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Xene基材料处理染料废水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雅洁 安博星 温煦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0-85,共6页
染料废水由于成分复杂、色度深、危害大等特点,成为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基于MXene的材料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活性位点等优势,综述了其在治理印染废水的应用进展,阐明了MXene所具有的环境应用价值,为染料废... 染料废水由于成分复杂、色度深、危害大等特点,成为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基于MXene的材料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活性位点等优势,综述了其在治理印染废水的应用进展,阐明了MXene所具有的环境应用价值,为染料废水的高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染料废水 高效治理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微纳米气泡去除黑臭水体污染物的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旭 李玉善 +2 位作者 杨兴玉 张小丽 宋群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217,共6页
黑臭水体因其具有刺激性气味及黑色外观成为城市和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利用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对黑臭水体治理进行研究。通过表征分析发现黑臭水体中硫酸根离子、COD和NH_(3)-N浓度以及硬度较高且革兰氏阴性菌为优势菌群,水中... 黑臭水体因其具有刺激性气味及黑色外观成为城市和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利用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对黑臭水体治理进行研究。通过表征分析发现黑臭水体中硫酸根离子、COD和NH_(3)-N浓度以及硬度较高且革兰氏阴性菌为优势菌群,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由微生物或藻类代谢产物所贡献。在此基础上,采用BBD响应面方法(RSM)进行优化拟合,结果显示,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治理黑臭污水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臭氧浓度78 mg/L、pH值9.8、反应时间5.2 h。同时,研究表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与pH值成正比;共存离子的影响强弱顺序为Cl^(-)>CO_(3)^(2-)>SO_(4)^(2-)>NO_(3)^(-);随着曝气时间的增加,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呈现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最优工艺条件下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对黑臭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可达90.02%,显示其在去除黑臭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效果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微纳米气泡 有机污染物 黑臭水体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醚氧-烷基间隔三离子侧链型PBI碱性膜研究
3
作者 杨睿祯 陈婉婷 +3 位作者 王小舟 崔福军 贺高红 吴雪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2,109,共7页
基于侧链接枝改性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醚氧-烷基-醚氧链段间隔分布的三阳离子侧链型聚苯并咪唑膜(oat-PBI-x)。侧链中两段柔性的含醚链段有助于亲水通道和氢键网络的形成,促进OH-快速传递,而己烷基间隔段可打破侧链全亲水属性,有效抑制膜... 基于侧链接枝改性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醚氧-烷基-醚氧链段间隔分布的三阳离子侧链型聚苯并咪唑膜(oat-PBI-x)。侧链中两段柔性的含醚链段有助于亲水通道和氢键网络的形成,促进OH-快速传递,而己烷基间隔段可打破侧链全亲水属性,有效抑制膜过度溶胀。在IEC为1.40 mmol/g时膜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80℃时电导率为144.4 mS/cm,拉伸强度保持在21 MPa,在80℃、1 mol/L KOH溶液中浸泡900 h后电导率保留率为91.7%。