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的微生物溶(降)解及其产物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韩威 佟威 +5 位作者 杨海波 赵秀琛 赵树昌 崔之栋 赵岩 冯朴荪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53-661,共9页
利用八种真菌及九种煤研究了氧化煤的微生物溶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种的溶解能力不同,需有适当的菌-煤匹配.考察了培养液组成、接种量、培养时间和作用温度,以及培养液-煤体系与空气接触面积等因素对溶煤作用的影响,得出... 利用八种真菌及九种煤研究了氧化煤的微生物溶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种的溶解能力不同,需有适当的菌-煤匹配.考察了培养液组成、接种量、培养时间和作用温度,以及培养液-煤体系与空气接触面积等因素对溶煤作用的影响,得出了溶煤效果较好的适宜条件,对煤溶产物进行了工业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红外、核磁、分子量和溶解特性等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溶煤产物是一种极性强、有类腐植酸结构和酸性、高度水溶性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混合物.试探了溶煤产物用于影响植物生长和水煤浆降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真菌 微生物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化学液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
作者 宋春财 王刚 胡浩权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248,共7页
随着化石燃料可开采量的减少和人类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由于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燃烧过程对环境的低污染性,CO2的净零排放等特性日益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生物质转化技术可分为生物法和... 随着化石燃料可开采量的减少和人类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由于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燃烧过程对环境的低污染性,CO2的净零排放等特性日益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生物质转化技术可分为生物法和热化学转化法,后者主要有气化、热解、高压液化及与煤共处理等工艺。其中生物质热化学液化由于比气化能得到更有价值的液体产物,操作温度比热解低,因而作为一项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工艺日益受到重视。综述了近五年来生物质热化学液化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热化学液化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及其主要组分的催化热解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2
3
作者 宋春财 胡浩权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97,共7页
利用热重分析法考察了农作物大豆、高粱、玉米、水稻秸秆及其主要成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以碳酸钠为催化剂时的热解行为 .结果表明 ,秸秆的主要热解区间为 2 0 0℃~ 40 0℃ ,此温度区挥发分析出量约占整个温度区析出量的 80 %... 利用热重分析法考察了农作物大豆、高粱、玉米、水稻秸秆及其主要成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以碳酸钠为催化剂时的热解行为 .结果表明 ,秸秆的主要热解区间为 2 0 0℃~ 40 0℃ ,此温度区挥发分析出量约占整个温度区析出量的 80 %~ 90 % .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 3种组分的热解特性差异很大 ,其中半纤维素热解主要集中在 2 5 0℃~ 340℃范围 ,纤维素在 30 0℃~ 40 0℃范围 ,而木质素的热解发生在一个相当宽的范围内 .热解温度为 60 0℃时 ,纤维素的热解转化率最高 ,半纤维素次之 ,木质素最低 .催化剂使秸秆及半纤维素的主要热解区向低温区间移动 .催化剂的加入可使半纤维素转化率略有提高 ,而对纤维素的作用与对半纤维素的作用正好相反 .催化剂对木质素的影响最为显著 ,其 DTG曲线由无催化剂时的单峰变为一大一小两个峰 ,主要热解区间向低温区移动较大 ,转化率也有所提高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热解在主要热解区间都可以用单段一级反应过程描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组分 催化热解 动力学 热重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胀预处理改善煤超临界萃取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浩权 钱晖 郭树才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3-226,共4页
兴隆煤分别用甲醇、四氢呋喃和吡啶溶胀处理后,再进行超临界甲苯萃取实验,以考察溶胀预处理对超临界萃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经吡啶或四氢呋喃溶胀处理后,可以明显改善萃取过程转化率及轻组分油的收率;在考察的萃取温度范... 兴隆煤分别用甲醇、四氢呋喃和吡啶溶胀处理后,再进行超临界甲苯萃取实验,以考察溶胀预处理对超临界萃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经吡啶或四氢呋喃溶胀处理后,可以明显改善萃取过程转化率及轻组分油的收率;在考察的萃取温度范围(340~400℃)内,吡啶溶胀煤与原煤相比,始终具有较高的萃取转化率和较低的气体产率;增大溶煤比和萃取压力有助于改善吡啶溶胀煤的超临界萃取效果。此外用FTIR和SEM对溶胀前后煤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胀 预处理 超临界萃取 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秸秆在水中热化学液化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宋春财 胡浩权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9-62,共4页
