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吸光性环境介质对多环芳烃光降解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邵建平 陈景文 +1 位作者 谢晴 张思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46-1252,共7页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的光降解动力学受环境介质吸光组分的影响.为揭示介质吸光组分对PAHs光降解影响的内在机制,以吸光很弱的甲醇和吸光较强的丙酮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模拟环境介质,考察不同吸光性溶剂介质对3种PAHs(菲、芘和苯并[a...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的光降解动力学受环境介质吸光组分的影响.为揭示介质吸光组分对PAHs光降解影响的内在机制,以吸光很弱的甲醇和吸光较强的丙酮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模拟环境介质,考察不同吸光性溶剂介质对3种PAHs(菲、芘和苯并[a]芘)光解的影响;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析了溶剂分子光敏化能量/电子转移反应对PAHs光解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激发态的丙酮分子抑制了菲和芘的光解,而加快了苯并[a]芘的光解;激发态的DMSO分子抑制了菲的光解,促进了芘和苯并[a]芘的光解.过滤掉DMSO所吸收的部分光谱频段后,PAHs在DMSO中的光解速率与甲醇中的接近.DFT计算表明,激发态的丙酮或DMSO主要作为电子受体与PAHs发生光敏化电子转移反应,是影响PAHs光解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光解 吸光性介质 DFT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D-SNAD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实际工程启动研究
2
作者 周月 徐晓晨 +3 位作者 柳丽芬 赵凯歌 杨蒙 杨凤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4,共7页
针对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受水质、水量变化冲击的问题,构建了部分亚硝化-反硝化(PND)与SNAD组合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在197 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逐级增加水量,最终实现了400 m^(3)/d的设计处理水量... 针对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受水质、水量变化冲击的问题,构建了部分亚硝化-反硝化(PND)与SNAD组合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在197 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逐级增加水量,最终实现了400 m^(3)/d的设计处理水量,出水COD和TN浓度分别为421.1和330.9 mg/L,出水COD和TN去除率分别为80.3%和88.0%,PND-SNAD工艺成功启动.碳氮平衡分析表明,PND单元对COD和TN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65.9%和42.6%,出水NH_(4)^(+)-N浓度降低至514.0 mg/L,有效改善了SNAD单元的进水水质.SNAD单元中,82.1%的TN通过厌氧氨氧化途径去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PND单元絮状污泥中氨氧化菌相对丰度(0.194%)显著高于反硝化菌相对丰度(0.063%),有利于实现亚硝化.Candidatus Brocadia是优势厌氧氨氧化菌,在SNAD单元生物膜上显著富集(相对丰度为2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消化液 部分亚硝化-反硝化(PND) 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 脱氮除碳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水环境光化学转化:pH值及溶解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尉小旋 陈景文 +4 位作者 王如冰 郭芳婕 曾宇飞 李雨昕 吴英格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8-454,共7页
在模拟日光照射下,考察了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在纯水和天然水中的光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光降解随p H增加(p H=4—10)先增快后减慢,两种抗生素以两性离子形态存在时光解最快.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在天然水中的光降解显... 在模拟日光照射下,考察了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在纯水和天然水中的光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光降解随p H增加(p H=4—10)先增快后减慢,两种抗生素以两性离子形态存在时光解最快.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在天然水中的光降解显著慢于其在相似p H条件下(p H=8)纯水中的光降解,天然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对两种抗生素的光降解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以Suwannee河富里酸为例,研究了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影响机制,发现淡水中高浓度的DOM主要通过竞争光吸收抑制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光解,而海水中低浓度的DOM可以通过淬灭活性物种抑制两种抗生素的光解.天然水中的金属阳离子(Ca2+和Fe3+)和NO-3分别通过配位作用和光致生成·OH影响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降解.由此可见,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在天然水中的光化学行为依赖于水体p H值和溶解性物质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 光解 PH值 溶解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郁 刘素玲 +3 位作者 张树深 张芸 程磊 王焕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6-90,共5页
化学工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高,对环境的负效应大,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化学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评价现有研究结果的总结,根据化工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建立了包括园... 化学工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高,对环境的负效应大,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化学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评价现有研究结果的总结,根据化工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建立了包括园区发展现状、发展协调度及发展潜力的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经济、环境、生态、技术及意识等方面,并给出了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该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为客观分析评价化工生态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正确的系统管理调控措施和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生态工业园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调查及减排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吕红 环久峰 +2 位作者 王玉 洪忠强 周集体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7-850,885,共5页
