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绿色反溶剂工程的钙钛矿结晶过程调控及其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军 杨平 +4 位作者 亢天利 刘凤霞 许晓飞 李志义 魏炜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EA)常作为绿色反溶剂来制备钙钛矿薄膜,但高极性导致萃取速率过快,使晶体的成核和结晶过程难以控制。本文通过向EA中添加正己烷(n-hexane,Hex)调节反溶剂萃取速率,进而控制溶液过饱和度使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过程... 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EA)常作为绿色反溶剂来制备钙钛矿薄膜,但高极性导致萃取速率过快,使晶体的成核和结晶过程难以控制。本文通过向EA中添加正己烷(n-hexane,Hex)调节反溶剂萃取速率,进而控制溶液过饱和度使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过程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溶剂-反溶剂体系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定量计算其相互作用能。实验表明,60%N-Hex(反溶剂中Hex所占摩尔分数为60%)混合反溶剂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平均晶粒尺寸为249 nm,比纯EA和纯Hex制备薄膜分别提升17%和71%;载流子寿命为225 ns,比纯EA和纯Hex制备薄膜分别提升27%和45%;同时该薄膜(110)晶面优先取向。本实验的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当溶剂-反溶剂相互作用力为1385 kJ/mol时,得到最佳钙钛矿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绿色 反溶剂工程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正极材料LiFe_(0.06)Ni_(0.94)PO_(4)/C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志义 孙赫 +3 位作者 孙海礼 魏炜 刘凤霞 刘志军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磷酸镍锂(LiNiPO_(4))是一种具有5.1 V高电压平台的橄榄石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较低的电导率和实际放电比容量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制备纯相LiNiPO_(4),考察了不同摩尔比表面活性剂油胺对LiNiPO_(4)的影响,油胺添加摩尔比[n(油胺... 磷酸镍锂(LiNiPO_(4))是一种具有5.1 V高电压平台的橄榄石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较低的电导率和实际放电比容量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制备纯相LiNiPO_(4),考察了不同摩尔比表面活性剂油胺对LiNiPO_(4)的影响,油胺添加摩尔比[n(油胺)∶n(金属)]为10∶1制备的材料结晶度最佳,经过煅烧工艺参数优化成功获得纯相LiNiPO_(4)。为了改善LiNiPO_(4)的电化学性能,首次采用乙基纤维素为碳源制备的掺有Fe摩尔分数为6%的LiFe_(0.06)Ni_(0.94)PO_(4)/C并将其电化学性能与纯相LiNiPO_(4)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乙基纤维素制备的LiFe_(0.06)Ni_(0.94)PO_(4)/C具有更大的初始放电比容量、更小的电荷转移电阻,其中10%乙基纤维素添加量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镍锂 油胺 乙基纤维素 碳包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缺位型PrBaCo_(2)O_(5+δ)阴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志军 王保瑞 +3 位作者 刘铭蕙 李志义 刘凤霞 魏炜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398-403,共6页
通过阴极材料设计优化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迟缓特性,从而提升质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H^(+)-SOFC)在中低温下的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位Pr^(3+)缺位型Pr_(0.95)BaCo_(2)O_(5+δ)钙钛矿阴极材料,利用共压法制备了阳极支... 通过阴极材料设计优化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迟缓特性,从而提升质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H^(+)-SOFC)在中低温下的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位Pr^(3+)缺位型Pr_(0.95)BaCo_(2)O_(5+δ)钙钛矿阴极材料,利用共压法制备了阳极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的PrBaCo_(2)O_(5+δ),A位Pr~(3+)缺位制备的Pr_(0.95)BaCo_(2)O_(5+δ)晶胞体积收缩,能有效提升氧空位浓度,提高Co~(4+)的比例,显著增加了ORR活性。微观结构表征结果显示,由此材料构建的单电池各层结构结合更加紧密,材料颗粒内部及晶界处均呈均匀分布,未出现明显元素聚集。在750℃下,单电池峰值功率密度达到625 mW/cm^(2),较以传统PrBaCo_(2)O_(5+δ)构建的单电池性能提升35%,极化阻抗低至0.037Ω·cm^(2)。研究结果揭示了缺陷工程能有效改善现有H^(+)-SOFC在中低温下工作性能低的缺点,为开发高效稳定的阴极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氧空位 极化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粒子强化剪切稀化流体扩散传质规律研究
