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I):拟静力试验 被引量:37
1
作者 司炳君 李宏男 +2 位作者 王东升 孙治国 王清湘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3-129,共7页
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基于位移设计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利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和桥梁抗震规范方法设计了各2根和1根1:2.5比例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对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试件试验破坏形态、承载力、位移延性、滞回耗能、刚度退... 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基于位移设计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利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和桥梁抗震规范方法设计了各2根和1根1:2.5比例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对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试件试验破坏形态、承载力、位移延性、滞回耗能、刚度退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以认为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能够达到预期的延性抗震要求,并且在相对耗能能力(与理想弹塑性模型相比)、刚度退化性能方面与现行规范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桥墩相当。试验表明建议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实际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墩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拟静力试验 延性 滞回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Ⅱ):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14
2
作者 艾庆华 李宏男 +2 位作者 王东升 孟庆利 司炳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6,共8页
通过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以完成的拟静力试验中的桥墩试件为参考原型,利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和现行桥梁抗震规范方法设计了4根1:2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并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对小震、... 通过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以完成的拟静力试验中的桥墩试件为参考原型,利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和现行桥梁抗震规范方法设计了4根1:2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并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对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桥墩试件的破坏形态、加速度和位移反应、位移延性系数和地震总输入能(耗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结果,可以认为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能够达到预期的延性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墩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振动台试验 延性 地震输入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筛二级配大坝混凝土双轴动态受压特性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沈璐 宋玉普 尹翠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研究湿筛混凝土在双轴动态受压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特性,建立湿筛混凝土双轴动态受压强度准则。利用大型液压伺服静、动态三轴试验设备,对150 mm×150 mm×150 mm湿筛二级配大坝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等比例双轴动态受压加载试... 研究湿筛混凝土在双轴动态受压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特性,建立湿筛混凝土双轴动态受压强度准则。利用大型液压伺服静、动态三轴试验设备,对150 mm×150 mm×150 mm湿筛二级配大坝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等比例双轴动态受压加载试验,应变速率为10^(-5)~10^(-2) s^(-1)。湿筛混凝土双轴动态受压强度及动态弹性模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提高,湿筛混凝土双轴受压强度的动态增长幅度与水工大骨料混凝土相当,均高于相同条件下的普通混凝土。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得到湿筛混凝土双轴动态强度准则,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探索动态强度机理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筛混凝土 双轴压缩 动态 强度 破坏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材料抗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影响因素与试验结果分折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海霞 任海东 +1 位作者 黄承逵 辛洪波 《混凝土》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0-43,共4页
 本文讨论了多种因素对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了纤维布对梁刚度、开裂荷载的影响,最后对纤维布的应变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纤维布 抗剪 加固 钢筋混凝土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片材用于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哲 任海东 黄承逵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46,56,共3页
本文通过对几根采用玻璃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梁进行的抗剪试验研究,分析了粘贴层数、预加荷载、粘贴角度、条带粘贴间距等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讨论并提出了可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公式。
关键词 玻璃纤维布 加固 混凝土渠 抗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程竖向加速度的Newmark滑块位移法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红军 迟世春 +1 位作者 钟红 林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85-2390,共6页