以大连市2013年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调查结果为基准,核算了大连市2017年14个重点工业行业的VOCs排放量和累计削减比例,并调研了大连市重点工业行业的减排措施。结果表明,2017年大连市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为4.0万t,其中精炼石油产品... 以大连市2013年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调查结果为基准,核算了大连市2017年14个重点工业行业的VOCs排放量和累计削减比例,并调研了大连市重点工业行业的减排措施。结果表明,2017年大连市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为4.0万t,其中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是大连市工业源VOCs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占排放总量的40.5%。大连市14个县(市、区)工业源VOCs排放贡献率最大的3个依次是甘井子区、金普新区和保税区,分别达到28.6%、25.6%、20.7%。相比2013年,2017年大连市工业源VOCs累计削减比例为10.0%,其中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的累计削减比例最大,达到5.3%。累计削减比例最大的3个县(市、区)分别为金普新区(2.9%)、保税区(2.8%)、旅顺口区(1.6%)。目前,大连市已经启动重点工业行业企业深度整治工作,推行“一厂一策”模式。不同VOCs控制技术的联合应用是提高工业企业VOCs治理效果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工业源 减排 污染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环境水样中24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7
6
作者 何欣 马洋帆 +1 位作者 赵红霞 聂晓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87-1493,共7页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同时检测水体中24种农药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后,经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以乙腈-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ESI+)采用...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同时检测水体中24种农药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后,经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以乙腈-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ESI+)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显示,24种农药在1~2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8,水样中3个添加水平(5、20、100μg/L)下的回收率为65.9%~127.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4.2%;方法检出限为0.05~0.71 ng/L。采用该方法对大连地区10个河流入海口及2个水库的水样进行了检测,12个站位的样品中共检出10种农药,质量浓度为0.2~558.3 ng/L。结果表明,所建立的SPE/HPLC-MS/MS方法高效、灵敏、可靠,可用于实际水体中多种农药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 水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的多介质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晨 李天鹏 +2 位作者 尤凯鸿 张书豪 乔显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97,共8页
汞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由于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性,成为全球性污染物。汞在环境介质中可以以多种形态存在(例如:Hg^0、Hg^(2+)和MeHg等),不同形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毒性差异显著。不同环境介质中汞的迁移和转... 汞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由于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性,成为全球性污染物。汞在环境介质中可以以多种形态存在(例如:Hg^0、Hg^(2+)和MeHg等),不同形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毒性差异显著。不同环境介质中汞的迁移和转化对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该文对目前汞的大气中排放清单、不同介质中浓度水平、介质间的迁移转化和多介质环境行为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汞的环境多介质行为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转化 环境行为 多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溶解能关系预测污染物在被动采样材料与环境介质之间的分配系数 被引量:4
8
作者 迟平 李雪花 +4 位作者 陈景文 陈明明 王亚南 张金多 张翼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6-373,共8页
