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乙二醇单乙醚基钡-三异丁基铝-正丁基锂引发体系合成高反式1,4-聚丁二烯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雪涛 张春庆 +3 位作者 李杨 郭欢欢 宋顺玺 王玉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6-321,共6页
采用二乙二醇单乙醚基钡-三异丁基铝-正丁基锂(BaDEGEE—TIBA—n—BuLi)三组分阴离子引发体系合成了不同反式1,4-聚丁二烯含量(质量分数最高可达92.1%)的高反式1,4-聚丁二烯(HTPB),HTPB的相对分子质量呈单峰分布,相对分子... 采用二乙二醇单乙醚基钡-三异丁基铝-正丁基锂(BaDEGEE—TIBA—n—BuLi)三组分阴离子引发体系合成了不同反式1,4-聚丁二烯含量(质量分数最高可达92.1%)的高反式1,4-聚丁二烯(HTPB),HTPB的相对分子质量呈单峰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1.35左右。考察了催化剂组分的配比(n(Ba):n(Li)和n(Al):n(Li))、聚合温度对HTPB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n(Ba):n(Li)的增大,HTPB的含量增加,当n(Ba):n(Li)〉0.30时,单体转化率显著下降;随n(Al):n(Li)的增大,HTPB的含量增加,当n(Al):n(Li)〉1.00时,单体转化率明显下降;随聚合温度的降低,HTPB的含量略有增加。确定了合成HTPB的最佳工艺参数(H(Ba):n(Li)=0.20~0.40、n(Al):n(Li)=025~1.00、聚合温度60~80℃,探讨了BaDEGEE—TIBA—n—BuLi三组分阴离子引发体系合成HTPB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二醇单乙醚基钡 三异丁基铝 正丁基锂 丁二烯 高反式1 4-聚丁二烯 阴离子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分散体系苯乙烯悬浮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窦家林 李杨 +2 位作者 张春庆 韩冰 王玉荣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1,共5页
以磷酸三钙(TCP)/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复合分散体系、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水为介质进行苯乙烯(St)的悬浮聚合,考察了复合分散剂的用量与配比、引发剂种类与用量及聚合温度、搅拌速率、水油比、杂质等因素对悬浮聚合的影响,并... 以磷酸三钙(TCP)/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复合分散体系、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水为介质进行苯乙烯(St)的悬浮聚合,考察了复合分散剂的用量与配比、引发剂种类与用量及聚合温度、搅拌速率、水油比、杂质等因素对悬浮聚合的影响,并表征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复合分散剂总量占St单体质量的0.24%左右,m(TCP)/m(HEC)=1:1,BPO占St单体质量的0.80%,水与St单体的质量比为(2~3):1,搅拌速率为350r/min,聚合温度为(90±1)℃,所制得的PS珠粒粒径大小适中,分布集中,830~2360μm的质量分数达84.93%,珠粒透明度良好,收率高达9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苯乙烯 悬浮聚合 复合分散剂 双官能度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纳米无机粒子原位悬浮聚合制备EPS纳米复合材料
3
作者 韩冰 李杨 +1 位作者 申凯华 王玉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9,共6页
采用自由基原位悬浮聚合方法,由苯乙烯/纳米无机粒子(NIP)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PSNC),再以戊烷为发泡剂制备了可发性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EPSNC),筛选了NIP改性剂的种类。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EPSNC进行表征,研究... 采用自由基原位悬浮聚合方法,由苯乙烯/纳米无机粒子(NIP)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PSNC),再以戊烷为发泡剂制备了可发性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EPSNC),筛选了NIP改性剂的种类。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EPSNC进行表征,研究了EPSNC的分子结构和热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EPSNC泡体内部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NIP含量对其泡体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钛酸酯偶联剂改性NIP(M-NIP)聚合产率最高;M-NIP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对EPSNC的相对分子质量影响不大,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含有M-NIP的EPSNC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EPSNC发泡时NIP起成核作用,M-NIP能够均匀地分散在EPSNC中,其泡孔堆积有序,细密一致,且多为闭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发性聚苯乙烯 纳米无机粒子 原位悬浮聚合 复合材料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钠/三异丁基铝体系合成星形聚苯乙烯的研究
