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中微囊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洋 刘天庆 +5 位作者 范秀波 刘铭彦 赵国锋 鲍春雨 马学虎 崔占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1-477,共7页
为了构建一种新型的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动态共培养体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和包埋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胶囊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 wall vessel,RWV)中进行了7d... 为了构建一种新型的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动态共培养体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和包埋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胶囊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 wall vessel,RWV)中进行了7d动态悬浮共培养。培养液不含血清,补充多种生长因子(SCF50ng·mL-1,FL50ng·mL-1,TPO50ng·mL-1及IL-325ng·mL-1)。每24h进行总有核细胞计数,并测量培养液的pH和渗透压,在0h、72h和168h进行流式CD34+细胞分析以及集落形成能力检验。结果表明在RWV动态共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pH保持在7.2~7.4,渗透压保持在280~310mmOsmol·kg-1,均适合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经过7d的无血清动态共培养,总有核细胞、CD34+细胞以及混合集落(colony-formingunitsinculture,CFU-Cs)分别扩增了107.05±6.08,26.52±1.5和19.2±3.18倍。这种新型的动态微囊化共培养体系支持了造血干/祖细胞的大规模体外扩增,基质细胞抑制了造血干/祖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扩增 造血干/祖细胞 CD34+细胞扩增 间充质干细胞 ACA微胶囊 RWV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扩增与收获脐带血来源造血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范秀波 宋克东 +4 位作者 刘天庆 殷轶群 郝永杰 马学虎 崔占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818,共11页
目的为利用生物反应器,实现脐带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同时扩增与收获。方法为在不添加血清、只添加细胞因子组合(SCF15ng·... 目的为利用生物反应器,实现脐带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同时扩增与收获。方法为在不添加血清、只添加细胞因子组合(SCF15ng·mL-1,FL5ng·mL-1,TPO6ng·mL-1,IL-315ng·mL-1,G-CSF1ng·mL-1,GM-CSF5ng·mL-1)及海藻酸钙壳聚糖胶珠包被基质细胞支持的条件下,采用玻璃包被的聚苯乙烯(Glass coated styrene copolymer,GCSC)微载体与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的策略,考察了UCB-HSCs与UCB-MSCs在转瓶及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 wall vessel bioreactor,RWVB)内的共培养。结果RWVB中的扩增效果最佳,12天内有核细胞(Nuclear cells,NCs)扩增了3.7±0.3倍;集落形成细胞(Colony-forming units in culture,CFU-Cs)扩增了5.1±1.2倍;CD34+CD45+CD105-(HSCs)细胞扩增了5.2±0.4倍;CD34-CD45-CD105+(MSCs)细胞扩增了13.9±1.2倍。培养结束后,通过自由沉降的方法分离UCB-HSCs和粘附在GCSC微载体表面的UCB-MSCs。同时,细胞多向诱导分化及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粘附在GCSC微载体表面上的细胞能够向骨、软骨及脂肪细胞分化;并能够表达间质细胞相关表面标志CD13,CD44,CD73和CD105,而不表达造血细胞的相关表面标志CD34,CD45及HLA-DR,与骨髓MSCs相一致。结论为添加细胞因子、基质细胞及微载体支持的条件下,在生物反应器内能够实现UCB-HSCs和UCB-MSCs的同时扩增与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肝细胞 生物反应器 扩增 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对去血清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香琴 刘天庆 +2 位作者 朱蕾蕾 葛丹 崔占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4-970,共7页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cells)去血清后,其凋亡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有许多共同之处,今通过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对去血清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为N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相应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将正常培养的PC1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cells)去血清后,其凋亡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有许多共同之处,今通过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对去血清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为N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相应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将正常培养的PC12细胞与NSCs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去血清共培养,观察PC12细胞的形态,检测PC12细胞的活性,计算PC12细胞的存活率,同时检测培养基中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浓度,分析不同培养方式下NSCs对去血清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的作用以及NSCs与去血清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培养后,其分泌GDNF的能力。结果表明:①去血清诱导PC12细胞凋亡呈时间依赖性,去血清72h后,PC12细胞存活的比率为44.25%;②NSCs培养基对去血清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③NSCs培养上清及NSCs对去血清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④NSCs与去血清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培养后,分泌GDNF的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PC12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凋亡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儿茶酸调节神经干/祖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关水 李海华 +2 位作者 葛丹 刘天庆 马学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8-1223,共6页