4
作者 张泽 王炯哲 +1 位作者 童松豪 许晓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87-93,98,共8页
选用典型模型大肠杆菌代表活性粒子,改变温度、悬浮液中菌数浓度、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质量分数以及细菌活性(活菌和死菌),测量Rhodamine B在不同条件下剪切稀化流体基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加入可以有效强化Rhodamine B在... 选用典型模型大肠杆菌代表活性粒子,改变温度、悬浮液中菌数浓度、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质量分数以及细菌活性(活菌和死菌),测量Rhodamine B在不同条件下剪切稀化流体基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加入可以有效强化Rhodamine B在剪切稀化流体基中的扩散;扩散系数与悬浮液温度和细菌菌数浓度呈正相关,而与CMC质量分数呈现出负相关;Rhodamine B的活性扩散系数与温度和菌数浓度呈正相关。均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表明,Rhodamine B在当前实验的时间段内表现为亚扩散行为,且随着扩散时间延长扩散指数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流体 扩散传质 传质强化 扩散模式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胡椒油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2 位作者 夏远景 张晓冬 苑塔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59,共3页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胡椒油的实验装置,以CO2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压力、操作温度、胡椒颗粒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胡椒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考虑设备投资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由此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胡椒油的较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2MPa-26M...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胡椒油的实验装置,以CO2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压力、操作温度、胡椒颗粒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胡椒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考虑设备投资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由此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胡椒油的较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2MPa-26MPa,操作温度313K-323K,胡椒颗粒度30目-40目,CO2流量0.3m3/h-0.4m3/h,胡椒油累积萃取率为8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条件 颗粒度 操作温度 萃取过程 萃取压力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超临界CO2萃取 萃取率 胡椒 超临界流体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散蓝60对涤纶进行超临界流体染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志义 孟庭宇 +4 位作者 张晓冬 刘学武 夏远景 胡大鹏 蒋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7,共5页
超临界流体染色是近年来提出的可以真正实现无水染色及从源头上解决染色工业水污染问题的一种新的染色工艺。为了对该工艺的染色过程、适宜的操作条件及可行性进行研究,在自建的高压染色设备上,利用分散蓝60对涤纶进行超临界流体染色实... 超临界流体染色是近年来提出的可以真正实现无水染色及从源头上解决染色工业水污染问题的一种新的染色工艺。为了对该工艺的染色过程、适宜的操作条件及可行性进行研究,在自建的高压染色设备上,利用分散蓝60对涤纶进行超临界流体染色实验,考察上染率及染色深度K/S值随操作压力、温度和染色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出最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为:压力28MPa,温度120cC和染色时间80min。通过实验过程及对染色结果的牢度评价,充分显示了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染色 分散蓝60 涤纶 上染率 染色深度 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超临界流体染色的工艺基础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志义 胡大鹏 +2 位作者 张晓冬 刘学武 夏远景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超临界流体染色 (SFD)是一种在技术、经济和环保等方面极具优势的染色新工艺。简要分析了现有水染工艺的缺陷 ,重点论述了SFD工艺的特点、基础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今后的目标。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染色工艺 研究 水染工艺 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流体流变行为的布朗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晓飞 童松豪 +4 位作者 张达 董超 刘凤霞 魏炜 刘志军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71-3079,共9页
