具有良好的定位特异性、多细胞通用性和力敏特性,能够通过观测FRET比率的变化实现细胞骨架与FAs之间应力传递的可视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应力在FAs与细胞骨架间借由actopaxin的传递过程与paxillin所受应力都对ECM硬度与组成成分具有敏感性,而paxillin内部应力对两因素的响应并不依赖于actopaxin。结论本研究证明细胞骨架与FAs之间借由actopaxin存在直接的应力传递。该传递过程受到ECM硬度及组成成分的双重调控,与细胞骨架而非FAs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骨架 可视化检测 力学信号 FRET 传递过程 机械性质 力敏特性 结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35
8
作者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加速外科康复专业委员会 +17 位作者 陈军 车国卫 孙大强 陈昶 徐嵩 李昕 郭占林 付军科 刘宏旭 魏煜程 彭忠民 张军航 田子强 张广健 朱大兴 朱全江 刘洪生 茅腾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92,共10页
肺癌是我国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及肺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成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胸外科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加速康复外科在胸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老... 肺癌是我国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及肺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成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胸外科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加速康复外科在胸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可以耐受手术,同时得益于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早诊早筛的普及,更多的肺癌在早期即被发现,使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得到提高。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器官功能衰退,加之多种合并症、身体衰弱等因素,亟需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外科治疗方案。因此,我们汇聚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基于国内外相关最新研究结果,经过充分讨论,针对老年肺癌患者,在术前评估、手术策略方式和切除范围的选择、术中麻醉管理、术后管理等多个方面形成共识性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肺肿瘤 外科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联合临床及血管病理参数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6
9
作者 栾一祎 卢佳翔 +4 位作者 秦凤英 孙丽丽 徐宏明 于韬 董越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45-1150,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因素、微血管密度(MVD)、周细胞覆盖率(MPI)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85例行DCE-MRI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其中LNM阳性43例,LNM阴...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因素、微血管密度(MVD)、周细胞覆盖率(MPI)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85例行DCE-MRI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其中LNM阳性43例,LNM阴性42例。应用Extended Tofts Linear双室模型获取宫颈癌原发灶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使用CD34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分别量化宫颈癌MVD和MPI。比较LNM阳性组与阴性组间临床因素、DCE-MRI各定量参数、MVD、MPI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因素与LNM的关系。结果:LNM阳性组与阴性组间脉管癌栓(P=0.003)、2009 FIGO分期(P=0.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年龄(P=0.323)、肿瘤最大径(P=0.100)、病理类型(P=0.527)及分化程度(P=0.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NM阳性组的Ktrans、Kep值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e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NM阳性组的MPI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MVD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Ktrans、MPI、脉管癌栓及2009 FIGO分期构成的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AUC为0.876)高于单独的DCE-MRI定量参数。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因素及MPI在评估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密度 周细胞覆盖率 淋巴结转移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黏性经皮给药SIS/C5静电纺丝膜的结构及性能调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丰硕 董茜 +2 位作者 赵忠夫 刘伟 张春庆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23-1532,共10页