在 1 0 0ml半连续固定床萃取反应器中 ,利用非等温实验技术 ,对大连地区的玉米、大豆和高粱 3种生物质秸秆在水中的液化反应进行研究。实验采用 4因素 3水平的正交设计考察了压力、溶剂流量、升温速率及原料等因素对生物质秸秆在水中的... 在 1 0 0ml半连续固定床萃取反应器中 ,利用非等温实验技术 ,对大连地区的玉米、大豆和高粱 3种生物质秸秆在水中的液化反应进行研究。实验采用 4因素 3水平的正交设计考察了压力、溶剂流量、升温速率及原料等因素对生物质秸秆在水中的液化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在整个液化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裂解与缩聚反应的竞争 ,在前期以裂解为主 ,后期以缩合为主 ,而发生这一转折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反应条件的综合影响。在实验条件下 ,以总收率为考察目标时最佳工艺条件是采用玉米秸秆为液化原料 ,升温速率 4K/min ,压力在 2 0MPa,溶剂流量为 1ml/min,此时秸秆的干基总收率为 87.0 % ,液体收率 58.6 %。研究发现水在临界点附近表现出了较好的反应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秸秆 热化学 液化 超临界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膜处理染料水溶液的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振余 郭树才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5期7-10,共4页
对多孔炭膜处理染料水溶液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炭膜对染料与水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对所考察的几种染料,其截留率为95%~99%。
关键词 炭膜 分离 染料 水溶液 膜分离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壳炭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徐绍平 亓爱笃 郭树才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1-54,共4页
将核桃壳在不同温度下炭化,研究其炭化温度对产物产率和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取炭分子筛和活性炭、提取和分离化工产品,制造城市煤气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 核桃壳 炭化 活性炭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在不同气氛下热解脱硫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吴晓丹 胡浩权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2,共7页
对迄今为止有关不同气氛下煤热解脱硫的研究进行综述 .着重介绍了在氧化性气氛、还原性气氛和惰性气氛下的脱硫机理、脱硫效果及影响因素 ;并对不同气氛下的煤热解脱硫行为进行比较 。
关键词 热解 脱硫 研究进展 热解 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煤基炭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6
9
作者 邱介山 罗长齐 郭树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22,共8页
炭素材材料具有许多特性,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它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以煤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炭素材料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具有十分乐观的潜在发展前途,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将使煤化学、煤化工研究在高技术开发中占有一席这地... 炭素材材料具有许多特性,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它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以煤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炭素材料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具有十分乐观的潜在发展前途,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将使煤化学、煤化工研究在高技术开发中占有一席这地。依据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重点介绍煤基高性能炭素材料:炭分子筛、分子筛炭膜、富勒烯及缩合多环芳烃树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 炭分子筛 富勒烯 多环芳烃树脂 炭素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冶金焦制备富勒烯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介山 罗长齐 +4 位作者 周颖 李莲英 张红兵 王秀娜 周红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以冶金焦为原料用电弧法制备富勒烯,所得烟灰用甲苯索氏萃取。用质谱、高压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技术表征富勒烯产品。研究了实验操作条件及冶金焦性质与富勒烯产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粗富勒烯的产率及组成与冶金焦的挥发分密切相关;... 以冶金焦为原料用电弧法制备富勒烯,所得烟灰用甲苯索氏萃取。用质谱、高压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技术表征富勒烯产品。