活性流体在用于开发新材料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满足这一需求就要定量掌握活性流体所表现的特殊力学行为,特别是流变行为.扩展布朗运动方程,建立自驱动活性粒子的运动模型,基于反向非平衡法确定活性流体的黏度,考察活性粒子体积分数、直行... 活性流体在用于开发新材料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满足这一需求就要定量掌握活性流体所表现的特殊力学行为,特别是流变行为.扩展布朗运动方程,建立自驱动活性粒子的运动模型,基于反向非平衡法确定活性流体的黏度,考察活性粒子体积分数、直行速度和转向扩散系数对活性流体流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确定活性流体特殊流变行为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活性流体的流变曲线可被划分为黏度下降区、过渡区和牛顿区;活性粒子体积分数越高,活性流体的非牛顿特性越显著,活性粒子的直行运动引起活性流体在低剪切速率区域黏度下降,直行运动和转向运动的耦合作用导致中剪切速率区域流变曲线非单调变化,活性粒子频繁发生转向运动会导致活性流体非牛顿特性受到抑制;活性流体的宏观流变学特性和粒子的涨落直接相关,活性粒子体积分数越高、直行速度越快和转向扩散系数越小,活性流体中活性粒子越容易产生显著的涨落;低剪切速率区域内活性粒子涨落明显,随着剪切速率增大,活性粒子的涨落逐渐被削弱,粒子的聚集结构不断被破坏,最终体系的流变行为类似一般被动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流体 流变学 布朗运动方程 黏度 布朗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超临界流体诱导相转化法制备非对称有机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义 夏远景 +2 位作者 刘学武 张晓冬 胡大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6-68,共3页
超临界流体诱导相转化法是近两年提出的一种膜制备新方法。介绍了用该方法制备非对称有机膜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工艺流程、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结果等,并对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非对称膜 聚合物 工艺流程 孔隙率 薄膜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电解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及抗积碳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志军 邱家欣 +3 位作者 张拓 刘凤霞 许晓飞 魏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9-203,共5页
采用共压法制备了孔隙率约为10%的具有多孔电解质的纽扣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orous Solid Oxide Fuel Cell,P-SOFC)。在700℃对P-SOFC和普通SOFC进行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SOFC在运行中的电化学性能衰减程度以及阻抗增加程度为普... 采用共压法制备了孔隙率约为10%的具有多孔电解质的纽扣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orous Solid Oxide Fuel Cell,P-SOFC)。在700℃对P-SOFC和普通SOFC进行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SOFC在运行中的电化学性能衰减程度以及阻抗增加程度为普通SOFC的3/5和1/5;在长时间运行8 h后还能保持0.85 V的高电位,普通SOFC的碳元素分布比P-SOFC聚集。由此可见,具有多孔的电解质结构能提高电池放电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该结构通过改变阳极氧碳比增加电池的抗积碳性能,使电池在甲烷氛围中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功率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结构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抗积碳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头孢羟氨苄药物微粒超临界流体制备技术研究
11
作者 刘学武 蒋静智 +1 位作者 李志义 夏远景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以头孢羟氨苄-水+乙醇-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成功制备出了水溶性药物头孢羟氨苄的超细微粒,测定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进液速率、溶液浓度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水+乙醇做溶... 以头孢羟氨苄-水+乙醇-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成功制备出了水溶性药物头孢羟氨苄的超细微粒,测定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进液速率、溶液浓度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水+乙醇做溶剂,在适合的操作参数下可制备出粒径在1~3μm适于吸入式给药的头孢羟氨苄超细微粒,且大部分微粒形态呈完整的球形;各因素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器压力影响最明显;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可通过改变操作参数进行控制.