4
作者 吴家红 李杨 王玉荣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阻滞阴离子调控技术,通过"先核后臂"法以NaH/三异丁基铝(i-Bu3Al)与苯乙烯、二乙烯基苯(DVB)反应制备的多钠引发剂为核,乙苯为溶剂,合成了星形聚苯乙烯(PS)(cs-PS);通过"先臂后核"法,以NaH/i-Bu3Al直接引发苯... 采用阻滞阴离子调控技术,通过"先核后臂"法以NaH/三异丁基铝(i-Bu3Al)与苯乙烯、二乙烯基苯(DVB)反应制备的多钠引发剂为核,乙苯为溶剂,合成了星形聚苯乙烯(PS)(cs-PS);通过"先臂后核"法,以NaH/i-Bu3Al直接引发苯乙烯聚合,DVB为偶联剂,也合成了星形聚苯乙烯(as-PS)。采用气相色谱测定了聚苯乙烯钠与DVB中四种组分在100℃下的聚合反应速率,并用凝胶渗透色谱分析测试了聚合物的分子参数及平均臂数。结果表明:聚苯乙烯钠与DVB中四种组分的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呈假一级动力学关系;随着n(DVB)/n(NaH)的增加,cs-PS和as-PS的相对分子质量均逐渐增加,相对分子量分布均变宽,平均臂数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阻滞阴离子聚合 氢化钠 星形聚合物 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法合成ABS树脂 Ⅰ.相转变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志省 李杨 +3 位作者 杜晓旭 张微 郑君双 王玉荣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2,共5页
分别以4种聚丁二烯橡胶作增韧剂,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DP275B)为引发剂,采用本体法合成了丙烯情-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用折光指数法监测预聚合阶段的单体转化率,重点考察了不同聚合工艺条件下橡胶对ABS合成过程中相转... 分别以4种聚丁二烯橡胶作增韧剂,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DP275B)为引发剂,采用本体法合成了丙烯情-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用折光指数法监测预聚合阶段的单体转化率,重点考察了不同聚合工艺条件下橡胶对ABS合成过程中相转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Li系700A橡胶聚合体系的黏度最大,相转变过程亦最为显著;随着橡胶用量的增加,聚合体系的黏度显著增加;采用DP275B(用量大于或等于210μg/g)和适中的搅拌速率均可观察到明显的相转变过程;随着Li系700A橡胶和DP275B用量的增加,相转变过程均有所后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本体聚合 双官能团引发剂 聚丁二烯橡胶相转变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滞阴离子聚合法合成星型聚苯乙烯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艳色 李杨 +2 位作者 张月媛 张春庆 王玉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29-935,共7页
采用阻滞阴离子聚合法,以自制多锂(m-Li)为引发剂、三异丁基铝(TIBA)为阻滞剂、环己烷为溶剂,合成了一系列星型聚苯乙烯。考察了不同聚合条件下苯乙烯的聚合动力学行为,并求出相应的假一级表观增长速率常数和表观增长反应活化能(E″);... 采用阻滞阴离子聚合法,以自制多锂(m-Li)为引发剂、三异丁基铝(TIBA)为阻滞剂、环己烷为溶剂,合成了一系列星型聚苯乙烯。考察了不同聚合条件下苯乙烯的聚合动力学行为,并求出相应的假一级表观增长速率常数和表观增长反应活化能(E″);考察了阻滞剂用量对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聚合条件下苯乙烯的聚合反应为一级反应;在一定聚合温度下,随n(TIBA):n(m-Li)的增大,苯乙烯聚合速率显著降低,当n(TIBA):n(m-Li)≥1时,聚合被完全阻滞;降低聚合温度亦能降低聚合反应速率,但n(TIBA):n(m-Li)的变化对聚合速率的影响更明显;随n(TIBA)∶n(m-Li)的增大,E″增大,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加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阻滞阴离子聚合 星型聚苯乙烯 多锂引发剂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法合成ABS树脂 Ⅱ.预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杜晓旭 于志省 +3 位作者 李杨 李永田 黄立本 王玉荣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以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DP275B)引发苯乙烯、丙烯腈在聚丁二烯橡胶上接枝共聚合。考察了不同聚合工艺条件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预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规律,并求出相应的假一级表观增长反应速...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以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DP275B)引发苯乙烯、丙烯腈在聚丁二烯橡胶上接枝共聚合。考察了不同聚合工艺条件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预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规律,并求出相应的假一级表观增长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一级线性关系;镍系高顺式橡胶BR9004体系的预聚合反应速率最快;增加引发剂DP275B浓度、提高引发温度、降低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700A用量和聚合搅拌速率均可加快ABS预聚合反应速率;当w(700A)为5.0%,w(DP275B)为0.021%时,共聚单体的表观增长反应活化能为10.84 kJ/mol,频率因子为0.12 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本体聚合 预聚合反应动力学 聚丁二烯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Ziegler-Natta催化剂协同催化丙烯聚合 被引量:5