半透膜采样装置(SPMD)作为一种重要的被动采样器,被用于监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水平.SPMD的采样材料是置于低密度聚乙烯"口袋"中的三油酸甘油酯.根据有机污染物在被动采样材料与环境介质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包括被动采样材料/... 半透膜采样装置(SPMD)作为一种重要的被动采样器,被用于监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水平.SPMD的采样材料是置于低密度聚乙烯"口袋"中的三油酸甘油酯.根据有机污染物在被动采样材料与环境介质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包括被动采样材料/空气分配系数KSA和被动采样材料/水分配系数KSW)值,可估算SPMD的采样速率,也可计算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但目前仅有几十个KSA和KSW值,制约着SPMD的进一步应用.本研究基于线性溶解能关系(LSER)理论,搜集和计算了污染物的LSER参数,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预测KSA和KSW的LSER模型.模型覆盖的污染物类型包括: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氯苯、氯代苯酚、有机氯农药、除虫菊酯、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模型具有较强的拟合能力、稳健性和预测能力,并能够揭示和解释污染物在被动采样材料/环境介质间分配的影响因素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溶解能关系(LSER) 有机污染物 半透膜采样装置(SPMD) 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的聚乳酸快递包装环境友好性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史玉 徐凌 +1 位作者 陈郁 侯昊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75-5483,共9页
以聚乳酸快递包装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聚乳酸快递包装的原料获取、加工、使用及5种处置情景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并采用累积能源需求(CED)方法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功能单位(1000个规模为25×35cm的聚乳酸快递... 以聚乳酸快递包装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聚乳酸快递包装的原料获取、加工、使用及5种处置情景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并采用累积能源需求(CED)方法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功能单位(1000个规模为25×35cm的聚乳酸快递袋,918kg)快递袋原材料获取、加工及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潜能值分别为1.09×10^-9、5.64×10^-10、1.24×10^-10.海洋水生态毒性是聚乳酸快递袋环境影响的主要类型,占77%;非生物资源耗竭潜能值、人类毒性次之,分别占9%和6%.能源消耗主要类型为不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89%,其中,快递袋使用阶段为主要贡献阶段,占比为91%.处理阶段5种处置情景中情景Ⅴ(焚烧47%,填埋13%,回收40%)对环境最为友好,通过增加焚烧和回收处置的比例,减少填埋比例对环境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快递包装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累积能源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映我国空间分异特性的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的构建及十溴二苯醚的归趋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鄢世阳 王中钰 +3 位作者 陈景文 李雪花 于洋 林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化学品的浓度水平、排放量都与具体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发展具有空间分异特性的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可更加准确地描述化学品的多介质环境归趋。本研究基于我国的区域环境属性,建立了50 km×50 km分辨率的空间分异Ⅲ级多介质环境逸... 化学品的浓度水平、排放量都与具体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发展具有空间分异特性的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可更加准确地描述化学品的多介质环境归趋。本研究基于我国的区域环境属性,建立了50 km×50 km分辨率的空间分异Ⅲ级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以阻燃剂十溴二苯醚(BDE-209)为例,模拟和预测了BDE-209在我国的多介质环境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上海、山东和广东等东部地区大气与土壤中BDE-209浓度较高,陕西、山西等中西部地区水与沉积物内BDE-209浓度较高。BDE-209在大气、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2×10^(-6)μg·m^(-3)、6.64×10^(-6)μg·m-3、1.93μg·kg^(-1)和3.65×10μg·kg^(-1)。土壤和沉积物是BDE-209主要的汇,其含量占其环境总量的98.65%。所构建的具有空间分异特性的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适用于持久性有毒化学物质在我国环境中的归趋模拟,有助于化学品的环境风险预测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二苯醚 环境暴露模拟 逸度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塑令背景下不同材质吸管环境友好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雅婷 徐凌 陈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9-1006,共8页
禁塑令背景下,以质轻、面广、细小的吸管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从产品的生产、运输、处置3个方面对聚丙烯(PP)吸管、聚乳酸(PLA)吸管、纸吸管的环境友好性进行比较,并对其碳足迹展开讨论。计算得出3种吸管总环境影响为P... 禁塑令背景下,以质轻、面广、细小的吸管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从产品的生产、运输、处置3个方面对聚丙烯(PP)吸管、聚乳酸(PLA)吸管、纸吸管的环境友好性进行比较,并对其碳足迹展开讨论。计算得出3种吸管总环境影响为PP吸管>纸吸管>PLA吸管,PLA吸管和纸吸管相对于PP吸管总环境影响分别下降了53.86%、32.41%。生产、运输、处置阶段环境影响最大的分别为PP吸管、纸吸管、纸吸管。3种吸管碳排放总量为纸吸管>PP吸管>PLA吸管,PP吸管碳排放总量是PLA吸管的2.5倍。可以通过减小纸吸管质量、加大垃圾分类力度、提高焚烧比例、控制产品运输距离提高可降解吸管的环境友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管 禁塑令 生命周期评价 碳足迹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生态工业园区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磊 陈郁 +1 位作者 张芸 张树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2-85,共4页
基于生态化化工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全面"绿化"的理念,即对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工业系统构建生态产业链(内部绿化)及园区环境景观布局(外部绿化)的规划设计。工业系统方面,针对典型的4个化工门类,分别给出了子系统产业... 基于生态化化工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全面"绿化"的理念,即对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工业系统构建生态产业链(内部绿化)及园区环境景观布局(外部绿化)的规划设计。工业系统方面,针对典型的4个化工门类,分别给出了子系统产业链的构建模型;景观布局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区带式与组团式结合的分区模式。最后把生态学理论和相应的化工园区典型特征结合,总结出规划化工生态工业园区总体步骤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生态工业园 规划设计 产业链 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环境及处理单元流股回用的多性质用水网络集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彩玲 刘琳琳 都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916-4921,共6页
