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合金薄板焊缝根部缺陷高阶半跨模式波定量检测
1
作者 狄成军 李潇 +2 位作者 罗忠兵 刘晨飞 金士杰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铝合金薄板焊接时会产生接近垂直的根部缺陷,且表面余高制约超声检测探头与楔块布置。结合常规半跨模式波的全聚焦方法有助于实现根部垂直缺陷轮廓表征与定量,但受余高影响,相控阵探头声场仍难以有效覆盖焊缝区域。该文考虑了薄板内的... 铝合金薄板焊接时会产生接近垂直的根部缺陷,且表面余高制约超声检测探头与楔块布置。结合常规半跨模式波的全聚焦方法有助于实现根部垂直缺陷轮廓表征与定量,但受余高影响,相控阵探头声场仍难以有效覆盖焊缝区域。该文考虑了薄板内的超声波多次反射,提出利用声束路径更长、声场覆盖范围更广的高阶半跨模式波进行缺陷轮廓重建。对存在和不存在余高的厚度6.0 mm铝合金板中端点深度3.0 mm、高度3.0 mm的根部裂纹,采用32阵元、中心频率5 MHz相控阵探头配合55◦横波楔块实施全矩阵捕捉和高阶半跨模式波成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缺陷轮廓可以被完整呈现,且缺陷高度定量相对误差均不超过5.0%。此外,需依据板材厚度合理选择半跨模式波阶数,板厚越薄,适用的半跨模式波阶数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 高阶半跨模式波 焊缝余高 超声检测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构件超声C扫描图像去噪与超分辨研究
2
作者 徐振业 刘振浩 +2 位作者 钱恒奎 金士杰 罗忠兵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10-117,共8页
针对大厚度蜂窝夹层复合材料构件超声检测图像噪声强、分辨率低、缺陷识别困难等问题,本文以C919主起落架内舱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超声C扫描图像去噪与超分辨重构方法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梯度下降算法的高效边缘保护滤波方案,能有效去除... 针对大厚度蜂窝夹层复合材料构件超声检测图像噪声强、分辨率低、缺陷识别困难等问题,本文以C919主起落架内舱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超声C扫描图像去噪与超分辨重构方法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梯度下降算法的高效边缘保护滤波方案,能有效去除斑点噪声,较好地保留图像细节信息。去噪图像峰值信噪比达到37.53 dB,结构相似性达到0.92,比传统数字形态学滤波法分别提升了12.99 dB和0.04。改进的深度残差超分辨网络(Improved super-resolution residual network,ISRResNet)重构图像分辨率高、细节丰富、边缘纹理清晰。对含Φ11 mm分层缺陷图像处理后,缺陷信噪比平均提升6.25 dB。结果表明,本文去噪方法和超分辨模型可以有效去除斑点噪声,提高图像分辨率和缺陷定量准确性,支撑大厚度蜂窝夹层复合材料构件的高质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超声C扫描 图像去噪 超分辨重构 深度学习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测识别CFRP复合材料PTFE夹杂与富树脂缺陷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冬欣 林莉 +1 位作者 张书宁 罗忠兵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缺陷试样制作困难且不同夹杂缺陷难识别的问题,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聚四氟乙烯(PTFE)夹杂与富树脂缺陷超声检测研究。首先建立考虑CFRP层结构弹性各向异性的...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缺陷试样制作困难且不同夹杂缺陷难识别的问题,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聚四氟乙烯(PTFE)夹杂与富树脂缺陷超声检测研究。首先建立考虑CFRP层结构弹性各向异性的多向层合板超声反射法有限元模型,对比模拟与试验得到的A扫描时域信号,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在CFRP层合板内部设置宽度6 mm,厚度0.03~0.40 mm的PTFE夹杂和厚度0.03~0.85 mm的富树脂缺陷,模拟得到超声A扫描信号,分析比较两种缺陷厚度变化对超声信号幅值最大值和波形峭度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缺陷厚度增加,PTFE夹杂及富树脂缺陷信号的幅值最大值和峭度因子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但富树脂缺陷信号幅值最大值低于PTFE夹杂,其峭度因子随厚度变化滞后于PTFE夹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 数值模拟 缺陷识别 PTFE夹杂 富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弹性参数超声反演热障涂层孔隙形貌与宏观弹性特性关系