8
作者 牛慧 许泽楠 董金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4-682,共9页
基于茂金属催化剂rac-CH2(3-t Bu-1-Ind)2Zr Cl2和以双醚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Mg Cl2/Ti Cl4型Ziegler-Natta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MAO)和三异丁基铝分别作为Zr和Ti两种催化剂组分的助催化剂,研究了Zr-Ti协同催化下的丙烯聚合,考察了丙... 基于茂金属催化剂rac-CH2(3-t Bu-1-Ind)2Zr Cl2和以双醚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Mg Cl2/Ti Cl4型Ziegler-Natta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MAO)和三异丁基铝分别作为Zr和Ti两种催化剂组分的助催化剂,研究了Zr-Ti协同催化下的丙烯聚合,考察了丙烯压力、溶剂种类、两种催化剂比例等对聚合的影响;用1H NMR,GPC,SEM等手段分析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将具有产生端基含乙烯基双键的聚丙烯大分子单体功能的茂金属催化剂和具有催化丙烯共聚功能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组合后,在较低的丙烯聚合压力(0.2 MPa)下只得到大分子单体和线型聚丙烯的混合物,而在较高压力(0.4 MPa)下可获得支化聚丙烯,进一步增加Zr-MAO浓度可大幅提高大分子单体的转化率,聚合物的Mark-Houwink曲线呈长链支化特征,所得聚丙烯粒子具有良好的球形颗粒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催化剂 ZIEGLER-NATTA催化剂 协同催化 丙烯聚合 支化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晶等规聚丙烯的制备原理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牛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β晶等规聚丙烯(β-iPP)作为聚丙烯树脂的重要品种,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延展性能和高的热变形温度,在管材、薄膜、微波加热容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β-iPP特有的球晶结构、βα-再结晶现象和β-α晶型转变特性等是赋予其优良性能的... β晶等规聚丙烯(β-iPP)作为聚丙烯树脂的重要品种,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延展性能和高的热变形温度,在管材、薄膜、微波加热容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β-iPP特有的球晶结构、βα-再结晶现象和β-α晶型转变特性等是赋予其优良性能的内在原因。综述了不同晶型聚丙烯特别是β-iPP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制备原理,重点介绍了成核剂共混法制备β-iPP的研究进展和趋势,并基于β-iPP的性能特点介绍了其主要应用领域,对β-iPP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β晶改性 成核剂共混 釜内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塑料回收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2
10
作者 关成 姜子波 +2 位作者 何松元 张静 姜浩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8,共3页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回收塑料行业现在的发展状况,包括地区分布、人员构成、回收方法等。目前我国塑料回收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理顺上游回收分拣、完成产业升级、完善监管。根据我国当前形势,以监管促发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回收塑料行业现在的发展状况,包括地区分布、人员构成、回收方法等。目前我国塑料回收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理顺上游回收分拣、完成产业升级、完善监管。根据我国当前形势,以监管促发展,积极建立并完善监管机制已经迫在眉睫,为保障塑料回收行业健康发展对建立相关监管办法提供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塑料 回收再利用 监管 产业分布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优化乙烯原料
11
作者 郭春刚 李战胜 +3 位作者 熊纯青 李杨 张春庆 王玉荣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97,共4页
