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BDT模型的医院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光飞 邬水 +5 位作者 钱翔宇 杨宇红 孙野 邹韵 庚俐莉 刘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7-797,共11页
目的探究基于实时室内空气环境监测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医院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预测。方法选取2022年5月23日—6月5日某院四个位置为监测采样点,采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多种空气环境数据,匹配各点位采集的空气微生物浓度数据,使用梯... 目的探究基于实时室内空气环境监测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医院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预测。方法选取2022年5月23日—6月5日某院四个位置为监测采样点,采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多种空气环境数据,匹配各点位采集的空气微生物浓度数据,使用梯度提升树算法(GBDT)对医院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进行实时预测,并选取其他五种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比较,对比模型包括随机森林(RF)、决策树(DT)、最近邻(KNN)、线性回归(LR)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最后通过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三个指标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GBDT模型在门诊电梯间(A点)、支气管镜诊间(B点)、CT候诊区(C点)和供应室护士站(D点)的MAPE值分别为22.49%、36.28%、29.34%、26.43%,GBDT模型在三个采样点的平均性能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仅在一个采样点略低于ANN模型。GBDT模型在四个点位的平均MAPE值为28.64%,即预测值偏离实际值28.64%,说明GBDT模型预测结果较好,预测值在可用范围内。结论基于实时室内空气环境监测数据的GBDT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提高医院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浓度 室内环境 GBDT模型 空气微生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原则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7
2
作者 柴文昭 刘晶晶 +16 位作者 王小亭 马小军 汤铂 张青 王滨 王晓猛 朱世宏 陈文劲 陈祖君 杨全会 杨荣利 丁欣 赵华 程卫 段军 高景利 刘大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且医院感染会显著增加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疗成本,因此,在治疗原发疾病的过程中,严格防控新发医院感染是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患者的救治涉及多个环节,需从理论、管理、教育、规范、监督等... 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且医院感染会显著增加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疗成本,因此,在治疗原发疾病的过程中,严格防控新发医院感染是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患者的救治涉及多个环节,需从理论、管理、教育、规范、监督等多个层面发挥合力作用,才能实现医院感染的有效防控,但目前医院感染防控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规范。为此,2024年3月,国内多名重症医学、感染病学及医院感染相关专家共同探讨了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及其问题,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原则专家共识(2024)》,以期为重症医学科制订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医院感染 感染防控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pH响应性的Cu/ZIF-8@Cur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3
作者 曾凡行 徐畅 +2 位作者 董旭峰 齐民 庄熙晶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1-2098,共8页
姜黄素是一类天然多酚,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但是其稳定性低、溶解度差且在人体中代谢过快等缺点严重限制应用。基于此,研究采用一锅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铜掺杂的ZIF-8双金属MOF材料用于姜黄素的高效负载(简写为Cu/ZIF-8@Cur),以实现优异... 姜黄素是一类天然多酚,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但是其稳定性低、溶解度差且在人体中代谢过快等缺点严重限制应用。基于此,研究采用一锅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铜掺杂的ZIF-8双金属MOF材料用于姜黄素的高效负载(简写为Cu/ZIF-8@Cur),以实现优异的抗菌性。首先,通过紫外和红外等分析,证明了姜黄素的成功负载,其负载率高达45.6%,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复合颗粒具有优异的pH响应性:在未产生细菌时(中性条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当人体产生细菌(环境变为弱酸性),Cu/ZIF-8@Cur颗粒会缓慢的释放离子及药物。Cu/ZIF-8@Cur颗粒对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 姜黄素 金属-有机框架 PH响应性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相关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4
