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理工大学学风建设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晓晖 高超 +2 位作者 杜冲 黎晓明 郑中兴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1-84,共4页
文章在对大连理工大学学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连理工大学目前学风建设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从学生自身、学校、社会三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大连理工大学 学风建设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发展战略:跨入21世纪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续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9-51,共3页
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结构单元,学科发展战略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应由20世纪80年代以学科引进为主转向在引进的同时积极创建新学科的发展格局。在21世纪前半期,中... 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结构单元,学科发展战略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应由20世纪80年代以学科引进为主转向在引进的同时积极创建新学科的发展格局。在21世纪前半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战略可以确定为:合理有效地配置研究力量,学科引进和学科独创同时并重,两相兼顾,协同互补,全面振兴人文社会科学,为使中国成为人文社会科学新兴学科的重要策源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发展战略 学科引进 学科独创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精神的滥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 被引量:18
3
作者 戴艳军 王卫 房宏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50-53,67,共5页
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及重大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问题所具有的高度综合的性质,决定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趋势,形成了当代科学发展和时代精神新特点。本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作了历时性考察,对... 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及重大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问题所具有的高度综合的性质,决定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趋势,形成了当代科学发展和时代精神新特点。本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作了历时性考察,对当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融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教育与大学德育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连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52-55,共4页
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件大事。人文教育是有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健康发展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尽管人文教育与大学德育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但提高人... 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件大事。人文教育是有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健康发展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尽管人文教育与大学德育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但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大学德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目标,而且人文教育为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文化素养基础;加强人文教育拓宽了大学德育的视野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大学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莱布尼茨的科学院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静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7,共4页
近代之初,随着大量新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出现,科学院应运而生。思想家莱布尼茨认为科学院的任务不仅包含纯粹的科学研究,还包括技术研究以及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这体现了一种对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整体目标把握。图书馆作为科学院的实践... 近代之初,随着大量新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出现,科学院应运而生。思想家莱布尼茨认为科学院的任务不仅包含纯粹的科学研究,还包括技术研究以及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这体现了一种对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整体目标把握。图书馆作为科学院的实践模型可以扩大知识的传播范围,促进不同地区、民族间的科学知识交流。科学院和图书馆最终指向了建立一个可以为每个人所用的百科全书体系,将一切的知识进行记录、整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科学院 知识 图书馆 百科全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科学在中国:管理学科结构探索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续琨 丁堃 宋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共6页
管理科学是所有以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统称。管理科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之后,解析其学科结构逐渐成为管理科学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管理科学的数百门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进行结构性梳理,按照具体研究对象的异... 管理科学是所有以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统称。管理科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之后,解析其学科结构逐渐成为管理科学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管理科学的数百门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进行结构性梳理,按照具体研究对象的异同将它们归并为7个一级子系统;旨在发现其学科结构中的"缺失"环节,促进其整体上的均衡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科学技术管理学、技术管理学为例,阐释了管理科学的分支学科仍存在着深度分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科学 学科结构 交叉学科 科学技术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翟绪阁 卢小君 张国梁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8-13,共6页
网络环境对于网络学习者的网络自主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网络环境因素和个体特征因素对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选取不同专业与学历... 网络环境对于网络学习者的网络自主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网络环境因素和个体特征因素对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选取不同专业与学历的64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网络环境和个体特征均对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效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网络环境还将通过影响个体特征,进而对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效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主学习 个体特征因素 网络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初探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续琨 刘永振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共5页
