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血管内治疗亚急性颈内动脉闭塞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赵旭生 李迪 +1 位作者 刘金洁 于春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22-626,共5页
颈内动脉闭塞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治疗是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然而如何优化手术策略以提高闭塞血管的成功再通率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作者报道1例亚急性颈内动脉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术中应... 颈内动脉闭塞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治疗是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然而如何优化手术策略以提高闭塞血管的成功再通率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作者报道1例亚急性颈内动脉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术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对闭塞段管腔形态、斑块特征和管壁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精准评估,个体化调整手术策略,最终实现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并结合文献复习亚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超声在该类病变中的应用,以期为进一步优化颈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颈内动脉闭塞 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春桥 李迪 +1 位作者 于春宇 陈忠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12-720,共9页
目的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狭窄(CAS)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特征及发生症状性CA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1月至2024年11月于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及神经重症科行颈动脉支... 目的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狭窄(CAS)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特征及发生症状性CA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1月至2024年11月于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及神经重症科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完成颈动脉OCT检查的CAS患者,并分为症状性CAS组和无症状性CAS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于手术当天凌晨未使用降压药物干预且患者处于静息状态30 min以上的条件下测得)、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吸烟史、饮酒史及术前1 d凌晨空腹状态下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肌酐、血糖、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OCT指标,包括靶病变所在血管段最小管腔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参考血管(颈内动脉)远端管腔直径和面积、管腔面积狭窄百分比[(参考血管管腔横截面面积-最小管腔横截面面积)/参考血管管腔横截面面积×100%]、病变长度、纤维帽厚度、脂质弧度以及是否存在纤维斑块、钙化斑块、脂质斑块、白色血栓、胆固醇结晶、巨噬细胞浸润、微通道和斑块破裂。将两组间比较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发生症状性CA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CAS患者68例,男57例,女11例,年龄53~84岁,平均(68±7)岁,其中症状性CAS组32例,无症状性CAS组36例。(1)与无症状性CAS组相比,症状性CAS组患者的收缩压更高[(150±23)mmHg比(138±21)mmHg,P=0.025],余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AS患者术前OCT指标比较结果显示,症状性CAS组患者的参考血管(颈内动脉)远端管腔面积更小[(18.67±5.44)mm^(2)比(21.95±5.57)mm^(2),P=0.017],且存在白色血栓[40.62%(13/32)比13.89%(5/36),P=0.013]和微通道[21.88%(7/32)比2.78%(1/36),P=0.014]的患者比例更高。(2)以是否为症状性CAS为因变量,以收缩压、白色血栓、微通道、参考血管(颈内动脉)远端管腔面积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收缩压(OR=1.030,95%CI:1.002~1.060,P=0.038)、存在白色血栓(OR=3.956,95%CI:1.072~14.600,P=0.039)、存在微通道(OR=13.850,95%CI:1.277~150.203,P=0.031)是发生症状性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无症状性CAS患者相比,症状性CAS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收缩压更高,术前OCT的参考血管(颈内动脉)远端管腔面积更小,且存在白色血栓和微通道的患者比例更高。支架置入术前高收缩压及OCT存在白色血栓和微通道是发生症状性CAS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论尚需大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颈动脉狭窄 影响因素分析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