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哺乳动物人畜共患病病原种类及流行状况
1
作者 陈瀚珺 苏洁 +1 位作者 明红霞 樊景凤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7,共12页
2000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同一个健康”理念,含义是人类、动物以及所处的环境健康紧密相连。海洋哺乳动物作为海洋中的哨兵物种,其携带以及感染的病原体会对自身生活和健康状况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此外部分具有人畜... 2000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同一个健康”理念,含义是人类、动物以及所处的环境健康紧密相连。海洋哺乳动物作为海洋中的哨兵物种,其携带以及感染的病原体会对自身生活和健康状况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此外部分具有人畜共患潜力的病原体也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基于这一背景,通过结合已有文献,总结海洋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主要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种类,并对相关研究进展、当下流行现状及其传播扩散影响因素进行梳理。以期为未来相关病原体研究提供背景参考,并展望相关疾病监测和预防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 流行状况 传播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物对海洋微藻光合固碳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娜 于婕 +3 位作者 杨晓文 薛丹 王岩 杨军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13-2026,共14页
大气中温室气体(CO_(2))浓度不断上升,为了保护全球气候变化稳定和生态系统健康,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近年来,随着海洋固碳潜力被逐步发掘,“海洋碳汇”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作为海洋初级生产者的微藻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路径上重... 大气中温室气体(CO_(2))浓度不断上升,为了保护全球气候变化稳定和生态系统健康,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近年来,随着海洋固碳潜力被逐步发掘,“海洋碳汇”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作为海洋初级生产者的微藻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路径上重要的一环,然而海洋是污染物主要汇聚地,不同污染物能够改变微藻的固碳效果,从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因此评估污染物对微藻固碳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本文从碳的运输、碳的固定途径和碳的代谢三个方面归纳了微藻光合固碳原理,综述了近年来传统污染物(海上溢油、农药和重金属)以及新污染物(微塑料和抗生素)对微藻固碳的影响和机制,其中石油烃、农药及抗生素对微藻固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以上内容旨在为微藻固碳减排方面提供夯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污染物 固碳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周边近岸典型海域海洋环境噪声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姚壮 张飞成 +3 位作者 姚智慧 刘世刚 郭禹 汤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3-557,共5页
于2013年5月利用带宽为20 Hz^100 k Hz的水听器测量系统对大连市周边近岸海域的大黑石、付家庄、星海湾、塔河湾、海之韵5个典型站位的水下噪声进行了测量,获取各站点海洋环境噪声数据以及风速、海况等环境要素,然后进行噪声平均声压级(... 于2013年5月利用带宽为20 Hz^100 k Hz的水听器测量系统对大连市周边近岸海域的大黑石、付家庄、星海湾、塔河湾、海之韵5个典型站位的水下噪声进行了测量,获取各站点海洋环境噪声数据以及风速、海况等环境要素,然后进行噪声平均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的计算和20 Hz^100 k Hz带宽的噪声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付家庄、星海湾海区噪声平均声压级分别为126.58、123.39 d B(以1μPa为参考声压,下同),船舶航行、近岸工程建设等人为噪声是该海区的主要噪声源;大黑石、塔河湾海域的海洋噪声较低,平均声压级分别为115.66、122.17 d B,潮汐和风浪等自然噪声是该海域的主要海洋噪声源;货运港口及航道附近的海之韵海域平均声压级最高,为132.53 d B,船舶航行等为主要噪声源。总体上,大连周边近岸海域海洋噪声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较大,在港口航道、海洋工程等区域显示了较高的噪声水平,而地处渤海的养殖海域噪声最低。本次测量的平均声压级处于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听力范围之内,但因声压级相对较低,对当地海水养殖业和海洋哺乳动物应该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噪声 平均声压级 海洋噪声频谱 大连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哺乳动物发声特征及频率研究
4
作者 宋广源 罗珺 杨军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3期20-26,共7页
海洋哺乳动物发声是一个融合生物学、声学、生态学、工程学的跨学科领域,主要研究鲸豚类(鲸鱼、海豚)、鳍足类(海豹、海狮)和海牛类等动物如何产生、传播、接收声音,以及这些声音的功能和应用。文章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发声特征及其频率范... 海洋哺乳动物发声是一个融合生物学、声学、生态学、工程学的跨学科领域,主要研究鲸豚类(鲸鱼、海豚)、鳍足类(海豹、海狮)和海牛类等动物如何产生、传播、接收声音,以及这些声音的功能和应用。文章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发声特征及其频率范围进行综述,旨在揭示其与体型、环境及进化历史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海洋哺乳动物为适应水生环境,演化出了高度特化的发声与听觉系统。虎鲸(Orcinus orca)通过鼻道“声唇”结构产生1.5~26.2 kHz哨声信号,其中南极种群高频哨声峰值达26.2 kHz,突破传统陆地哺乳动物“体型大-低频发声”的规律;南极小须鲸(Balaenoptera bonaerensis)的扫频信号起始频率115~130 Hz,结束频率约60 Hz,峰值83 Hz,配合“生物鸭叫信号”(50~300 Hz)实现远距通讯;斑海豹(Phoca largha)发声频率139~2323 Hz,幼崽峰值频率(1.13 kHz)显著高于成体(0.99 kHz)。此外,齿鲸亚目通过额隆聚焦声信号,鳍脚亚目则发展出空气-水下双模态发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发声特征 频率 动物行为 声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性分析在海洋生物食物网与生态位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柳 刘瑞娇 +1 位作者 刘奇 胡骁琨 《河北渔业》 2025年第3期41-46,共6页