多元芳烃/烷烃混合物的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是降低石脑油的芳烃含量,生产低芳优质乙烯原料的潜在技术.以独山子石化公司提供的直馏石脑油为原料,采用芳烃优先透过的商品渗透汽化膜对渗透汽化降低芳烃含量,优化乙烯原料进行探索.研究结果... 多元芳烃/烷烃混合物的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是降低石脑油的芳烃含量,生产低芳优质乙烯原料的潜在技术.以独山子石化公司提供的直馏石脑油为原料,采用芳烃优先透过的商品渗透汽化膜对渗透汽化降低芳烃含量,优化乙烯原料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石脑油渗透汽化过程的渗透通量在0.08-1.07 kg/(m^2.h)之间,增浓系数在1.4-4.5之间;不同芳烃组分的增浓系数随碳数增大而降低.随切割比增大,石脑油的芳烃含量下降.切割比为20%时,石脑油的芳烃质量分数由7.52%降至4.67%,下降了38%,初步证实了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降低石脑油的芳烃含量,优化乙烯原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石脑油 芳烃/烷烃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形态对β-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陈旭 刘小燕 +2 位作者 马文辉 张长军 牛慧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7,共4页
利用一种球形复合催化剂体系,通过环管聚合工艺直接生产出了具有β晶型的聚丙烯树脂,并与类球形复合催化剂体系所得聚合物进行对比,研究了催化剂形貌对β-晶型聚丙烯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球形催化剂体系所得聚合物β晶... 利用一种球形复合催化剂体系,通过环管聚合工艺直接生产出了具有β晶型的聚丙烯树脂,并与类球形复合催化剂体系所得聚合物进行对比,研究了催化剂形貌对β-晶型聚丙烯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球形催化剂体系所得聚合物β晶分布更为均匀,且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球形形态;这种β晶型聚丙烯树脂的室温冲击性能显著优于类球形催化剂所得树脂的,亦明显优于熔融共混方法制备的β晶型聚丙烯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聚丙烯树脂 催化剂 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原位法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 被引量:4
13
作者 常丽 胡雁鸣 +3 位作者 李杨 史正海 吕权 王玉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0-855,共6页
采用本体原位法,以膦酸酯钕盐/氢化二异丁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为稀土催化剂在苯乙烯(St)中制备了聚丁二烯(PB)橡胶;在PB橡胶液中,以3,6,9-三甲基-3,6,9-三乙基-1,4,7-三过氧烷为多官能度引发剂,自由基聚合St制备了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 采用本体原位法,以膦酸酯钕盐/氢化二异丁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为稀土催化剂在苯乙烯(St)中制备了聚丁二烯(PB)橡胶;在PB橡胶液中,以3,6,9-三甲基-3,6,9-三乙基-1,4,7-三过氧烷为多官能度引发剂,自由基聚合St制备了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利用1H NMR,FTIR,GPC等手段对PB橡胶和HIPS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PB橡胶中St结构单元的摩尔分数低至1.01%,顺式-1,4-丁二烯结构单元的摩尔分数高达96.6%。实验结果表明,在St聚合时,温度的升高有利于St转化率的提高,温度为145℃时St的最终转化率接近100%,但温度的升高使聚苯乙烯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有所下降;PB橡胶用量和搅拌转速增加时,聚合反应速率和St转化率降低。HIPS的冲击强度可高达166.2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催化剂 多官能度引发剂 本体原位法 聚丁二烯橡胶 高抗冲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集成胶乳增韧ABS树脂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国强 李杨 +4 位作者 申凯华 张峰 张东梅 史晶虹 王玉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31,共5页
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方法,通过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合技术,设计合成了新型三元集成胶乳(SIBL)替代传统成本较高的聚丁二烯胶乳(PBL),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将高温乳液法制备的SIBL进行附聚,再经过乳液接... 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方法,通过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合技术,设计合成了新型三元集成胶乳(SIBL)替代传统成本较高的聚丁二烯胶乳(PBL),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将高温乳液法制备的SIBL进行附聚,再经过乳液接枝法制备高胶含量的ABS粉料,最后将ABS粉料与本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掺混、熔融挤出、造粒,制备了低成本新型ABS树脂。