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城市热岛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文倩 李祥立 +1 位作者 端木琳 高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5-492,共8页
城市区域环境对建筑节能设计影响复杂,目前城市气候影响因素研究中建筑热工参数常被忽略.以大连市为例,利用WRF分析了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下建筑热工设计对城市夏季热岛强度的影响.首先,对模拟结果的误差检验表明WRF能够准确反映大连市... 城市区域环境对建筑节能设计影响复杂,目前城市气候影响因素研究中建筑热工参数常被忽略.以大连市为例,利用WRF分析了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下建筑热工设计对城市夏季热岛强度的影响.首先,对模拟结果的误差检验表明WRF能够准确反映大连市区域气候特征.当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减小,日间和夜间气温分别可降低约0.15 K和0.61 K,说明良好的热工性能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区域热环境.此外,当建筑屋面反照率由0.2增至0.6时,屋面温度最大降幅为5.50 K,近地面气温可降低0.15 K,城市热效应也有所减弱.因此未来建筑在满足节能设计标准时,采用反照率较大的表面材料,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营造良好的室内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土地利用数据 传热系数 反照率 城市热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住区环境优化:概念模型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1
2
作者 岳亚飞 杨东峰 +2 位作者 徐丹 陈石 李沛颖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其生活的住区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对住区环境的优化以支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有助于老年友好城市和健康城市的建设。然而既有研究在理论模型、指标选取和分析方法层面存在一定局限,制约了适应于老年人心理健... 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其生活的住区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对住区环境的优化以支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有助于老年友好城市和健康城市的建设。然而既有研究在理论模型、指标选取和分析方法层面存在一定局限,制约了适应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规划调整与干预策略的提出。本研究依托于可行能力、自我效能和社会生态模型视角的范式创新,构建适应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住区环境优化的概念模型,基于文献综述和概念模型提出研究框架:选取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住区建成和自然环境指标体系;利用多阶层模型、非线性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甄别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住区环境影响要素、临界阈值和作用机制。研究希冀为老年人心理健康友好型的环境规划和设计提供重点和方向,推动健康理念下的住区发展新模式,为老龄化健康住区的实践认知和设计导控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环境 心理健康 老年人 理论模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拼装双向预应力板结构试验研究
3
作者 邱大洪 王凤龙 +3 位作者 王清湘 邴晓 王克 任亮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高桩结构是码头工程普遍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多年来,码头上部结构耐久性受到挑战,对新型的整体拼装双向预应力板结构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所提出的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和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并提出了混凝土结构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 高桩结构是码头工程普遍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多年来,码头上部结构耐久性受到挑战,对新型的整体拼装双向预应力板结构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所提出的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和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并提出了混凝土结构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从而可根据模型试验所得的荷载能力来估算原型结构荷载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头上部结构设计理念 模型设计 荷载试验 相似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渔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规划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宇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4期161-161,175,共2页
渔港作为渔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渔船避风停泊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渔货装卸、交易中转、冷藏加工、物资补给、后勤服务、渔船渔具维修等重要功能。全面分析大连市渔港建设存在的问题,合理制定渔港发展规划,对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区建设... 渔港作为渔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渔船避风停泊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渔货装卸、交易中转、冷藏加工、物资补给、后勤服务、渔船渔具维修等重要功能。全面分析大连市渔港建设存在的问题,合理制定渔港发展规划,对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港 渔业经济 渔港规划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沙河流域水质监测断面优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雪峰 辛卓航 +3 位作者 刘启宁 刘向培 冷祥阳 张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1期18-22,共5页
基于大连市登沙河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采用系统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和物元分析法进行优化,筛选代表性断面。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监测断面个数减少了40%,相关性较高的相邻断面个数由优化前的71%减少为54%,优化前、后的样本方差齐且均值无显... 基于大连市登沙河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采用系统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和物元分析法进行优化,筛选代表性断面。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监测断面个数减少了40%,相关性较高的相邻断面个数由优化前的71%减少为54%,优化前、后的样本方差齐且均值无显著性差异。优化后的监测断面在显著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数据的代表性,使得断面重复布设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断面优化 系统聚类法 模糊聚类法 物元分析法 登沙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人工海岛的低影响开发建设方案研究
6
作者 李慧杰 刘海星 +1 位作者 周惠成 冷祥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4,共7页
