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工业园规划方法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1
1
作者 项学敏 杨巧玲 +1 位作者 周集体 王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101,共7页
文章在对生态工业园概念、内涵和特征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园区规划的原则,研究讨论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规划的角度和方法,将生态工业园的规划方法划分为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大类,并详细论述了从面向对象的角度出发,解决园区建设中水网、... 文章在对生态工业园概念、内涵和特征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园区规划的原则,研究讨论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规划的角度和方法,将生态工业园的规划方法划分为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大类,并详细论述了从面向对象的角度出发,解决园区建设中水网、交通道路网、景观生态网布局,生物多样性保护,能量和水集成,主产品和废物代谢,污染控制等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规划方法 面向对象 面向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调查及减排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吕红 环久峰 +2 位作者 王玉 洪忠强 周集体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7-850,885,共5页
以大连市2013年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调查结果为基准,核算了大连市2017年14个重点工业行业的VOCs排放量和累计削减比例,并调研了大连市重点工业行业的减排措施。结果表明,2017年大连市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为4.0万t,其中精炼石油产品... 以大连市2013年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调查结果为基准,核算了大连市2017年14个重点工业行业的VOCs排放量和累计削减比例,并调研了大连市重点工业行业的减排措施。结果表明,2017年大连市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为4.0万t,其中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是大连市工业源VOCs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占排放总量的40.5%。大连市14个县(市、区)工业源VOCs排放贡献率最大的3个依次是甘井子区、金普新区和保税区,分别达到28.6%、25.6%、20.7%。相比2013年,2017年大连市工业源VOCs累计削减比例为10.0%,其中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的累计削减比例最大,达到5.3%。累计削减比例最大的3个县(市、区)分别为金普新区(2.9%)、保税区(2.8%)、旅顺口区(1.6%)。目前,大连市已经启动重点工业行业企业深度整治工作,推行“一厂一策”模式。不同VOCs控制技术的联合应用是提高工业企业VOCs治理效果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工业源 减排 污染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指纹溯源技术在北方某工业园区的应用
3
作者 刘梦轩 张捍民 +3 位作者 刘嘉玮 刘芳 郑鹏凯 孙风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5-50,共6页
荧光指纹溯源技术基于水质荧光图谱的指纹特异性,即三维荧光图谱中荧光峰的位置与相对强度随污水中荧光污染物种类与浓度的不同而变化,以此进行水质污染源的判别。以北方D市S工业园区及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各企业污水对应其独特的三... 荧光指纹溯源技术基于水质荧光图谱的指纹特异性,即三维荧光图谱中荧光峰的位置与相对强度随污水中荧光污染物种类与浓度的不同而变化,以此进行水质污染源的判别。以北方D市S工业园区及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各企业污水对应其独特的三维荧光图谱,利用这种显著差异性,以荧光峰作为荧光指纹指标,确立各企业污水的特异性荧光峰及强度阈值,构建荧光指纹数据库,结合LabVIEW溯源系统,实现污染源回溯自动化。荧光指纹溯源技术能够从源头上发现污染问题,有效提升水质监管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指纹 溯源 三维荧光 工业园区 污水处理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饮用水中多环芳烃的概率致癌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宏文 王震 +1 位作者 刘景泰 陈景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共4页