最佳的操作参数为混合器压力14MPa、温度60℃、溶液浓度4mg/mL、进液速率3mL/min,在此条件下,可获得最小粒径和粒径分布的水溶性超细微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药物 头孢羟氨苄 吸入式给药 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乙醇注入法包封EGCG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军 万鑫 +3 位作者 李志义 刘凤霞 李士生 魏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84-189,共6页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壁材,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脂质体。系统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壁材质量比、乙醇加入量、EGCG添加量、搅拌温度、吐温80用量、搅拌时间对脂质体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最...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壁材,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脂质体。系统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壁材质量比、乙醇加入量、EGCG添加量、搅拌温度、吐温80用量、搅拌时间对脂质体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最优组合。采用纳米粒径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制备的脂质体微胶囊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胆固醇∶卵磷脂质量比为1∶5、EGCG质量分数为0.06%、吐温80质量分数为0、乙醇体积分数为14%、搅拌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540 r/min时,脂质体粒径小于100 nm,包封率大于90%。通过实验优化,能够得到小粒径、高包封率的脂质体,提高了EGCG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微胶囊 乙醇注入法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磷酸锰锂的优化研究
13
作者 刘靓 李志义 +2 位作者 魏炜 刘凤霞 刘志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8,共5页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锰锂(LiMnPO_(4))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和原料来源广泛等特点,与同为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相比具有更高的放电电压。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高性能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通过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材料性能的提升,以柠檬...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锰锂(LiMnPO_(4))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和原料来源广泛等特点,与同为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相比具有更高的放电电压。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高性能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通过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材料性能的提升,以柠檬酸为添加剂优化颗粒形貌得到纳米级颗粒,并对碳层包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柠檬酸添加量为1 mmol时,椭球状颗粒平均尺寸为42.3 nm;当以蔗糖为碳源且与LiMnPO_(4)质量比为1∶2时得到的碳层包覆颗粒尺寸较小、碳层石墨化程度更高;在最优参数下制备的LiMnPO_(4)材料具有更高的首次放电容量(126.9 mAh/g)及更优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锰锂 碳包覆 溶剂热法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的碳捕集用吸附剂选择与实验研究
14
作者 魏炜 崔志博 +3 位作者 刘凤霞 许晓飞 徐扬 刘志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52-259,共8页
选择13X、NaY、MCM-41、NaA和CaA 5种代表性的沸石材料分别建立了分子模型,利用大正则蒙特卡罗(GCMC)模拟研究了该5种沸石材料分别对纯CO_(2)和N_(2)的吸附分离行为,获得了单组分等温曲线和等容吸附热曲线,以此揭示不同沸石材料的吸附... 选择13X、NaY、MCM-41、NaA和CaA 5种代表性的沸石材料分别建立了分子模型,利用大正则蒙特卡罗(GCMC)模拟研究了该5种沸石材料分别对纯CO_(2)和N_(2)的吸附分离行为,获得了单组分等温曲线和等容吸附热曲线,以此揭示不同沸石材料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NaY在室温下对纯CO_(2)的饱和吸附量最高(6.14 mmol/g);在对CO_(2)/N_(2)混合气体选择性吸附的研究中发现,CaA与CO_(2)的结合力最强,NaY对CO_(2)选择性最高。该模拟计算有助于吸附法CO_(2)捕集中沸石骨架材料的筛选,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骨架材料 碳捕集 大正则蒙特卡罗模拟 吸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C复合孔隙阳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葛岩 李志义 +2 位作者 魏炜 刘凤霞 刘志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5,共5页
