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思践悟培育科学素养,知行合一发挥“慧眼”专长——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宿艳 王秀云 +4 位作者 郭慧敏 张艳娟 张馨文 尚芸廷 姜文凤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融入不够而导致的学生职业使命感和价值观薄弱问题,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实验内容中,制定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的“三位一体”育人目标,建设了“六聚焦”的思... 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融入不够而导致的学生职业使命感和价值观薄弱问题,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实验内容中,制定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的“三位一体”育人目标,建设了“六聚焦”的思政案例库,实施了“七融进”的课程思政教学举措,创新了“五联动”的思政育人设计,打造了有深度、有温度的挑战性课堂,与学生进行知识的对话、思维的对话和心灵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思政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数值模拟在能源小分子电催化还原体系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聂全灏 宋雪旦 +2 位作者 刘朔 于畅 邱介山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H_(2)O、CO_(2)、N_(2)等小分子物质的电催化转化技术在氢气、甲烷、氨等化学品合成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光伏、风电、水电等发电技术的发展,电催化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应用空间。然而,电催化体系的复杂多相反应过程涉及电化... H_(2)O、CO_(2)、N_(2)等小分子物质的电催化转化技术在氢气、甲烷、氨等化学品合成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光伏、风电、水电等发电技术的发展,电催化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应用空间。然而,电催化体系的复杂多相反应过程涉及电化学、传质、传热等多物理场的强耦合作用,传统实验方法难以全面解析其内在机理,制约了电催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限元数值模拟是基于电场、温度场和流动场等物理场耦合建立电催化体系的数学物理模型,模拟体系内部的电催化反应、物质传递、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等过程的有效方法,能够揭示电催化体系中“构-效”关系的内在规律,指导设计和优化电催化体系。梳理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在电催化领域中的发展历程,简介了电催化体系中有限元数值模拟的计算流程,指出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在电催化体系中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从催化剂结构设计、边界条件调控、反应器设计3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有限元数值模拟在能源小分子电催化转化技术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在电催化领域中的发展方向。有限元数值模拟正在从辅助分析工具发展为电催化体系优化的重要驱动力。随着计算方法的进步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有望在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机制解析、工业级电解槽放大等关键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加速能源小分子电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数值模拟 催化 有限元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增强的高性能亚胺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3
作者 刘全丽 王张雨 +1 位作者 耿孝东 朱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27,共7页
有机化合物由于其高容量和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用作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比容量低与循环寿命短限制了它们的发展.为此,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C=N(亚氨基)官能团和多甲基结构的化合物六甲基-六氮杂三萘(HATN-Me).所构建的锌离子电池在1 ... 有机化合物由于其高容量和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用作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比容量低与循环寿命短限制了它们的发展.为此,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C=N(亚氨基)官能团和多甲基结构的化合物六甲基-六氮杂三萘(HATN-Me).所构建的锌离子电池在1 A/g电流密度下循环超过7000圈后仍具有87%的容量保持率.非原位分析证明了C=N是反应的活性中心,同时多甲基结构有效增强了电子传输能力.未来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的HATN-Me正极材料将推动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亚胺类有机正极 甲基增强 长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仪器分析理论”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强 张蓉 +3 位作者 张丽艳 刘进轩 吴硕 吕荣文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研究生“实用仪器分析理论”课的建设目标。课程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树立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研究生“实用仪器分析理论”课的建设目标。课程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树立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过程中实践、反馈、提升的循环探索,将对研究生教育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融入到“润物细无声”的知识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仪器分析理论 课程思政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太阳能驱动海水淡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雪 周明宇 +4 位作者 韩朋 戚桂村 高达利 陶胜洋 王玉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7-42,共16页
