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2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介绍
1
作者 顾元宪 徐新生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79-281,共3页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介绍顾元宪徐新生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于大连理工大学,拥有CRAYS/MP小巨型机和SGI...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介绍顾元宪徐新生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于大连理工大学,拥有CRAYS/MP小巨型机和SGI图形工作站等计算机系统,以及M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结构分析 工业装备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作者 武金瑛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4-316,共3页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第2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开始可行性论证,1989年6月经国家计委确认,1991年启动建设,1995年5月通过国家教委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结构分析 工业装备 世界银行贷款 项目建设 重点学科 国家计委 对外开放 国家教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氧气切割开孔残余应力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韦智元 刘玉君 +1 位作者 周波 黄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3-380,共8页
氧气切割是船体结构临时开孔工艺中的首选方法,其产生的残余应力对后序封孔焊接与结构安全性均有重要影响.基于氧气切割原理,建立了预热火焰与铁氧反应生热的组合热源模型;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氧气切割开孔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 氧气切割是船体结构临时开孔工艺中的首选方法,其产生的残余应力对后序封孔焊接与结构安全性均有重要影响.基于氧气切割原理,建立了预热火焰与铁氧反应生热的组合热源模型;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氧气切割开孔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切割温度场与残余应力场分布规律.通过氧气切割开孔实验进行结果验证,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表面温度分布,应用压痕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割缝边缘存在超过材料屈服点的拉应力区,其宽度受切割速度、开孔尺寸与纵向约束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开孔 氧气切割 数值模拟 温度场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中爆炸载荷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须民 张之凡 +1 位作者 张桂勇 孙铁志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爆炸破冰是一个复杂的多相耦合过程,为了研究不同介质中爆炸载荷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效应,本文利用LS-DYNA对爆炸破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空中、冰内和水下爆炸载荷特性及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介质中爆炸破冰的效果,给... 爆炸破冰是一个复杂的多相耦合过程,为了研究不同介质中爆炸载荷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效应,本文利用LS-DYNA对爆炸破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空中、冰内和水下爆炸载荷特性及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介质中爆炸破冰的效果,给出了药量和爆距对破冰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下爆炸的破冰效率最高,其次是冰内爆炸破冰,空中爆炸的破冰效率最低。随着爆距的增大,装药位置由空中到冰内再到水下,破口半径先缓慢增大后迅速减小,水下爆炸破冰存在最优爆距,当爆距约为7.5倍装药半径时层冰的破口半径存在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爆炸 冰内爆炸 水下爆炸 气泡 冲击波 层冰结构 破坏效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5
作者 王松 李冬园 +1 位作者 张威 张昭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199,共6页
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侧墙的加强肋结构具有提高强度和减缓振动的优点,对确保司机室人员的安全起重要作用。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传力路径进行结构加固,可以实现司机室侧墙加强肋及相关结构的轻量化,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 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侧墙的加强肋结构具有提高强度和减缓振动的优点,对确保司机室人员的安全起重要作用。