体育科学是介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体育科学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体育科学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数十门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 ,可以分为体育基础学科、体育人文学科、体育对象学科... 体育科学是介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体育科学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体育科学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数十门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 ,可以分为体育基础学科、体育人文学科、体育对象学科、体育运动学科、体育自然学科等。在新的世纪 ,体育科学将呈现细分化、交融化、理论化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科学 科学知识体系 学科体系结构 交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的校园文化建设 被引量:19
9
作者 林莉 杨海燕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9-101,共3页
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 ,网络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并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对校园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积极关注网络社会的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其适应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论述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政治立场、道德观念、思想文化、... 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 ,网络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并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对校园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积极关注网络社会的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其适应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论述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政治立场、道德观念、思想文化、行为方式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网络社会建设校园文化的几点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网络社会 校园文化 网络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缘跨学科研究与交叉科学的发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续琨 常东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共6页
跨学科研究有两个展开区域:一是在哲学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各个科学部类内部进行的跨学科研究,可以称之为近邻跨学科研究;一是在哲学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两大... 跨学科研究有两个展开区域:一是在哲学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各个科学部类内部进行的跨学科研究,可以称之为近邻跨学科研究;一是在哲学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两大知识板块之间进行的跨学科研究,可以称之为远缘跨学科研究。交叉科学是生成于两大知识板块之间所有交叉学科的统称,是远缘跨学科研究成果的汇聚,其发达程度表征着科学知识体系的整体化水平。推进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整体化进程,既要关注近邻跨学科研究,更要高度关注远缘跨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交叉科学 跨学科学 交叉科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学院的现状分析和发展战略构想——基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模型的思考 被引量:8
11
作者 栾兰 王续琨 常东旭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7,共6页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独立学院已经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模型对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问题为:生源素质偏低、师资力量偏弱;办学社会需求大,但多为慕母体学校之名;与人才需求单...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独立学院已经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模型对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问题为:生源素质偏低、师资力量偏弱;办学社会需求大,但多为慕母体学校之名;与人才需求单位缺乏良性互动;在较长时期内定位不清,战略导向有误。独立学院确立今后一个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从准确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加强与人才需求单位的互动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竞争优势理论模型 迈克尔·波特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18
12
作者 曾晓娟 刘元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在人才培养、国力增长、未来竞争中作用日益突显,社会对大学的定位、对大学教师的高期望与其固有的高成就动机相结合,使大学教师承受的工作压力空前加剧。从大学教师压力的概念、教师压力理论模式、大学教师特殊的压...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在人才培养、国力增长、未来竞争中作用日益突显,社会对大学的定位、对大学教师的高期望与其固有的高成就动机相结合,使大学教师承受的工作压力空前加剧。从大学教师压力的概念、教师压力理论模式、大学教师特殊的压力源、压力反应与后果、组织干预和个人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介绍,提出我国关于大学教师压力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工作压力 大学教师压力源 压力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续琨 初福玲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5-20,共6页
知识科学是以知识作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学科门类 ,19世纪以来先后形成知识哲学、知识逻辑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工程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等分支学科。在 2 0世纪末的知识研究热潮中知识科学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研究的渐次细... 知识科学是以知识作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学科门类 ,19世纪以来先后形成知识哲学、知识逻辑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工程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等分支学科。在 2 0世纪末的知识研究热潮中知识科学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研究的渐次细化、深化和多学科理论、方法的渗透 ,知识科学还有一系列处于萌发状态或有待创建的分支学科。按照生成区位的差异 ,所有的分支学科可以区分为三个群组。为了推进知识科学的有序发展 ,在对其学科体系进行整体性建构和预测新学科生长点的基础上 ,应当实施关联式、收敛式、开放式的发展方略 ,扩充研究队伍 ,加强基础研究 ,拓延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科学 交叉科学 科学知识体系 发展 学科结构 研究队伍 研究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8
14
作者 洪晓楠 赵仕英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7,共7页