研究了实验操作条件及冶金焦性质与富勒烯产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粗富勒烯的产率及组成与冶金焦的挥发分密切相关;冶金焦的挥发分愈高,粗富勒烯的产率愈低。适宜的实验操作条件为:直流电流80A,反应器内氦气压力为20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焦 制备 碳60 碳70 布基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沉积法制空分用炭分子筛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邱介山 郭树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用碳沉积法对空分用炭分子筛的孔隙结构进行了调整。首先用煤焦油馏分油的有机溶液浸渍原料炭分子筛;然后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热处理,使吸附的烃类分子热裂解积碳从而实现炭分子筛孔隙结构的调变。研究了碳沉积条件对炭分子筛的空分性能... 用碳沉积法对空分用炭分子筛的孔隙结构进行了调整。首先用煤焦油馏分油的有机溶液浸渍原料炭分子筛;然后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热处理,使吸附的烃类分子热裂解积碳从而实现炭分子筛孔隙结构的调变。研究了碳沉积条件对炭分子筛的空分性能、微孔孔容及对O_2、N_2气体在炭分子筛中扩散的影响,结果发现,碳沉积减少了炭分子筛中孔径大于0.40nm的微孔数量,降低了O_2、N_2分子在炭分子筛中的扩散速度;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炭分子筛的空分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空气分离 微孔结构 碳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快速炭化活化法生产活性炭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邱介山 赵树昌 +1 位作者 邓贻钊 张毓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用落下床辐射炉,以K2CO3为催化剂,探讨了黄县褐煤在水蒸汽介质中催化快 速炭化生产活性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实验中所得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指标和吸附性 能指标已达到或接近某些市售活性炭的水平:这是一条由褐煤生产活性炭的新... 用落下床辐射炉,以K2CO3为催化剂,探讨了黄县褐煤在水蒸汽介质中催化快 速炭化生产活性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实验中所得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指标和吸附性 能指标已达到或接近某些市售活性炭的水平:这是一条由褐煤生产活性炭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 褐煤 催化裂化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灵武煤新法干馏半焦制备炭分子筛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邱介山 郭树才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2-87,共6页
以灵武不粘煤的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半焦为原料,综合使用碳化法和碳沉积法进行了空分富氮用炭分子筛的制备研究,考察了碳化和碳沉积工艺条件对产品空分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和XRD技术对产品炭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灵武... 以灵武不粘煤的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半焦为原料,综合使用碳化法和碳沉积法进行了空分富氮用炭分子筛的制备研究,考察了碳化和碳沉积工艺条件对产品空分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和XRD技术对产品炭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灵武煤的新法干馏半焦是制备炭分子筛的优良原料;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炭分子筛的空分性能可与进口的同类产品相媲美;炭分子筛是典型的无定形炭,其表面含氧官能团主要是C-O键和C=O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炭分子筛 制备 空气分离 干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褐煤的超临界萃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树才 胡浩权 +2 位作者 王锐 王林 Kurt Hedden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75-678,686,共5页
用超临界萃取方法对褐煤进行萃取研究,在半连续实验装置上进行了8种中国褐 煤样萃取试验.用甲苯作溶剂非等温萃取,萃取压力为10MPa.试验结果表明,萃 取转化率和萃取物产率与煤样挥发分呈线性关系,转化率介于30%-545... 用超临界萃取方法对褐煤进行萃取研究,在半连续实验装置上进行了8种中国褐 煤样萃取试验.用甲苯作溶剂非等温萃取,萃取压力为10MPa.试验结果表明,萃 取转化率和萃取物产率与煤样挥发分呈线性关系,转化率介于30%-545;萃取物 产率介于19%一32%.加入10%四氢萘于甲苯溶剂中.转化率由38%增至62%, 萃取物产率由20%增至40%,对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处理,动力学参数与煤的H/C 原子比有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萃取 超临界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气凝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长海 郭树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7年第5期13-15,26,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轻质纳米级多孔性非晶炭素材料──炭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性能以及用途,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炭气凝胶 凝胶 炭素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雁褐煤超临界萃取液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树才 王林 胡浩权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7-64,共8页