静电纺丝膜能有效提高经皮给药贴剂的透气性及释药性能,然而,它们多数不具有黏结性,难以直接贴敷于皮肤表面,药物到达皮肤表面的路径不通畅,影响经皮给药。以C5树脂赋予聚(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静电纺丝膜压敏黏结性能,研究纺... 静电纺丝膜能有效提高经皮给药贴剂的透气性及释药性能,然而,它们多数不具有黏结性,难以直接贴敷于皮肤表面,药物到达皮肤表面的路径不通畅,影响经皮给药。以C5树脂赋予聚(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静电纺丝膜压敏黏结性能,研究纺丝膜组成及模型药物合成辣椒素对SIS/C5静电纺丝膜结构、性能及释药性能的影响及调控规律。结果表明,当SIS与C5质量比为2∶1时,其静电纺丝膜贴剂具有优异的透气性(7.17×10^(−3) g/(h·cm^(2)))及黏附性能(180(°)剥离强度0.2 kN/m,初黏力0.64 N/cm^(2),持粘性大于7 d);药物与聚合物基质相容性良好,无药物结晶析出,药物的载入有利于改善纺丝膜贴剂的水蒸气渗透性;8%(质量分数)载药量时,载药纺丝膜初黏力为0.6~0.8 N/cm^(2),180(°)剥离强度保持为0.2~0.3 kN/m,持粘性大于7 d,剥离时无残留;体外释药呈现缓释特征,不同载药量纺丝膜的药物24 h累计释放率均大于50%,满足外用贴剂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贴剂 静电纺丝 自黏性 药物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HR1调控VEGF干预骨肉瘤组织血管形成及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岳家吉 李盛龙 +1 位作者 孙维超 孙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1-33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样本构建细胞转染调控模型,分析甲状旁腺激素1型受体(parathyroid hormone type 1 receptor,PTHR1)调控骨肉瘤血管生成和增殖的分子机制,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大连...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样本构建细胞转染调控模型,分析甲状旁腺激素1型受体(parathyroid hormone type 1 receptor,PTHR1)调控骨肉瘤血管生成和增殖的分子机制,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认的四肢经典型骨肉瘤患者临床样本共50例,构建PTHR1沉默的骨肉瘤细胞模型,分析PTHR1在肿瘤组织样本中的差异表达,探索PTHR1表达水平与肿瘤增殖及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体外实验下调PTHR1表达,分析其对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结果:在骨肉瘤患者的临床样本中,PTHR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瘤旁组织,且随着PTHR1表达量显著增高,患者肿瘤体积的增大,远期生存率下降。术后36个月生存率,PTHR1高表达组患者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在体外实验中,通过沉默PTHR1表达可以有效降低血管生成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在鸡胚胎卵黄囊模型中,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结论:PTHR1在肿瘤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肿瘤增殖及远期生存具有显著相关性,抑制PTHR1可降低骨肉瘤组织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甲状旁腺激素 1型受体 增殖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联合临床指标预测ⅢC1p期宫颈癌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凤英 庞慧婷 +3 位作者 赵明丽 于韬 罗娅红 董越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887-891,898,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联合临床指标预测2018年FIGO分期为ⅢC1p期宫颈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71例宫颈癌患者(2018年FIGO分期为ⅢC1p)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淋巴结...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联合临床指标预测2018年FIGO分期为ⅢC1p期宫颈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71例宫颈癌患者(2018年FIGO分期为ⅢC1p)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淋巴结清扫+辅助治疗。收集患者的术前临床指标及术后病理指标,测量并记录原发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ADC_(mean)、ADC_(min)、ADC_(max))和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MRI定量参数(K_(trans)、K^(ep)、V_(e))。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截至随访日期,15例患者发生进展(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8例、死亡5例),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期为42月(6~68月)。1年、3年PFS率分别为94.4%、78.6%。其中淋巴结比率(Lymph node ratio,LNR)和ADC_(min)是ⅢC1p期宫颈癌患者3年PFS的独立影响因素,LNR>10%及ADC_(min)<0.61×10^(-3)mm^(2)/s与较差的PFS相关。结论:ADCmin与LNR是ⅢC1p期宫颈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ADC_(min)<0.61×10^(-3)mm^(2)/s及LNR>10%的ⅢC1p期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浩天 于韬 徐姝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892-896,共5页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对于不适于直接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能够起到降低分期、提高保乳率及改善预后的作用。MRI检查对于乳腺癌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在NAC方面,MRI检查不仅能够对乳腺癌NAC疗效进行预测,从而优化治疗方...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对于不适于直接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能够起到降低分期、提高保乳率及改善预后的作用。MRI检查对于乳腺癌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在NAC方面,MRI检查不仅能够对乳腺癌NAC疗效进行预测,从而优化治疗方案,而且对于乳腺癌NAC治疗后复发风险预测及预后评估也具有很大价值。本文就MRI影像组学对于乳腺癌NAC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