使用共流延工艺分别制备了以不同配比可溶性淀粉和碳纤维混合物作为造孔剂的阳极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支撑层具有不规则的球型和直线型交错的复合孔隙,造孔剂总质量分数均为10%。电池以(Y_(2)O_(3))0.08(ZrO_(2))0.92(8Y... 使用共流延工艺分别制备了以不同配比可溶性淀粉和碳纤维混合物作为造孔剂的阳极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支撑层具有不规则的球型和直线型交错的复合孔隙,造孔剂总质量分数均为10%。电池以(Y_(2)O_(3))0.08(ZrO_(2))0.92(8YSZ)及Ni作为阳极材料,其中Ni与8YSZ的质量比为1∶1,以8YSZ作为电解质材料,以(La_(0.75)Sr_(0.25))0.95MnO_(3±δ)(LSM)及8YSZ作为阴极材料。使用氢气作为燃料测试了各电池在750℃下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淀粉与碳纤维质量之比为1.5的复合造孔剂所制备电池的功率密度最高,可达0.199 W/cm^(2)。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图像显示,淀粉和碳纤维在阳极支撑层中所形成的复合孔隙相互交织,连通性较好,具有较理想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阳极支撑 复合造孔剂 微观结构 流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壁剪切流中活性粒子运动特性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16
作者 许晓飞 王炯哲 +1 位作者 张泽 童松豪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55-2564,共10页
活性粒子是一种具有自驱动能力的粒子,自然界中的大肠杆菌是典型的活性粒子.活性粒子在水体中的运动会受到流体剪切作用和边界约束的影响,研究大肠杆菌在近壁剪切流中的运动规律有利于加深对活性粒子一般运动规律的理解.基于微流控技术... 活性粒子是一种具有自驱动能力的粒子,自然界中的大肠杆菌是典型的活性粒子.活性粒子在水体中的运动会受到流体剪切作用和边界约束的影响,研究大肠杆菌在近壁剪切流中的运动规律有利于加深对活性粒子一般运动规律的理解.基于微流控技术、高速显微图像采集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大肠杆菌在近壁剪切流中运动参数的量化信息,考察流场剪切速率和大肠杆菌自驱动能力对大肠杆菌运动的影响,从全局和局部两个角度研究大肠杆菌在近壁静止水体和近壁剪切流中的运动规律.实验研究发现,近壁静止水体中大肠杆菌呈圆周运动,圆周运动角速度随大肠杆菌自驱动能力的提升而增大,大肠杆菌平均直行速度和转向频率分别随悬浮液温度升高而增大和加快;近壁剪切流中大肠杆菌随水体向下游运动的同时存在横向迁移,横向迁移速度随剪切速率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至最大值,之后略微减小并最终趋于恒定,转向频率则随剪切速率的增大和悬浮液的温度升高而加快.构建并求解大肠杆菌运动的角速度模型,对比大肠杆菌横向迁移速度的理论值和实验结果证明模型可靠性较好.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运动方向与壁面的夹角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缓慢减小,而其在与壁面平行平面内的运动角则随剪切速率增大先快速减小后缓慢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粒子 大肠杆菌 剪切流 固壁边界 横向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掺杂石墨相氮化碳改性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和性能
17
作者 李志义 侯寅 +3 位作者 魏炜 刘凤霞 许晓飞 刘志军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1-817,827,共8页
将氧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O)作为界面修饰层对甲基碘化铵(MAPbI_(3))进行改性,制备了g-C_(3)N_(4)-O改性甲胺碘基钙钛矿薄膜(g-C_(3)N_(4)-O/MAPbI_(3))。通过XPS、SEM、XRD、UV-Vis吸收光谱和稳态光致发光光谱(PL)对g-C_(3)N... 将氧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O)作为界面修饰层对甲基碘化铵(MAPbI_(3))进行改性,制备了g-C_(3)N_(4)-O改性甲胺碘基钙钛矿薄膜(g-C_(3)N_(4)-O/MAPbI_(3))。通过XPS、SEM、XRD、UV-Vis吸收光谱和稳态光致发光光谱(PL)对g-C_(3)N_(4)-O/MAPbI_(3)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C_(3)N_(4)-O/MAPbI_(3)高光电性能(110)晶面优先取向,与MAPbI_(3)相比,其结晶度从75.11°提高至78.62°,半峰宽减少了37.73%;g-C_(3)N_(4)-O/MAPbI_(3)表面更加平整、均匀致密、无针孔;g-C_(3)N_(4)-O/MAPbI_(3)的界面荧光寿命较MAPbI_(3)减少了32.52%,电荷传输和提取能力显著增加。g-C_(3)N_(4)-O中的N原子与钙钛矿薄膜中未配位的Pb离子成键,有效钝化了钙钛矿薄膜界面处深能级缺陷,改善了钙钛矿薄膜界面处电荷的传输和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薄膜 掺杂 石墨相氮化碳 晶面取向 钝化缺陷 电子传输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虾青素脂质体
18
作者 刘志军 刘谦 +3 位作者 王荣濠 李志义 刘凤霞 魏炜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2-877,917,共7页