由于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一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严重受制于淡水资源短缺,海水淡化已成为沿海地区应对淡水紧张问题的重要途径。受自然界水循环启发,利用太阳能驱动水蒸发,直接从海水中分离出清洁水,是一种可持续的低成本海水淡... 由于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一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严重受制于淡水资源短缺,海水淡化已成为沿海地区应对淡水紧张问题的重要途径。受自然界水循环启发,利用太阳能驱动水蒸发,直接从海水中分离出清洁水,是一种可持续的低成本海水淡化技术。针对传统太阳能蒸发较低的能量利用率和蒸发效率,研究人员基于界面蒸发基本理论,利用光热转化材料选择性地加热空气-水界面,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本文结合前沿的工作介绍了实现高效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的关键因素,概述了已报道的常用光热材料,讨论了光热蒸发器结构设计对体系能量管理和物质传输的调控,分析质能传递过程对蒸发系统性能的影响。除此之外,本文对长时间海水蒸发过程中盐析出污染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综述,最后探讨了目前太阳能界面蒸发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在海水淡化应用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蒸发 太阳能 光热材料 光热蒸发器 海水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生综合实验:4-[二(4-甲基苯)氨基]苯甲醛合成与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潘玉珍 薛寒 +2 位作者 高雅琳 胡舒蕊 张文珠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09,共6页
针对有机合成实验缺少性质研究、仪器分析实验分析方法相对独立的问题,本项目基于机械致荧光变色材料在化学前沿领域的研究,设计了一个本科生综合实验。以4,4′-二甲基三苯胺为原料,通过Vilsmeier-Haack反应合成了4-[二(4-甲基苯)氨基]... 针对有机合成实验缺少性质研究、仪器分析实验分析方法相对独立的问题,本项目基于机械致荧光变色材料在化学前沿领域的研究,设计了一个本科生综合实验。以4,4′-二甲基三苯胺为原料,通过Vilsmeier-Haack反应合成了4-[二(4-甲基苯)氨基]苯甲醛,并通过质谱、红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其溶剂化变色和机械致荧光变色现象进行了研究,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机械致荧光变色机理进行了探讨。本项目将有机合成与仪器分析实验相结合,形成合成及变色性能一体化研究,实验综合性强,现象有趣,是一个兼具趣味性、科学性和综合性的本科生创新实验。该实验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兴趣,锻炼多项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实验 三苯胺类化合物 溶剂化变色 机械致荧光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中心,双融双驱”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以“化学反应动力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旭珍 王新葵 +1 位作者 田东旭 刘炜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160-165,共6页
在研究生基础课“化学反应动力学”教学中,秉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和学科前沿紧密融合,并交替采用问题驱动学习(PBL)和基于研究学习(RBL)的教学模式,带动研究生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促进夯... 在研究生基础课“化学反应动力学”教学中,秉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和学科前沿紧密融合,并交替采用问题驱动学习(PBL)和基于研究学习(RBL)的教学模式,带动研究生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促进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科学的理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研究生后续取得科研创新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基础课 化学反应动力学 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高阶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8