4
作者 马志远 阳纪伟 +1 位作者 孙珞茗 林莉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热障涂层(TBCs)内部微观结构对其宏观弹性影响显著,探究TBCs孔隙微观结构特征与宏观弹性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及预测使役寿命至关重要。针对现有基于椭圆近似研究TBCs孔隙率、尺寸、取向与涂层宏观弹性关系,未考虑孔隙不规则... 热障涂层(TBCs)内部微观结构对其宏观弹性影响显著,探究TBCs孔隙微观结构特征与宏观弹性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及预测使役寿命至关重要。针对现有基于椭圆近似研究TBCs孔隙率、尺寸、取向与涂层宏观弹性关系,未考虑孔隙不规则形貌对宏观弹性影响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水浸超声背反射试验,采用随机孔隙模型(RVM)与随机球孔模型(RSM)进行超声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灵敏度分析方法定量反演TBCs的多个弹性常数,并分别与微观力学理论计算以及试验测量的弹性常数进行对比,揭示孔隙不规则形貌对宏观弹性的影响规律。等离子体喷涂Al2O3涂层弹性常数的超声测量、数值模拟以及理论计算结果显示:弹性常数具有明显的弹性各向异性,数值模拟发现基于RSM模型测量的弹性常数值与理论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对偏差不超过3.32%;基于RVM模型测量的弹性常数值与理论值的相对偏差高达12.53%,孔隙不规则形貌对TBCs宏观弹性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而且具有不规则形貌的RVM反演结果相较于RSM与试验结果更相近,进一步说明孔隙不规则形貌会显著影响涂层的弹性性能。研究结果为表征TBCs微观结构的复杂形貌提供一定的支撑,对研究TBCs微观结构与弹性性能关系并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超声反射 孔隙结构 孔隙形貌 弹性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回波相位导数谱测量CFRP表面富树脂层厚度
5
作者 马志远 宋鑫民 +2 位作者 张天旭 郝旭峰 林莉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26,共7页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表面富树脂层厚度薄、涂层与基体声学参数相近、叠层多界面等引起的传统超声测厚方法精度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回波相位导数谱(Ultrasonic echo phase derivative ...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表面富树脂层厚度薄、涂层与基体声学参数相近、叠层多界面等引起的传统超声测厚方法精度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回波相位导数谱(Ultrasonic echo phase derivative spectrum,UEPDS)谐振频率测量CFRP表面富树脂层厚度的新方法。基于超声波在多层结构中的透射与反射规律,构建出耦合介质/涂层/基体三介质二界面结构的UEPDS,并辨识UEPDS的谐振频率与涂层厚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以克服传统采用声压反射系数幅度谱或相位谱测厚时精度受基准波、信号初始相位等影响大的问题,结合标定声速,即可准确测定涂层厚度。试验使用超声C扫描系统结合标称频率25 MHz探头对厚度在数十~100μm变化的富树脂层进行测厚,并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厚度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25 MHz探头可有效实现厚度≥40.7μm的富树脂层测厚,超声测厚云图与金相观测厚度之间绝对误差≤5.1μm,相对误差<8.0%。研究发现影响测厚准确率的主要因素为富树脂层/基体界面存在的起伏状编织间隙残留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超声回波相位导数谱(UEPDS) 谐振频率 富树脂层 测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电压对压电阻抗法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继承 林莉 +2 位作者 孟丽娟 李喜孟 雷明凯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1-425,525-526,共5页