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更为严格的废水排放法律法规促使过程工业必须重视节水减排问题,而传统的用水网络综合仅将杂质浓度作为约束物料回用的限制因素,忽略流股的性质或功能对流股回用的影响,不足以反映实际的工业生产要求。因此,开展用水... 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更为严格的废水排放法律法规促使过程工业必须重视节水减排问题,而传统的用水网络综合仅将杂质浓度作为约束物料回用的限制因素,忽略流股的性质或功能对流股回用的影响,不足以反映实际的工业生产要求。因此,开展用水网络的多性质集成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考虑环境问题的多性质用水集成超结构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对废水流股性质处理中部分流股依次回用给阱单元使用的过程。该方法以最小年度总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考虑环境和过程流股性质的直接回用及经过处理单元后流股回用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模型,并将其用于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降低年度总费用的同时还减少了新鲜水使用量及废水排放量,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网络 多性质 回用 集成 废水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非饱和生物膜对环境压力的响应以及与铬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安辉 王梓婷 +1 位作者 金若菲 周集体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80-1889,共10页
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模拟在非饱和环境中生长的生物膜,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非饱和生物膜胞内外大分子物质的影响,以及生物膜对重金属Cr的作用.在84 h、219 mmol·L^(−1) NaCl、pH 6.2和35℃条件下,生物膜分泌胞外聚合物的... 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模拟在非饱和环境中生长的生物膜,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非饱和生物膜胞内外大分子物质的影响,以及生物膜对重金属Cr的作用.在84 h、219 mmol·L^(−1) NaCl、pH 6.2和35℃条件下,生物膜分泌胞外聚合物的量达到最大,每片生物膜胞外聚合物总量为400.6μg;生长12 h的每片生物膜中胞外聚合物吸附了9.77μg Cr,占生物膜总吸附量的63.8%;三维荧光光谱表明,生物膜吸附Cr后胞外聚合物中色氨酸蛋白类物质与酪氨酸蛋白类物质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渗透压、低pH和高温能促进生物膜分泌更多的胞外聚合物.非饱和生物膜中,胞外聚合物是重金属Cr的主要结合区域,并且胞外聚合物中的色氨酸蛋白类物质与酪氨酸蛋白类物质可能在与Cr络合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生物膜 CR 胞外聚合物 络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马子惠 马书明 张树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7-242,262,共7页
[目的]分析大连市生态脆弱性总体结果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分析评价体系的敏感性特征。[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构建城市生态脆弱性指标体系评估模型;采用OAT(one-at-a-time)方法评估指标权重不确定性... [目的]分析大连市生态脆弱性总体结果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分析评价体系的敏感性特征。[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构建城市生态脆弱性指标体系评估模型;采用OAT(one-at-a-time)方法评估指标权重不确定性下的结果变异程度。[结果]大连市极度脆弱、重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微度脆弱5个等级面积比例分别是4.17%,22.97%,41.00%,23.69%,8.16%;脆弱性最高的地区位于市中心及甘井子区东部,脆弱性最低的地区位于大连市北部地区、甘井子区与旅顺区交界处。土壤有机碳含量指标对结果影响最大,区域绝对平均变化率的最大值及最大像元变化率分别为11.49%和17.27%。[结论]大连市整体生态脆弱性处于中等脆弱水平,对于土壤有机碳含量指标权重应慎重考虑以减少评估结果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SRP模型 OAT方法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环境水样中双酚A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雪洁 张瑜 +1 位作者 刘京华 谭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9-387,共9页
制备了一种用于检测双酚A的纳米金-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恒电位沉积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金纳米颗粒提高电极的比表面积及导电性,通过Au—S键作用将末端带有巯基、可特异性识别双酚A的适配体固定在电极表面,以[Fe(CN)_(6)]^(3-/... 制备了一种用于检测双酚A的纳米金-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恒电位沉积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金纳米颗粒提高电极的比表面积及导电性,通过Au—S键作用将末端带有巯基、可特异性识别双酚A的适配体固定在电极表面,以[Fe(CN)_(6)]^(3-/4-)作为氧化还原探针,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纳米金-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性能进行研究,优化了检测性能的影响因素.当金纳米颗粒沉积时间为400 s、适配体浓度为1μmol·L^(-1)、富集时间为50 min、检测溶液pH 7.0时,电极阻抗响应与双酚A浓度在1×10^(-9)—5×10^(-6)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发展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并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双酚A的检测,回收率87.4%—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双酚A 电化学检测 金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纳米颗粒生物负荷量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淑君 李瑞香 +5 位作者 伍天翔 朱朗辰 蒲宇杰 杨静媛 陈景文 李雪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06-3415,共10页
