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伟 李智博 +1 位作者 佟长青 赵前程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6期87-88,共2页
大连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需要具有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才能更好地发展,该学科建设策略为其科学研究紧紧围绕海洋科学和水产学科来进行,同时以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 大连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需要具有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才能更好地发展,该学科建设策略为其科学研究紧紧围绕海洋科学和水产学科来进行,同时以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 海洋科学 水产学科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改革设想 被引量:2
2
作者 佟长青 曲敏 +5 位作者 金桥 李智博 赵前程 武龙 祁艳霞 李伟 《河北渔业》 2015年第9期71-73,共3页
为了提高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效果,根据水产品加工机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探索对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进行改革。
关键词 食品机械与设备 课程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动物抗菌肽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菊 朱婉婷 +8 位作者 胡兴媛 龚德明 李想 蔡一镝 任丹丹 何云海 武龙 汪秋宽 周慧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42-450,共9页
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品腐败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开发具有广谱、高效抑菌作用的新型天然抗菌剂成为现代食品安全的研究热点。海洋动物抗菌肽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破坏细胞壁、与细胞内物质作用等方式发挥抑菌作用。海洋动物抗菌肽... 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品腐败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开发具有广谱、高效抑菌作用的新型天然抗菌剂成为现代食品安全的研究热点。海洋动物抗菌肽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破坏细胞壁、与细胞内物质作用等方式发挥抑菌作用。海洋动物抗菌肽由于抑菌谱广、耐药性低和不易残留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可作为新型抗菌剂解决食品腐败的问题。因此,海洋动物抗菌肽可作为新型抗菌剂或活性包装材料用于食品的保鲜,在食品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海洋动物来源的鱼类、虾类、蟹类和贝类抗菌肽、抗菌机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总结了海洋抗菌肽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旨在为海洋动物抗菌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物 抗菌肽 抗菌机制 食品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产特色食品专业文献读写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4
作者 桑雪 李智博 +3 位作者 宋志远 范馨茹 陈碧漪 赵前程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91-94,共4页
食品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改革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本科生教学中存在的被动学习、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结合海洋食... 食品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改革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本科生教学中存在的被动学习、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结合海洋食品产业人才需求,系统构建了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引入科学问题驱动的海洋水产方向文献研读与学术研讨模块,重点培养学生三大核心素养:一是融合海洋生物资源特色的文献检索与系统性评估能力;二是符合海洋食品学科特点的学术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三是自主学习的元认知与知识迁移能力。该课程设计既满足现阶段专业学习需求,又为学生未来科研创新和职业发展奠定能力基础,对海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专业 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探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方法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慧 汪秋宽 +4 位作者 马永生 任丹丹 何云海 丛海花 武龙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9期102-104,106,共4页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而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行动。作为地方高校的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等方面,开展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教学方法...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而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行动。作为地方高校的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等方面,开展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地方高校 工程教育 食品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食品级皮克林乳液稳定性的新策略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法立 岳尧 +5 位作者 黄万成 金桥 佟长青 李伟 徐昙烨 曲敏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156,共13页