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水平及其致癌风险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考察了大连市饮用水中14种典型PAHs的质量浓度,并应用概率致癌风险分析方法评价饮用水中PAHs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饮用水中基于苯并(a)芘... 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水平及其致癌风险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考察了大连市饮用水中14种典型PAHs的质量浓度,并应用概率致癌风险分析方法评价饮用水中PAHs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饮用水中基于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为3.6ng/L,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对儿童和青年,饮用水中PAHs引起的累积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分别为6.2×10-7和7.4×10-7,低于美国环保局建议的致癌风险值10-6,且性别间的差异很小;对成年人,累积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为1.7×10-6,饮用水中PAHs对成年人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并且女性大于男性。同时分析了影响概率致癌风险评价的主要因素,其中饮用水中PAHs毒性当量的变化对致癌风险评价结果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风险评价 饮用水 多环芳烃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循环经济及其在化工与石化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凤林 李波 全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75-1180,共6页
根据水循环经济的原理、原则及实施模式,结合我国目前石化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化工与石化工业水循环经济的路线和方案以及水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如蒸汽凝结水回收技术、循环冷却系统排污处理与回收技术和生产工艺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 根据水循环经济的原理、原则及实施模式,结合我国目前石化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化工与石化工业水循环经济的路线和方案以及水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如蒸汽凝结水回收技术、循环冷却系统排污处理与回收技术和生产工艺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并从小、中、大循环3个尺度上介绍了水循环经济在石化行业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 水循环经济 石化工业 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对污水处理厂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沈文丽 马桥 +8 位作者 李会杰 王经伟 沈娥 丛龙超 张照婧 李端行 刘紫嫣 曲媛媛 周集体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102,137,共6页
纳米材料的生态效应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污水处理厂作为纳米材料重要的聚集地,其生态效应研究却刚刚起步。已有研究表明纳米材料会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量、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性能。该文... 纳米材料的生态效应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污水处理厂作为纳米材料重要的聚集地,其生态效应研究却刚刚起步。已有研究表明纳米材料会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量、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性能。该文综述了纳米材料对污水处理厂处理效能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毒性机制,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污水处理厂 微生物群落 生态效应 毒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自养微生物阳极MFCs重金属回收及产电研究
7
作者 谢昊 李越 张捍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1-338,共8页
重金属废水污染以及金属资源短缺仍然是我国目前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作为环境友好、低成本的生物处理装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有机底物从经济、性能等方面限制了其应用.以双室MFCs为基础,以硫自养微生物为阳... 重金属废水污染以及金属资源短缺仍然是我国目前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作为环境友好、低成本的生物处理装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有机底物从经济、性能等方面限制了其应用.以双室MFCs为基础,以硫自养微生物为阳极微生物,碳毡为阴极材料,在不加入有机碳的条件下高效回收重金属,克服了传统MFCs外加有机碳源造成的运行成本高、二次污染等弊端.研究表明,系统最大功率密度为308mW/m3,金属去除速率为2.27mg/(L·h),比空白碳毡分别提高了133.3%和98%.阴极库仑效率达到92.6%.Thiomonas、Acidithiobacillus、Halothiobacillus为主要硫自养菌属,主要涉及Dsr和Hdr两种电子传递途径,黄素单核苷酸与类黄素等细胞色素参与阳极电子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 硫自养微生物 重金属回收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式高温水蒸气制备实验研究
8
