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7篇文章
< 1 2 1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立现代工程教育观深化机械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57-61,共5页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在分析改革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方法上进行重大变革,全面深入研究现代工程教育观,并在它的指导下依据当今社会、学科、学生...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在分析改革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方法上进行重大变革,全面深入研究现代工程教育观,并在它的指导下依据当今社会、学科、学生三个方面的发展需求,设定专业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明确教改试点实践中的主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机械工程 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FNN换挡控制系统的改进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学峰 许纯新 +1 位作者 孔德文 赵克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系统地介绍了工程车辆模糊神经网络 (FNN)换挡控制的后续研究。针对原系统神经网络训练收敛速度慢、挡位决策时间长的问题 ,在仔细分析原控制系统缺陷的基础上 ,对系统中的挡位决策信息进行了研究。主要的改进工作包括训练样本的评价准... 系统地介绍了工程车辆模糊神经网络 (FNN)换挡控制的后续研究。针对原系统神经网络训练收敛速度慢、挡位决策时间长的问题 ,在仔细分析原控制系统缺陷的基础上 ,对系统中的挡位决策信息进行了研究。主要的改进工作包括训练样本的评价准则、按工况分离方法、输入与排序、表示方法等 ,最后改进了控制程序 ,并且给出了改进前、后系统性能对比试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车辆 FNN 换挡控制系统 模糊神经网络 挡位决策信息 训练样本 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节能技术综述与发展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欣 刘晓永 王盼盼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238,共7页
分析了液压系统的能耗问题,从降低系统能量损耗和可回收能量的回收再利用两个角度出发,介绍了几种提高液压系统能量利用率的节能措施.指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节能技术目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液压系统 能耗分析 节能措施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项目引导的“机械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林剑 陈庆红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89-91,共3页
针对目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与工程设计相脱节的现状,在深入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与工程设计项目密切关联性和相互影响特性基础上,提出工程项目引导的机械设计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确理论教学中的问题来源及其成... 针对目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与工程设计相脱节的现状,在深入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与工程设计项目密切关联性和相互影响特性基础上,提出工程项目引导的机械设计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确理论教学中的问题来源及其成果的目的性,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项目 机械设计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机械的组合赋权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欣 李静 +1 位作者 高顺德 曹旭阳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7年第4期485-489,共5页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是综合评价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工程机械综合评价中权重系数的确定问题,利用模糊数判断矩阵、Friedman一致性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对主客观赋权法进行组合,提出一种适合于工程机械综合评价的组合赋权法.最后...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是综合评价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工程机械综合评价中权重系数的确定问题,利用模糊数判断矩阵、Friedman一致性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对主客观赋权法进行组合,提出一种适合于工程机械综合评价的组合赋权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赋权法 工程机械 Friedman一致性检验 Speaman等级相关系数 模糊数判断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肢体运动学探讨工程机械工作装置创新设计
6
作者 曹旭阳 王国彪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7年第3期332-335,共4页
以人类肢体运动学为出发点,按照人体上肢的运动机理,从自由度(DOF)的角度研究和探讨工程机械工作装置的创新设计思路,并以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提出了创新设计后的设计模型和轨迹方程.