作者 宿艳 潘玉珍 +5 位作者 田福平 王秀云 徐铁齐 张永策 崔淼 姜文凤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218-222,共5页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秉承“注重基础、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育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作用,在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室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层...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秉承“注重基础、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育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作用,在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室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经过5年的建设实践,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和“一体化”的安全教育新范式,打造了“系列化、数字化、多模态”的实验教学资源,建成了一流的实验室环境和制度保障,形成了“名师化”引领的实验教学团队,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实践、防护应急处理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化学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 创新实践 实验室安全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补铁剂制备实验改进
9
作者 王秀云 程嘉硕 +8 位作者 王一鸣 吴浩宇 宿艳 高瑀茁 刘潇彧 赵铭宇 王春燕 崔淼 姜文凤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340-346,共7页
本项目将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补铁剂制备实验项目进行了改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衔接,依据药物制备工艺流程,设置集方案设计、药物制备、结构鉴定、纯度分析等模块于一体的全链条实验内容,将实验项目由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 本项目将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补铁剂制备实验项目进行了改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衔接,依据药物制备工艺流程,设置集方案设计、药物制备、结构鉴定、纯度分析等模块于一体的全链条实验内容,将实验项目由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结合制药工艺流程中所涉及到的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因素设计实验方案。本实验项目可结合多条专利路线,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方案设计和创新思辨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科学素养,增强专业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补铁剂制备 实验改进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携手进课堂——化学“101计划”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案例介绍
10
作者 蔡苹 朱亚先 胡涛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84-88,共5页
卡宾及其配合物案例教学的设计思想是将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来进行课堂教学。在对文献所报道的研究成果用基础理论进行抽丝剥茧地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真正做到固本强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 化学“101计划” 前沿研究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影响因素探究
11
作者 才东奇 田福平 +4 位作者 赵泽瑞 张艳娟 戴岳 黄斐斐 王瑜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94-99,共6页
离子迁移数作为物理化学课程中电化学部分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测定实验被设置在多所高校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文献调研及过往教学实践表明,使用希托夫(Hittorf)法测定的离子迁移数,结果与文献值有较大出入。为了降低测定误差,以及探究... 离子迁移数作为物理化学课程中电化学部分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测定实验被设置在多所高校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文献调研及过往教学实践表明,使用希托夫(Hittorf)法测定的离子迁移数,结果与文献值有较大出入。为了降低测定误差,以及探究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本实验从溶液装液量控制、断液断电顺序、计算电量的数据来源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尽可能降低实验操作和浓度测定导致的误差,从而分析真正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实验表明,当采用电流乘以时间作为电量的数据来源,且采用阴极区溶液计算离子迁移数时,所得结果更接近实验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迁移数 希托夫法 影响因素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配合物修饰UiO-66金属有机框架制备及光动力性能
12
作者 李惠阳 焦扬 段春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1-558,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合成UiO-66金属有机框架,通过回流搅拌法将Ru(bpy)_(3)^(2+)嵌入UiO-66中形成复合材料UiO-Ru.应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径与zeta电位分析确定其结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采用水热法制备合成UiO-66金属有机框架,通过回流搅拌法将Ru(bpy)_(3)^(2+)嵌入UiO-66中形成复合材料UiO-Ru.应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径与zeta电位分析确定其结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等对UiO-Ru进行表征.在钌配合物修饰后,UiO-Ru的结构保持不变.Ru(bpy)_(3)^(2+)的加入使UiO-Ru具有一定的光活性且光稳定性显著增强.在650nm光照下,UiO-Ru能够有效产生单线态氧,其细胞暗毒性低,在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中表现出明显的光毒性和良好的光动力治疗效果,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应用于光动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金属有机框架 单线态氧 光动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质谱成像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黄冬冬 刘心昱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80,共12页