皮克林乳液(Pickering emulsions,PEs)的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近年来,其在3D打印、脂质替代品、生物活性物质递送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乳液的稳定策略存在局限性,具有易聚结、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在剖析PEs稳定机... 皮克林乳液(Pickering emulsions,PEs)的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近年来,其在3D打印、脂质替代品、生物活性物质递送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乳液的稳定策略存在局限性,具有易聚结、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在剖析PEs稳定机理的基础上,分别从Zeta电位、流变特性和颗粒特性等角度,总结了多糖类与蛋白质类颗粒在改善PEs稳定性方面的最新研究策略,并介绍了多轮诱导技术、双凝胶稳定机制、电荷修饰及颗粒改性等多种新型PEs稳定策略。在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PEs在3D打印、活性包装改良、鱼糜抗凝胶劣化以及改善分散体抗冻融稳定性等方面的应用理论,旨在为PEs在食品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克林乳液 乳液稳定性 多糖颗粒 蛋白质颗粒 3D打印 活性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硫酸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秋宇 赵然 +4 位作者 孟美杉 窦欣雨 陈碧漪 赵前程 李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3-423,共11页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免疫力低下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面临的健康问题,开发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天然活性产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海洋硫酸多糖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富含硫酸基团的天然活性产物,其结构独特,在免疫调节活...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免疫力低下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面临的健康问题,开发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天然活性产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海洋硫酸多糖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富含硫酸基团的天然活性产物,其结构独特,在免疫调节活性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为了更好地研究海洋硫酸多糖对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本文对目前有关海洋硫酸多糖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结构及来源对海洋硫酸多糖的种类进行概述,重点从调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B淋巴细胞、补体系统和肠道微生物功能五个方面,综述海洋硫酸多糖发挥免疫调节活性的作用及机制。本文为海洋硫酸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及作用机制等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开发新型海洋硫酸多糖免疫增强剂提供新思路,未来有望开发基于海洋硫酸多糖的针对免疫力低下、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功能性食品或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硫酸多糖 免疫调节 机制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生物材料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食品3D打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脱颖 王铭瑞 +4 位作者 左一童 武龙 周慧 蔡一镝 李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2-381,共10页
食品3D打印技术可为航天食品、婴幼儿辅食及吞咽困难辅助食品等提供定制化营养策略。然而,Pickering乳液在食品3D打印材料中的应用尚处于理论层面,其独特的流变及质构特性对3D打印精度的影响尚未明确。本文以水产生物材料稳定的Pickerin... 食品3D打印技术可为航天食品、婴幼儿辅食及吞咽困难辅助食品等提供定制化营养策略。然而,Pickering乳液在食品3D打印材料中的应用尚处于理论层面,其独特的流变及质构特性对3D打印精度的影响尚未明确。本文以水产生物材料稳定的Pickering乳液(Pickering emulsion stabilized with aquatic biomaterials,PEAs)在食品3D打印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聚焦Pickering乳液稳定粒子、Pickering乳液特性对3D打印的影响以及PEAs在3D打印食品中的应用三方面,对上述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重点阐明Pickering乳液流变特性、自支撑性及油相比对3D打印精度的影响,以期为个性化定制食品提供理论研究基础。研究证实,由水生生物蛋白质、多糖及纤维素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有较高的稳定性及优异的黏弹模量,有助于提升3D打印结构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水产生物材料 Pickering乳液 应用研究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磷脂氧化及其对食品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尤海琳 姜璐 +4 位作者 刘锴锴 梁树英 赵慧 胡建恩 卢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8-273,共6页