作者 余璇玥 刘可心 +3 位作者 范铁平 李淑敏 梁心田 刘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报道1例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探讨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与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27岁,因突发头痛就诊,CTV显示左侧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及窦汇血... 目的报道1例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探讨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与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27岁,因突发头痛就诊,CTV显示左侧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及窦汇血栓形成(慢性期);实验室检查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100μmol/L);基因检测显示MTHFR基因c.325C>G(p.Arg109Gly)及c.277C>T(p.Arg93Ter)复合杂合突变,其母携带MTHFR基因c.277C>T(p.Arg93Ter)杂合突变,提示家族遗传倾向。临床诊断为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治疗联合叶酸、维生素B_(6)和甲钴胺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同型半胱氨酸始终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首次报道MTHFR基因c.325C>G(p.Arg109Gly)及c.277C>T(p.Arg93Ter)复合杂合突变与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在血栓慢性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遗传性易栓症应强调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慢性病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ADPH) 基因 突变 杂合子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艺璇 李淑雅 +6 位作者 刘烜利 么雨彤 蔺建文 蔡鸣 李坤成 赵亚维 韩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5,共6页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属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是早诊与防治的关键窗口期,尚无药物根治。针刺治疗以适应证广、见效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但其临床治疗机制尚不明...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属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是早诊与防治的关键窗口期,尚无药物根治。针刺治疗以适应证广、见效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但其临床治疗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针刺治疗MCI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持续深入,基于结构功能与分子影像等客观信息可精准评估MCI大脑的针刺治疗效果,便于临床早期/超早期治疗与干预,为疾病发生机制探讨提供客观佐证。现就国内外针刺治疗MCI患者神经影像学技术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揭示针刺对MCI的治疗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针刺 神经影像学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进展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张潇文 唐涛 +2 位作者 李迪 李深 席春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8-69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进展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梗死进展速度中位数将患者平均分为快速进展...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进展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梗死进展速度中位数将患者平均分为快速进展组和缓慢进展组,每组各14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脑梗死进展速度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27,95%CI:1.39~3.71)、心房颤动(OR=1.95,95%CI:1.22~3.12)、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OR=1.98,95%CI:1.19~3.28)是脑梗死快速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心房颤动、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三项因素均有预测梗死进展速度的效能(P<0.05),但效能较低。将三者串联联合预测梗死进展的曲线下面积为0.642(0.579~0.704),预测效能有所提升,但仍然较低。结论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和近端闭塞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快速进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脑梗死 梗死进展速度 危险因素 高血压 心房颤动 颈内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细胞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覃开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8-278,共1页
在体细胞微环境中的体液处于流动状态,流体中包含大量动态变化的生物化学信息。当细胞感受到来自于微环境的动态信息刺激后,产生细胞内的信息响应,从而对细胞自身的功能和行为进行调控。细胞动力学以系统动力学的观点研究细胞事件的动... 在体细胞微环境中的体液处于流动状态,流体中包含大量动态变化的生物化学信息。当细胞感受到来自于微环境的动态信息刺激后,产生细胞内的信息响应,从而对细胞自身的功能和行为进行调控。细胞动力学以系统动力学的观点研究细胞事件的动态变化以及内外环境因素对细胞结构和功能及整体行为的影响。目的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体外模拟细胞外微环境信号,开展细胞动力学研究。方法细胞动力学实验分析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平台模拟细胞外动态微环境信号,对芯片上的细胞施加动态力学和生化信号刺激,用多模态光学成像技术检测分析细胞事件的动态变化;细胞动力学理论分析则基于实验观测数据和细胞生物学机理建立描述细胞动力学机理模型,或建立数据驱动“黑箱”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讨论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为细胞动力学实验分析提供精准的动态力学和生化信号微环境;细胞动力学机理模型可描述和解释实验观测的现象,为人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探索提供定量线索;细胞动力学数据驱动模型可为细胞层面的疾病诊断与药物评估提供定量指标。