研究了锆钛酸铅压电陶瓷(lead zirconate titanate piezoelectric ceramic,简称PZT)传感器的激励电压与压电阻抗法(electro-mechanical impedance,简称EMI)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灵敏度之间的关系。借助WK 6500B精密阻抗分析仪及自行搭建的... 研究了锆钛酸铅压电陶瓷(lead zirconate titanate piezoelectric ceramic,简称PZT)传感器的激励电压与压电阻抗法(electro-mechanical impedance,简称EMI)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灵敏度之间的关系。借助WK 6500B精密阻抗分析仪及自行搭建的高激励电压电阻抗测试系统(high excitation voltage electrical impedance measurement sys-tem,简称HEVEIMS),在0.01~20V之间8种不同激励电压下,对尺寸为1250mm×100mm×3mm铝梁结构上距离PZT传感器1 000mm的直径为1.2,2.5和3.5mm的通孔损伤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激励电压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单调的。在1~10V范围内,提高激励电压能够显著增大EMI方法的检测灵敏度。高激励电压下PZT电阻抗信号中非线性成分增多是导致EMI方法检测灵敏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不但为EMI检测中激励电压的选取提供了参考,也为明确激励电压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阻抗 压电传感器 结构健康监测 激励电压 检测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阵超声检测横向分辨力实验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杨平华 林莉 +2 位作者 刘春伟 高海良 李喜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84-1389,共6页
使用带有斜楔的60晶片线型阵列换能器,以扇扫成像方式,对孔径为8~30 mm范围内,焦距分别为30 mm、40 mm、60 mm、80 mm时相控阵系统的横向分辨力进行了实验测定。研究发现:焦距一定时,随线阵换能器孔径的增大,系统的横向分辨力提高;孔... 使用带有斜楔的60晶片线型阵列换能器,以扇扫成像方式,对孔径为8~30 mm范围内,焦距分别为30 mm、40 mm、60 mm、80 mm时相控阵系统的横向分辨力进行了实验测定。研究发现:焦距一定时,随线阵换能器孔径的增大,系统的横向分辨力提高;孔径一定时,随焦距增加,系统横向分辨力降低;焦距和换能器孔径对相控阵成像分辨力影响显著。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以及已有文献的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对于相控阵超声检测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 横向分辨力 换能器孔径 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窄间隙焊缝侧壁未熔合相控阵超声检测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鑫 林莉 金士杰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2,共6页
针对核电站主管道奥氏体不锈钢窄间隙焊缝侧壁未熔合超声检测困难的问题,该文开展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的相控阵超声检测研究,并结合全聚焦方法和相位相干成像方法抑制结构噪声。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建立壁厚69.5 mm,且同时包含母... 针对核电站主管道奥氏体不锈钢窄间隙焊缝侧壁未熔合超声检测困难的问题,该文开展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的相控阵超声检测研究,并结合全聚焦方法和相位相干成像方法抑制结构噪声。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建立壁厚69.5 mm,且同时包含母材和焊缝的奥氏体不锈钢窄间隙焊缝模型。沿焊缝熔合线设置深度26.5 mm、高度3.0 mm的侧壁未熔合,经过仿真优化确定了中心频率2.25 MHz、32阵元以及45°纵波楔块的相控阵超声检测参数。仿真和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侧壁未熔合检测信噪比相差不超过0.6 dB,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全聚焦方法和相位相干成像方法削弱结构噪声,检测信噪比较相控阵扇扫描图像分别提升2.3 dB和4.7 dB,且侧壁未熔合深度与高度定量误差均不超过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侧壁未熔合 电子背散射衍射 相控阵超声检测 信号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被引量:19