利用改进的Newmark滑块位移法,采用时程竖向加速度计算屈服角加速度,运用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和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土工结构地震永久变形。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屈服角加速度计算采用时程竖向加速度得到的滑动位移位于竖向加速度假定恒定... 利用改进的Newmark滑块位移法,采用时程竖向加速度计算屈服角加速度,运用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和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土工结构地震永久变形。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屈服角加速度计算采用时程竖向加速度得到的滑动位移位于竖向加速度假定恒定向上或向下之间。适当改变筑坝土石料的动力刚度,研究了滑动体位移关于动力刚度的敏感性,为土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程竖向加速度 时程屈服角加速度 蚁群算法 复合形法 地震滑移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比例阻尼结构参数识别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建有 陈键云 林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8,i001,共5页
在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中,无限地基的辐射阻尼起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其阻尼形式同结构的比例阻尼假定不同。同样,对于施加隔振、减震措施的建筑结构,其系统阻尼也不再满足比例阻尼假定,在结构参数识别中将阻尼阵假定为与刚度阵形式相似的... 在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中,无限地基的辐射阻尼起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其阻尼形式同结构的比例阻尼假定不同。同样,对于施加隔振、减震措施的建筑结构,其系统阻尼也不再满足比例阻尼假定,在结构参数识别中将阻尼阵假定为与刚度阵形式相似的方法不能反映实际结构参数。从研究结构的阻尼模型发发,引入了节点堆积阻尼,这样形成的阻尼与刚度、质量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剪切型结构为例对此做了详细说明,结果表明,引入堆积阻尼后,进行参数识别的结构动力学方程是一个非线性识别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平均的非线性迭代识别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别算法 非比例阻尼 结构动力学方程 结构参数识别 剪切型结构 非线性迭代 地震响应 地下结构 辐射阻尼 无限地基 建筑结构 减震措施 系统阻尼 阻尼模型 识别问题 最小二乘 刚度阵 阻尼阵 独立性 堆积 节点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理论合成人工地震波 被引量:9
8
作者 徐强 陈健云 李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0-183,共4页
使用小波函数解决三角级数法合成人工地震波过程中无法表述地震波局部性质的缺陷。首先对三角级数法合成人工地震波的过程进行论述,目的是找出三角级数法的缺陷;然后说明了如何使用小波函数对目标功率谱进行了小波分解,使用分解后的高... 使用小波函数解决三角级数法合成人工地震波过程中无法表述地震波局部性质的缺陷。首先对三角级数法合成人工地震波的过程进行论述,目的是找出三角级数法的缺陷;然后说明了如何使用小波函数对目标功率谱进行了小波分解,使用分解后的高频小波基乘以随机相位的余弦函数,从而合成了人工地震波,并对如何计算目标功率谱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用实例验证了此方法比三角级数法优越,而且比较了使用不同小波基对合成人工地震波的影响。使用Daubechies小波基(db4)比使用Daubechies小波基(db1)合成人工地震波效果好,而小波函数层数增加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合成人工地震波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函数 三角级数法 功率谱 人工地震波 Daubechies小波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坝型重力坝水下接触爆炸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强 陈健云 +2 位作者 刘静 李静 曹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9,共10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建坝数量最多的国家。需要评估爆炸荷载对于大坝的安全的影响。本文为研究水下不同炸点接触爆炸对混凝土重力坝上游有折坡段和上游无折坡段两种坝型的动力响应以及破坏状态影响,进行了两种坝型的混凝土重...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建坝数量最多的国家。需要评估爆炸荷载对于大坝的安全的影响。本文为研究水下不同炸点接触爆炸对混凝土重力坝上游有折坡段和上游无折坡段两种坝型的动力响应以及破坏状态影响,进行了两种坝型的混凝土重力坝水下接触爆炸的动力响应及损伤破坏特性的对比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炸药在空气中爆炸对于混凝土板的损伤破坏,并与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所使用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混凝土重力坝上游有折坡段和上游无折坡段两种坝型为研究对象,考虑炸药-库水-空气-混凝土重力坝结构之间的动力耦合关系,对比分析了水下接触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两种坝型的挡水坝段坝体的动态响应及损伤破坏分布特性。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混凝土重力坝上游有折坡段的挡水坝段减小了水下接触爆炸对坝体的加速度、速度及位移的动力响应。混凝土重力坝上游无折坡比有折坡坝型的挡水坝段在水下接触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损伤范围更大、更为严重。通过以上结果可得到结论:混凝土重力坝上游折坡段可以有效地散射爆炸产生的应力波,减小混凝土重力坝的损伤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混凝土重力坝 水下接触爆炸 动力响应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混凝土单轴拉伸动态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白卫峰 陈健云 范书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16-21,共6页