目的观察原儿茶酸调节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祖细胞分化及对细胞分化显型的保护作用。方法神经干/祖细胞取自胚胎14 d小鼠海马组织,以单层贴壁方式培养。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分化的细胞,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生存力,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 目的观察原儿茶酸调节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祖细胞分化及对细胞分化显型的保护作用。方法神经干/祖细胞取自胚胎14 d小鼠海马组织,以单层贴壁方式培养。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分化的细胞,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生存力,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结果原儿茶酸单独使用不能诱导神经干/祖细胞的分化,但与1%胎牛血清的联合应用时,原儿茶酸(0.06 mmol.L-1)有效地提高神经元的分化比例,介导神经元的成熟并促进突触的伸长;另一方面,原儿茶酸明显提高了分化显型的生存力并抑制了细胞凋亡,同时激活了细胞内源性的抗氧化酶系统。结论原儿茶酸能够有效地促进神经干/祖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并提高细胞分化显型的生存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祖细胞 分化 神经元 原儿茶酸 神经保护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基质细胞对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扩增支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洋 刘天庆 +3 位作者 范秀波 鲍春雨 马学虎 崔占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将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与包埋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海藻酸钙微胶珠在3种不同的培养液中进行了7d的体外静态共培养.每24h进行总有核细胞计数,在0、72和168h进行流式CD34+细胞分析以及甲基纤维素集落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d的静态共培养... 将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与包埋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海藻酸钙微胶珠在3种不同的培养液中进行了7d的体外静态共培养.每24h进行总有核细胞计数,在0、72和168h进行流式CD34+细胞分析以及甲基纤维素集落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d的静态共培养,在添加常规剂量造血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中,总有核细胞扩增了(15±2.85)倍,CD34+细胞扩增了(5.33±0.32)倍,CFU-Cs扩增了(5.6±1.21)倍.微胶囊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共培养隔离手段,微囊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添加适量血清或者造血生长因子组合的条件下对于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在静态下的扩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 CD34+细胞扩增 间充质干细胞 海藻酸钙微胶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胶原基可注射水凝胶制备及生物相容性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克东 刘天庆 +5 位作者 姜波 李瑞鹏 张文 姜丽丽 马学虎 崔占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4-652,共9页
制备了可注射的新型温敏性壳聚糖-甘油磷酸钠-胶原(chitosan-glycerophosphate-collagen,C-GP-Co)水凝胶并检测了其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生物相容性.首先将体积分数2.2%的壳聚糖溶... 制备了可注射的新型温敏性壳聚糖-甘油磷酸钠-胶原(chitosan-glycerophosphate-collagen,C-GP-Co)水凝胶并检测了其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生物相容性.首先将体积分数2.2%的壳聚糖溶液与质量分数50%的B.甘油磷酸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将2mg/mL胶原溶液加入上述溶液中混合得到壳聚糖-甘油磷酸钠-胶原水凝胶;随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测定了37℃时的成胶时间并测量水凝胶中提取培养基的渗透压;最后将分离、培养和免疫表型鉴定后的ADSCs接种在C-GP—Co水凝胶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形态,并用Live/Dead Viability-Cytotoxieity试剂盒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状况,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C—GP—Co水凝胶37℃的成胶时间为12min,水凝胶内部呈海绵状多孔结构,水凝胶中提取培养基的渗透压为310-330mmol/kg.培养7d后,C-GP-Co水凝胶表面的ADSCs贴壁生长,并显示出良好的细胞活性.上述结果表明制备的C-GP-Co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ADSCs生长增殖的良好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壳聚糖 胶原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壳聚糖/黄原胶互穿网络的导电水凝胶支架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鑫 关水 孙长凯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13-220,共8页
导电支架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有利于细胞增殖生长,但支架内部的导电聚合物通常会带来细胞毒性以及疏水基团引起的细胞粘附问题。本研究通过黄原胶(XG)与壳聚糖(CS)相结合,引入透明质酸掺杂的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HA)导电纳米颗粒,... 导电支架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有利于细胞增殖生长,但支架内部的导电聚合物通常会带来细胞毒性以及疏水基团引起的细胞粘附问题。本研究通过黄原胶(XG)与壳聚糖(CS)相结合,引入透明质酸掺杂的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HA)导电纳米颗粒,成功制备了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新型PEDOT-HA/CS/XG互穿网络导电水凝胶支架。实验采用葡萄糖酸内酯(GDL)溶解CS,实现CS与XG的结合,通过优化GDL含量缩短成胶时间。引入PEDOT-HA导电纳米颗粒赋予支架材料导电性,测定PEDOT-HA含量对支架材料孔隙率、电导率、吸水率的影响,考察支架的降解性、流变性、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结果显示,PEDOT-HA的引入提高了水凝胶的孔隙率、电导率、弹性和机械强度,PEDOT-HA/CS/XG导电水凝胶支架吸水率为2575%~3866%,同时具有适宜的降解性与热稳定性。细胞粘附率检测及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PEDOT-HA的引入有利于PC12细胞的粘附生长,并形成交错网状结构。细胞活力检测与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C12细胞在导电水凝胶支架上保持了良好的增殖活性,培养5 d后,10%PEDOT-HA/CS/XG支架上的细胞活力最高可达到对照组的120.42%,证明PEDOT-HA/CS/XG导电水凝胶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展现出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水凝胶支架 聚3 4-乙撑二氧噻吩 黄原胶 壳聚糖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