关键词 肢体运动学 工作装置 自由度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工程机械液压缸CAD绘图软件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克海 田树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49-852,共4页
利用FoxBASE建立起绘图数据库,用AutoLISP语言编程,采用变参数绘图方法的绘图程序形成了软件系统的程序库,静、动态图形相互配合使用的方法建立起软件系统的图形库;研究开发了信息判断处理、信息转化模块;探索了部... 利用FoxBASE建立起绘图数据库,用AutoLISP语言编程,采用变参数绘图方法的绘图程序形成了软件系统的程序库,静、动态图形相互配合使用的方法建立起软件系统的图形库;研究开发了信息判断处理、信息转化模块;探索了部件图和装配图形成方法─—零件图拼装的方法,提出了拼装过程中的两种消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缸 数据库 CAD 绘图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模拟动脉内皮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微流控系统以及基于机械循环支持设备的验证
8
作者 梁黎雪 王雪营 +1 位作者 王艳霞 覃开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5-675,共1页
目的微流控技术在模拟体内血流动力学微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现有系统尚无法精准重现动脉内皮细胞所受血压、剪应力、周向应变及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同时也忽视了培养腔中细胞所受力学刺激的均匀性,导致细胞响应结果存在问题。方法... 目的微流控技术在模拟体内血流动力学微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现有系统尚无法精准重现动脉内皮细胞所受血压、剪应力、周向应变及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同时也忽视了培养腔中细胞所受力学刺激的均匀性,导致细胞响应结果存在问题。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由微流控芯片和后负荷元件构成的体外内皮细胞培养系统(ECCM),可精准模拟血压、剪应力、周向应变及其耦合关系,并通过在芯片内选定应力应变分布相对均匀的实验区域提升细胞研究的可靠性。随后,采用数值仿真和流体实验验证ECCM重现在体血流动力学信号的能力,并通过模拟心衰及机械循环支持装置(人工心脏、反搏设备)作用下的血流动力学信号,观察实验区域内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的响应,来评估ECCM的力学生物学性能。结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ECCM能够精准重现期望的血流动力学信号。此外,与心衰条件相比,机械循环支持装置显著提高了内皮细胞中NO的表达并有效抑制了ROS的过度产生,从而验证了ECCM在细胞力学生物学研究中的有效性。结论本研究为重现在体血流动力学特性提供了可靠的工具,并在细胞力学生物学研究中展现了巨大潜力,有望成为循环系统疾病研究、药物筛选及病理模型构建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循环系统疾病 血流动力学 后负荷 微流控系统 动脉内皮细胞 微流控技术 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算法与有限元融合驱动的薄壁复合材料构件支撑布局优化
9
作者 王福吉 何青松 +3 位作者 付饶 邓俊 林永权 马兴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7,共8页
薄壁复合材料构件的支撑布局设计是抑制其加工振动及变形的重要方法,但多数支撑布局的优化过程中只考虑单一的振动或变形,并且忽略了吸盘吸附对工件的影响,与实际工况有较大偏差。本文提出一种粒子群算法和有限元融合驱动的薄壁构件支... 薄壁复合材料构件的支撑布局设计是抑制其加工振动及变形的重要方法,但多数支撑布局的优化过程中只考虑单一的振动或变形,并且忽略了吸盘吸附对工件的影响,与实际工况有较大偏差。本文提出一种粒子群算法和有限元融合驱动的薄壁构件支撑布局优化方法,综合考虑了工件吸附变形、支撑后工件固有频率与刀具激励频率有效分离、额外辅助支撑等因素,能够在保证最大变形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支撑点数量及位置的优化。首先逐次在最大变形处增加支撑点直至满足变形要求,再在易产生共振的固有频率所对应振型的最大振幅处增加支撑点,直到满足频率要求,然后利用优化算法找到最小支撑点数量并进行最小支撑点数量下的支撑布局优化,最后开发了基于Abaqus和粒子群算法的支撑布局优化模块,进行了构件优化计算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证频率及变形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支撑点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构件 支撑布局优化 有限元 粒子群算法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四维测力仪扭矩测量精度提升
10
作者 张军 张鹏 +3 位作者 滕玄德 蔡佳乐 王郁赫 任宗金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84-1593,共10页