为归纳摄食生态学中食性分析在海洋生物食物网与生态位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了摄食生态学研究中食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方法、生化分析法以及先进的DNA分子技术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方法在揭示食性转化、生态位解析等方... 为归纳摄食生态学中食性分析在海洋生物食物网与生态位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了摄食生态学研究中食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方法、生化分析法以及先进的DNA分子技术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方法在揭示食性转化、生态位解析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也指出了不同方法的应用局限性,并提出可以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如传统胃含物分析法与DNA分子技术相结合,稳定同位素分析与DNA分子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突破单一方法的局限,提升对海洋生物摄食生态学解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 传统方法 生化方法 DNA分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牧场环境信息综合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7
6
作者 邢旭峰 王刚 +2 位作者 李明智 陈勇 田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为实时掌握海洋牧场环境参数的动态变化和养殖生物的活动状态,采用海洋环境因子及水下影像采集和传输技术,以自制浮标平台为载体,在有效解决多路传感器数据并行采集及远程传输、水下摄像头承载装置的防水密封、水下影像数据远程传输等... 为实时掌握海洋牧场环境参数的动态变化和养殖生物的活动状态,采用海洋环境因子及水下影像采集和传输技术,以自制浮标平台为载体,在有效解决多路传感器数据并行采集及远程传输、水下摄像头承载装置的防水密封、水下影像数据远程传输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海水养殖环境信息综合监测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同时调用多个串口进行数据采集,能保证在一个时间节点上多参数水质数据的及时采集和准确性;采用丁腈橡胶材料构成的压紧螺母式电缆密封装置能有效防止海水的渗漏和腐蚀;解码板的分辨率设置为QCIF或者CIF模式,最大码率设置为120 kbps,帧率设置为8~15时,图像的流畅和清晰度较为适中。研究表明,该系统可用于海洋牧场水环境因子监测和水下养殖生物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浮标平台 数据远传 海洋环境信息 影像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抗生素存在与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高会 李冰 姚子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9-791,共13页
由于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和排放,抗生素不断排放进入水环境,表现为“持续存在”的状态,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长期、持续的环境风险,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细菌耐药性是我国及全球都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抗生素持久性的选择压力会产生抗生... 由于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和排放,抗生素不断排放进入水环境,表现为“持续存在”的状态,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长期、持续的环境风险,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细菌耐药性是我国及全球都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抗生素持久性的选择压力会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t genes,ARGs),其在环境中的持久性残留,在菌群间的迁移、传播和扩增,比抗生素残留本身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更大.随着海洋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开发与利用,海洋正逐步成为抗生素和ARGs的重要储存库,海洋环境中的抗生素和ARGs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本文对海洋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赋存、迁移转化和生态风险等研究进行分析梳理,对海洋环境中ARGs的环境行为进行综述,以期为海洋环境中抗生素和ARGs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 浓度水平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残留对海洋小球藻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8
作者 王宝龙 张韬 +7 位作者 张伟霄 黄瑞频 马鹏飞 李娜 张莺脐 薛明雨 张倩 刘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1,共9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养殖尾水中抗生素残留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全球性的关注。笔者以水产养殖中常用的饵料微藻——海洋小球藻为研究对象,探究氟苯尼考对其可能的作用效应。分析不同质量浓度氟苯尼考暴露72 h...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养殖尾水中抗生素残留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全球性的关注。笔者以水产养殖中常用的饵料微藻——海洋小球藻为研究对象,探究氟苯尼考对其可能的作用效应。分析不同质量浓度氟苯尼考暴露72 h后,海洋小球藻细胞生长、色素含量、活性氧含量、丙二醛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海洋小球藻在氟苯尼考暴露72 h后藻细胞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藻细胞的叶绿素含量随氟苯尼考质量浓度增加呈倒“U”型趋势,0.100 mg/L组叶绿素含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74.6%;氟苯尼考胁迫会对微藻细胞膜产生氧化损伤,20 mg/L氟苯尼考暴露导致藻细胞丙二醛含量升高,是对照组的2.45倍,诱导合成类胡萝卜素,参与抵抗氧化损伤。试验质量浓度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作用。与球等鞭金藻相比,海洋小球藻对氟苯尼考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本试验结果可为养殖尾水中抗生素残留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海洋小球藻 生长 类胡萝卜素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nn-Kendall法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燕 隋传国 +2 位作者 张瑞瑾 蔡恒江 袁道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1-205,共5页