饱和混凝土中孔隙自由水的存在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动态工况中主要表现为自由水的粘性效应,且该效应随细观损伤引起的微裂纹密度的改变而变化。本文结合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饱和混凝土考虑动态应变率效应... 饱和混凝土中孔隙自由水的存在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动态工况中主要表现为自由水的粘性效应,且该效应随细观损伤引起的微裂纹密度的改变而变化。本文结合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饱和混凝土考虑动态应变率效应的单轴拉伸统计损伤模型,将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同细观损伤机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了动态条件下惯性效应和自由水粘性效应的影响,认为材料自身的惯性效应引起材料破坏形态以及细观损伤演化过程的改变;水的粘性效应则调整了混凝土基体的受力状态。通过算例和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该模型可预测等应变率加载情况下饱和混凝土材料均匀损伤阶段的动态拉伸本构行为,形象地描述了饱和混凝土材料动态损伤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机理 单轴拉伸 粘性效应 应变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双轴压力学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振军 宋玉普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4-374,共11页
利用大型静动真三轴试验机,进行了常温20℃以及200℃—600℃6个温度等级高温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7种应力比双轴压应力状态下的强度与变形试验.测得了双轴主压方向的静态强度、峰值应变与应力应变曲线,剖析了温度和应力比对单、双轴压... 利用大型静动真三轴试验机,进行了常温20℃以及200℃—600℃6个温度等级高温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7种应力比双轴压应力状态下的强度与变形试验.测得了双轴主压方向的静态强度、峰值应变与应力应变曲线,剖析了温度和应力比对单、双轴压强度与峰值应变发展趋势的影响规律性以及试件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压减摩强度并不一定降低;双轴压强度相对于单轴压强度的提高倍数取决于应力比、不同温度等级后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脆硬性".提出了带有温度和应力比参数的Kupfer-Gerstle破坏准则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高温 应力比 力学性能 单双轴压强度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渐进破坏及极限承载力的Cosserat连续体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唐洪祥 李锡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59-2264,共6页
利用Cosserat连续体理论和所发展的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地基由应变软化引起的以应变局部化为特征的渐进破坏过程,并从等价塑性应变的发展变化,阐述了渐进破坏过程对所能发挥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osserat连续体模型能有效... 利用Cosserat连续体理论和所发展的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地基由应变软化引起的以应变局部化为特征的渐进破坏过程,并从等价塑性应变的发展变化,阐述了渐进破坏过程对所能发挥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osserat连续体模型能有效地模拟由应变软化引起以应变局部化为特征的渐进破坏现象,对地基等土工结构物有必要进行渐进破坏分析。同时指出,在求解软化型土体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时,如果仍按传统的极限平衡或极限分析理论进行分析,可能得出偏于危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serat连续体 有限元法 应变软化 应变局部化 渐进破坏分析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抗压疲劳剩余强度损伤模型 被引量:9
13
作者 孟宪宏 宋玉普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建立混凝土抗压疲劳剩余强度随疲劳次数衰减的模型,揭示混凝土疲劳剩余强度衰减规律.方法基于连续体损伤力学理论,采用应变能量释放率空间的边界面模型,通过极限断裂面的不断移动来模拟疲劳过程中损伤阈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建立了累... 目的建立混凝土抗压疲劳剩余强度随疲劳次数衰减的模型,揭示混凝土疲劳剩余强度衰减规律.方法基于连续体损伤力学理论,采用应变能量释放率空间的边界面模型,通过极限断裂面的不断移动来模拟疲劳过程中损伤阈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建立了累积损伤与相应循环损伤能量释放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了疲劳加载中极限断裂面尺寸的变化规律,在高周疲劳过程里损伤模量表达式中D是变量,且与剩余强度有关.利用模型编制计算机程序,绘出了不同最大应力水平下混凝土疲劳剩余抗压强度的衰减曲线.结论变量D反映出混凝土疲劳剩余衰减的特性,模型的计算结果能较好反映试验结果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疲劳 剩余强度 损伤 边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灾害损失等级模糊划分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强 李静 陈健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9-741,共3页
为解决如下问题:自然灾害损失的定量评估和等级划分是灾害研究中的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在进行评价时,常遇到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会建立不同的隶属函数,具有随意性,不利于评价结果的比较;评价的因素可能存在相互关系,从而相互影响... 为解决如下问题:自然灾害损失的定量评估和等级划分是灾害研究中的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在进行评价时,常遇到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会建立不同的隶属函数,具有随意性,不利于评价结果的比较;评价的因素可能存在相互关系,从而相互影响。首先对相关的指标进行正交分解,目的是去除导致灾害损失的因素的相关性;然后用遗传算法进行独立因素的隶属度确定,得到最优隶属度;最后用模糊理论识别自然灾害危害度程度,并结合贵州毕节地区泥石流危害度评价。模型对识别自然灾害危害度程度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理论 灾害 遗传算法 隶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桥动力有限元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彤 殷广庆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4-650,共7页
建立了基于正交实验的响应面模型和精细有限元模型,并将其用于中华大桥的有限元模型修正,通过实测动力数据对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基于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预应力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模态信息(频率和振型)... 建立了基于正交实验的响应面模型和精细有限元模型,并将其用于中华大桥的有限元模型修正,通过实测动力数据对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基于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预应力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模态信息(频率和振型)的影响,以及单元类型对桥梁模态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桥梁实际结构的动力特性,基于响应面模型和遗传算法的修正方法可有效地用于大桥的健康监测和状态评估;预应力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模态信息的影响较小,建模时可不予精确考虑;对于由多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组成的桥梁体系,采用实体单元分析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模型 模型修正 动力特性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模态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健云 王建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2期12-16,共5页