海洋磷脂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海洋磷脂广泛存在于水产品中,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在加工和储运过程中易发生脂质氧化反应、非酶促褐变反应等,这一系列反应生成的产物一方面引起水产品的酸败,降低食品的品质;... 海洋磷脂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海洋磷脂广泛存在于水产品中,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在加工和储运过程中易发生脂质氧化反应、非酶促褐变反应等,这一系列反应生成的产物一方面引起水产品的酸败,降低食品的品质;另一方面适当的磷脂氧化,提供了脂质来源的风味前体物质,是水产品特征香气物质产生的关键。在水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已鉴定出醇、醛、2-戊基呋喃、苯甲醛等特征香气成分,此类风味物质的形成来源于脂质氧化以及非酶褐变等反应,受这些反应共同作用的影响,形成了食品独特诱人的品质和风味。该文综述了海洋磷脂氧化及其在食品风味中的作用,为深入理解食品特征风味物质形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磷脂 脂质氧化 非酶褐变 Strecker降解 食品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多糖的结构、组成及其抑制肥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馥仪 于双 +4 位作者 董新玉 陈碧漪 李莹 赵前程 桑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35-347,共13页
肥胖已成为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五位风险因素,寻找具有肥胖症预防及治疗作用的益生元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海洋多糖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的一类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由于海洋的特殊环境,海洋来源多糖存在新颖的结构特征,同时,也具有独特的... 肥胖已成为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五位风险因素,寻找具有肥胖症预防及治疗作用的益生元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海洋多糖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的一类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由于海洋的特殊环境,海洋来源多糖存在新颖的结构特征,同时,也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基于海洋多糖通过调节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肠道菌群治疗肥胖具有极好的潜力,本文综述海洋多糖的种类、结构和组成对抑制肥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重点讨论海洋多糖通过肠道菌群抑制肥胖的途径,并对海洋多糖抑制肥胖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海洋多糖抑制肥胖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多糖 结构 组成 抑制肥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洋食品学科特色的“高级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航 赵慧 +1 位作者 胡建恩 鲁雪峰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17期141-142,146,共3页
为了提高食品学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研究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发展海洋食品学科特色,对大连海洋大学开设的研究生基础学位课程“高级食品化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和探索,主要包括学科特色体现、思政教育、强化创新意识等,拓宽... 为了提高食品学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研究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发展海洋食品学科特色,对大连海洋大学开设的研究生基础学位课程“高级食品化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和探索,主要包括学科特色体现、思政教育、强化创新意识等,拓宽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特色 课程思政 创新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然多糖的功能化食品包装薄膜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一帆 于晓慧 +8 位作者 杨贺棋 张静 曹晶晶 杨璐 孙宇宁 蔡一镝 李想 周慧 武龙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7-87,共11页
目的综述功能化多糖基薄膜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的文献,为提高可生物降解包装膜的功能性与稳定性,以及拓展它在各类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梳理天然多糖基薄膜在抗菌、抗氧化等活性包装,以及pH响应、温度监测等智能包装方面的... 目的综述功能化多糖基薄膜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的文献,为提高可生物降解包装膜的功能性与稳定性,以及拓展它在各类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梳理天然多糖基薄膜在抗菌、抗氧化等活性包装,以及pH响应、温度监测等智能包装方面的功能性设计。阐述活性包装膜中活性物质的控释技术,并探讨多糖基活性包装和智能包装应用于食品保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论采用多糖基活性包装和智能包装薄膜,不仅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可以监测食品的品质和新鲜程度。开发绿色、安全、功能性的多糖基食品包装薄膜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活性包装 活性物质释放 智能包装 食品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常见海洋软体动物凝集素研究现状