海洋环境质量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长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可提高对海洋环境演变的认识。基于《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1—2015年),采用Mann-Kendall法对中国管辖的近海海域不同水质等级海域面积、... 海洋环境质量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长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可提高对海洋环境演变的认识。基于《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1—2015年),采用Mann-Kendall法对中国管辖的近海海域不同水质等级海域面积、赤潮发现次数、赤潮发现面积以及河流入海污染物排放量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海第二类海域(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分类)面积呈下降趋势,劣四类海域面积呈上升趋势,近海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近海海域赤潮发现次数和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东海,下降趋势明显。河流入海排放主要污染物中,COD与营养盐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COD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石油类排放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沿海人口、海洋生产总值与劣四类海域面积均呈强正相关。沿海人口的增加、海洋生产总值的增长可能会对中国近海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法 海洋环境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印度洋海域叶绿素a空间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0
作者 胡浩鹏 郑汉丰 +10 位作者 李灵智 李子牛 李超 朱治 郑英捷 韩帅 王凤彪 刘龙雨 包金梦 蒋玫 李磊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21,共12页
为了解西北印度洋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其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对西北印度洋(00°30′~06°30′N、59°30′~67°30′E)进行了环境综合科学调查,分析了西北印度洋海域叶绿素a浓度、分布特征及... 为了解西北印度洋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其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对西北印度洋(00°30′~06°30′N、59°30′~67°30′E)进行了环境综合科学调查,分析了西北印度洋海域叶绿素a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水温度(T)、盐度(S)、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e nitrogen,DIN)和溶解无机磷(diceolved inornic phosphorus,DIP)等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北印度洋海域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0.01~0.94 mg·m^(-3),平均浓度为0.072 mg·m^(-3),叶绿素a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调查区域西南部和东北部浓度高,中部区域浓度低。不同水层叶绿素a浓度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叶绿素a的浓度从表层开始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大约在75~100 m深度达到峰值,最大值达到0.94 mg·m^(-3)。随后随着水深的增加,叶绿素a浓度急剧降低,在150~200 m水深区域内叶绿素a平均浓度降到0.04 mg·m^(-3),在200~300 m水层为0.03 mg·m^(-3)。西北印度洋海域叶绿素a浓度与T、S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硝态氮、DIP、DI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印度洋生态环境动力学研究、生物资源评价及通过海洋水色遥感比对判读叶绿素a浓度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叶绿素A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藻吸附环境污染物及其产油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爱天 孟茹 +4 位作者 刘懿锋 梁佳音 窦晓娜 孔亮 刘靖 《农产品加工》 2018年第12期70-75,共6页
环境污染已成全球问题,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方法处理污染物,具有能耗高、高成本、资源化水平低等缺点。海洋微藻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对污染物吸附效果好、原料易得、成本低。通过总结重金属、氨氮营养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 环境污染已成全球问题,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方法处理污染物,具有能耗高、高成本、资源化水平低等缺点。海洋微藻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对污染物吸附效果好、原料易得、成本低。通过总结重金属、氨氮营养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对海洋微藻接受污染物刺激后的异常变化研究进行了归纳,并简述了海洋微藻吸附各种污染物的机理、特点及其产油性能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重金属 营养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产油微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近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分布及环境指示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杜金秋 关道明 +3 位作者 姚子伟 高会 王震 孟书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89-1895,共7页