结论细胞动力学分析可为人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探索、疾病诊断与药物评估等方面提供动态定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技术 光学成像技术 细胞动力学 数据驱动模型 疾病诊断 信息刺激 动态力学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史若琳 高秀洁 +3 位作者 崔家宁 邵妍 谢璐霜 刘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7-501,共5页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抑郁、疼痛和幻觉等非运动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患者存在5⁃羟色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等非多巴胺能系统弥漫性病理改变,且5⁃羟色胺在情...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抑郁、疼痛和幻觉等非运动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患者存在5⁃羟色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等非多巴胺能系统弥漫性病理改变,且5⁃羟色胺在情绪、认知功能、疼痛等多种神经功能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密切相关。本文综述5⁃羟色胺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研究进展,以明确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发病机制,为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清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注射美容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1
9
作者 国家整形美容质控中心注射美容专业学组 吴溯帆 +7 位作者 徐海倩 白转丽 孙中生 俞楠泽 黄金龙 杨松 樊星 王琳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9-1300,共12页
颈部注射美容是临床常见的操作项目,目前尚缺乏较全面的操作指南或共识。本共识由国家整形美容质控中心注射美容专业学组专家联合撰写,涵盖共识制订方法、颈部解剖及美学、肉毒毒素注射、容量填充剂注射、胶原刺激剂注射、自体组织成分... 颈部注射美容是临床常见的操作项目,目前尚缺乏较全面的操作指南或共识。本共识由国家整形美容质控中心注射美容专业学组专家联合撰写,涵盖共识制订方法、颈部解剖及美学、肉毒毒素注射、容量填充剂注射、胶原刺激剂注射、自体组织成分注射、注射与光电联合治疗等方面。在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共识经过多次讨论而最终形成终稿,以期为临床医生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美容 肉毒毒素 皮肤填充剂 颈部美容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1A受体拮抗剂对七氟烷致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邹佳芮 陈克研 张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6,74,共8页
目的探讨5-HT1A受体拮抗剂对七氟烷致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18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治疗组。模型组吸入50%空气、氧气混合物(2 L/min)和2%七氟烷4 h后左侧脑室给... 目的探讨5-HT1A受体拮抗剂对七氟烷致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18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治疗组。模型组吸入50%空气、氧气混合物(2 L/min)和2%七氟烷4 h后左侧脑室给予生理盐水(5μL),治疗组在吸入50%空气、氧气混合物(2 L/min)和2%七氟烷4 h后左侧脑室给予5-HT1A受体拮抗剂(3μg),对照组仅吸入50%空气、氧气混合物(2 L/min)4 h。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尼氏染色和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和突触的病理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MeCP2、p250GAP、PSD-95、GAP-43与Syn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KA、CREB1、BDN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KA、CREB1、p-CREB1、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HE、尼氏和高尔基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列松散,周围组织间隙扩大,细胞核固缩深染,部分神经元内尼氏体减少,树突分支数量以及树突棘密度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规则,结构相对完整,排列均匀,神经元内尼氏体数量增多,树突分支数量及树突棘密度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eCP2、PSD-95、GAP-43、Syn蛋白,PKA、CREB1、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250GAP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MeCP2、PSD-95、GAP-43、Syn蛋白,PKA、CREB1、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250GAP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5-HT1A受体拮抗剂通过激活CREB/BDNF通路,增强PSD-95、GAP-43、Syn表达,促进突触重塑,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从而改善七氟烷致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1A受体拮抗剂 CREB/BDNF通路 突触可塑性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辅助腔内治疗肾动脉狭窄
11