以大豆卵磷脂为载体,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了虾青素脂质体。采用FTIR、TEM、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利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了制备压力和温度对虾青素脂质体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虾青素包埋率的影响... 以大豆卵磷脂为载体,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了虾青素脂质体。采用FTIR、TEM、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利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了制备压力和温度对虾青素脂质体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虾青素包埋率的影响。通过体外模拟释放和模拟消化实验评价了虾青素脂质体的虾青素缓释效果。结果表明,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压力20 MPa、50℃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虾青素脂质体平均粒径为236.0 nm,虾青素包埋率97.18%。经30 d储存后,4和25℃的虾青素脂质体的虾青素保留率分别为94.13%和89.04%;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虾青素脂质体具有较好的虾青素缓释效果,在4、12 h的总释放率分别为69.3%和91.0%;体外消化模拟表明,虾青素脂质体在肠道中消化和吸收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虾青素 脂质体 粒径 包埋率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槲皮素复合纳米颗粒制备及稳定性和缓释性能
19
作者 刘志军 秦薪博 +3 位作者 李志义 刘凤霞 许晓飞 魏炜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619,629,共10页
以槲皮素(Que)和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核、酪蛋白酸钠(SC)或SC-海藻酸钠(SA)为壳,采用抗溶剂沉淀法和静电吸附法制备了SC单壳层载槲皮素复合纳米颗粒(Q-Z-SC)和SC-SA双壳层载槲皮素复合纳米颗粒(Q-Z-SC-SA)。在m(Zein)∶m(SC)=1∶1条件... 以槲皮素(Que)和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核、酪蛋白酸钠(SC)或SC-海藻酸钠(SA)为壳,采用抗溶剂沉淀法和静电吸附法制备了SC单壳层载槲皮素复合纳米颗粒(Q-Z-SC)和SC-SA双壳层载槲皮素复合纳米颗粒(Q-Z-SC-SA)。在m(Zein)∶m(SC)=1∶1条件下,分别考察了m(Que)∶m(Zein)、m(SC)∶m(SA)对Q-Z-SC、Q-Z-SC-SA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Que包埋率的影响。采用FTIR探究了Q-Z-SC和Q-Z-SC-SA的形成机制。通过稳定性和体外模拟释放实验,分析了pH和离子强度(NaCl溶液浓度)对Q-Z-SC、Q-Z-SC-SA稳定性的影响和模拟胃肠条件的Que释放情况。结果表明,由m(Que)∶m(Zein)∶m(SC)=1∶25∶25制备的Q-Z-SC(Q_(1)-Z_(25)-SC_(25))的平均粒径为158.2 nm,Que包埋率为79.53%;由m(Que)∶m(Zein)∶m(SC)=1∶25∶25、m(SC)∶m(SA)=25∶7.50制备的Q-Z-SC-SA(Q_(1)-Z_(25)-SC_(25)-SA_(7.5))的平均粒径为251.6 nm,Que包埋率高达90.71%。静电、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是复合纳米颗粒形成的主要作用力。Q_(1)-Z_(25)-SC_(25)和Q_(1)-Z_(25)-SC_(25)-SA_(7.5)均具有优异的pH和离子强度稳定性。Q_(1)-Z_(25)-SC_(25)和Q_(1)-Z_(25)-SC_(25)-SA_(7.5)在模拟胃消化阶段的Que释放率分别为87.23%和69.40%,在模拟肠消化阶段的Que释放率分别为11.04%和2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玉米醇溶蛋白 酪蛋白酸钠 海藻酸钠 纳米颗粒 食品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和MgO改性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凯 刘凤霞 +3 位作者 魏炜 许晓飞 王晓娟 刘志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75-2678,2682,共5页
以尿素和纳米氧化镁(MgO)为改性剂,利用木质素部分替代苯酚,三步共聚制备了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粘剂,系统考察了尿素添加量、MgO添加量、木质素添加量等过程参数对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密度、黏度、固含量和游离甲醛含量的影响,并采... 以尿素和纳米氧化镁(MgO)为改性剂,利用木质素部分替代苯酚,三步共聚制备了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粘剂,系统考察了尿素添加量、MgO添加量、木质素添加量等过程参数对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密度、黏度、固含量和游离甲醛含量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DSC对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粘剂官能团结构和热固化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尿素和MgO协同催化作用下,木质素添加量可以提高到45%,并且热固化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氧化镁 木质素 酚醛树脂 三步共聚法 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