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25杂化炭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美悦 李琳 +3 位作者 张萍萍 徐家家 郁焦竹 王同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490,共6页
通过在炭膜前驱体中添加纳米二氧化钛-P25粒子制备了P25杂化炭膜,并采用TG、SEM、TEM、XRD、气体渗透性能测试等表征方法探讨添加P25纳米粒子对杂化炭膜的热解过程、微观结构及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25纳米粒子的加入提高了聚... 通过在炭膜前驱体中添加纳米二氧化钛-P25粒子制备了P25杂化炭膜,并采用TG、SEM、TEM、XRD、气体渗透性能测试等表征方法探讨添加P25纳米粒子对杂化炭膜的热解过程、微观结构及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25纳米粒子的加入提高了聚合物膜的热稳定性;P25粒子因团聚形成一定的堆积间隙并与炭基体形成了界面孔隙。气体渗透性能测试表明,P25的引入显著地提高了气体渗透通量,并随添加量增加提高而更加明显,气体选择性略有降低,分离机理仍以分子筛分为主;炭化终温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气体选择性,但气体渗透性有所降低。当P25添加量为20wt%,炭化终温为700℃时,所制备的杂化炭膜其H2、CO2、O2、N2、CH4气体渗透性分别为1769.2、1558.6、410.2、55.5和26.8 Bar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膜 气体分离 杂化炭膜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SBS水乳型纸塑复膜胶粘剂制备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畅 贺高红 +1 位作者 李建英 陈国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09-211,217,共4页
采用SBS热塑性弹性体为胶粘剂主要原料,松香为增粘剂,环己烷为溶剂,OP-10 为乳化剂,制备出一种新型以O/W型乳状液形态存在的环境友好型纸塑复合胶粘剂。考察了乳化时间、乳化速率、表面活性剂用量、SBS 浓度以及含水量等参数对SBS乳状... 采用SBS热塑性弹性体为胶粘剂主要原料,松香为增粘剂,环己烷为溶剂,OP-10 为乳化剂,制备出一种新型以O/W型乳状液形态存在的环境友好型纸塑复合胶粘剂。考察了乳化时间、乳化速率、表面活性剂用量、SBS 浓度以及含水量等参数对SBS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并获得了优化工艺参数条件。制备的水乳胶粘接强度足够大,满足纸塑复膜的应用要求,还初步考察了聚合物PVA对此种SBS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借助显微镜直接观察了PVA的加入所引起水乳胶粒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水乳胶 O/W型乳状液 纸塑复合胶粘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反应器中乙醇缓解产物抑制的机制
3
作者 张少锋 刘释水 +3 位作者 金锐 王云晴 吴雪梅 贺高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质子交换膜反应器反应条件温和、氢气传质阻力小,但产物抑制会导致产物积累和加氢性能下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微观角度探究了模型反应马来酸加氢产生产物抑制的原因,提出乙醇缓解产物抑制的作用机制.通... 质子交换膜反应器反应条件温和、氢气传质阻力小,但产物抑制会导致产物积累和加氢性能下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微观角度探究了模型反应马来酸加氢产生产物抑制的原因,提出乙醇缓解产物抑制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非均相体系中相互作用能、吸附能和吸附形态学,发现产物琥珀酸弱的极性和电离能力及稍强的竞争吸附能力使得其倾向远离溶剂水而吸附在碳载体表面,是产物抑制的主要原因.而乙醇可以通过溶剂化作用和竞争吸附作用降低琥珀酸与碳载体亲和力并增强其与水的亲和力,添加1 mol/L乙醇时,琥珀酸在碳载体上吸附能降低了约1.0 kcal/mol,而与混合溶剂乙醇/水相互作用能增加了2.8 kcal/mol,这可以将琥珀酸从碳载体表面释放并进入溶液中,有效缓解产物抑制.乙醇缓解产物抑制的机制可以为竞争吸附剂的优选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提高质子交换膜反应器的非均相加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反应器 产物抑制 溶剂化作用 竞争吸附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催化剂用于电化学氢泵分离含氢气体的研究
4
作者 潘东伟 崔福军 +3 位作者 季鹏飞 杜国栋 贺高红 吴雪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76,共6页
利用偏钨酸铵前驱体静电纺丝-焙烧法设计制备了具有一维多孔纳米纤维形貌的非贵金属WO_(3)氢氧化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维多孔WO_(3)纤维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氢氧化活性和电化学活性面积,其电化学活... 利用偏钨酸铵前驱体静电纺丝-焙烧法设计制备了具有一维多孔纳米纤维形貌的非贵金属WO_(3)氢氧化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维多孔WO_(3)纤维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氢氧化活性和电化学活性面积,其电化学活性面积达到商业化Pt/C催化剂的77.3%。使用非贵金属WO_(3)催化剂的电化学氢泵表现出较好的氢气分离性能,在模拟天然气制氢的H_(2)/CO_(2)混气中氢体积分数为75%、混气流量为20 sccm时,与Pt/C催化剂电化学氢泵的电流-电压曲线几乎重合。结果表明,非贵金属WO_(3)氢氧化催化剂用于电驱动氢分离具有可行性,极大地拓展了电化学氢泵在氢分离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氢泵 氢气分离 氧化钨催化剂 能量效率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