作者 谭贵芳 史泽鹏 +7 位作者 刘智刚 李珅 于春宇 张猛 张翼 邢榕 张春媚 钱永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4-658,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IVUS)辅助腔内治疗肾动脉狭窄(RA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腔内治疗的RAS患者,比较治疗前CT血管造影(CTA)及IVUS所测狭窄段肾动脉管腔及斑块参数,采用Bland-Altman图评估CTA与IVUS评估管腔截面积狭窄率及斑...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IVUS)辅助腔内治疗肾动脉狭窄(RA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腔内治疗的RAS患者,比较治疗前CT血管造影(CTA)及IVUS所测狭窄段肾动脉管腔及斑块参数,采用Bland-Altman图评估CTA与IVUS评估管腔截面积狭窄率及斑块偏心指数的一致性;记录植入球囊扩张覆膜支架后即刻IVUS所测支架相关参数。结果治疗前IVUS所测最小管腔直径、管腔截面积狭窄率及狭窄段长度均大于,而最大管腔直径及管腔偏心指数均小于CTA测值(P均<0.05);IVUS与CTA所测斑块偏心指数、斑块类型及狭窄远端重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VUS与CTA评估管腔截面积狭窄率及斑块偏心指数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020(-0.096,0.050)及-0.020(-0.130,0.091),二者评估斑块偏心指数的一致性优于管腔截面积狭窄率。支架植入后即刻IVUS所测支架对称性、支架偏心指数、支架扩张系数及狭窄覆盖率分别为(82.69±14.61)%、(1.54±9.16)%、(99.81±10.70)%及100%。30例中,2例(2/30,6.67%)因IVUS显示支架近端贴壁欠佳而接受后扩张。结论IVUS可辅助评估狭窄段肾动脉管腔及斑块参数、指导释放支架并实时监测腔内治疗RAS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狭窄 支架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动静脉内瘘处血流动力学信号的微流控芯片系统
12
作者 那景童 薛春东 +3 位作者 李泳江 胡徐趣 刘书馨 覃开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4-284,共1页
目的目前,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处不同特征壁面剪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刺激引起的内膜增生是导致AVF狭窄与闭塞的主要原因。然而,相关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方法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构建微流控芯片系统,探索... 目的目前,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处不同特征壁面剪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刺激引起的内膜增生是导致AVF狭窄与闭塞的主要原因。然而,相关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方法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构建微流控芯片系统,探索了AVF处内膜增生的力学生物学机制。首先,以AVF功能正常与失功的患者为采集对象,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获取病人AVF处不同位置血流动力学信号(轴心流速及血管内径等)的变化曲线;其次,通过血流动力学方法设计和构建微流控芯片及其外部流体驱动及信号检测系统;再次,整合芯片及其外部系统构建可重现AVF处血流动力学信号特征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基于该系统研究AVF处不同变化特征的血流动力学信号刺激对胞内促细胞活性物质浓度的影响,进而分析AVF处内膜增生的力学生物学机制。结果和结论最后,通过血流动力学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发现,该AVF微流控芯片系统可重现体内AVF处的WSS信号;不同力学信号刺激下内皮细胞表现出不同特征的力学生物学响应。上述结果说明所构建的微流控系统可用于获取AVF处内膜增生的力学生物学机制,而且对应的细胞实验研究结果可作为今后优化AVF手术策略,以及防治AVF处内膜增生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超声多普勒 动静脉内瘘 力学生物学 血管内径 血流动力学 内膜增生 微流控系统 壁面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C/EBP同源蛋白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张森 王先伟 +3 位作者 黄家明 张昊然 李梅 陈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8-395,共8页
目的探索流体剪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UVECs作为实验细胞,设计并构建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系统,控制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系统中灌流液的流速,以实现对实验细胞... 目的探索流体剪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UVECs作为实验细胞,设计并构建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系统,控制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系统中灌流液的流速,以实现对实验细胞施加不同的流体剪应力。按实验细胞在实验系统中所承受的不同流体剪应力,将实验细胞分为低剪应力组(A组;0.4 Pa)、中剪应力组(B组;0.8 Pa)和高剪应力组(C组;1.2 Pa)。每组HUVECs包含3个细胞玻片,每个玻片经实验系统灌流液反复循环流经12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各组细胞中GRP78和CHOP蛋白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细胞GRP78和CHOP蛋白及其信使RNA(mRNA)相对水平。应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B、C组HUVECs中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3±0.46、0.93±0.34、0.64±0.30;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7,P<0.05)。A组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B组、C组(均P<0.01),B组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013)。3组HUVECs中CHO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A组1.29±0.38,B组0.90±0.34,C组0.59±0.29;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7,P<0.05)。A组CHO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B组、C组(均P<0.01),B组CHO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004)。(2)A、B、C组HUVECs中GRP7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8.3±3.4、11.3±1.8、5.4±2.2;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20,P<0.05)。A组GRP78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B组、C组(均P<0.01),B组GRP78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1)。3组HUVECs中CHOP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A组20.4±3.8,B组14.2±2.1,C组7.8±1.3;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80,P<0.05)。A组CHOP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B组、C组(均P<0.01),B组CHOP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1)。结论低流体剪应力可能增加HUVECs中GRP78、CHOP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质网应激 流体剪应力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C/EBP同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和仿软骨水凝胶的软骨体外模型
