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气在馏分油中溶解度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杰 马云雷 +3 位作者 贾海龙 闫俐辰 郭忠森 常鑫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氢气在馏分油中溶解度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直馏汽油、柴油、蜡油、渣油4种馏分油中氢气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了馏分油中烃类组分的碳链长度、饱和度、结构对氢气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氢气在馏分油中溶解度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直馏汽油、柴油、蜡油、渣油4种馏分油中氢气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了馏分油中烃类组分的碳链长度、饱和度、结构对氢气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馏分油中氢气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馏分越重,氢气的溶解度越大;高温条件下氢气的溶解度受馏分油中环烷烃、芳烃等组分的影响;馏分油中烃类组分碳链越长、饱和度越高、支链越多,氢气的溶解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馏分油 溶解度 碳链长度 烃类饱和度 烃类支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型炼油厂碳排放评估与碳减排措施 被引量:2
2
作者 贾海龙 王园园 +3 位作者 马杰 常鑫 杨晓航 郭忠森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2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针对某中型炼油厂,依照SH/T 5000—2011和SH/T 3110—2001核算其碳排放量,考察了不同生产工艺和不同碳捕集技术对碳减排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炼油厂碳排放量列前3位的装置依次为煤制氢装置、催化裂化装置和延迟焦化装置,占比分别为21... 针对某中型炼油厂,依照SH/T 5000—2011和SH/T 3110—2001核算其碳排放量,考察了不同生产工艺和不同碳捕集技术对碳减排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炼油厂碳排放量列前3位的装置依次为煤制氢装置、催化裂化装置和延迟焦化装置,占比分别为21.37%,16.00%,11.96%;制氢装置的主要碳排放源为工艺排放CO_(2),约占装置总排放量的95.0%以上,采用膜法回收制氢解吸气中H2与CO_(2)的耦合工艺,可实现直接碳排放减排量为152.86 kmol/h,回收CO_(2)为5380 t/a;通过减少以电力和蒸汽为主的公用工程消耗,可降低CO_(2)的间接排放;新型悬浮床渣油加氢工艺装置较传统焦化装置具有显著降低碳排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中和 碳减排 碳捕集 制氢装置 电力 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炼油厂氢气和轻烃综合回收工艺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园园 郭忠森 +2 位作者 周仕鑫 谢磊 常林杉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2年第9期28-31,57,共5页
以提高炼油厂中氢气和轻烃的利用效率为目标,对炼油厂中氢气和轻烃的回收工艺进行了研究。对于炼厂气先进行氢气回收,根据氢浓度的不同,将膜分离与变压吸附分离技术耦合,氢气回收率可达93.26%,纯度(体积分数)可达98.7%。回收氢气后的炼... 以提高炼油厂中氢气和轻烃的利用效率为目标,对炼油厂中氢气和轻烃的回收工艺进行了研究。对于炼厂气先进行氢气回收,根据氢浓度的不同,将膜分离与变压吸附分离技术耦合,氢气回收率可达93.26%,纯度(体积分数)可达98.7%。回收氢气后的炼厂气再进行轻烃回收。分别比较了低温冷凝、有机蒸汽膜分离和油吸收技术的回收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有机蒸汽膜分离技术轻烃回收率最高,为90.32%,经济效益最高可达6 286万元/a;油吸收技术回收轻烃经济效益最高,最优操作时达6 456万元/a,回收率为87.75%。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厂区实际情况选择轻烃回收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厂气 氢气回收 轻烃回收 膜分离法 低温冷凝法 有机蒸汽膜法 油吸收法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