现有压电式四维力测量方法中,扭矩有通过侧向力解算和直接测量两种方式,解算法适用性广但受分力间交叉耦合影响大,直接测量理论精度较高但传感器布置方式受限。本文提出通过传感器内增加石英晶组,不依赖传感器特殊布置而实现扭矩直接测... 现有压电式四维力测量方法中,扭矩有通过侧向力解算和直接测量两种方式,解算法适用性广但受分力间交叉耦合影响大,直接测量理论精度较高但传感器布置方式受限。本文提出通过传感器内增加石英晶组,不依赖传感器特殊布置而实现扭矩直接测量的四维力测量方案。首先,确定传感器布局方案,在现有三向力测量基础上,各传感器内新增剪切力测量晶组用以测量扭矩;定义传感器加工、装配过程的误差,建立两种测量方法下扭矩测量误差传递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对比测量精度上的差异;设计制备了测力仪,对测力仪关键尺寸进行参数化分析;开展静、动态性能检定实验,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点扭矩加载标定实验,利用两种测量方案计算扭矩。实验结果表明:测力仪最大非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0.5%,向间干扰<3%,测力仪各向固有频率>1400 Hz,静、动态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多点扭矩加载实验中新方案均方误差降低83.4%,最大测量误差降低26.5%。验证了新方案在提高扭矩测量精度方面的有效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矩测试精度 四维力测量 四向力传感器 测力仪设计 参数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蚀刻对CFRTP/AL复材层间结合性能影响的综合实验
11
作者 戴明华 徐铭 +3 位作者 刘新 张红哲 薛冰 于欣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提出基于激光精密加工改善CFRTP/AL复材层间结合性能的方法,并将其引入本科实验教学,设计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基于单因素分析法,探究了激光蚀刻工艺参数对微织构形貌的影响;设计单搭接正交实验,研究了激光功率、激光速度和光斑间距... 提出基于激光精密加工改善CFRTP/AL复材层间结合性能的方法,并将其引入本科实验教学,设计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基于单因素分析法,探究了激光蚀刻工艺参数对微织构形貌的影响;设计单搭接正交实验,研究了激光功率、激光速度和光斑间距对CFRTP/AL复材层间结合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组合,分析了结合界面的失效形貌和失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激光蚀刻可以有效提高CFRTP/AL复材的层间结合性能。由科研转化的该综合实验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认知视野,锻炼创新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其科研思维、探索精神和基本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复合材料 层间结合性能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标定力源偏斜误差的压电力传感器真实性能获取
12
作者 张军 金雅明 +2 位作者 钱致光 王宇航 任宗金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4,共5页
针对压电力传感器标定时加载力源偏斜引起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获得传感器真实性能的多工位标定法。分析了标定主向时侧向输出存在差异性的原因,研究了不理想标定力源对传感器输出作用规律,建立变角度下输入输出关系模型并进行求解,通... 针对压电力传感器标定时加载力源偏斜引起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获得传感器真实性能的多工位标定法。分析了标定主向时侧向输出存在差异性的原因,研究了不理想标定力源对传感器输出作用规律,建立变角度下输入输出关系模型并进行求解,通过实验验证了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标定过程中能有效剥离力源误差的同时,获得压电力传感器真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间干扰 压电力传感器 静态标定 标定力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高过载硅基差压敏感元件的研制
13
作者 杜立群 李奥奇 +3 位作者 李蒙 杨晓臣 孟祥悦 邱汇烽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为了提高差压传感器的双向过载能力,本文设计了一种梁-群岛错位膜结构差压敏感元件。该敏感元件由梁-群岛硅膜结构和玻璃基底键合而成。其中,梁结构降低了应力集中,群岛结构提高了结构刚度;玻璃基底键合面设计有方形凹槽和圆形通孔,硅... 为了提高差压传感器的双向过载能力,本文设计了一种梁-群岛错位膜结构差压敏感元件。该敏感元件由梁-群岛硅膜结构和玻璃基底键合而成。其中,梁结构降低了应力集中,群岛结构提高了结构刚度;玻璃基底键合面设计有方形凹槽和圆形通孔,硅膜结构和玻璃基底的方形凹槽形成的错位结构进一步降低了最大应力。首先,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双向高过载硅基差压敏感元件的应力分布、敏感元件的满量程输出及最大应力。其次,分析了结构尺寸与爆破压力的关系,采用尺寸优化求解出最大爆破压力下的结构尺寸。最后,通过MEMS硅工艺制作了具有双向高过载的硅基差压敏感元件。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双向高过载硅基差压敏感元件的爆破压力为8.5倍量程,与传统C型膜结构差压敏感元件(爆破压力6.5倍量程)相比,过载能力提高了30.7%。实验结果证明梁-群岛错位膜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差压敏感元件的双向过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差压敏感元件 有限元 尺寸优化 过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遗传蚁群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激光熔覆Ni60裂纹预测与工艺参数优化
14