将其应用于H_(2)/O_(2)燃料电池,可在1549 mA/cm^(2)的高电流密度下达到611 mW/cm^(2)的峰值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膜 聚苯并咪唑 多阳离子侧链 醚氧键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娇 黄润华 +1 位作者 张艳丽 宋吉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6,101,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三种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衍生物脂肪酸型长链离子液体,考察了离子液体的油溶性、腐蚀性和抗磨减摩性,探讨了这些离子液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DBU衍生物脂肪酸型离子液体均具有良好的油... 设计并合成了三种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衍生物脂肪酸型长链离子液体,考察了离子液体的油溶性、腐蚀性和抗磨减摩性,探讨了这些离子液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DBU衍生物脂肪酸型离子液体均具有良好的油溶性、对铜片无腐蚀性,同时能够改善油品的抗磨减摩性能。为高品质添加剂研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添加剂 润滑油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散COF基离子传导膜提高全钒液流电池性能
5
作者 房庭旭 逄博 +3 位作者 崔福军 姜晓滨 吴雪梅 贺高红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3,112,共10页
提出一种单体与聚合物溶液先浇铸成前驱体膜,而后溶剂热原位生长的高分散COF复合膜制备方法。硫酸酯化聚苯并咪唑(PBIOSO 3H)与磺酸氨单体间具有强氢键相互作用,可在膜中均匀分散单体并原位限域生长磺酸共价有机框架(SCOF),解决了COFs... 提出一种单体与聚合物溶液先浇铸成前驱体膜,而后溶剂热原位生长的高分散COF复合膜制备方法。硫酸酯化聚苯并咪唑(PBIOSO 3H)与磺酸氨单体间具有强氢键相互作用,可在膜中均匀分散单体并原位限域生长磺酸共价有机框架(SCOF),解决了COFs掺杂膜易团聚的问题。硫酸酯化聚苯并咪唑膜中引入SCOF后,质子传导率提高了89.7%,面电阻降低了48.6%,氢钒离子选择性提高了1.5倍。其全钒液流电池在电流密度200 mA/cm^(2)下,能量效率达到79.5%,远高于商业化的Nafion212膜(69.9%),表明本文提出的单体浇铸原位生长制备高分散COF基离子传导膜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全钒液流电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全钒液流电池 共价有机框架 高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I基/PIM-1复合离聚物提高碱性膜氢燃料电池性能
6
作者 王蕾蕾 吴雪梅 +3 位作者 陈婉婷 逄博 崔福军 贺高红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本研究提出一种用于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催化层的新型复合离聚物设计。该设计将高离子传导性的亲水聚合物(UTA-PBI-25%)与具有微孔结构的疏水聚合物(PIM-1)相结合。亲水组分提供优异的离子传导性和催化剂结合能力,而疏水微... 本研究提出一种用于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催化层的新型复合离聚物设计。该设计将高离子传导性的亲水聚合物(UTA-PBI-25%)与具有微孔结构的疏水聚合物(PIM-1)相结合。亲水组分提供优异的离子传导性和催化剂结合能力,而疏水微孔组分则有效抑制溶胀并显著增强催化层的透气性。优化配比后的复合离聚物实现了催化层结构的协同改善,使其在催化剂分散、电化学性能和电极反应效率方面表现优异。应用于氢氧燃料电池时,该复合离聚物显著提升了电池在高电流密度下的输出性能,获得了高水平的峰值功率密度。这种“亲水黏结剂-疏水造孔剂”复合策略有效兼顾了催化层对离子传导性和气体传质能力的需求,为优化AEMFC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聚物 聚苯并咪唑 自聚微孔聚合物(PIMs) 催化层三相界面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氦管输天然气提氦多元化产品耦合工艺优化设计
7
作者 郭明钢 杨晓航 +5 位作者 代岩 米盼盼 马世鑫 贺高红 肖武 崔福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51-2261,共11页