作者 高宁博 李爱民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利用自制蓄热式高温蒸汽发生器开展了高温水蒸气制备的热态实验研究.在20~200,s范围内,选取不同换向周期,进行高温水蒸气制备实验.考察了不同换向周期以及一个换向周期内的高温介质的温度变化情况,对不同状况下的尾气余热排放进行了探... 利用自制蓄热式高温蒸汽发生器开展了高温水蒸气制备的热态实验研究.在20~200,s范围内,选取不同换向周期,进行高温水蒸气制备实验.考察了不同换向周期以及一个换向周期内的高温介质的温度变化情况,对不同状况下的尾气余热排放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温度效率和热回收效率.结果表明,温度振辐随换向周期的增大明显增大,当炉内的烟气温度一定时,换向周期增大会使蓄热体的温度效率下降,以水蒸气为介质时60,s的换向周期条件下热回收效率最大;不同换向周期的尾气温度基本维持在180~200 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带压蒸汽发生器 换向周期 过热水蒸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大物料热重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磊 李爱民 +1 位作者 高宁博 马蒸钊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7,64,共7页
为了更加接近于实际过程的物料热解析出特性,在自行设计的平台上进行了大物料含油污泥的热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和粒径的增加,含油污泥的主要失重区间向高温区域移动,其热重的活化能E为14.4~35.81kJ/mol,指前因子... 为了更加接近于实际过程的物料热解析出特性,在自行设计的平台上进行了大物料含油污泥的热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和粒径的增加,含油污泥的主要失重区间向高温区域移动,其热重的活化能E为14.4~35.81kJ/mol,指前因子A为37.87~844.1S^-1,E与1nA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动力学补偿效应;与微量热重相比,含油污泥大物料热重的失重特性刚开始滞后于微量热重,随后这种趋势逐渐减弱,大物料热重反应活化能与指前因子数值均小于微量热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热解 大物料热重 动力学分析 微量热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纪要
10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保产业协会 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海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硫黄/硫铁矿自养反硝化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明星 张捍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5,共8页
为了解决异养反硝化处理低n(C)/n(N)废水需外加有机碳源和硫黄自养反硝化硫酸盐产量较高的问题,启动了短程硫黄/硫铁矿自养反硝化反应器并探究其脱氮性能,通过批式试验考察了n(S)/n(N)、初始pH、硫铁矿和石灰石等因素对脱氮性能的影响.... 为了解决异养反硝化处理低n(C)/n(N)废水需外加有机碳源和硫黄自养反硝化硫酸盐产量较高的问题,启动了短程硫黄/硫铁矿自养反硝化反应器并探究其脱氮性能,通过批式试验考察了n(S)/n(N)、初始pH、硫铁矿和石灰石等因素对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程硫黄自养反硝化总氮(TN)去除率稳定在96%以上,比完全硫黄自养反硝化的实际硫酸盐产量减少大约40%.在氮容积负荷(以NO_(2)^(-)-N计)为0.40 kg/(m^(3)·d)时,短程硫铁矿自养反硝化的TN去除率高达98%,进一步解决了以S^(0)为电子供体时硫酸盐产量较高的问题.短程硫黄自养反硝化在n(S)/n(N)=2.5、初始pH=8时脱氮效果较好;FeS_(2)+NaHCO_(3)组合脱氮效果最好;CaCO_(3)在减少出水中硫酸盐产量和碱度缓释方面具有优势.Thiobacillus是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的主要功能菌属,相对丰度在13.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黄 硫铁矿 短程硫自养反硝化 低n(C)/n(N)废水 微生物群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体系下的丁酸发酵强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钧译 李明 +4 位作者 朱倍弘 苏畅 郭思含 于麒麟 张耀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7-603,共7页
探究了利用丁酸发酵菌——酪丁酸梭菌,利用餐厨垃圾生产丁酸的可行性。通过酸、碱、温度等预处理方法调控餐厨垃圾中可发酵糖的释放,实现多糖的高效水解。在质量分数为1.5%硫酸、121℃和1h的预处理条件下,还原糖的转化率可达62.8%。经... 探究了利用丁酸发酵菌——酪丁酸梭菌,利用餐厨垃圾生产丁酸的可行性。通过酸、碱、温度等预处理方法调控餐厨垃圾中可发酵糖的释放,实现多糖的高效水解。在质量分数为1.5%硫酸、121℃和1h的预处理条件下,还原糖的转化率可达62.8%。经过酸预处理,餐厨垃圾中的纤维素更易于被酶水解,从而提高了还原糖的转化率。以此餐厨垃圾的酸预处理出料液为底物,探究了碳点强化酪丁酸梭菌发酵产丁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添加碳点后,丁酸产量较无碳点组提升了10.4%,而乙酸质量分数则降低了27%。电化学分析显示,添加碳点的酪丁酸梭菌电容提高了11%,电阻降低了12.6%。这表明碳点的加入增强了菌体的电活性,这可能加快了胞内红杆菌固氮(Rnf)复合物的电子传递速率,提高了胞内辅酶NADH(还原型辅酶Ⅰ)/NAD^(+)(氧化型辅酶Ⅰ),从而促进乙酸向丁酸的转化。本文有望为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酸预处理 酪丁酸梭菌 碳点 丁酸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体好氧颗粒污泥修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新华 张捍民 +2 位作者 杨凤林 王永飞 高明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7,共5页