作者 李涛 邓林辉 +2 位作者 莫彬 石非凡 刘伟嵬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2-1328,1337,共8页
为了探究激光熔覆Ni60过程中熔覆层裂纹与加工工艺参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熵值法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对熔覆层裂纹进行综合表征评价,并使用混合遗传蚁群算法(HGA-ACO)优化随机森林算法(RFA)超参数,搭建工艺参数与裂纹评价... 为了探究激光熔覆Ni60过程中熔覆层裂纹与加工工艺参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熵值法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对熔覆层裂纹进行综合表征评价,并使用混合遗传蚁群算法(HGA-ACO)优化随机森林算法(RFA)超参数,搭建工艺参数与裂纹评价指标间预测模型,最后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工艺参数反向寻优。研究结果表明:与ACO-RFA模型相比,HGA-ACO-RFA在预测精度与评价指标方面有显著改善,反向寻优获得的最优工艺参数可制备出几乎无裂纹的熔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裂纹 评价方法 混合遗传蚁群算法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细观随机分布的SMC/UD混杂复合材料建模与分析
15
作者 杨睿 陈冠华 +1 位作者 孙士勇 王俊龙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文针对片状模塑料(SMC)/单向纤维(UD)构成的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在细观层面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随机生成纤维片,提出的抑制干涉效应的建模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纤维片间的重叠率,通过敏感度分析确定了细观代表体元尺寸,对细观代表... 本文针对片状模塑料(SMC)/单向纤维(UD)构成的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在细观层面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随机生成纤维片,提出的抑制干涉效应的建模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纤维片间的重叠率,通过敏感度分析确定了细观代表体元尺寸,对细观代表体元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以获得混杂复合材料弹性参数,模型的弹性模量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并进一步探讨了纤维片尺寸、体积分数以及铺层方式对混杂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片长宽比不同会导致代表体元尺寸发生变化,长宽比增加,混杂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增加;纤维片体积分数增加将导致混杂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增加;对混杂复合材料进行铺层设计,可以使其既具有SMC复合材料的可成型性,又具有与准各向同性材料相当的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周期性边界条件 混杂复合材料 代表体元 S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温度场下航空工装基准点热偏移预测与补偿技术研究(特邀)
16
作者 张洋 宿一品 +4 位作者 逯永康 李俊卿 陈启航 闫瑞帝 刘巍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9,I0001,共17页
非均匀温度场引起的基准点热偏移是航空工装测量坐标系与整机全局坐标系配准精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融合虚拟测点动态优化与温度场精确重建的基准点热偏移预测与配准补偿方法。首先,采用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全域... 非均匀温度场引起的基准点热偏移是航空工装测量坐标系与整机全局坐标系配准精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融合虚拟测点动态优化与温度场精确重建的基准点热偏移预测与配准补偿方法。首先,采用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全域温度场重建算法(GPR-GTFR),准确表征复杂非均匀温度场的空间分布特性。其次,建立基于有限元法的基准点热偏移计算模型,定量分析温度场作用下基准点的热偏移量。同时,针对稀疏测点分布导致的温度场建模精度不足及模型简化引起的预测误差,提出了虚拟测点动态优化策略,并采用改进的自适应动态局部搜索土拨鼠优化算法(ADLSPDO)进行求解,以提升基准点热偏移预测精度。最后,利用预测结果修正基准点标称位置,降低工装测量坐标系与整机全局坐标系间的配准误差。实验表明,该方法在X、Y和Z方向上补偿后的均方根误差(RMSE)较补偿前分别降低84.5%、77.9%和78.8%,显著提高了配准精度。研究成果对非均匀温度场下航空工装基准点精度保持及大尺寸测量中因基准点热偏移引起的配准误差补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工装 非均匀温度场重建 基准点热偏移预测 配准误差补偿 大尺寸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陶瓷基复合材料孔隙缺陷参数化表征及其弹性参数预测
17
作者 孙士勇 李海林 王俊龙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7,67,共9页