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传力路径进行结构加固,可以实现司机室侧墙加强肋及相关结构的轻量化,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的设计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对某型动力集中动车组车体司机室侧墙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寻求加强肋结构和与其连接的柱体结构的最优布局,以此为基础,重构侧墙加强肋及司机室结构,并对重构的加强肋结构、柱体结构和司机室圈梁结构进行尺寸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BS EN 12663-1:2010静强度条件和TB/T 3548—2019标准下,经过优化设计,司机室圈梁结构、加强肋结构及与加强肋连接柱体结构的总质量相对于初始设计减小32%,轻量化效果显著。针对优化后的车体司机室结构进行有限元强度计算和疲劳校核,满足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动车组 拓扑优化 尺寸优化 加强肋 圈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宽带非高斯随机过程疲劳损伤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奎霖 彭士凤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对于遭受各种随机环境载荷的海洋结构物而言,在设计阶段对其进行疲劳损伤评估尤为重要。海洋结构物的响应经常呈现出宽带特性和非高斯统计特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宽带非高斯随机过程疲劳损伤评估方法。采用多种功率... 对于遭受各种随机环境载荷的海洋结构物而言,在设计阶段对其进行疲劳损伤评估尤为重要。海洋结构物的响应经常呈现出宽带特性和非高斯统计特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宽带非高斯随机过程疲劳损伤评估方法。采用多种功率谱与不同带宽参数、S-N曲线斜率参数以及非高斯过程偏度与峰度的组合对所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分析输入层神经元、隐藏层神经元个数以及隐藏层层数对模型预报精度的影响,确定最优的神经网络结构。以时域雨流计数法计算的疲劳损伤结果作为基准,采用真实双模态功率谱进行数值试验,并与多种频域疲劳损伤分析方法进行比较,证明本文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宽带非高斯过程 疲劳损伤 雨流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载荷下薄板加强筋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7
作者 温志超 孙直 +1 位作者 胡程涛 石姗姗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5-133,143,共10页
加强筋板壳结构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加强筋合理的布局可以有效提升加强筋板壳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为了实现薄板结构最优的加强筋布局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相材料的薄板加强筋结构的动态拓扑优化新方法。首先,基于等效刚... 加强筋板壳结构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加强筋合理的布局可以有效提升加强筋板壳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为了实现薄板结构最优的加强筋布局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相材料的薄板加强筋结构的动态拓扑优化新方法。首先,基于等效刚度理论,将加强筋与基板分别设置为强、弱材料,以不同的抗弯刚度表征加强筋与基板;其次,采用HHT-α(Hilber-Hughes-Taylor-α)方法求解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先离散后微分的伴随变量方法进行动态灵敏度分析;然后,通过角点简支方板的加强筋分布拓扑优化算例与传统方法对比,验证了薄板加强筋结构动态拓扑优化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不同边界条件和载荷工况下的薄板结构,进行了单相和双相材料下加强筋动态拓扑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提出的动态载荷下薄板加强筋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在复杂动态工况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引入双相材料后,通过合理的材料分布和细化的结构设计,成功克服了单相材料在连续性分布上的不足。优化后的加强筋结构连续,传力路径完整,显著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材料 拓扑优化 薄板加强筋设计 HHT-α法 伴随变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及近期进展 被引量:103
8
作者 林家浩 张亚辉 赵岩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0-360,共11页
对反应谱方法、随机振动方法和时间历程法应用于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时的特点作了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地震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效应(特别是行波效应)对大跨度结构的响应有相当大的影响.反应谱方法对多点激励地震分析显得相当困难,... 对反应谱方法、随机振动方法和时间历程法应用于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时的特点作了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地震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效应(特别是行波效应)对大跨度结构的响应有相当大的影响.反应谱方法对多点激励地震分析显得相当困难,而随机振动方法则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于强震作用下的大跨度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时间历程法在现阶段仍应是主要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反应谱 功率谱 时间历程 随机 行波效应 大跨度结构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考虑P-Δ效应的首层柱顶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长飞 谭平 +1 位作者 张亚辉 周福霖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9-445,共7页
