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实验教学模式在《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课程中的教学探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静 贺雷雨 +1 位作者 王贺成 李文利 《中国新通信》 2021年第9期197-199,共3页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是一门系统性的应用技术课程。为了构建一种专业技术与信息发展深度吻合的课堂模式,本文在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支撑,辅以线上微视频实验教学及线下开放式实操为一体的新型混合...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是一门系统性的应用技术课程。为了构建一种专业技术与信息发展深度吻合的课堂模式,本文在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支撑,辅以线上微视频实验教学及线下开放式实操为一体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这种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存在的必要性、具体实施的过程、取得的教学效果及考核评价等。实践表明,混合实验教学模式可行和有效,将作为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并助力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 混合教学模式 虚拟仿真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寡糖的提取、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胡皓程 李文利 +1 位作者 张嘉宁 刘宇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65-2473,共9页
以热爆预处理制备的黑木耳发酵原浆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粗多糖(Crude Auricularia heimuer polysaccharide,CAHP).通过H_(2)O_(2)氧化水解和超声物理水解联用的方法降解CAHP,经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柱层析分离,获得... 以热爆预处理制备的黑木耳发酵原浆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粗多糖(Crude Auricularia heimuer polysaccharide,CAHP).通过H_(2)O_(2)氧化水解和超声物理水解联用的方法降解CAHP,经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柱层析分离,获得黑木耳寡糖1(Auricularia heimuer oligosaccharide 1,AHO1).单糖组成分析、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表征结果表明,AHO1是以甘露糖为主,由6种单糖组成,各糖残基通过α-糖苷键连接,聚合度为2~10的低聚糖.功能分析结果表明,AHO1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能够有效减弱H_(2)O_(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反应.抑菌实验结果显示,AHO1不仅对大肠杆菌DH5α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还能有效抑制带氨苄抗性的基因工程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寡糖结构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酸碱度对黑水虻灭活致病菌效率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宁 姜慧敏 +6 位作者 任苗苗 张守玉 刘燕霞 鲁红旭 许建强 贺高红 徐卫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73,共9页
黑水虻处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机垃圾资源化方法,然而不同底物和处理方式下,致病菌的灭活规律存在较大差异,亟待研究和阐释.以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为模式致病菌,以不同初始pH条件下餐厨垃圾中致病菌的灭活规律为研究对象,分析致... 黑水虻处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机垃圾资源化方法,然而不同底物和处理方式下,致病菌的灭活规律存在较大差异,亟待研究和阐释.以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为模式致病菌,以不同初始pH条件下餐厨垃圾中致病菌的灭活规律为研究对象,分析致病菌灭活的主要因素和强化方法.结果发现,沙门氏菌在1~4 d被灭活,大肠杆菌O157在2~6 d被灭活,环境微生物以及物料酸性条件是致病菌灭活的主要因素.黑水虻是垃圾减量化的主要动力,但并不是致病菌灭活的主要因素.pH 6.0、8.0的条件比pH 5.3、10.0、12.0更具有优势,表现为较快的致病菌灭活速度、较高的黑水虻抗菌肽抑菌活性以及较快的幼虫生长速率.综上,黑水虻能够在减量化餐厨垃圾的同时灭活致病菌,初始pH 6.0~8.0的条件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O157 生物安全 餐厨垃圾 酸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amonas testosteroni 5-MGAM-4D来源的腈水合酶基因重组菌对腈类化合物的全细胞催化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胜先 杜文静 +3 位作者 崔宝程 黄姣 郭祎 王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4-99,共6页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高效表达腈水合酶的基因工程菌CtNHase,探究其对腈类物质的全细胞催化作用,并考察pH、温度对全细胞催化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来源Comamonas testosteroni 5-MGAM-4D的腈水合酶基因进行PCR扩增,以pET-24a为载体...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高效表达腈水合酶的基因工程菌CtNHase,探究其对腈类物质的全细胞催化作用,并考察pH、温度对全细胞催化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来源Comamonas testosteroni 5-MGAM-4D的腈水合酶基因进行PCR扩增,以pET-24a为载体,构建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后,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进行SDS-PAGE蛋白表达验证,并通过色谱检测分析对底物丙烯腈和己二腈的转化情况。结果:在pH=7.4,30℃条件下,基因重组菌CtNHase催化活性最高,可通过全细胞催化在5 min内完全转化50 mmol/L己二腈生成己二酰二胺,在5 h内完全转化500 mmol/L丙烯腈生成丙烯酰胺。结论:基因重组菌CtNHase可高效催化丙烯腈和己二腈生成丙烯酰胺和己二酰二胺,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5-MGAM-4D 基因重组 腈水合酶 全细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酸热点突变对腈水合酶底物亲和力的改造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宝程 黄姣 +3 位作者 李佳欣 郭祎 王黎 梁长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8-154,共7页
目的:以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CCM2595来源的腈水合酶为研究对象,利用半理性设计以及定点突变以获取其对烟腈底物亲和力更高的突变体。方法:通过序列比对找到同源性很高的1AHJ蛋白并采用SwissModel和iTASSER等软件进行评估。利用Dis... 目的:以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CCM2595来源的腈水合酶为研究对象,利用半理性设计以及定点突变以获取其对烟腈底物亲和力更高的突变体。方法:通过序列比对找到同源性很高的1AHJ蛋白并采用SwissModel和iTASSER等软件进行评估。利用Discovery Studio 2016(DS)将1AHJ与烟腈进行分子对接并进行虚拟氨基酸突变,预测并筛选出亲和力明显提升的氨基酸突变位点。构建突变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感受态中进行异源表达,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对烟腈的生物转化情况。结果:通过虚拟氨基酸突变,得到腈水合酶α亚基CYS113突变为TYR(C113Y)、CYS115突变为ASN(C115N)、β亚基VAL52突变为ARG(V52R)后的三位点突变体,酶纯化后通过酶促反应常数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Km值由突变前的16.78 mmol/L降低为12.69 mmol/L,酶活由12.14 U/mL提高到15.15 U/mL。结论:通过虚拟氨基酸突变得到的腈水合酶三突变体ReNHase;对烟腈的底物亲和力提高了24.37%,酶活提高了24.79%,以上结果为烟腈工业化应用的提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水合酶 烟腈 虚拟氨基酸突变 底物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短乳杆菌催化合成γ-氨基丁酸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丽慧 贺雷雨 +1 位作者 陈业文 宫宇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3-188,共6页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包埋法固定化短乳杆菌,催化L-谷氨酸钠合成γ-氨基丁酸,通过正交试验对细胞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固定化细胞的酶学性质及操作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5%、CaCl2浓度3.0%、固定化细胞平...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包埋法固定化短乳杆菌,催化L-谷氨酸钠合成γ-氨基丁酸,通过正交试验对细胞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固定化细胞的酶学性质及操作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5%、CaCl2浓度3.0%、固定化细胞平均粒径3.2 mm、硬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细胞最适酶反应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35℃,且表现出较好的操作稳定性,重复利用至第7次后仍保持53.2%的相对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短乳杆菌 海藻酸钠 固定化细胞 包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