针刺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热端结构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在预制、沉积等过程中产生的制造缺陷导致其性能分散性大,难以准确预测其力学行为。本文基于X射线显微镜和三维图像重构技术,结合概率拟合方法,对材料孔隙缺陷的尺寸和结... 针刺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热端结构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在预制、沉积等过程中产生的制造缺陷导致其性能分散性大,难以准确预测其力学行为。本文基于X射线显微镜和三维图像重构技术,结合概率拟合方法,对材料孔隙缺陷的尺寸和结构特征进行参数化表征,发现与单向层相比,网胎层孔隙率高,且孔隙等效直径大,但长宽比小。采用椭球拟合和多尺度建模方法,对材料的弹性性能进行了预测和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差约3.1%,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通过对孔隙参数的讨论发现:单向层孔隙在分布方向上具有较好的统一性,对纤维束长度方向弹性性能的削减程度低于对其他方向弹性性能的削减程度;相较而言,网胎层具有较高的孔隙率,通过改善工艺参数降低网胎层孔隙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材料整体的弹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陶瓷基复合材料 X射线显微镜 孔隙缺陷表征 多尺度建模 弹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推力台架中测力传感器组件的性能仿真与试验
18
作者 张军 温晓杰 +3 位作者 李新阳 林山 张巍 任宗金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航空发动机矢量推力的高精度测量对于飞行器的姿态控制至关重要。针对测力传感器组件在矢量推力测试中的变形与其在单向推力测试中的变形存在差异问题,开展了测力传感器组件的性能分析。通过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测力传感器组... 航空发动机矢量推力的高精度测量对于飞行器的姿态控制至关重要。针对测力传感器组件在矢量推力测试中的变形与其在单向推力测试中的变形存在差异问题,开展了测力传感器组件的性能分析。通过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测力传感器组件变形影响规律。从单个挠性件入手,通过力学分析其受力模型,建立了挠性件及测力传感器组件的3维模型;仿真其3向变形,获取了其刚度性能,进行了其变形叠加原理的验证。开展了挠性件及测力组件的变形试验,分析讨论不同测点位置对变形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出解决方案以避免在力作用下引起的测力传感器组件翘曲以及微小偏斜导致的误差对变形测量的影响,得到了试验状态下的变形规律和刚度性能。经仿真与试验变形对比,结果表明:挠性件及测力传感器组件各向变形的仿真与试验误差在5%之内,轴向刚度和侧向刚度的仿真与试验误差分别在5%和2%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推力 推力台架 挠性件 测力传感器组件 性能分析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体喷印压电厚膜的力感知探针
19
作者 王大志 王伦翔 +6 位作者 李泽飞 陈相吉 郑晓虎 刘梦哲 梁世文 孔令杰 唐彬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197,共7页
为了准确感知探针接触,降低探针损坏更换频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力感知探针。利用有限元软件优化设计压电厚膜感知层的结构尺寸,并基于电流体喷印工艺完成曲面共形压电厚膜的制备。搭建力感知探针标定系统,分析推导出灵敏... 为了准确感知探针接触,降低探针损坏更换频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力感知探针。利用有限元软件优化设计压电厚膜感知层的结构尺寸,并基于电流体喷印工艺完成曲面共形压电厚膜的制备。搭建力感知探针标定系统,分析推导出灵敏度公式,并计算不同接触速度下的接触力。测得在0.2 mm/s的接触速度下,力感知探针的灵敏度达到744.203 pC/N,非线性误差为4.26%。实验结果表明,该力感知探针具有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在防止探针接触变形、感知接触力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压电厚膜 力感知探针 电流体喷印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半球谐振陀螺电极间隙高精度检测与调整方法
20
作者 王大志 胡鑫 +3 位作者 李义康 刘犇 王曦 梁世文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微半球谐振陀螺的电极间隙一致性直接影响陀螺的输出性能,为满足陀螺的高精度间隙调整,利用静电电容检测的方法对电极间隙进行表征,并通过精密位移调节陀螺电极间隙。构建了陀螺装配误差模型,仿真分析装配误差对周向静电电容的影响,设... 微半球谐振陀螺的电极间隙一致性直接影响陀螺的输出性能,为满足陀螺的高精度间隙调整,利用静电电容检测的方法对电极间隙进行表征,并通过精密位移调节陀螺电极间隙。构建了陀螺装配误差模型,仿真分析装配误差对周向静电电容的影响,设计开发了高精度多通道电容同步检测电路,测量精度误差<1.8%,重复测试偏差<6%,实现了静电电容的高精度测量。搭建了高精度陀螺装配实验平台,基于采集的周向电容,微调电极间隙,降低周向电容的离散程度。最终完成陀螺高精度装配与固定。实验结果表明,陀螺周向间隙误差≤5.6%,周向静电电容标准差为14.47fF,离散系数为5.5%,装配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半球谐振陀螺 静电电容 间隙调整 多通道电容同步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