为了研究人工海岛地区低影响开发(LID)方案设计对削减径流污染的效果和通过设置不同的LID设施增大雨水下渗从而降低土壤盐分的影响,利用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设计不同目标导向的LID方案。通过SWMM模型中的水质模块分析研究径流污染削... 为了研究人工海岛地区低影响开发(LID)方案设计对削减径流污染的效果和通过设置不同的LID设施增大雨水下渗从而降低土壤盐分的影响,利用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设计不同目标导向的LID方案。通过SWMM模型中的水质模块分析研究径流污染削减效果,通过建立SWMM模型模拟后的雨水下渗量与地下水潜水层下层水位之间的函数关系对模型中的压盐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根据LID设施的适建范围充分利用各类用地。绿色屋顶对屋面径流污染具有较好的削减作用,生态草沟对道路径流污染有较好削减作用,透水铺装增加雨水下渗以及压盐效果最优,另外设置具有错峰排水功能的雨水罐可取得较好的下渗效果,旨在为人工海岛雨水资源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海岛 低影响开发 径流污染 压盐 雨水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宜居的历史文化名城构建——《宁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探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东亮 孙英博 +2 位作者 陆彤 戴利人 邵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65,共8页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模式,宁安市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结合起来,提出构建生态宜居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从整合城市社会和人文资源入手,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整合、创新;结合经济发展背景,对区域空间...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模式,宁安市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结合起来,提出构建生态宜居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从整合城市社会和人文资源入手,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整合、创新;结合经济发展背景,对区域空间进行拓展和结构优化,以生态学原理合理设置城市用地空间和结构,构建合理高效的经济体系;对城中村、棚户区进行改造,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梳理城市空间,通过绿地和滨水空间体系的建立和景观风貌的规划,优化城市空间,构建景观怡人、独具人文特色的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宜居 历史文化 资源整合 总体规划 宁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湿环境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的耐久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趁趁 于国卿 +1 位作者 张大鹏 于爱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121,共3页
通过水浸模拟潮湿环境,研究潮湿环境对玻璃纤维筋和玄武岩纤维筋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及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降低了玻璃纤维筋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剪切强度,降低程度与浸泡时间和玻璃纤维筋直径有关;玻璃纤维筋在... 通过水浸模拟潮湿环境,研究潮湿环境对玻璃纤维筋和玄武岩纤维筋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及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降低了玻璃纤维筋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剪切强度,降低程度与浸泡时间和玻璃纤维筋直径有关;玻璃纤维筋在水中发生了后固化反应,玻璃纤维筋的力学性能变化是水浸作用和后期固化综合影响的结果。在水中浸泡降低了玄武岩纤维筋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剪切强度,这源于玄武岩纤维、树脂基体以及二者之间界面区域性能的退化;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玄武岩纤维筋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的降幅呈增大趋势,剪切强度的变化不规律。玻璃纤维筋的耐水性比玄武岩纤维筋的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筋 玄武岩纤维筋 水浸 潮湿环境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蓝绿空间对老年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探究与检验 被引量:15
9
作者 岳亚飞 杨东峰 徐丹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2期71-77,共7页
老年友好城市和健康城市的建设需要明晰蓝绿空间对老年心理健康的效益。针对既有文献在指标选取和空间跨度方面的单维性,利用区分个体和邻域层级的分层线性模型和多层结构方程模型,从城市蓝绿空间的质量(内部环境特征、景观格局指数)与... 老年友好城市和健康城市的建设需要明晰蓝绿空间对老年心理健康的效益。针对既有文献在指标选取和空间跨度方面的单维性,利用区分个体和邻域层级的分层线性模型和多层结构方程模型,从城市蓝绿空间的质量(内部环境特征、景观格局指数)与数量(可视性、可得性)维度系统比较对老年心理健康作用的差异,并从活动能力、环境感知和社会凝聚的中介路径,探寻造成差异的内在机制,同时在多空间尺度下检验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绿色空间的可视性相比可得性有更高的老年心理健康效益;多样化的中介路径使得蓝绿空间质量维度指标与老年心理健康的联系更为显著;蓝绿空间与老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中介效应呈现出空间圈层下的规律性分异特征。基于上述结果提出老年心理健康导向的城市蓝绿空间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心理健康 老年人 多层结构方程模型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城市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基于客观和感知的对比视角 被引量:21
10
作者 岳亚飞 杨东峰 徐丹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4,共9页
城市建成环境的基本属性是影响老年居民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可测得和可感知是从客观和主观维度对建成环境要素的描述,两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综合作用方式仍未探寻及验证。因此,论文结合积极生活生态模型、社会—生态健康模型和环境—... 城市建成环境的基本属性是影响老年居民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可测得和可感知是从客观和主观维度对建成环境要素的描述,两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综合作用方式仍未探寻及验证。因此,论文结合积极生活生态模型、社会—生态健康模型和环境—心理健康模型等理论,以大连市为例,融合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建成环境的客观和感知视角检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对比作用及内在影响机制,并在排除可能的居住、自选择样本后进一步进行验证。通过研究发现:超市、餐饮和美发店等基本服务设施的邻近性和聚集程度通过直接和感知的中介途径差异性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高聚集度会通过感知路径的噪声、不安全感和环境卫生状况等对老年人心理产生消极作用;步行道路的密集度和局部整合度、深度、连接度等车行道路的连通性在老年人日常出行范围的局限下对其心理层面的干预有限;住区配套休闲、景观和锻炼等设施的多样性通过直接和感知的中介路径同时正向作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住区的地下停车和高层的电梯设施相比于地面停车和多层步行上下楼对老年人心理有更为积极的影响;总体上相比于客观建成环境,感知环境在发挥中介效应的同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也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老年人 心理健康 感知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