考察3种单体配比对SIBL聚合动力学和粒径大小、分布、凝胶含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制备三元集成胶乳的方法可行,得到的增韧ABS树脂综合性能优异,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由139J/m提高到233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胶乳 乳液共聚合 附聚 接枝共聚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锂法的炔基功能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琳燦 冷雪菲 +5 位作者 韩丽 李超 张松波 雷岚 马红卫 李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6-874,共9页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SIS)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建立高效、精准、普适的SIS功能化方法一直是提高TPE材料性能的关键.首先,利用双烯单体与单官能度引发剂的反应合成了双官能度的双锂引发剂;然后采...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SIS)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建立高效、精准、普适的SIS功能化方法一直是提高TPE材料性能的关键.首先,利用双烯单体与单官能度引发剂的反应合成了双官能度的双锂引发剂;然后采用双锂引发法,以炔基功能化单体封端,高效合成了α,ω-端炔基官能化SIS聚合物.采用叔丁醇锂作为异戊二烯聚合段的调节剂,叔丁醇钾作为苯乙烯聚合段的调节剂,合成了低乙烯基结构含量(5.8%)、窄分子量分布(<1.17)的SIS三嵌段聚合物;再向SIS三嵌段聚合物中一步加入炔基官能化的1,1-二苯基乙烯(DPE)衍生物进行封端,以高于90%的收率高效合成了α,ω-端炔基官能化SIS三嵌段模块聚合物,借助炔基的高效点击反应,实现了功能化及拓扑化TPE材料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阴离子聚合 双锂引发剂 炔基功能化 热塑性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土催化在苯乙烯中合成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立 许蔷 +3 位作者 庄彬彬 张长浩 王玉荣 李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共6页
采用钕系稀土催化剂Nd(P204)3/Al(i-Bu)2H/CHCl3,以苯乙烯为溶剂兼做单体,进行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丁二烯(Bd)三元共聚合反应,制备St/Ip/Bd三元集成橡胶(SIBR)。研究了经Ip、Bd陈化的催化剂对聚合活性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催化剂各组... 采用钕系稀土催化剂Nd(P204)3/Al(i-Bu)2H/CHCl3,以苯乙烯为溶剂兼做单体,进行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丁二烯(Bd)三元共聚合反应,制备St/Ip/Bd三元集成橡胶(SIBR)。研究了经Ip、Bd陈化的催化剂对聚合活性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催化剂各组成用量对共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只有加入Ip或Bd陈化后才具有聚合活性;随着[Al]、[Cl]、[Nd]用量的增加,SIBR中St组分含量逐渐升高并在一定范围内可实现调控;[Cl]用量变化对SIBR高立体选择性和相对分子质量控制稳定性最好,其Ip、Bd组分1,4-结构含量均在98%以上,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均控制在2×105左右;[Al]、[Nd]用量增加,SIBR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SIBR只有1个Tg,且随着St和Ip组分含量增加而升高;合成了Ip、Bd组分1,4-结构高立体选择性(>95%)的无规SI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系稀土催化剂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 共聚合反应 组分含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液体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闯 李杨 +3 位作者 张春庆 张红霞 周娟娟 王玉荣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42,共6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制备了线型和星型液体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LBSC)、含渐变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采用甲酸-H_2O_2原位法对上述LBSC进行了环氧化反应。考察了H_2O_2用量、环氧化反应时间和温度、相对分子质量、苯乙烯含量和序列结构... 采用阴离子聚合制备了线型和星型液体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LBSC)、含渐变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采用甲酸-H_2O_2原位法对上述LBSC进行了环氧化反应。考察了H_2O_2用量、环氧化反应时间和温度、相对分子质量、苯乙烯含量和序列结构等对LBSC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了环氧化液体丁苯共聚物(ELBSC)偶联剂对聚丁二烯活性链末端偶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H_2O_2用量可以得到环氧值可控的ELBSC,当H_2O_2与丁苯共聚物中聚丁二烯双键的摩尔比为0.6,反应时间在120 min,温度在50℃时可达到最大环氧值;随着ELBSC用量的增加,偶联效率逐渐增大,相对臂数逐渐减小,在环氧基团与锂的摩尔比为1.0时偶联效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环氧化反应 环氧值 序列结构 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分布液体聚丁二烯的聚合动力学及加氢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阳峰 李杨 +2 位作者 张春庆 王艳色 王玉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2-1276,共5页