基于大连近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10)Pb、^(40)K和^(137)Cs比活度与分布特征分析,对大连近海的沉积环境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分别处于同一水平,陆源输入特征明显;垂直方向上40... 基于大连近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10)Pb、^(40)K和^(137)Cs比活度与分布特征分析,对大连近海的沉积环境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分别处于同一水平,陆源输入特征明显;垂直方向上40K比活度随深度变化较小,^(238)U、^(226)Ra、^(210)Pb和^(137)Cs比活度随深度增加出现波动,整体上不存在物质输入的显著变化,沉积环境相对稳定;~(2~(26Ra相对于母体~(238U亏损,~(210Pb相对于母体~(2~(26Ra过剩,^(40)K和^(137)Cs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用^(210)Pbex法和^(137)Cs法分别计算得到大连近海沉积速率为0.49和0.43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近海 沉积物 放射性核素 环境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n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海洋柴油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健 刘海映 +3 位作者 季秋忆 尚晓琳 祁昕阳 于晓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8-443,共6页
为采用绿色环保的高效方法去除海洋柴油污染,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得半导体纳米SnO_2光催化剂,并利用SEM、XRD测试等方法,对其结构、晶粒尺寸等进行了表征,实验室内配制柴油污染海水,通过改变试验条件,对影响纳米SnO_2光催... 为采用绿色环保的高效方法去除海洋柴油污染,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得半导体纳米SnO_2光催化剂,并利用SEM、XRD测试等方法,对其结构、晶粒尺寸等进行了表征,实验室内配制柴油污染海水,通过改变试验条件,对影响纳米SnO_2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降解海水中柴油污染物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纳米SnO_2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降解海水中柴油污染物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金红石样的SnO_2粒子,平均直径为40.3 nm;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当纳米SnO_2光催化剂的煅烧温度为500℃、添加量为0.2 g/L、柴油初始浓度为0.2 g/L、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为0.3 g/L、紫外光照时间为4 h、海水p H值为7.9时,用纳米SnO_2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海水中柴油污染物的降解率达到98.01%。研究表明,使用纳米SnO_2作为光催化剂,可以明显提高海洋柴油污染的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氧化 纳米二氧化锡 海水柴油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上转换剂/TiO_2复合光催化剂在海洋石油污染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云庆 于晓彩 +2 位作者 吴云英 金晓杰 宫喜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0-424,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取大连市黑石礁海域海水,加入风化好后的柴油配制成模拟石油污染海水,通过分别改变催化剂的掺杂比、溶液pH、催化剂添加量、光照时间和柴油初始浓度等因素,研究各因素对上转换材料TiO2复合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海洋石油污染... 在实验室条件下,取大连市黑石礁海域海水,加入风化好后的柴油配制成模拟石油污染海水,通过分别改变催化剂的掺杂比、溶液pH、催化剂添加量、光照时间和柴油初始浓度等因素,研究各因素对上转换材料TiO2复合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光催化降解海洋石油污染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海洋中柴油初始浓度为0.1 g/L时,催化剂掺杂比为15%,催化剂添加量为40mg,溶液pH为7的条件下催化降解2.5 h,海洋石油污染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可达8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污染 上转化材料 降解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厌氧氨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海峰 周集体 +1 位作者 乔森 刘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75,共6页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海洋厌氧氨氧化的概念、海洋厌氧氨氧化发现过程、海洋厌氧氨氧化的研究进展。海洋中已经发现的厌氧氨氧化菌的3个主要生物学特征——具有厌氧氨氧化体、梯形脂及细胞色素C,这3个特征成为鉴定厌氧氨氧化细菌的重要依据...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海洋厌氧氨氧化的概念、海洋厌氧氨氧化发现过程、海洋厌氧氨氧化的研究进展。海洋中已经发现的厌氧氨氧化菌的3个主要生物学特征——具有厌氧氨氧化体、梯形脂及细胞色素C,这3个特征成为鉴定厌氧氨氧化细菌的重要依据。海洋厌氧氨氧化的化学计量学研究方法为15N元素示踪技术,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16S rRNA-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等。在我国海洋厌氧氨氧化研究开展的还很少,在东太平洋地区近海大陆架区域由于工农业污水排放的耗氧有机物使得局部海区出现缺氧,因此这些海区的厌氧氨氧化细菌种群类型、分布特征、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亟待加强。在世界范围内绘制全球海洋厌氧氨氧化生态分布图也是未来世界各国厌氧氨氧化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细菌 厌氧氨氧化 氮循环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资源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燕 张瑞瑾 +4 位作者 蔡恒江 李琴涛 陈禹娜 张明亮 袁道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4期12382-12383,12385,共3页
海洋资源概论是我国高校海洋、环境、生态、地学等学科的专业课程,是涉海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通识课程。该文对海洋资源概论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优化和更新、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高校该课程的建... 海洋资源概论是我国高校海洋、环境、生态、地学等学科的专业课程,是涉海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通识课程。该文对海洋资源概论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优化和更新、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高校该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海洋微藻数量统计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显久 张国胜 耿春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8-372,共5页