质谱成像(MSI)是一种用于表征化合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随着采集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和灵敏度等的不断提高,该方法产生的数据总量和分析复杂度呈指数增长,给数据后处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深度学习(DL)是一种在数据分析和图像识别中广泛应... 质谱成像(MSI)是一种用于表征化合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随着采集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和灵敏度等的不断提高,该方法产生的数据总量和分析复杂度呈指数增长,给数据后处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深度学习(DL)是一种在数据分析和图像识别中广泛应用的强大工具,对于质谱成像数据分析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深度学习在质谱成像数据分析中的研究现状、应用进展和面临的挑战,重点涵盖数据预处理、图像重构、聚类分析和多模式融合4个核心阶段;还列举说明了深度学习与质谱成像技术相结合在肿瘤区域划分和亚型诊断等研究中的高效应用。本综述对该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促进人工智能与质谱分析更好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成像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法高性能Na_(3)MnTi(PO_(4))_(3)@rGO-KB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
14
作者 张瀚文 耿孝东 +2 位作者 姜月 张建新 朱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50,共8页
钠超离子导体(NASICON)结构的聚阴离子材料由于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NASICON型材料导电性差、能量密度低和库仑效率低等固有缺陷限制了其发展.为此采用高能球磨法对Na_(3)MnTi(PO_(4))_(3)(NMTP)晶粒表面进行科琴... 钠超离子导体(NASICON)结构的聚阴离子材料由于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NASICON型材料导电性差、能量密度低和库仑效率低等固有缺陷限制了其发展.为此采用高能球磨法对Na_(3)MnTi(PO_(4))_(3)(NMTP)晶粒表面进行科琴黑(KB)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碳包覆,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和离子传输效率,使其在常温和低温下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均有明显提升.在常温下NMTP@rGO-KB的质量比容量高达166.6 mAh/g,具有5000圈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30℃的低温下质量比容量为111.4 mAh/g,循环1000圈后质量比容量保持率为85.3%,平均库仑效率高达99.9%,为低温钠离子电池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高能球磨法 聚阴离子正极材料 低温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铑催化亲核环化/炔烃芳基化的3-烯基吲哚合成
15
作者 李锦晨 叶智识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7,共7页
3-烯基吲哚是一类重要的生物碱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及生理活性化合物.为发展高效且简洁的3-烯基吲哚合成方法,采用了铑催化亲核环化/炔烃芳基化串联反应.首先利用N-(2-(环丙基乙炔基)苯基)-4-甲基苯磺酰胺为模型底物,探索邻... 3-烯基吲哚是一类重要的生物碱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及生理活性化合物.为发展高效且简洁的3-烯基吲哚合成方法,采用了铑催化亲核环化/炔烃芳基化串联反应.首先利用N-(2-(环丙基乙炔基)苯基)-4-甲基苯磺酰胺为模型底物,探索邻氨基苯乙炔类化合物胺铑化形成的3-吲哚铑中间体与模型底物另一分子中炔基的插入反应.通过金属前体、配体和溶剂等反应条件的系统优化,发现在以Rh(COD)_(2)BF_(4)为金属前体,4,5-二(二-叔丁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t)BuXantphos)为配体,四氢呋喃(THF)为溶剂,80℃下反应获得了94%的产率和24∶1的区域选择性.反应表明其具有优秀的底物普适性和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从中等到优秀的产率和从良好到优秀的区域选择性.机理研究表明磺酰基在反应中具有定位导向作用,不但促进3-吲哚铑中间体与炔烃插入反应,而且控制反应的区域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化 芳基化 3-烯基吲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r(Ⅲ)有机金属模块的三角双锥分子笼配位组装
16
作者 田晴晴 吴金国 +2 位作者 史卓林 李学召 何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9-564,共6页