目前氦气提取过程,存在过度依赖于液化天然气生产过程的富氦尾气、催化氧化破坏式脱氢引入新杂质和高能耗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资源广泛的贫氦管输天然气的多级膜-电化学氢泵-吸附耦合提氦工艺,利用管输天然气压力和多技术梯度产品化... 目前氦气提取过程,存在过度依赖于液化天然气生产过程的富氦尾气、催化氧化破坏式脱氢引入新杂质和高能耗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资源广泛的贫氦管输天然气的多级膜-电化学氢泵-吸附耦合提氦工艺,利用管输天然气压力和多技术梯度产品化除杂提氦策略,生产氦气、燃料电池氢和二氧化碳多元化产品,实现贫氦管输天然气经济性提氦。运用Aspen HYSYS软件对1.00×10^(5) m^(3)/h贫氦管输天然气耦合提氦工艺模拟优化,考察了回收率、膜性能和氦气浓度对工艺经济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典型管输压力4.0 MPa和0.04%(体积分数)He时,采用中渗透性中选择性气体分离膜,且氦气回收率为50%70%时,贫氦管输天然气提氦耦合工艺经济性较好,氦气盈亏平衡价格为115.5~123.2 CNY/m^(3),且随着氦气浓度增加盈亏平衡价格逐渐减小,为贫氦资源经济性利用提供极具工业前景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优化设计 氦气 电化学氢泵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径填料促进Pebax混合基质膜CO_(2)/N_(2)分离
8
作者 秦丹丹 王华浩 +4 位作者 胡巧云 周永哲 刘红宇 代岩 贺高红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为提升Pebax膜的CO_(2)分离性能,通过大孔径结构构建低阻力气体传输通道,借助亲CO_(2)基团确保气体分离的选择性。基于此,选用MIL 96作为填料制备混合基质膜(MMMs)并将其应用于CO_(2)分离。运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 为提升Pebax膜的CO_(2)分离性能,通过大孔径结构构建低阻力气体传输通道,借助亲CO_(2)基团确保气体分离的选择性。基于此,选用MIL 96作为填料制备混合基质膜(MMMs)并将其应用于CO_(2)分离。运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对MIL 96和MMMs进行表征,考察填料添加量、操作温度和混合气等因素对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IL 96在Pebax基质中分散良好,提高了对CO_(2)/N_(2)的分离性能。在纯气与混气测试中,CO_(2)渗透系数和CO_(2)/N_(2)选择性均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纯气测试条件下,MIL 96的质量分数为15%时性能最佳,CO_(2)渗透系数和CO_(2)/N_(2)选择性分别达到了96.13 Barrer和77.70,相较于纯Pebax膜分别提升了36.96%和49.65%,接近Robeson上限,表明该MIL 96/Pebax MMMs在CO_(2)分离上具有巨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Pebax 1657 混合基质膜 CO_(2)分离 混气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摩擦非线性应力的脐带缆疲劳寿命精确分析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卢青针 杨志勋 +3 位作者 陈金龙 熊飞宇 阎军 岳前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89-194,共6页
针对深水动态钢管脐带缆在波浪荷载以及平台运动作用下引起的疲劳问题,考虑缆体自重导致的平均应力对关键构件钢管疲劳损伤影响,构建疲劳分析模型进行疲劳寿命预估。同时,依据螺旋缠绕结构特征考虑构件间相互接触摩擦非线性效应给出了... 针对深水动态钢管脐带缆在波浪荷载以及平台运动作用下引起的疲劳问题,考虑缆体自重导致的平均应力对关键构件钢管疲劳损伤影响,构建疲劳分析模型进行疲劳寿命预估。同时,依据螺旋缠绕结构特征考虑构件间相互接触摩擦非线性效应给出了脐带缆基本力学行为的应力求解方法。以我国南海某1 500 m水深的动态脐带缆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考虑无滑动时的局部应力得到的疲劳寿命过分偏于保守,而只采用全滑动时的局部应力得到的疲劳寿命则偏大很多。在疲劳寿命预估模型中考虑非线性局部应力作为输入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寿命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缆 古德曼修正 疲劳寿命 接触摩擦 非线性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膜离子选择性传导通道构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磊 高莉 +1 位作者 焉晓明 贺高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79-2092,共14页
全钒液流电池(VFB)具有存储容量大、功率和容量可调、活性物质无交叉污染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商业化全氟磺酸膜成本高、离子选择性低的问题,制约了VFB的大规模应用。低成本非氟膜的研究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迄今为... 全钒液流电池(VFB)具有存储容量大、功率和容量可调、活性物质无交叉污染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商业化全氟磺酸膜成本高、离子选择性低的问题,制约了VFB的大规模应用。低成本非氟膜的研究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迄今为止,替代膜面临着离子传导率与选择性之间的权衡问题,同时在强酸性和氧化条件下的化学稳定性也是一个挑战。