13
作者 黄钰迪 赵菲 +1 位作者 李伟 佟长青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24期92-95,共4页
凝集素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药物载体和分子识别工具,在生物工程、医药及食品等领域有着重要广泛的用途。大连地区具有丰富的海洋软体生物资源,是具有结构新颖的特殊生理活性凝集素的重要来源。综述了大连... 凝集素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药物载体和分子识别工具,在生物工程、医药及食品等领域有着重要广泛的用途。大连地区具有丰富的海洋软体生物资源,是具有结构新颖的特殊生理活性凝集素的重要来源。综述了大连地区常见海洋软体动物凝集素的分离提取和生物活性研究现状,旨在为大连地区海洋生物资源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地区 海洋 软体动物 凝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与克氏原螯虾营养品质及有毒重金属风险评估
14
作者 王世会 苏俊杰 +4 位作者 张淑琪 罗亮 张瑞 郭坤 赵志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6-405,共10页
为评估寒地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和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俗称“小龙虾”)的营养品质与有毒重金属风险,在相似的养殖环境下,通过解剖、生化组成分析、面积归一化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为评估寒地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和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俗称“小龙虾”)的营养品质与有毒重金属风险,在相似的养殖环境下,通过解剖、生化组成分析、面积归一化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河蟹和小龙虾的可食率、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质、总脂和灰分)、脂肪酸、矿物质元素和有毒重金属(镉Cd、铬Cr、汞Hg和铅Pb)含量。结果表明:河蟹的平均体质量(body weight,BW)、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出肉率(meat yield,MY)和总可食率(total edible yield,TEY)均极显著高于小龙虾(P<0.01);河蟹肝胰腺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小龙虾,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则极显著低于小龙虾(P<0.01);河蟹总饱和脂肪酸(the sum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FA)、C18:3n3(LNA)、C22:6n3(DHA)、∑n-3 PUFA含量极显著低于小龙虾(P<0.01),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the sum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则极显著高于小龙虾(P<0.01);河蟹肝胰腺中含有更高的钠Na、钙Ca、锌Zn、铜Cu和元素总量,更低的铁Fe和锰Mn元素;肌肉中则含有更高的Na、Ca、Fe、Zn、Cu、Mn、Se和元素总量,更低的钾K元素(P<0.01);小龙虾肝胰腺和肌肉中Cd、Cr、Hg和Pb有毒重金属元素含量略高于河蟹;研究显示,河蟹具有更高的BW、GSI、MY、TEY、∑PUFA、Na、Ca、Zn、Cu和元素总量,以及肝胰腺中粗蛋白质含量;小龙虾可食组织则具有更高的C18:3n3(LNA)、C22:6n3(DHA)和K元素含量,以及肌肉中粗蛋白含量。研究表明,寒地池塘河蟹和小龙虾可食组织的有毒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是安全的水产食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克氏原螯虾 寒地 品质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制后贝类中砷的形态转化及生物可及性研究
15
作者 冉茂霞 莫晓 +6 位作者 张晓莹 史永富 黄冬梅 方长玲 李思曼 田良良 吴双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6-485,共10页
砷的毒性效应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贝类热加工过程中砷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贝类膳食风险评价的结果。本研究通过蒸制处理贝类,并利用体外消化模型模拟胃肠道消化,分析了蒸制后贝类中砷的形态转化及生物可及性,同时评估了当地沿海居民... 砷的毒性效应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贝类热加工过程中砷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贝类膳食风险评价的结果。本研究通过蒸制处理贝类,并利用体外消化模型模拟胃肠道消化,分析了蒸制后贝类中砷的形态转化及生物可及性,同时评估了当地沿海居民长期食用贝类的砷暴露风险。结果表明,蒸制前花蛤、贻贝和扇贝中主要砷形态为砷甜菜碱(AsB),占比为14.77%~49.79%,砷胆碱(AsC)占比为0.68%~5.66%,二甲基砷酸(DMA)占比为0.86%~1.67%,而无机砷(亚砷酸盐AsⅢ和砷酸盐AsⅤ)仅占0.22%~1.59%,一甲基砷酸(MMA)仅在扇贝中检出;蒸制后贝类中的总砷和其他砷化合物含量与蒸制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蒸制未造成贝类中砷形态发生转化;经人工胃肠液消化后,扇贝中的AsC的生物可及性从5.71%降至2.40%,花蛤、贻贝、扇贝中AsB的生物可及性分别增加了12.14%、21.04%、13.17%,MMA、DMA、AsⅢ和AsⅤ的生物可及性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膳食途径摄入富砷贝类后低毒性有机砷没有转化为高毒性无机砷;当地沿海居民膳食摄入花蛤、贻贝和扇贝由As引起的健康风险都属于低关注级别。