9
作者 金士杰 刘晨飞 +2 位作者 史思琪 廖静瑜 林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3-190,共8页
利用超声成像方法对关注区域成像,对获取缺陷形状、尺度和取向等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考虑了21种不同声束路径的模式波,复合叠加各重建点能量最强信号,提出全模式全聚焦方法(FTFM)。利用一组探头楔块,通过一次信号采集实现未知裂纹的轮廓... 利用超声成像方法对关注区域成像,对获取缺陷形状、尺度和取向等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考虑了21种不同声束路径的模式波,复合叠加各重建点能量最强信号,提出全模式全聚焦方法(FTFM)。利用一组探头楔块,通过一次信号采集实现未知裂纹的轮廓重建与定量检测。针对厚度40 mm碳钢中长度4 mm,中心深度25 mm,取向角度分别为0°、±20°、±50°和±80°的裂纹,采用64阵元、中心频率5 MHz线阵探头配合45°纵波楔块实施全矩阵捕捉(FMC)和FTFM成像,仿真和实验均重建了裂纹完整轮廓,裂纹长度、取向和中心深度定量误差分别不超过0.60 mm、2.39°和0.73 mm。最后,为保证FTFM成像质量,检测时应合理选择相控阵探头参数,并移动探头至最佳位置处采集FMC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模式全聚焦方法 裂纹 定量检测 全矩阵捕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弯曲和轴向振动模态的一维梁压电阻抗模型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丽娟 李继承 +2 位作者 罗忠兵 林莉 李喜孟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9-344,共6页
同时考虑一维梁结构的弯曲和轴向振动,对其压电阻抗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和试验验证。在0.02~42 kHz频段内区分并标记了一维钢梁弯曲振动模态前18阶及轴向振动模态前3阶。结果表明:在0.02~7.5kHz频段内,数值计算和试验结果中谐振峰对应频... 同时考虑一维梁结构的弯曲和轴向振动,对其压电阻抗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和试验验证。在0.02~42 kHz频段内区分并标记了一维钢梁弯曲振动模态前18阶及轴向振动模态前3阶。结果表明:在0.02~7.5kHz频段内,数值计算和试验结果中谐振峰对应频率的相对误差较大:11.7%~16.5%,其原因可能是低频时振动能量较低且波的传播受结构阻尼、边界条件及环境噪音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在7.5~42kHz范围内,两者谐振峰位置符合良好,相对误差较小:0.11%~2.31%,表明该模型在高频段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轴向振动模态对应频率大于弯曲振动模态。本研究为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检测频段的选取及损伤信息的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阻抗 解析模型 数值计算 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解卷积方法抑制管道TOFD周向扫查盲区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士杰 张波 +2 位作者 王志诚 孙旭 林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7-234,共8页
利用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沿管道外表面实施周向扫查时,受管道曲率和直达纵波脉冲宽度共同影响,在近表面区域形成分层盲区。本文采用自适应解卷积方法,选取与混叠信号主频接近的子带直达纵波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进行解卷积与自回归谱外推... 利用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沿管道外表面实施周向扫查时,受管道曲率和直达纵波脉冲宽度共同影响,在近表面区域形成分层盲区。本文采用自适应解卷积方法,选取与混叠信号主频接近的子带直达纵波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进行解卷积与自回归谱外推处理,拓宽有效频带范围,实现时域信号脉冲压缩,并结合周向扫查图像中端点衍射波确定缺陷深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外壁半径100.0 mm、壁厚30.0 mm,以及外壁半径148.0 mm、壁厚27.0 mm的碳钢管道,在中心频率5 MHz、探头中心距87 mm的检测条件下,自适应解卷积方法能够将管道近表面分层盲区范围减少约60%,且到直达纵波声线距离不小于4.0 mm缺陷的深度定量误差不超过10.6%。同常规频谱分析方法和自回归谱外推方法相比,自适应解卷积方法具有更优的盲区抑制效果,且能够准确定量前者难以检测的缺陷,测量误差不超过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衍射时差法 管道 周向扫查 盲区 自适应解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流道特征超声C扫描分析