以环己烷为溶剂、高浓度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采用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不同低相对分子质量液体聚丁二烯。考察了聚合温度和引发剂浓度对丁二烯聚合动力学的影响。采用GPC技术测定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采用1HNMR技术测定试样... 以环己烷为溶剂、高浓度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采用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不同低相对分子质量液体聚丁二烯。考察了聚合温度和引发剂浓度对丁二烯聚合动力学的影响。采用GPC技术测定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采用1HNMR技术测定试样的加氢度。实验结果表明,单体浓度对液体聚丁二烯聚合的反应速率呈一级关系,求得不同条件下假一级表观增长速率常数,得到表观增长活化能为112 kJ/mol,指数前因子为3.67×1019L/(mol.min);在聚合温度为313 K条件下,得到窄分布液体聚丁烯的聚合动力学方程;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3 000的窄分布液体聚丁二烯加氢后,加氢度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聚合 液体聚丁二烯 丁二烯聚合动力学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间苯二甲胺单体的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安然 王鑫 +1 位作者 乔文强 王植源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1-1147,共7页
间苯二甲胺分别与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和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在间甲酚中通过一步法合成了5种聚酰亚胺(PI)... 间苯二甲胺分别与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和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在间甲酚中通过一步法合成了5种聚酰亚胺(PI)。采用FTIR、;HNMR、DSC、TGA、UV-Vis、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I特性黏数在0.36~1.44 dL/g之间,在间甲酚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DMA测得P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84~243℃之间,N;气氛下5%热失重温度为485~538℃,热稳定性优异;PI薄膜在400 nm处的透过率为24%~85%,500 nm的透过率可达69%~88%,截止波长在308~367 nm之间,具有良好的透明性;PI薄膜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在41.1~85.3 MPa、1.7~2.1 GPa和2.5%~8.7%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间苯二甲胺 透明性 一步法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官能度过氧化物引发制备HIPS树脂 Ⅰ.预聚合动力学
20
作者 王淑敏 李杨 +3 位作者 张春庆 杜晓旭 常丽 王玉荣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以多官能度过氧化物3,6,9-三甲基-3,6,9-三乙基-1,4,7-三过氧烷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预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发现:聚合温度由125℃逐渐升高到145℃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由0.0075%增加到0.0200%时... 以多官能度过氧化物3,6,9-三甲基-3,6,9-三乙基-1,4,7-三过氧烷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预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发现:聚合温度由125℃逐渐升高到145℃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由0.0075%增加到0.0200%时,聚合速率逐渐加快;当引发剂质量分数高于0.0200%时,聚合速率变化不大;随着基础胶质量分数由5%增加到15%和乙苯质量分数从10%增加到30%,聚合速率逐渐降低。不同引发剂引发聚合的效果与其官能度、半衰期及聚合温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聚苯乙烯 多官能度引发剂 本体聚合 预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