本研究可为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估膳食砷暴露的健康风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生物可及性 蒸制 三门湾 体外消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苏氨酸水平对生长中期松浦镜鲤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张家邦 范泽 +4 位作者 李晨辉 吴迪 李晋南 姜永杰 王连生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44-3257,共14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苏氨酸水平对生长中期松浦镜鲤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生长中期松浦镜鲤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求量。选取540尾健康、初始体重为(300.57±12.82) g的松浦镜鲤,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苏氨酸水平对生长中期松浦镜鲤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生长中期松浦镜鲤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求量。选取540尾健康、初始体重为(300.57±12.82) g的松浦镜鲤,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试验鱼分别饲喂苏氨酸水平为0.67%、1.02%、1.37%、1.72%、2.07%及2.42%的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28.11%)半精制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1.72%组松浦镜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67%、1.02%及2.42%组(P<0.05),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除2.07%组外的其余4组(P<0.05),摄食率显著高于0.67%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0.67%、1.02%及2.42%组(P<0.05)。2)1.72%组松浦镜鲤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0.67%、1.02%及2.42%组(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除1.37%组外的其余4组(P<0.05);1.72%组松浦镜鲤肌肉硬度及胶黏性显著高于0.67%、1.02%及1.37%组(P<0.05),弹性显著高于0.67%和1.02%组(P<0.05),咀嚼性显著高于除2.07%组外的其余4组(P<0.05);1.72%组松浦镜鲤肌肉离心失水率显著低于0.67%组(P<0.05),蒸煮损失显著低于0.67%和1.02%组(P<0.05);1.72%组松浦镜鲤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0.67%和2.42%组(P<0.05),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1.72%组松浦镜鲤肌肉亮度(L~*)值显著低于0.67%、1.02%和1.37%组(P<0.05),黄度(b~*)值显著低于0.67%和1.02%组(P<0.05),红度(a~*)值显著高于0.67%组(P<0.05)。3)1.72%组松浦镜鲤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0.67%组(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0.67%和1.02%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0.67%、1.02%和1.37%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0.67%、2.07%和2.42%组(P<0.05);松浦镜鲤肌肉丙二醛(MDA)含量以1.72%组最低,但与其余5组无显著差异(P>0.05)。4)1.72%组松浦镜鲤肌肉雷帕霉素靶蛋白(TOR)、蛋白激酶B(AKT)和叉头框蛋白O1(FOX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0.67%、1.02%和2.42%组(P<0.05),4E结合蛋白1(4EBP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除2.07%外的其余4组(P<0.05),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苏氨酸水平为1.72%时不仅可以增强生长中期松浦镜鲤肌肉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肌肉质构特性,还可以通过提高蛋白质合成能力,提高其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分别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肌肉硬度及肌肉SOD活性为评价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生长中期松浦镜鲤对苏氨酸需求量分别为饲料干物质的1.639%、1.641%、1.631%、1.876%及1.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氨酸 生长中期 松浦镜鲤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食暴露富砷贝类后小鼠体内砷形态化合物的代谢分布
17
作者 冉茂霞 莫晓 +5 位作者 张晓莹 史永富 叶洪丽 黄冬梅 李思曼 方长玲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2,共9页
通过连续14 d的小鼠摄食贝类暴露实验以获得砷在生物体中的累积、代谢、转化情况。结果表明膳食暴露14 d后,小鼠摄入的总砷最终约70%以粪便形式排出。总砷在各脏器/组织中的蓄积为胃(0.26~0.54μg·g^(-1))>肠(0.12~0.42μg·... 通过连续14 d的小鼠摄食贝类暴露实验以获得砷在生物体中的累积、代谢、转化情况。结果表明膳食暴露14 d后,小鼠摄入的总砷最终约70%以粪便形式排出。总砷在各脏器/组织中的蓄积为胃(0.26~0.54μg·g^(-1))>肠(0.12~0.42μg·g^(-1))>脾(0.031~0.162μg·g^(-1))>肾(0.06~0.12μg·g^(-1))>肝脏(0.049~0.091μg·g^(-1)),在其余脏器/组织中的蓄积不明显(0.016~0.065μg·g^(-1));食物中的砷甜菜碱(AsB)在暴露14 d后约有46%以粪便形式排出,而二甲基砷(DMA)约有576%排出,DMA排出的量远远高于从食物中摄入的量,表明小鼠体内发生了砷的甲基化反应;在各脏器/组织中,仅在肠道中检出砷酸盐(AsⅤ),而蓄积含量(0.0054~0.0116μg·g^(-1))很低,在其余脏器/组织中的蓄积主要以砷胆碱(AsC)(0.0011~0.06124μg·g^(-1))、AsB(0.0031~0.0979μg·g^(-1))和DMA(0.0012~0.0070μg·g^(-1))为主,而这几种砷普遍被认为是低毒的。因此,正常膳食贝类引起的砷健康风险属于低关注级别。本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群日常摄食富砷贝类后砷在生物体内的累积分布及其代谢转化情况,同时也为人群正常摄食贝类的砷健康风险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形态 小鼠 代谢分布 摄食暴露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与国家使用标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鲁奇林 姚岚 +4 位作者 徐方旭 李茂银 毕茜 曲敏 冯叙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18,39,共5页