14
作者 薛春东 吕环宇 +3 位作者 郝佩婷 李泳江 胡徐趣 覃开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8-288,共1页
目的纳米药物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损伤修复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修复作用不仅受软骨微观结构和内部关节滑液流动的影响,还受外部力学加载的动态调控。由于真实人体关节软骨环境极其复杂且是动态变化的,纳米药物的作用难... 目的纳米药物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损伤修复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修复作用不仅受软骨微观结构和内部关节滑液流动的影响,还受外部力学加载的动态调控。由于真实人体关节软骨环境极其复杂且是动态变化的,纳米药物的作用难以在体评估,相关规律和机制尚不明确。有鉴于此,本研究拟结合微流控芯片与仿软骨水凝胶构建可同步模拟真实软骨微观结构与力学环境的微流控软骨模型,为纳米药物治疗OA软骨损伤提供有效的体外分析平台。方法首先,基于天然软骨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结合液滴微流控技术,设计并制备具有类软骨陷窝微观结构且力学性能可控的水凝胶;其次,模仿人类关节结构,基于所发展的仿软骨水凝胶和微流控芯片构建微流控软骨模型;最后,结合显微粒子图像测速实验和细胞实验,验证所构建软骨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探索力学加载与纳米药物的协同效应在OA治疗方面的作用及机制。结果构建同步模拟真实软骨微观结构与力学环境的微流控软骨模型,揭示力学加载与纳米药物协同调控OA软骨修复的作用规律及潜在力学生物学机制。结论本文工作可为定量评估纳米药物并优化递送策略,进而改善OA药物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微流控芯片 软骨修复 骨关节炎 体外模型 纳米药物 软骨损伤 关节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8^(−)T细胞的特点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林倩 王子龙 +1 位作者 王冠 刘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79-1784,1788,共7页
在健康的年轻人体内,传统CD4^(+)T细胞的CD28表达高达97.5%,而研究发现在老年人、慢性炎症和持续感染的患者体内CD4^(+)T细胞的CD28阳性率显著下降,甚至不足50%,即出现CD4^(+)CD28^(−)T细胞积累。CD4^(+)CD28^(−)T细胞是一群独特的CD4^(... 在健康的年轻人体内,传统CD4^(+)T细胞的CD28表达高达97.5%,而研究发现在老年人、慢性炎症和持续感染的患者体内CD4^(+)T细胞的CD28阳性率显著下降,甚至不足50%,即出现CD4^(+)CD28^(−)T细胞积累。CD4^(+)CD28^(−)T细胞是一群独特的CD4^(+)T细胞亚群,本文综述了该亚群的表型特征、功能特点及其在慢性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为CD4^(+)CD28^(−)T细胞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改善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8^(−)T细胞 炎症反应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环运动受损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影响
16
作者 张妮 胡倩 +1 位作者 周瑜 岳庆雄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8-472,共5页
目的 观察二尖瓣环运动受损对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FM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44例接受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持续性AF患者,对比RFA前1日与RFA后3个月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 TEE)... 目的 观察二尖瓣环运动受损对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FM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44例接受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持续性AF患者,对比RFA前1日与RFA后3个月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 TEE)参数;根据二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评估AFMR,计算总体瓣环面积(AA)变化率及收缩前期AA变化率;以RFA前后EROA差值为因变量,筛选影响RFA后3个月AFMR改善程度的治疗前超声相关因素。结果 相比治疗前,RFA后3个月左心房整体纵向应变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升高,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容积、EROA、瓣环前后径、瓣环周长、AA、瓣叶面积及非平面角均缩小,而总体AA变化率及收缩前期AA变化率均增大(P均<0.05)。RFA前收缩前期AA变化率为持续性AF患者RFA后3个月AFMR改善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持续性AF患者二尖瓣环运动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收缩前期瓣环运动减退,并影响其AFMR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二尖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系统的全膝置换术前后步态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17
作者 毕濯玺 崔文权 +2 位作者 任长乐 冯鹿明 舒利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54-654,共1页