通过构效关系优化膜内的离子选择性传导通道,是实现高离子选择性传导和高稳定性的关键。本文对基于传统亲水基团的离子选择性传导通道、基于孔径筛分效应的离子选择性传导通道、基于非传统亲水基团的离子选择性传导通道进行分析研究,较为全面阐述了当前VFB膜研究取得的进展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膜内离子选择性传导通道构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传导通道 传统亲水基团 孔径筛分 非传统亲水基团 全钒液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氧化石墨烯膜离子选择性传递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后川 任腾 +5 位作者 张宁 姜晓滨 代岩 张晓鹏 鲍军江 贺高红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312,共10页
膜分离技术具有低能耗和高选择性的优势,已成为离子分离的重要手段。氧化石墨烯(GO)具有单原子厚度,表面富含多种含氧基团,利用其构筑的层叠膜展现出精确的离子筛分性能。本文系统地介绍了GO膜在离子选择性传递调控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具有低能耗和高选择性的优势,已成为离子分离的重要手段。氧化石墨烯(GO)具有单原子厚度,表面富含多种含氧基团,利用其构筑的层叠膜展现出精确的离子筛分性能。本文系统地介绍了GO膜在离子选择性传递调控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从层叠通道调控和电荷修饰两个角度对GO膜的离子选择性传递性能进行阐述。对于层叠通道,可采用部分还原法、物理插层法、化学交联法进行精确调控,实现GO膜对离子筛分性能的强化。对于电荷修饰,常采用正/负电荷改性策略对GO膜与离子间的长程静电作用进行调控。本文将深化对GO层叠膜离子选择性传递机制的认识,同时提出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GO膜在离子分离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二维层叠结构 分离 选择性 离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含醚季鏻侧链聚砜阴离子交换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福军 刘勇 +3 位作者 张扬 张帆 吴雪梅 贺高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4,共9页
燃料电池为氢能高效利用提供了解决方案,阴离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季鏻碱性功能基团常连接大体积供电基团提升耐碱性,但阻碍OH-传导。本文提出具有高传导和碱稳定性的柔性含醚季鏻功能侧链,季鏻阳离子与聚砜主链间的含醚脂肪... 燃料电池为氢能高效利用提供了解决方案,阴离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季鏻碱性功能基团常连接大体积供电基团提升耐碱性,但阻碍OH-传导。本文提出具有高传导和碱稳定性的柔性含醚季鏻功能侧链,季鏻阳离子与聚砜主链间的含醚脂肪间隔基团增强了侧链柔性,促进季鏻功能基团聚集;醚氧原子比N、C原子电负性更强,可提高亲水性;季鏻连接的三(2,4,6-三甲氧基苯基)大空间位阻通过阻隔OH^(-)进攻提升膜的碱稳定性。结果表明,柔性含醚季鏻侧链型聚砜阴离子交换膜显示出极低的溶胀率(约10%),较高的氢氧根离子电导率(80℃下为79.6 mS/cm)和优异的耐碱性(80℃、1 mol/L NaOH热碱溶液浸泡168 h后,氢氧根离子电导率保持率超过90%,而拉伸强度仅下降约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阴离子交换膜 季鏻碱性基团 氢氧根离子电导率 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压裂多因素耦合套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董文涛 申瑞臣 +2 位作者 乔磊 付利 张弘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37,共3页
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开发中,部分页岩气井体积压裂增产改造工中发生套变,直接影响了页岩气井单井产量。文章通过页岩气井体积压裂中井筒降温、固井水泥环虚空、环空流体收缩、拉-弯应力耦合及上述四种问题之间耦合关系的研究,建立了... 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开发中,部分页岩气井体积压裂增产改造工中发生套变,直接影响了页岩气井单井产量。文章通过页岩气井体积压裂中井筒降温、固井水泥环虚空、环空流体收缩、拉-弯应力耦合及上述四种问题之间耦合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以井筒降温和水泥环虚空为核心页岩气井体积压裂多因素耦合套变机理。研究认为,体积压裂中井筒降温和水泥环虚空共同作用是导致环空流体收缩及拉-弯应力耦合的必要条件。其中,井筒降温是引发环空流体收缩、拉-弯耦合应力的先导条件,而固井水泥环虚空使得环空流体收缩和拉-弯应力耦合最终得以产生。最后,文章提出规避页岩气井体积压裂中套管变形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变 体积压裂 页岩气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SA/PVDF同轴核壳纤维质子交换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敏 余伟明 +3 位作者 王小舟 崔福军 贺高红 吴雪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100,109,共8页