目的:简要介绍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和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概况,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从分类、功能、一般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逐一进行了对比。结果: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在食品分类、使用范围、... 目的:简要介绍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和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概况,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从分类、功能、一般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逐一进行了对比。结果: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在食品分类、使用范围、使用量和质量等方面还不够科学合理。结论:建议由业界专家参与标准制定,提高检测方法和监测水平,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估和毒理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法典标准 使用标准 对比分析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纳米纤维素协同强化海藻酸钠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南美白对虾冷藏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晓慧 庞一帆 +5 位作者 王梦阳 周新 蔡一镝 李想 周慧 武龙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43-255,共13页
本研究利用全海洋生物资源制备可生物降解复合膜,以海藻酸钠(SA)为成膜基质,TEMPO氧化褐藻纳米纤维素(TOCN)为强化剂、壳聚糖(CS)为抑菌剂,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得到CS/TOCN/SA复合膜,采用响应面试验获得海藻酸钠基质膜的最适组成,进而研... 本研究利用全海洋生物资源制备可生物降解复合膜,以海藻酸钠(SA)为成膜基质,TEMPO氧化褐藻纳米纤维素(TOCN)为强化剂、壳聚糖(CS)为抑菌剂,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得到CS/TOCN/SA复合膜,采用响应面试验获得海藻酸钠基质膜的最适组成,进而研究TOCN对复合膜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OCN质量分数为3%时(SA干质量),薄膜的抗拉强度达到211.90 MPa,断裂伸长率达38.6%;TOCN的加入还使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从0.45±0.03 g·mm/(m^(2)·h·kPa)降至0.30±0.01 g·mm/(m^(2)·h·kPa),氧气透过率从4.63±0.12 mg/(m^(2)·d)降至3.09±0.2 mg/(m^(2)·d)。复合膜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具有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与基质膜相比,南美白对虾在4℃贮藏第4 d,复合膜包装可以有效延缓产品的脂肪氧化(16.8%),抑制TVB-N值的升高(18.9%),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总落菌数减少7.4%),且该复合膜可以明显抑制南美白对虾多酚氧化酶促褐变反应(3.5%)。综上,CS-TOCN协同强化SA复合膜对南美白对虾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在冷鲜水产品保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纳米纤维素 壳聚糖 包装薄膜 南美白对虾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壳膜天然活性蛋白和酶解肽的制备、功能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娜 高亚男 +3 位作者 张荣 赵雪琴 刘淑艳 蒋丹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71-382,共12页
我国是鸡蛋消费大国,鸡蛋壳膜作为食品加工的副产物,是可持续的生物资源。鸡蛋壳膜富含蛋白质,是潜在的多肽和氨基酸来源,具有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生物酶解技术的发展,鸡蛋壳膜酶解肽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本文... 我国是鸡蛋消费大国,鸡蛋壳膜作为食品加工的副产物,是可持续的生物资源。鸡蛋壳膜富含蛋白质,是潜在的多肽和氨基酸来源,具有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生物酶解技术的发展,鸡蛋壳膜酶解肽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鸡蛋壳膜天然活性蛋白及其人工酶解肽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鸡蛋壳膜酶解肽的制备方法、生物功能及应用领域。首先,本文概述了鸡蛋壳膜中天然活性蛋白的组成及其生物功能;其次,总结了鸡蛋壳膜酶解肽的制备方法,比较酶解法及化学辅助酶解法的优势与不足,并综述了鸡蛋壳膜酶解肽在促进伤口愈合、抗炎、抗氧化、抑菌和降血糖等方面的生物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最后,探讨了鸡蛋壳膜酶解肽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未来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在鸡蛋壳膜活性预测与功能分析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鸡蛋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壳膜 活性蛋白 活性肽 生物功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