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性能目标的RC结构抗震设计的效益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亚勇 岳茂光 +1 位作者 李宏男 陈洪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5,共9页
针对不同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和性能目标(小震丙类、小震乙类、"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对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以小震丙类建筑为基准,比较按小震乙类建筑、"中震不屈服"和"... 针对不同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和性能目标(小震丙类、小震乙类、"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对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以小震丙类建筑为基准,比较按小震乙类建筑、"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设计时,结构地震效应和抗震措施的差别所引起的构件截面尺寸与配筋(即工程量)的变化。分析表明:①按中震设计时结构的楼层位移约为按小震设计时的2 ̄3倍。②框架结构:6度、7度区按不同性能目标设计,工程增加量都在10%以内;8度区,工程量增加很多,尤其是按"中震弹性"设计,混凝土和钢筋增加量都超过40%。③框架-剪力墙结构:6度区,只有按乙类建筑设计时,用钢量增加很多,约为82.0%;7度区,按中震性能目标设计时,用钢量增加很多,尤其是按"中震弹性"设计时,剪力墙截面非常大,实用性和经济性均较差。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不同设防水准下的不同结构所规定的抗震措施(包括构造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低烈度区,单纯依靠提高设计地震作用进行设计,并不能达到提高结构抗震安全的目的;除非结构的重要性要求提高抗震设防类别,一般情况下,对结构的关键部位和关键构件采用性能设计,更为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目标 “中震弹性”设计 “中震不屈服”设计 乙类建筑 丙类建筑 工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统计方法的桥梁震害预测辅助决策系统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东升 朱敏 钟江荣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选择场地、结构、地震动和抗震设防4大类18个因素作为考虑因素,以国内外桥梁震害预测经验统计方法为主体构成了知识库,开发了与GIS结合的桥梁震害预测辅助决策系统BSVAS。该系统可初步用于大中城市防震减灾桥梁震害预测工作,并为基于GI... 选择场地、结构、地震动和抗震设防4大类18个因素作为考虑因素,以国内外桥梁震害预测经验统计方法为主体构成了知识库,开发了与GIS结合的桥梁震害预测辅助决策系统BSVAS。该系统可初步用于大中城市防震减灾桥梁震害预测工作,并为基于GIS的防震减灾管理系统的更新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震害预测 辅助决策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经验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非平稳多点人工波的模拟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岳茂光 王亚勇 李宏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45,33,共7页
在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模拟完全非平稳多点人工波的思路,并用MATLAB编写了相应的程序。针对Clough-Penzien功率谱密度函数,建议了模拟多点地震动的峰值因子的取值。该方法不仅全面考虑了地震动的空间变化效应,即行波... 在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模拟完全非平稳多点人工波的思路,并用MATLAB编写了相应的程序。针对Clough-Penzien功率谱密度函数,建议了模拟多点地震动的峰值因子的取值。该方法不仅全面考虑了地震动的空间变化效应,即行波效应、部分相干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而且在考虑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同时,还考虑了频率非平稳特性。强度非平稳特性通过传统的包络函数来考虑,频率非平稳特性通过相位差谱来体现。用周期-频度谱验证了人工波的频率非平稳特性,并用不规则指数分析了地震波的不规则程度。分析表明:生成的人工波具有明显的强度和频率非平稳特性,而且能较好的反映硬土场地和中硬土场地上地震动随距离的衰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波 频率非平稳 空间变化效应 过零率 不规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PM与其它加固方法的比较及RC构件加固程序简介
4
作者 岳茂光 姚秋来 +1 位作者 王亚勇 李宏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7年第5期81-85,共5页
为了减少加固设计中的大量重复性工作,依据最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用EXCEL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程序。应用编制的计算程序,对6根不同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梁,同时采用钢绞线和碳纤维进行加固设计。对采... 为了减少加固设计中的大量重复性工作,依据最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用EXCEL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程序。应用编制的计算程序,对6根不同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梁,同时采用钢绞线和碳纤维进行加固设计。对采用一层同梁宽的钢绞线或碳纤维加固后梁的抗弯承载力分析表明,钢绞线加固方法对承载力提高的幅度更大。结合对加固性能指标(使用空间的影响、防火、环保等)的综合比较,说明新型的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方法更符合经济、美观、实用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复合面层 碳纤维 结构加固 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