考察了加入新的活性污泥使解体好氧颗粒污泥完成修复的可行性.解体好氧颗粒污泥对新加入的活性污泥进行吸附,在各种选择压力特别是水力剪切力作用下和原有颗粒污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大约3周时间,解体颗粒污泥被完全修复.扫描电镜观察发... 考察了加入新的活性污泥使解体好氧颗粒污泥完成修复的可行性.解体好氧颗粒污泥对新加入的活性污泥进行吸附,在各种选择压力特别是水力剪切力作用下和原有颗粒污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大约3周时间,解体颗粒污泥被完全修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被修复后的颗粒污泥呈现非常规则的结构,微生物相十分致密.在解体颗粒污泥逐渐被修复的过程中,颗粒平均粒径仅从最初的2.8mm增至2.9mm,说明活性污泥在颗粒污泥上的附着主要发生在颗粒的空穴.而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强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颗粒沉降速率和完整性系数分别由最初的72m/h和56.8%提高到110m/h和65.8%.新加入的活性污泥除了部分用于修复解体颗粒污泥,其余在选择压力等的作用下形成了新的好氧颗粒污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体好氧颗粒污泥 修复 稳定性 颗粒粒径 沉降性能 颗粒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菜对土霉素的吸收及其植物毒性 被引量:20
14
作者 崔馨 乔显亮 +1 位作者 韩成伟 王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38-1042,共5页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土霉素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及其植物毒性。实验选取不同初始浓度的土霉素营养液(1、5、10mg·L-1),培养18d,结果发现,营养液中土霉素的浓度越高,生菜对土霉素的吸收量越大。土霉素浓度为1mg·L-1时,根部表现出...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土霉素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及其植物毒性。实验选取不同初始浓度的土霉素营养液(1、5、10mg·L-1),培养18d,结果发现,营养液中土霉素的浓度越高,生菜对土霉素的吸收量越大。土霉素浓度为1mg·L-1时,根部表现出抑制作用。当土霉素的浓度高于5mg·L-1时,生菜根和叶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生菜对水分的吸收减少;对部分微量元素(Fe、Cu、Zn、Mn)的吸收也受到抑制,这可能与土霉素的络合有关;土霉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土霉素为1mg·L-1,营养液pH值5~8条件下,发现pH对生菜吸收土霉素有一定的影响,但对生菜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生菜 吸收 植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盐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曲媛媛 周豪 +2 位作者 王平 汲广欣 周集体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0,共6页
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高效的耐盐苯酚降解菌,经形态观察及26S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命名为W3.该菌株可以在1%~10%NaCl环境中生长,并可以利用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苯酚降解的最优条件为pH=7.0,温度30℃... 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高效的耐盐苯酚降解菌,经形态观察及26S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命名为W3.该菌株可以在1%~10%NaCl环境中生长,并可以利用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苯酚降解的最优条件为pH=7.0,温度30℃,NaCl质量分数5%.在NaCl质量分数为5%、苯酚浓度为1 500mg/L时,12d苯酚的降解率可达到99.8%.菌株可以在高盐条件下降解苯胺、水杨酸等多种芳香化合物,且对混合酚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对菌株的耐盐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细胞内四氢嘧啶和甜菜碱的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表明W3在高盐条件下以四氢嘧啶和甜菜碱作为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耐盐酵母菌 四氢嘧啶 甜菜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结构及填充介质对二氧化碳重整甲烷制合成气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鲁娜 暴晓丁 +3 位作者 商克峰 姜楠 李杰 吴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1-889,共9页
为了考察电极结构及填充介质对放电及二氧化碳重整效果的影响,对线管式介质阻挡放电(DBD)反应装置3种不同电极结构及下的电信号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不同电极结构及不同形貌填充介质下的重整效果。结果表明:反应气体为CH_4和CO_2,DBD... 为了考察电极结构及填充介质对放电及二氧化碳重整效果的影响,对线管式介质阻挡放电(DBD)反应装置3种不同电极结构及下的电信号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不同电极结构及不同形貌填充介质下的重整效果。结果表明:反应气体为CH_4和CO_2,DBD反应装置的内电极分别为光滑电极、螺纹电极、线圈电极时,反应装置放电起始电压依次减小。相同电压下,线圈电极下放电功率大于其他2个电极,CH_4和CO_2的转化率也高于其他2个电极所在的反应器,但是CO的选择性明显低于其他2个电极。在放电间隙填充介质后,介质表面形成极化电场,放电区域局部场强增大,促进CH_4和CO_2的分解,活性三氧化二铝小球对CO_2有一定的吸附性,填充三氧化二铝小球下CO_2的转化率高于玻璃珠填充;与球状填充介质相比,填充不规则块状活性三氧化二铝时,放电区域产生的局部电场放电强度增大,CH_4的转化率有明显的提升,但是与无填充相比其对CO_2转化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电极结构 填充介质 起始放电电压 甲烷二氧化碳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水域WASP富营养化模型改进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旭东 刘素玲 +1 位作者 张树深 陈景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4,共6页