针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中无限地基辐射阻尼问题,引入复模态情况下的具有非简化的堆积阻尼矩阵的阻尼模型,并针对具有集中质量阵的阻尼模型提出了合并与质量有关的阻尼和堆积阻尼的思想,并据此提出了一种修正此类有限元模型的两步法,... 针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中无限地基辐射阻尼问题,引入复模态情况下的具有非简化的堆积阻尼矩阵的阻尼模型,并针对具有集中质量阵的阻尼模型提出了合并与质量有关的阻尼和堆积阻尼的思想,并据此提出了一种修正此类有限元模型的两步法,首先从复模态参数中提取实模态参数,采用基于模态残余力的识别算法修正刚度矩阵,然后根据复模态参数和已得的刚度矩阵来识别阻尼模型中的刚度参与系数和质量阻尼堆积阻尼联合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模态 地震响应 地下结构 有限元 参数识别 复合反演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强 陈健云 +1 位作者 白卫峰 刘智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2,共6页
针对现有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缺陷,利用能够反映混凝土拉压方向不同强度特性的Hsieh-Ting-Chen四参数屈服函数,基于热力学耗散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且进行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下,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值... 针对现有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缺陷,利用能够反映混凝土拉压方向不同强度特性的Hsieh-Ting-Chen四参数屈服函数,基于热力学耗散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且进行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下,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值试验。和其它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相比,提出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有其优点:只有一个未知参数,其余的参数都和Hsieh-Ting-Chen混凝土四参数屈服函数的参数相同,易于确定未知参数;并且拉压损伤演化定律采用相同的计算公式,能够较好地反映混凝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拉压不同的损伤特性及应力-应变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塑性 本构模型 热力学耗散 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测点下结构复合反演的混合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健云 王建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回顾了近年来输入信息未知条件下结构识别的复合反演算法,并对输出信息测试不完备条件下的复合反演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时频域混合的复合反演算法。该算法首先在时域内利用子结构上的测试信息反演未知输入,然后在频域内依据反演... 回顾了近年来输入信息未知条件下结构识别的复合反演算法,并对输出信息测试不完备条件下的复合反演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时频域混合的复合反演算法。该算法首先在时域内利用子结构上的测试信息反演未知输入,然后在频域内依据反演得到的未知输入和有限测点上的响应信息构造目标函数来识别结构参数。该算法适用于具有多个未知输入的情况,与仅适用于单个未知输入条件下的复合反演算法相比,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最后用一数值算例说明了本文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识别 复合反演 未知输入 有限测试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筋增强混凝土重力坝抗震性能研究
19
作者 朱彤 马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1,共4页
为提高混凝土重力坝抵抗地震的能力,采取在坝颈部位布置GFRP筋的措施,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不同地震加速度峰值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比较了坝体布置和未布置GFRP筋两种情况下的坝体裂缝分布和主应力形态。结果表明,坝颈部... 为提高混凝土重力坝抵抗地震的能力,采取在坝颈部位布置GFRP筋的措施,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不同地震加速度峰值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比较了坝体布置和未布置GFRP筋两种情况下的坝体裂缝分布和主应力形态。结果表明,坝颈部GFRP筋加固措施对增强混凝土重力坝抗震性能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筋 地震加速度峰值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质地基地铁车站对临近建筑层间位移角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靖 陈健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0-45,共6页
以软土、中软土和中硬土3种均质地基作为研究基准,采用广义层间位移谱,结合有限元计算模型,考虑场地类型和距车站水平距离两个影响因素,分析地铁车站的存在对临近建筑结构的动力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地铁车站的存在将增加临近... 以软土、中软土和中硬土3种均质地基作为研究基准,采用广义层间位移谱,结合有限元计算模型,考虑场地类型和距车站水平距离两个影响因素,分析地铁车站的存在对临近建筑结构的动力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地铁车站的存在将增加临近地表建筑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给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带来不利影响;随着距离车站水平距离的增加,地铁车站的影响将逐渐减小.结合本文算例初步认为,在软土场地条件下,地铁车站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给出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铁车站所能影响的区域范围以供参考.软土场地中,地铁车站对距离车站2.0倍车站水平宽度范围外的地表建筑的影响仍十分明显,需要妥善考虑;而在硬土场地条件下,当距离车站的水平距离超过1.5倍车站宽度时,车站的影响已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均质地基 层间位移谱 地震响应 邻近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