根据海洋微藻显微图像的特点,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给出了自动统计海洋微藻数量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微藻图像进行小波去噪,并对去噪后的图像通过形态学的膨胀运算进行增强;然后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和形态学的开运算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分割;... 根据海洋微藻显微图像的特点,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给出了自动统计海洋微藻数量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微藻图像进行小波去噪,并对去噪后的图像通过形态学的膨胀运算进行增强;然后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和形态学的开运算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分割;最后对分割后的二值图像进行微藻区域标记,统计出在图像中的微藻数量,进而计算出水体中微藻的浓度。利用本文中所给出的方法编写了海洋微藻数量自动统计软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图像处理 微藻数量统计 最大类间方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海洋学课程群的规划与建设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瑞瑾 汤勇 +3 位作者 张燕 张钟哲 李微 张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1期252-253,共2页
结合海洋技术专业物理海洋学课程群建设的实践,对海洋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物理海洋学课程群的目标和规划进行了初步探讨,把物理海洋学的知识体系分为物理海洋学预备课程、物理海洋学核心课程、物理海洋学应用课程和物理海洋学综合利用... 结合海洋技术专业物理海洋学课程群建设的实践,对海洋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物理海洋学课程群的目标和规划进行了初步探讨,把物理海洋学的知识体系分为物理海洋学预备课程、物理海洋学核心课程、物理海洋学应用课程和物理海洋学综合利用课程4个层次,并结合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物理海洋学课程群的建设实践,对4个知识层次中所包含的课程进行了介绍,给出了一个课程群的初步轮廓,希望能够对高等院校海洋技术相关专业的物理海洋学课程群的建设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技术专业 物理海洋学课程群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动海洋酸化对角叉菜影响研究
19
作者 付晚涛 冯天威 +3 位作者 张菊林 刘远 曹淑清 刘宏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1,共6页
在实验室构建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生态模拟系统,研究CO2驱动海洋酸化对大型海藻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的影响。7天实验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由正常387 mg/L左右升高至500 mg/L,促进角叉菜生长,实验系统中角叉菜生物量增加量和相对生... 在实验室构建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生态模拟系统,研究CO2驱动海洋酸化对大型海藻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的影响。7天实验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由正常387 mg/L左右升高至500 mg/L,促进角叉菜生长,实验系统中角叉菜生物量增加量和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比对照系统的高出47.5%和47.9%;当CO2浓度升高至600 mg/L和800 mg/L,反而抑制角叉菜生长,实验期间实验系统中角叉菜生物量增加量和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比对照系统的降低13.2%和13.5%(600 mg/L)、12.9%和13.3%(800 mg/L)。实验系统中,角叉菜的叶绿素a含量随CO2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实验结束时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实验初始时的97.0%(P<0.05)(387 mg/L)、88.9%(500 mg/L)、82.9%(600 mg/L)和75.9%(800 mg/L);角叉菜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随CO2浓度升高逐渐增加,实验结束时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实验初始时的99.8%(P<0.05)(387 mg/L)、120.1%(500 mg/L)、131.9%(600 mg/L)和162.7%(800 mg/L)。研究表明大型红藻角叉菜通过减少合成叶绿素a以降低光合作用、增加合成类胡萝卜素以加强保护海藻细胞的方式适应海洋酸化;角叉菜生长受到大气CO2浓度升高致使海水中无机碳源增加和驱动海洋酸化正负两方面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海洋酸化 影响 角叉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文气象多时空尺度资料来源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帅 郭俊如 +3 位作者 姜晓轶 白志鹏 宋军 王漪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9,共16页
目前,海洋数据获取量日益增多,根据时空分辨率、时空范围、垂向分层情况等的不同,可将海洋数据分为多种类型。了解和掌握现有的海洋数据资料,并加以利用,对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军事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积累,本... 目前,海洋数据获取量日益增多,根据时空分辨率、时空范围、垂向分层情况等的不同,可将海洋数据分为多种类型。了解和掌握现有的海洋数据资料,并加以利用,对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军事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积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海洋数据资料发布的几个主要数据源,同时归纳了几类常用的海洋数据资料,包括地形水深数据、卫星遥感数据、海洋调查观测数据、再分析产品数据,并对各类数据适用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进行分析,旨在为海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信息支持,为我国海洋大数据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数据 数据源 地形数据 卫星遥感数据 再分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