在美国环保局开发的WASP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浮游动物这一影响因子,表征了浮游动物生长动力学及其对营养盐与溶解氧的作用,使得模型对富营养化过程的描述更加全面。建立的湖泊生态模型,涉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氮、磷、溶... 在美国环保局开发的WASP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浮游动物这一影响因子,表征了浮游动物生长动力学及其对营养盐与溶解氧的作用,使得模型对富营养化过程的描述更加全面。建立的湖泊生态模型,涉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氮、磷、溶解氧等9个变量,揭示了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的变化规律。结合白洋淀水域2004年的总氮、总磷、溶解氧、碳生化需氧量的实际监测数据,将WASP模型和改进后的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更好的与实测值相吻合,尤其是对于浮游植物、总氮和碳生化需氧量的模拟,准确再现了变量在1a内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P 富营养化 模型改进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敬 张芸 +2 位作者 张树深 刘素玲 游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5,87,共5页
为了客观的评价钢铁行业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在详细分析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CO2产生机理及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涉及工序能耗、燃料组成、技术特征以及资源效率4个子系统构成的钢铁行业CO2排放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客观的评价钢铁行业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在详细分析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CO2产生机理及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涉及工序能耗、燃料组成、技术特征以及资源效率4个子系统构成的钢铁行业CO2排放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24个指标构成,具有科学、全面、指标较易获取的特点,可以帮助分析我国钢铁行业CO2的减排潜力,并为管理者制定碳减排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CO2排放影响因素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体系中固定化联苯双加氧酶全细胞产靛蓝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曲媛媛 许炳雯 +5 位作者 丛培 吴英格 朱丹 马桥 张旭旺 周集体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0-345,共6页
微生物全细胞转化靛蓝的过程中,靛蓝易被游离细胞吸附,造成产物提取困难,是微生物产靛蓝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解决该问题,尝试了不同固定化方法将基因工程菌固定,其中海藻酸钠包埋法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最佳包埋条件为3.5%... 微生物全细胞转化靛蓝的过程中,靛蓝易被游离细胞吸附,造成产物提取困难,是微生物产靛蓝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解决该问题,尝试了不同固定化方法将基因工程菌固定,其中海藻酸钠包埋法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最佳包埋条件为3.5%海藻酸钠、1%氯化钙,固定化细胞在有机-水两相体系中可以重复利用两次,首次转化6h后,靛蓝浓度为15.9mg/L.另外,两相体系的引入有效避免了固定化细胞产靛蓝过程中伴随的产物分解现象,选择正十二烷作为有机相,优化得到其最佳比例为体积分数40%.体系对吲哚的最佳耐受浓度为400mg/L,在此条件下,靛蓝产率为0.28mg/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加氧酶 基因工程菌 靛蓝 海藻酸钠 两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生物阴极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刚 黄丽萍 张翼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在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背景、原理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的发展现状,特别是生物阴极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最后对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生物阴极 电子受体 氧化还原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