采用亚组分自组装方法,构建了基于Ir(Ⅲ)有机金属模块的异核多金属Zn_(3)Ir_(2)构型配位超分子笼.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Zn_(3)Ir_(2)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Ir-Ir距离约为1.17nm,Zn-Zn距离约为0.78nm.Zn_(3)Ir_(2)... 采用亚组分自组装方法,构建了基于Ir(Ⅲ)有机金属模块的异核多金属Zn_(3)Ir_(2)构型配位超分子笼.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Zn_(3)Ir_(2)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Ir-Ir距离约为1.17nm,Zn-Zn距离约为0.78nm.Zn_(3)Ir_(2)分子笼结构中有一个较大且略微扭曲的矩形窗口,尺寸为0.79nm×0.75nm.所获得的Zn_(3)Ir_(2)分子笼具有优异的磷光发射能力和限域空腔微环境,在分子识别、光催化和药物递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Ⅲ)配合物 超分子组装 异核分子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第一范围标定法鉴定化学降糖原料药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蕊 王世盛 +2 位作者 孟昱 孟庆刚 赵伟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无需样品预处理的鉴定8种降糖原料药(固态和液态)的近红外分析方法为目标,分别取64个不同批次的样品为校正集,另取32个样品用于定性模型的验证,使用一阶导数进行光谱预处理,结合第一范围标定法,在12 072.3~4 000... 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无需样品预处理的鉴定8种降糖原料药(固态和液态)的近红外分析方法为目标,分别取64个不同批次的样品为校正集,另取32个样品用于定性模型的验证,使用一阶导数进行光谱预处理,结合第一范围标定法,在12 072.3~4 000.0cm-1,建立了NIR 8种降糖原料药固态定性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每种原料药均可被成功鉴定,无一错判.说明所建立的模型可对8种降糖原料药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分析,适用于制药企业对降糖原料药进货验收和投料前的品种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降糖原料药 定性分析 第一范围标定法 过程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化学反应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教学讨论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新平 王旭珍 +2 位作者 王新葵 刘泽群 牛家豪 《大学化学》 CAS 2011年第3期33-37,共5页
讨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数、催化剂活性结构改变与Arrhenius方程中指前因子和活化能变化的关系。由Arrhenius方程出发,讨论给出了实验室测定多相催化反应活化能的简易方法。建议本科生的反应动力学教学围绕催化过程和催化剂为中心进行。
关键词 Arrhenius方程 活化能 指前因子 速率系数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化SnCl_4催化合成3-甲基-3-丁烯-1-醇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雪峰 纪敏 +3 位作者 朱建民 刘兆滨 周立明 蔡天锡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9-912,共4页
采用两步气相法制备了固载化SnCl_4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异丁烯与甲醛Prins缩合合成3-甲基-3-丁烯-1-醇(MBOH)。考察了载体和溶剂种类对Prins缩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SiO_2为载体制备的SnCl_4/SiO_2催化剂有利于提高MBOH的收率和... 采用两步气相法制备了固载化SnCl_4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异丁烯与甲醛Prins缩合合成3-甲基-3-丁烯-1-醇(MBOH)。考察了载体和溶剂种类对Prins缩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SiO_2为载体制备的SnCl_4/SiO_2催化剂有利于提高MBOH的收率和选择性;同时强极性的非质子性溶剂二氧六环能够促进聚甲醛的解聚,提高反应体系中甲醛的溶解度,有利于碳正离子的形成,促进Prins缩合反应的进行。在SnCl_4/SiO_2催化剂用量0.24mmol(以催化剂中SnCl_4的物质的量计)、异丁烯用量8.4g、聚甲醛用量1.5g、二氧六环用量15mL、100℃、2.2MPa条件下反应3h,MBOH的选择性为81%,MBOH的收率达到55%。当SnCl_4/SiO_2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时,MBOH的收率降为45%,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3-丁烯-1-醇 Prins缩合反应 固体酸 固载化 四氯化锡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与加酸对污泥释磷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项学敏 卫志强 +2 位作者 周集体 王刃 杨凤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36,共6页
利用热和酸有助于微生物细胞破碎原理,对含磷污泥在不同温度(60、70、80、90℃),不同无机酸(H2SO4、HCl、HNO3)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释磷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污泥释磷率提高,90℃下加热2... 利用热和酸有助于微生物细胞破碎原理,对含磷污泥在不同温度(60、70、80、90℃),不同无机酸(H2SO4、HCl、HNO3)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释磷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污泥释磷率提高,90℃下加热2h,总磷(T-P)释放率为22.5%,明显比60℃下高.在加酸条件下,随着酸浓度提高,T-P释放率提高.在10%HCl反应条件下,污泥磷释放效果最好,释磷比率为52.2%;10%HzS0t条件下,释磷效果稍差,释磷率为46.0%;10%HNO3与前两者相比,释磷效果最差,释磷率为39.6%.加热和加酸条件下释磷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加酸比加热更有利于T-P释放.在热和酸联合作用下,污泥T-P释放效果更好.在90℃+2%HCl条件下经2h后,T—P释放率达到96.3%.显微镜观察显示仅仅加热对含磷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破坏得不彻底,但通过加热和加酸联合作用和反应后,微生物细胞被完全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释磷 磷回收 加热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