近场地震所具有的位移和速度脉冲,会使得结构隔震层处形成较大的层间位移,结构的二阶效应不容忽视。首先,构造水平力偶来代替结构轴向力形成的附加弯矩,得到了一几何刚度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求解层间隔震结构P-Δ效应的免迭代计算方法... 近场地震所具有的位移和速度脉冲,会使得结构隔震层处形成较大的层间位移,结构的二阶效应不容忽视。首先,构造水平力偶来代替结构轴向力形成的附加弯矩,得到了一几何刚度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求解层间隔震结构P-Δ效应的免迭代计算方法;其次,分别选取了10组近场地震波和10组远场地震波,对层间隔震结构作了时程分析,研究了近场地震波对层间隔震响应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近场地震作用下,P-Δ效应对层间隔震系统下部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近场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反应显著增大,在PGA=200cm/s2输入地震波下,P-Δ效应使得下部结构的响应增加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P-Δ效应 抗震分析 首层柱顶隔震 几何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结构动力响应优化设计与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顾元宪 马红艳 +2 位作者 姜成 亢战 张洪武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3,共7页
研究了海洋平台结构动力响应优化设计以及结构动力响应的灵敏度计算方法。给出了结构稳态频率响应和瞬态时程响应的灵敏度分析算法 ,并通过数值试验讨论了瞬态响应灵敏度分析算法的精度和差分法中变量摄动量的影响。在 JIFEX软件中实现... 研究了海洋平台结构动力响应优化设计以及结构动力响应的灵敏度计算方法。给出了结构稳态频率响应和瞬态时程响应的灵敏度分析算法 ,并通过数值试验讨论了瞬态响应灵敏度分析算法的精度和差分法中变量摄动量的影响。在 JIFEX软件中实现了结构动力响应灵敏度计算 ,建立海洋平台结构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结构 动力响应 灵敏度分析 优化设计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冰区海冰与船舶结构相互作用的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季顺迎 李紫麟 +1 位作者 李春花 张林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0-526,645,共7页
采用离散元模型对碎冰区海冰与船舶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碎冰由三维圆盘单元构成,并考虑了其在海流作用下的浮力、拖曳力、附加质量;采用单元组合的方式构造了船体的简易模型。通过海冰与船体单元间的接触判断和接触力计算确... 采用离散元模型对碎冰区海冰与船舶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碎冰由三维圆盘单元构成,并考虑了其在海流作用下的浮力、拖曳力、附加质量;采用单元组合的方式构造了船体的简易模型。通过海冰与船体单元间的接触判断和接触力计算确定海冰与船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以上离散单元模型对不同冰速、冰厚、冰块尺寸、密集度条件下海冰与船体的动力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海冰参数下冰对船体作用力的幅值。结果表明:冰对船体的作用力随冰厚、流速、密集度、冰块尺寸的增加而增大。本文工作可为冰区船舶的安全运行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方法 碎冰区 船体 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动态载荷识别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毛玉明 郭杏林 +1 位作者 赵岩 吕洪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共3页
对结构动态载荷反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法的结构动态载荷识别时域分析技术。将结构输入动态载荷表示为一系列参数的形式,通过灵敏度迭代分析来确定相应的载荷参数,从而确定结构的动态输入载荷。在灵敏度迭代求... 对结构动态载荷反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法的结构动态载荷识别时域分析技术。将结构输入动态载荷表示为一系列参数的形式,通过灵敏度迭代分析来确定相应的载荷参数,从而确定结构的动态输入载荷。在灵敏度迭代求解过程中,为减少响应测量噪声引起的影响,引入正则化求解技术来寻求满足工程要求的稳定近似解。最后提出的方法成功应用于正弦级数迭加形式的输入载荷识别,仿真结果表明灵敏度分析法在载荷识别中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学 灵敏度分析 载荷识别 反演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本构理论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宁 胡平 +2 位作者 武文华 中国哲 郭威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6-354,共9页