构建具有核壳纤维结构的同轴电纺PFSA/PVDF质子交换膜.同轴纤维中的PFSA壳层纤维提供长程质子传输通道及高电导率,PVDF核层纤维提供强机械性能及抗溶胀性,同轴纤维限域效应将核壳层纤维中PFSA组分粘合,增强了PFSA和PVDF的界面结合.与共... 构建具有核壳纤维结构的同轴电纺PFSA/PVDF质子交换膜.同轴纤维中的PFSA壳层纤维提供长程质子传输通道及高电导率,PVDF核层纤维提供强机械性能及抗溶胀性,同轴纤维限域效应将核壳层纤维中PFSA组分粘合,增强了PFSA和PVDF的界面结合.与共混浇铸膜与单轴电纺膜相比,同轴电纺膜在低溶胀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机械强度、质子传导率和电池性能.同轴电纺膜最大拉伸强度达60.8 MPa,相较于单轴电纺膜(39.1 MPa)提高55.5%;其最大拉伸应变为180.2%,比浇铸膜提高了122.5%.80℃下,同轴电纺膜的质子传导率高达206.9 mS/cm,与Nafion 211相当,其峰值功率密度为941.7 mW/cm^(2),比浇铸膜提高80.9%,比单轴电纺膜(748.9 mW/cm^(2))提高25.7%.同轴电纺膜也显示出优异的阻气、抗氧化性能.研究表明同轴电纺质子交换膜用于燃料电池具有更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静电纺丝 核壳纤维 燃料电池 质子传输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筒结构对除尘器性能影响的CFD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郗元 赵赫民 代岩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3-235,239,共4页
结合某型号除尘器结构参数,分析不同滤筒结构下除尘器内气流分布规律,以流量分配均匀性和滤袋表面过滤风速作为评价指标,对其处理风量为1945m^3/h时,内部流场展开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不同滤筒结构的选用标准。研究表明:圆形滤筒各筒流量... 结合某型号除尘器结构参数,分析不同滤筒结构下除尘器内气流分布规律,以流量分配均匀性和滤袋表面过滤风速作为评价指标,对其处理风量为1945m^3/h时,内部流场展开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不同滤筒结构的选用标准。研究表明:圆形滤筒各筒流量分配系数接近1.0;椭圆滤筒的最大流量不均匀幅值为0.0109;四筒结构布置中,圆形滤筒的综合流量不均匀幅值最小,值为0.1396;在常规工况四筒结构布置时,建议选取圆柱滤筒或矩形滤筒作为除尘器滤芯,以提高除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尘器 滤袋结构 计算流体力学 内流场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选择性吸附脱硫的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永厚 朱科润 +1 位作者 董晓莹 贺高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41-2250,共10页
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节能、不改变燃油品质和成本低等特点而备受关注。针对噻吩类难脱除硫化物的深度脱除和转化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多孔吸附材料选择性吸附超深度脱除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作用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重点... 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节能、不改变燃油品质和成本低等特点而备受关注。针对噻吩类难脱除硫化物的深度脱除和转化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多孔吸附材料选择性吸附超深度脱除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作用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多孔炭材料、复合材料等不同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各种吸附材料的吸附机理、改性方式和优缺点。本文指出分子筛因优异的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均一的孔道结构、低成本和易于工业化等特点,是目前最具优势的吸附剂材料。未来研究应着重阐明吸附机理、提高合成便捷性、脱硫性能以及再生能力,更全面系统的研究将为开发具有理想选择性和再生能力的高效吸附剂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燃油 脱硫 吸附机理 噻吩类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锚定Fe_(2)O_(3)用作锂离子电池高性能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米盼盼 郭明钢 +1 位作者 代岩 张旭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8-142,147,共6页