12
作者 金士杰 杨雅喃 +2 位作者 田鑫 史思琪 林莉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3-1128,共6页
微流控芯片流道宽度处于微米尺度,存在特征辨识困难的问题。该文选取两种具有不同流道宽度和布局的典型微流控芯片,采用超声C扫描技术进行流道特征成像。利用标称中心频率15 MHz、10 MHz和5 MHz聚焦探头实施水浸C扫描检测,并分析中心频... 微流控芯片流道宽度处于微米尺度,存在特征辨识困难的问题。该文选取两种具有不同流道宽度和布局的典型微流控芯片,采用超声C扫描技术进行流道特征成像。利用标称中心频率15 MHz、10 MHz和5 MHz聚焦探头实施水浸C扫描检测,并分析中心频率、焦斑直径、扫描步进等关键参数对流道表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流道宽度200µm的微流控芯片,当探头中心频率不低于10 MHz、扫描步进不超过0.1 mm时,成像分辨力和流道表征效果最佳,且流道中心间距测量误差不超过5%。同时,超声C扫描图像可以反映流道宽度变化,辨识发生堵塞的微流控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C扫描 微流控芯片 流道 分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积分数多尺度分析的封严涂层孔隙分布均匀性定量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宗艺 张伟 +2 位作者 林莉 马志远 雷明凯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5-151,共7页
多相非均质可磨耗封严涂层的孔隙尺寸复杂、形貌不规则,采用常规方法难以对其孔隙分布均匀性进行准确的定量表征。基于面积分数多尺度分析(Multi-scale analysis of area fraction,MSAAF)结合图像二值化处理和数字图像重采样技术,利用MS... 多相非均质可磨耗封严涂层的孔隙尺寸复杂、形貌不规则,采用常规方法难以对其孔隙分布均匀性进行准确的定量表征。基于面积分数多尺度分析(Multi-scale analysis of area fraction,MSAAF)结合图像二值化处理和数字图像重采样技术,利用MSAAF曲线外推拟合线斜率绝对值k与均匀性长度LH定量表征孔隙分布均匀性。引入集群系数fc,基于铝硅聚苯酯封严涂层金相照片建立具有不同孔隙分布均匀性的模型,并对孔隙面积分数为1.0%和4.6%两种情况进行数值计算,探究k和LH与孔隙分布均匀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集群系数fc的增大,k减小,LH增大,对应的孔隙分布均匀性变差。试验与仿真结果相比,k和LH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6%、4.3%。该方法可以为封严涂层或其他类似材料的组成相分布均匀性定量表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分数 多尺度分析 封严涂层 孔隙 分布均匀性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FD周向扫查的厚壁管道倾斜裂纹精准定量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天天 林莉 +2 位作者 张东辉 严宇 金士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29,共7页
利用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对厚壁管道实施周向扫查时,曲率表面与直通波路径不重合,引起倾斜裂纹长度和角度定量误差。为实现深层裂纹检测,提高探头中心距(PCS)进一步增加检测误差。考虑管道外壁曲率半径、PCS与裂纹端点深度之间的几何关... 利用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对厚壁管道实施周向扫查时,曲率表面与直通波路径不重合,引起倾斜裂纹长度和角度定量误差。为实现深层裂纹检测,提高探头中心距(PCS)进一步增加检测误差。考虑管道外壁曲率半径、PCS与裂纹端点深度之间的几何关系,开展厚壁管道倾斜裂纹精准定量研究。推导厚壁管道TOFD检测周向扫查时,裂纹长度和倾斜角度定量公式,并对比优化前后检测误差。仿真研究表明,对壁厚30.0 mm,外壁曲率半径148.0 mm的碳钢管道内,长度4.0 mm,倾斜角度10°~50°的裂纹实施检测时,长度和倾斜角度定量误差分别下降可达0.10 mm和1.58°。实验针对碳钢管道试块中长度4.0 mm,倾斜角度30°的裂纹,长度和倾斜角度定量误差从0.30 mm和2.74°,降低至0.27 mm和0.28°。