热成形(热冲压)过程中硼钢的热、力、相变耦合关系是研究热成形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是决定热成形工艺及数值模拟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对热成形硼钢进行高温拉伸及淬火实验:硼钢板材试样在奥氏体化(950℃)后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连续冷却的同... 热成形(热冲压)过程中硼钢的热、力、相变耦合关系是研究热成形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是决定热成形工艺及数值模拟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对热成形硼钢进行高温拉伸及淬火实验:硼钢板材试样在奥氏体化(950℃)后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连续冷却的同时施加拉伸力,记录此过程中力、位移、膨胀量及温度的变化.通过对不同冷却速率及不同拉伸力情况下上述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及微观组织性能的分析,研究硼钢相变过程中的热、力、相变耦合关系.建立了硼钢相变过程中的热、力、相变耦合模型.通过引入混合定律对热成形过程中的多相材料热力学参数和力学性能进行等效分析;对热成形应变组成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引入了相变体积应力及相变塑性应力等新概念.硼钢高温流动应力采用修改的Norton-Hoff形式,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流动应力的材料常数.在此基础上将热、力、相变耦合关系引入热成形本构方程中,分别建立了高强度钢板热成形的全量形式及增量形式本构方程.对U形零部件热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建立的本构理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热冲压) 热、力、相变耦合 相变体积应力 相变塑性应力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结构矫正手术对OSAHS患者上气道流场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莹 王杰 +2 位作者 于申 王吉喆 刘迎曦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66-272,共7页
目的研究伴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患者经鼻腔结构矫正手术后,气道结构形态的改变对患者整个上气道流场分布以及软腭运动姿态的影响。方法基于患者手术前后CT影像学数据,建立上气道及软腭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模拟手术前后上... 目的研究伴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患者经鼻腔结构矫正手术后,气道结构形态的改变对患者整个上气道流场分布以及软腭运动姿态的影响。方法基于患者手术前后CT影像学数据,建立上气道及软腭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模拟手术前后上气道流场特性及软腭的运动情况。结果手术矫正了异常的鼻腔结构形态,鼻腔及整个上气道阻力明显下降。术后软腭的肥厚水肿明显缓解,其游离缘的运动幅度减小。软腭运动幅度随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大。术后的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正常人实验与模拟结果接近。结论鼻腔结构矫正手术改变了上气道结构,影响了气流流场的分布和软腭的运动姿态;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软腭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其运动姿态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结构 上气道 流固耦合 有限元方法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体导管架海洋平台冰激结构振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季顺迎 王安良 +1 位作者 车啸飞 岳前进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9,共8页
渤海冰区油气开发中,在桩腿上安装抗冰锥体的导管架平台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冰激结构振动不仅会造成平台结构的损伤,还将对平台上部管线和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极大的威胁,并影响平台作业人员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操作。针对渤海冰区锥体平... 渤海冰区油气开发中,在桩腿上安装抗冰锥体的导管架平台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冰激结构振动不仅会造成平台结构的损伤,还将对平台上部管线和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极大的威胁,并影响平台作业人员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操作。针对渤海冰区锥体平台结构冰激振动响应的三种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即平台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简化的结构动力分析和冰振响应幅值统计分析。以辽东湾JZ20-2油气田的MUQ平台为例,对以上三种冰振响应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以讨论它们的一致性和各自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这三种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有些计算参数需要现场实测资料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抗冰锥体 结构响应 海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P-Δ效应的柱顶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马长飞 谭平 +1 位作者 张亚辉 周福霖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30-234,共5页
针对柱顶隔震结构,提出考虑P-Δ效应动力响应的免迭代计算方法,分析P-Δ效应对柱顶隔震结构响应的影响。由于隔震层处的层间位移较大,当受到的轴力较大时,二阶效应不容忽视。隔震支座采用双线性模型,构造水平力偶代替结构轴向力形成的弯... 针对柱顶隔震结构,提出考虑P-Δ效应动力响应的免迭代计算方法,分析P-Δ效应对柱顶隔震结构响应的影响。由于隔震层处的层间位移较大,当受到的轴力较大时,二阶效应不容忽视。隔震支座采用双线性模型,构造水平力偶代替结构轴向力形成的弯矩,并在隔震层处做了特殊处理,使得隔震层处的附加弯矩能够传递到下部结构。这样在计算结构的非线性响应时,相当于结构的刚度矩阵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几何刚度矩阵,从而避免了迭代运算。研究表明:某些情况下P-Δ效应会显著增大下部结构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顶隔震 P-Δ效应 双线性滞回模型 几何刚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铰接杆系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子结构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刚 齐朝晖 汪菁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283,共11页