本文用非等温技术对中国大雁褐煤进行了超临界气体萃取的研究.所得结果是:萃取油类产物产率是低温干馏油产率的2.7倍;萃取物产率随压力升高而增加;溶剂甲苯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或四氢萘,萃取物产率和萃取转化率都有很大提高.大雁褐煤萃... 本文用非等温技术对中国大雁褐煤进行了超临界气体萃取的研究.所得结果是:萃取油类产物产率是低温干馏油产率的2.7倍;萃取物产率随压力升高而增加;溶剂甲苯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或四氢萘,萃取物产率和萃取转化率都有很大提高.大雁褐煤萃取物中有50%是沥青质,25%是油.萃取过程可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来描述.萃取物的结构单元主要由芳环和脂环所构成,萃取物的平均分子量为448,芳碳率为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超临界 萃取 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入同种及异种气(汽)体强化水平管束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岫庄 沈自求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58-64,共7页
本文提出了从管束下部通入同种及异种气(汽)体强化水平管束沸腾传热的新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沸腾工质为F-113,同种汽体为F-113蒸汽,异种气(汽)体分别为空气和水蒸汽。结果表明:管束的传热系数明显提高。特别是通入异种不凝性气体(空... 本文提出了从管束下部通入同种及异种气(汽)体强化水平管束沸腾传热的新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沸腾工质为F-113,同种汽体为F-113蒸汽,异种气(汽)体分别为空气和水蒸汽。结果表明:管束的传热系数明显提高。特别是通入异种不凝性气体(空气)时,沸腾传热得到很大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气体 强化 水平管束 沸能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丁烷水蒸气重整中热裂解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钰 徐绍平 +3 位作者 韩壮 郭树才 罗长齐 赵飞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8-90,共3页
在无催化剂作用下 ,对正丁烷水蒸气重整中的热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 .采用常压固定床管式反应器 ,考察了反应温度、水碳比等因素对正丁烷水蒸气重整中热裂解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正丁烷热裂解加剧 ,达到 75 0℃时裂解完... 在无催化剂作用下 ,对正丁烷水蒸气重整中的热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 .采用常压固定床管式反应器 ,考察了反应温度、水碳比等因素对正丁烷水蒸气重整中热裂解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正丁烷热裂解加剧 ,达到 75 0℃时裂解完全 .75 0℃是考察催化剂的蒸汽转化活性的适宜温度 ,水碳比增加 ,使丁烷分压下降 ,反应产气量、正丁烷转化率和 C1选择性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烷 水蒸气重整 热裂解 常压固定床管式反应器 反应温度 水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催化加氢基础研究动态评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文英 谢克昌 郭树才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5-44,共10页
介绍和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CO_2催化加氢研究的动态,其中包括CO_2催化加氢研究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和该过程的反应机理。催化氢化的产物涉及到烷烃(CH_4)和含氧化合物(CH_3OH)。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催化加氢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褐煤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代佳 罗长齐 +3 位作者 郭树才 陈沅 周粤生 容海 《洁净煤技术》 CAS 1998年第1期33-35,43,共4页
在实验室10kg/h处理量的连续实验装置上,以南宁褐煤为原料,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劣质的南宁褐煤,可以生产符合城市煤气标准的中热值煤气、轻质焦油和活性半焦。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工艺特点、原料煤热解特性、... 在实验室10kg/h处理量的连续实验装置上,以南宁褐煤为原料,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劣质的南宁褐煤,可以生产符合城市煤气标准的中热值煤气、轻质焦油和活性半焦。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工艺特点、原料煤热解特性、产品分布、组成、性状及加工利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解 固体热载体 热值煤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