以石墨烯为导电基底,通过调控多巴胺的添加顺序,成功地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负载Fe_(2)O_(3)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结果表明,平均尺寸约为20 nm的Fe_(2)O_(3)均匀分布在氮掺杂石墨烯片表面。所制备的氮掺杂石墨烯负载Fe_(2)O_... 以石墨烯为导电基底,通过调控多巴胺的添加顺序,成功地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负载Fe_(2)O_(3)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结果表明,平均尺寸约为20 nm的Fe_(2)O_(3)均匀分布在氮掺杂石墨烯片表面。所制备的氮掺杂石墨烯负载Fe_(2)O_(3)复合材料展现了良好的锂离子存储性能,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434 mA·h/g,并在2 A/g下循环480次依然保持初始容量的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氮掺杂 石墨烯 Fe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环境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娇 王鑫 +3 位作者 宋吉亮 刘畅 赵博雅 韩冰雁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76,共5页
总结了各种化学消解方法在有机质环境中提取和分离微塑料的应用,阐述了不同方法对微塑料聚合物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环境,提出了微塑料今后分离提取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
关键词 微塑料 有机质 分离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聚异丁烯苯酚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娇 宋吉亮 +2 位作者 裴尧 代新英 韩冰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4-736,共3页
以高活性聚异丁烯和苯酚为起始原料,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对聚异丁烯苯酚(PIBP),考察催化剂、溶剂、温度和时间对PIBP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氯化锆为催化剂,正己烷为溶剂,在100℃反应3 h,能够得到高选择性的对聚异丁烯苯酚,产物具有... 以高活性聚异丁烯和苯酚为起始原料,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对聚异丁烯苯酚(PIBP),考察催化剂、溶剂、温度和时间对PIBP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氯化锆为催化剂,正己烷为溶剂,在100℃反应3 h,能够得到高选择性的对聚异丁烯苯酚,产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活性聚异丁烯 对聚异丁烯苯酚 燃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催化剂用于电化学氢泵分离含氢气体的研究
20
作者 潘东伟 崔福军 +3 位作者 季鹏飞 杜国栋 贺高红 吴雪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76,共6页
利用偏钨酸铵前驱体静电纺丝-焙烧法设计制备了具有一维多孔纳米纤维形貌的非贵金属WO_(3)氢氧化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维多孔WO_(3)纤维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氢氧化活性和电化学活性面积,其电化学活... 利用偏钨酸铵前驱体静电纺丝-焙烧法设计制备了具有一维多孔纳米纤维形貌的非贵金属WO_(3)氢氧化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维多孔WO_(3)纤维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氢氧化活性和电化学活性面积,其电化学活性面积达到商业化Pt/C催化剂的77.3%。使用非贵金属WO_(3)催化剂的电化学氢泵表现出较好的氢气分离性能,在模拟天然气制氢的H_(2)/CO_(2)混气中氢体积分数为75%、混气流量为20 sccm时,与Pt/C催化剂电化学氢泵的电流-电压曲线几乎重合。结果表明,非贵金属WO_(3)氢氧化催化剂用于电驱动氢分离具有可行性,极大地拓展了电化学氢泵在氢分离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氢泵 氢气分离 氧化钨催化剂 能量效率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