将细长杆系结构按长度方向划分为多个子结构,由于在子结构坐标系下的节点位移均是小位移,可以将子结构内部自由度凝聚到边界.考虑到子结构端面在变形过程中保持为刚性截面,将端面节点自由度进一步凝聚到端面形心点,这样每一个子结构就... 将细长杆系结构按长度方向划分为多个子结构,由于在子结构坐标系下的节点位移均是小位移,可以将子结构内部自由度凝聚到边界.考虑到子结构端面在变形过程中保持为刚性截面,将端面节点自由度进一步凝聚到端面形心点,这样每一个子结构就减缩成形式上只有两个节点的广义梁单元,大大减缩了自由度.大位移大转动是细长杆系结构产生几何非线性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共旋坐标法,建立了随单元一起运动的随动坐标系,推导了子结构单元的节点力平衡方程及其切线刚度阵.同时,考虑到工程机械中细长杆系结构含有相互铰接的刚体加强块,给出了非独立自由度节点力转换到独立参数下的广义节点力及其导数.最后,通过履带式起重机的副臂工况算例,给出了其在不同载荷下的臂架结构位移,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杆系结构 子结构凝聚 刚体铰接 几何非线性 共旋坐标法 履带式起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缠绕壳体结构成型和使用过程多场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浩然 任明法 赵伟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3-245,共13页
综述了复合材料缠绕壳体结构成型和使用过程的多场分析的国内外近代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缠绕成型工艺,固化工艺,超压工艺,使用过程中的应力分析,低速冲击损伤等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倍受航天界所关注的含薄壁金属内衬的复合... 综述了复合材料缠绕壳体结构成型和使用过程的多场分析的国内外近代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缠绕成型工艺,固化工艺,超压工艺,使用过程中的应力分析,低速冲击损伤等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倍受航天界所关注的含薄壁金属内衬的复合材料缠绕容器的成型工艺和低速冲击损伤一体化研究工作,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分析 成型和使用过程 复合材料缠绕容器 金属内衬 一体化分析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角对锥体结构抗冰性能影响的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龙雪 宋础 +1 位作者 季顺迎 王跃方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100,共9页
在寒区海洋工程中,锥体海洋结构的尺寸参数对其破冰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具有黏结-破碎功能的离散元方法模拟海冰与锥体结构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海冰的破坏模式及冰载荷分析。该离散元方法的计算参数通过与渤海油气平台的实测数据对比进... 在寒区海洋工程中,锥体海洋结构的尺寸参数对其破冰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具有黏结-破碎功能的离散元方法模拟海冰与锥体结构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海冰的破坏模式及冰载荷分析。该离散元方法的计算参数通过与渤海油气平台的实测数据对比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当设计海域的潮差固定时,对不同锥角下风电单桩锥体结构的冰载荷和海冰破坏模式进行了离散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锥体冰载荷随锥角的增大而增大,海冰的平均断裂长度则随锥角的增大而减小;当锥角小于70°时海冰的破碎模式主要为弯曲破坏,而当锥角大于70°时海冰破坏模式则主要为挤压破碎。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冰区海上风电单桩结构的抗冰锥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抗冰锥体结构 锥体角度 海冰荷载 离散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GA封装体的热-结构数值模拟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被引量:6
20
作者 葛增杰 顾元宪 +1 位作者 靳永欣 赵国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3-640,共8页
基于热弹性力学和结构优化理论,针对典型的PBGA封装体在工作过程中的受热问题,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完全和部分两种焊点阵列形式,采用了基于散热功率的热生成加载、热循环加载和热循环、热生成综合加载三种方式.... 基于热弹性力学和结构优化理论,针对典型的PBGA封装体在工作过程中的受热问题,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完全和部分两种焊点阵列形式,采用了基于散热功率的热生成加载、热循环加载和热循环、热生成综合加载三种方式.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各层材料的主要参数对封装体热-结构特性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对电子封装体的热-结构特性分析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并据此分别以最大应力最小化和封装体质量最轻为目标,对封装体进行了优化设计,为提高封装件的可靠性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弹性力学 有限元 焊点可靠性 热循环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