目的针对现有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术后步态测试成本高昂、场地局限且无法定量评估患者损伤与恢复程度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可穿戴系统实现对患者步态生物力学特征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的定量评测,为患者的术后康复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指... 目的针对现有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术后步态测试成本高昂、场地局限且无法定量评估患者损伤与恢复程度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可穿戴系统实现对患者步态生物力学特征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的定量评测,为患者的术后康复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使用惯性动作捕捉系统和足底压力分布测量鞋垫对10位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步态数据采集,在患者独立无干预状态下,获得自适应速度行走的数据,并对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进行特征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组间各因素差异性对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与术前的步态特征相比,行进过程中手术侧腿的垂直地面反力均值减少5%,非手术侧腿的垂直地面反力增加8%;手术侧腿与非手术侧腿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长度差相较于术前减少(P<0.05);手术侧腿在步态周期中支撑相时间相较于术前增加12.33%,步长、步速和步频相较于术前都有所增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前相比,手术侧腿所受垂直地面反力增加,且在步态周期内支撑期时间增加,患者在术后行走能力得到较大改善。通过对患者术前损伤与术后康复程度的检测与分析,对临床医生制定康复规划具有显著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于术 地面反力 单因素方差分析 步态周期 生物力学 行走能力 步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洲人种解剖学特征的膝关节假体设计
18
作者 刘雅馨 崔文权 +3 位作者 任长乐 冯鹿明 冯如峰 舒利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55-655,共1页
目的针对目前市面上膝关节假体大多基于高加索人结构特征设计的现状,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基于亚洲人种膝关节解剖学特征的膝关节假体,以提高术后满意度。方法本研究基于亚洲人种膝关节MRI数据,通过特征提取与统计分析,指出亚洲人种膝关... 目的针对目前市面上膝关节假体大多基于高加索人结构特征设计的现状,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基于亚洲人种膝关节解剖学特征的膝关节假体,以提高术后满意度。方法本研究基于亚洲人种膝关节MRI数据,通过特征提取与统计分析,指出亚洲人种膝关节相对于高加索人种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有界双调和权重与迭代最近点算法相结合的网格配准方法对膝关节进行参数化重构和模型配准。采用PCA对重构模型进行点云坐标降维处理,构建亚洲人种膝关节平均模型,提取影响膝关节形状主成分因素。根据分析结果设计膝关节假体,基于人体肌骨数字孪生模型进行适配度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将其与自然膝关节和市面主流膝关节假体产品进行比较以验证本研究的假体设计。结果本研究所设计的膝关节假体与亚洲人种膝关节具有更好的适配度,更符合亚洲人种膝关节生理特点。根据基于高保真膝关节有限元的运动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本研究设计假体优于所对比的其他产品,更接近于自然膝关节并能满足患者日常活动需求。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亚洲人种特征的膝关节假体设计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可以为亚洲人种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膝关节替代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假体 术后满意度 假体设计 迭代最近点算法 解剖学特征 统计分析 人种特征 模型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辅助球囊扩张式血管覆膜支架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
19
作者 钱永 刘婷婷 +2 位作者 谭贵芳 刘智刚 史泽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3-644,共2页
患者男,68岁,49天前因进食后活动时出现全腹绞痛1天接受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本次再发腹痛1天;高血压病史7年,无遗传病史及家族... 患者男,68岁,49天前因进食后活动时出现全腹绞痛1天接受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本次再发腹痛1天;高血压病史7年,无遗传病史及家族史。查体:全腹轻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夹层 血管 血管内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9
20
作者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 汪芳 +4 位作者 赵之光 陈浩 张倩 贾娜 裴作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9-668,共10页
适量的体力活动能够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尽管其绝对风险很低,高强度的运动也可能使心原性猝死(SCD)和心肌梗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升高。对于初始参加运动训练、准备提升运动等级或者合并心血管... 适量的体力活动能够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尽管其绝对风险很低,高强度的运动也可能使心原性猝死(SCD)和心肌梗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升高。对于初始参加运动训练、准备提升运动等级或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运动进行前医学筛查、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与分层非常重要。本文旨在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等专业机构提供一套指导群众运动爱好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与监测的技术指南,帮助早期识别并及时防控运动相关风险因素,并从专业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运动 心肺耐力 风险评估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