工程纳米颗粒(ENPs)在生物体内的动态浓度即负荷量(BB),是评估ENPs生物积累的基础参数.大多数研究都通过实验手段来测定BB,其过程繁琐复杂.构建BB预测模型成为代替动物实验的有效途径.现有预测模型涵盖的ENPs以及生物种类较少,而且是基... 工程纳米颗粒(ENPs)在生物体内的动态浓度即负荷量(BB),是评估ENPs生物积累的基础参数.大多数研究都通过实验手段来测定BB,其过程繁琐复杂.构建BB预测模型成为代替动物实验的有效途径.现有预测模型涵盖的ENPs以及生物种类较少,而且是基于生物整体的BB数据构建的,很难用于预测关键组织器官的负荷情况.了解ENPs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以及在关键靶器官中的积累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文献挖掘,构建了涵盖17种ENPs以及23种水生生物的BB数据集(n=1303),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模型,并结合SHAP方法解析了不同特征对lgBB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的效果最佳(R_(adj-train)^(2)=0.971,Q_(test)^(2)=0.909,Q210-CV=0.887).通过模型特征重要性分析,发现ENPs的本征特性(密度、粒径、电负性、分子量)、暴露参数(暴露浓度、暴露时间)、生物种类以及组织器官类型是影响ENPs负荷量的关键因素.其中,密度是影响ENPs负荷量的首要本征特征,负荷量会随着材料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本研究通过增加数据集中生物种类,扩大了模型应用域,实现特定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下ENPs负荷量的预测,并将预测结果精准到组织器官水平(脑、脾脏、肌肉等),为ENPs生物积累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纳米颗粒 生物积累 负荷量 组织器官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指纹溯源技术在北方某工业园区的应用
18
作者 刘梦轩 张捍民 +3 位作者 刘嘉玮 刘芳 郑鹏凯 孙风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5-50,共6页
荧光指纹溯源技术基于水质荧光图谱的指纹特异性,即三维荧光图谱中荧光峰的位置与相对强度随污水中荧光污染物种类与浓度的不同而变化,以此进行水质污染源的判别。以北方D市S工业园区及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各企业污水对应其独特的三... 荧光指纹溯源技术基于水质荧光图谱的指纹特异性,即三维荧光图谱中荧光峰的位置与相对强度随污水中荧光污染物种类与浓度的不同而变化,以此进行水质污染源的判别。以北方D市S工业园区及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各企业污水对应其独特的三维荧光图谱,利用这种显著差异性,以荧光峰作为荧光指纹指标,确立各企业污水的特异性荧光峰及强度阈值,构建荧光指纹数据库,结合LabVIEW溯源系统,实现污染源回溯自动化。荧光指纹溯源技术能够从源头上发现污染问题,有效提升水质监管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指纹 溯源 三维荧光 工业园区 污水处理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与生态退化程度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 被引量:38
19
作者 田美荣 高吉喜 +2 位作者 宋国宝 邹长新 郑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4,共8页
生态修复分区是科学高效地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以科尔沁沙地源头巴林右旗为例,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分区思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在主导生态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 生态修复分区是科学高效地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以科尔沁沙地源头巴林右旗为例,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分区思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在主导生态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生态退化程度,并根据区域气候特征、地势地貌和植被类型,划定不同等级的生态修复分区空间分布。一级分区按照立地条件即考虑地形地貌和植被覆被类型划定,是区域环境主导生态类型的组合;二级分区按照主导生态功能即水源涵养功能、防风固沙功能、土壤保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划定,是中尺度下区域环境主导生态功能类型的组合;三级分区按照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划定,以此划分修复难易型小区,即生态修复预防小区、生态修复调控小区和生态修复重点小区。将巴林右旗共划分为3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和29个三级区,既体现了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又使得恢复具有针对性,为制定植被配置、产业结构调整等不同调控措施和生态修复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退化 分区 巴林右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饮用水中多环芳烃的概率致癌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宏文 王震 +1 位作者 刘景泰 陈景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共4页
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水平及其致癌风险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考察了大连市饮用水中14种典型PAHs的质量浓度,并应用概率致癌风险分析方法评价饮用水中PAHs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饮用水中基于苯并(a)芘... 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水平及其致癌风险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考察了大连市饮用水中14种典型PAHs的质量浓度,并应用概率致癌风险分析方法评价饮用水中PAHs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饮用水中基于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为3.6ng/L,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对儿童和青年,饮用水中PAHs引起的累积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分别为6.2×10-7和7.4×10-7,低于美国环保局建议的致癌风险值10-6,且性别间的差异很小;对成年人,累积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为1.7×10-6,饮用水中PAHs对成年人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并且女性大于男性。同时分析了影响概率致癌风险评价的主要因素,其中饮用水中PAHs毒性当量的变化对致癌风险评价结果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风险评价 饮用水 多环芳烃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