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与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相联系的角度 ,重点考察了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四个主要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 ,科学发现的模式 ,科学理论的评价 ,科学发展的模式等。考察结果表明 ,只有深刻地把握 2 0世纪西方科... 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与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相联系的角度 ,重点考察了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四个主要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 ,科学发现的模式 ,科学理论的评价 ,科学发展的模式等。考察结果表明 ,只有深刻地把握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 ,才能真正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嬗变 ,展望 2 1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科学哲学 科学发现 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 科学 非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15
作者 滕国鹏 张瑶 马莹华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20期86-88,共3页
在调查的基础上,从就业、学业及家庭3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应激能力;学习宣泄、放松等应对压力的方法;充分发挥学校、院系和班级的三级调控体... 在调查的基础上,从就业、学业及家庭3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应激能力;学习宣泄、放松等应对压力的方法;充分发挥学校、院系和班级的三级调控体系作用,帮助大学生应对各种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科学:两大知识板块的交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续琨 陈悦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6-41,共6页
交叉科学是所有形成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两大知识板块之间的交叉学科的统称。交叉科学作为科学知识体系的一个一级子系统——科学部类,在两大知识板块的交汇、融合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目前可以认定的交叉学科门类... 交叉科学是所有形成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两大知识板块之间的交叉学科的统称。交叉科学作为科学知识体系的一个一级子系统——科学部类,在两大知识板块的交汇、融合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目前可以认定的交叉学科门类,约有20个。为了推进交叉科学的发展,提出制度安排、组织保障、人才培育三项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交叉科学 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体系学 交叉科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学术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SWOT分析及其策略选择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连生 文少保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6,共5页
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分析并提炼了大学学术团队具备的内部优势与劣势以及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且对大学学术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SWOT分析,从而提出大学学术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佳策略选择是打造学习型学术团队,优化学术团队的内... 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分析并提炼了大学学术团队具备的内部优势与劣势以及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且对大学学术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SWOT分析,从而提出大学学术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佳策略选择是打造学习型学术团队,优化学术团队的内部组织结构,构建开放的学术团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学术团队 创新能力 SWOT分析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科学的学科结构和发展对策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续琨 庞玉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9-33,共5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传统上一直隶属于自然科学的海洋科学,由于一系列具有哲学社会科学属性的分支学科的先后萌生和进入草创时期,逐渐具备了演进成为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学科门类的基本条件。在今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传统上一直隶属于自然科学的海洋科学,由于一系列具有哲学社会科学属性的分支学科的先后萌生和进入草创时期,逐渐具备了演进成为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学科门类的基本条件。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海洋科学需要实施三项基本发展对策:集聚研究力量,加快基础核心学科——普通海洋学的创建;周边发散,促进更多边缘分支学科的生成;培育人才,为海洋科学研究输送一批具有哲学社会科学背景的新生研究力量,推进海洋科学作为交叉科学学科门类的整体性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海洋学 学科结构 交叉科学学科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防治中的“社会排斥”问题与政府干预研究——以HIV/AIDS人群及其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宏伟 孙茗达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年第6期327-329,共3页
文章以HIV/AIDS人群及其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创造论、社会结构生成论和自我责任论的归因分析,剖析了政府干预艾滋病防治的瓶颈缘于政策的负导向功能、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社会排斥客体自身边缘化的行为及态度,并... 文章以HIV/AIDS人群及其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创造论、社会结构生成论和自我责任论的归因分析,剖析了政府干预艾滋病防治的瓶颈缘于政策的负导向功能、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社会排斥客体自身边缘化的行为及态度,并提出政府有效干预艾滋病防治应促进社会融合,树立全新艾滋观;调整相关社会政策,适应社会结构;完善信息系统,减少外延作用;健全政策和法律保障,建立社会支持环境;发挥第三部门优势,满足社会多层次需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艾滋病防治 社会排斥 研究对象 高危人群 干预研究 社会政策 社会结构 归因分析 结构生成 导向功能 政府干预 信息系统 法律保障 支持环境 层次需要 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研究的微观动力 被引量:6
20
作者 严建新 王续琨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我国当前的学风浮躁现象与科学研究的微观动力有关。寻求对好奇心的满足一直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动力。在科学研究高度职业化的大科学时代,对综合利益的诉求在客观上也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从而使科学家表现出科学人和经济人的... 我国当前的学风浮躁现象与科学研究的微观动力有关。寻求对好奇心的满足一直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动力。在科学研究高度职业化的大科学时代,对综合利益的诉求在客观上也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从而使科学家表现出科学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并都以科学共同体的承认为追求目标。共同体中“成果—承认—满足”的机制使科学家的好奇心和好利心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和激励,也导致了建制目标的间接化,但不会影响共同体建制目标的实现。因此,共同体认可科学家对承认的直接追求是一种双赢的折衷。解决学风浮躁的问题必须正视科学家所具有的经济人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 微观动力 科学家 科学人 经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