所述方法可适用于不同曲率管道内部倾斜裂纹定量检测,应用范围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衍射时差法 厚壁管道 周向扫查 倾斜裂纹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模式识别技术在超声表征铝质高压绝缘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振南 刘翃 +1 位作者 林莉 李喜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66,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烧成温度的高压铝质绝缘子进行超声表征的方法。通过超声水浸线聚焦技术获得烧成温度分别为1220℃、1260℃和1300℃的绝缘子的回波信号,并提取归一化功率谱中0.58MHz、1.282MHz和1.495MHz三个频...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烧成温度的高压铝质绝缘子进行超声表征的方法。通过超声水浸线聚焦技术获得烧成温度分别为1220℃、1260℃和1300℃的绝缘子的回波信号,并提取归一化功率谱中0.58MHz、1.282MHz和1.495MHz三个频率的幅值作为表征绝缘子组织结构的特征值。由于对应不同烧成温度,该特征值围绕其平均值波动,此时可认为该烧成温度对应组织结构的超声回波功率谱特征值形成了一个模糊集,利用模糊识别中能够表征模糊集之间彼此接近程度的贴近度概念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待测试样与标准试样功率谱特征值之间的贴近度,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烧成温度的绝缘子,贴近度越大,待测试样与标准试样的烧成温度越接近。该方法为无损表征不同组织结构的绝缘子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高压绝缘子 烧成温度 超声表征 模糊模式识别 贴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全矩阵数据联合稀疏重构的多测量向量模型应用
16
作者 严凡 林莉 金士杰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3-528,共6页
针对单测量向量模型等传统压缩感知方法处理超声全矩阵捕捉数据时,存在重构精度低和重构耗时长等问题,该文研究了多测量向量模型应用的可行性。针对铝合金试块中不同深度的Ф2mm横通孔,分别使用多测量向量模型中的多测量稀疏贝叶斯算法... 针对单测量向量模型等传统压缩感知方法处理超声全矩阵捕捉数据时,存在重构精度低和重构耗时长等问题,该文研究了多测量向量模型应用的可行性。针对铝合金试块中不同深度的Ф2mm横通孔,分别使用多测量向量模型中的多测量稀疏贝叶斯算法和单测量向量模型中的稀疏贝叶斯算法进行超声全矩阵数据重构,并实施全聚焦成像。随后,引入归一化均方误差和阵列性能因子评价图像和信号的重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稀疏贝叶斯算法在25%采样率时的归一化均方误差为1.9%,而多测量稀疏贝叶斯算法仅需15%采样率即可达到相似效果且耗时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单测量向量模型 多测量向量模型 全聚焦方法 全矩阵捕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纹理合成优化算法的多相非均质材料二维微观结构表征与重建
17
作者 解曦宇 马志远 林莉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材料微观结构表征与重建(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MCR)可用于建立加工-结构-属性(Processing-Structure-Property,PSP)关系,已成为计算材料学与材料设计的研究重点。通过阈值分割将多相非均质材料的金相照... 材料微观结构表征与重建(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MCR)可用于建立加工-结构-属性(Processing-Structure-Property,PSP)关系,已成为计算材料学与材料设计的研究重点。通过阈值分割将多相非均质材料的金相照片识别为由不同相构成的纹理,结合多分辨率高斯金字塔进行重建。以各相占比为目标参数,对颗粒补充后的重建结果进行面积分数迭代优化,提出了一种面积分数可控的MCR纹理合成算法。利用该优化算法对多相非均质铝硅聚苯酯(AlSi-PHB)封严涂层微观组织进行表征重建,PHB和孔隙两相的两点相关函数计算结果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将两组金相照片作为原始图像,重建20组模型,重建结果的两点相关函数误差最大为8.8×10^(-5)。本研究为多相非均质材料的准确重建提供了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结构 表征与重建 纹理合成 多相非均质材料 封严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