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炜 王伟 +3 位作者 韩雨哲 王丽 丛玉婷 卢亚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1-243,247,共4页
为完善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高效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将实验室分成本科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兼顾型、大型和精密仪器共享型三种类型,采取不同的实验室开放模式,并制定与之配套的实验室管理细则。实现各类实验室的合理有序开... 为完善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高效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将实验室分成本科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兼顾型、大型和精密仪器共享型三种类型,采取不同的实验室开放模式,并制定与之配套的实验室管理细则。实现各类实验室的合理有序开放和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实验室及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效率,解决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对实验室场所的需求。上述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室开放 分类管理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炜 曹善茂 +2 位作者 肖逸啸 王昊 邹建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研究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两种生长环境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或贝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岩扇贝筏养(壳长为11.89 cm±0.50 cm)、野生岩扇贝(壳长为15.24 cm±1.36 cm)闭壳... 为研究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两种生长环境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或贝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岩扇贝筏养(壳长为11.89 cm±0.50 cm)、野生岩扇贝(壳长为15.24 cm±1.36 cm)闭壳肌及非闭壳肌软体部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筏养岩扇贝个体的软体部比例(26.07%)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7.69%)(P<0.05),但两者闭壳肌比例差异不大;筏养岩扇贝个体的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的粗脂肪含量(0.37%、3.70%)显著高于野生个体(0.20%、3.51%)(P<0.05),在两种生长条件下,岩扇贝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含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筏养岩扇贝个体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脂肪酸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26.68%、17.01%)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8.09%、7.83%)(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18.52%、17.11%)显著低于野生个体(23.75%、23.93%)(P<0.05),但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EPA+DHA含量在相同组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岩扇贝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平均值(80.13)明显高于筏养岩扇贝(63.70),且野生个体非闭壳肌软体部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呈味氨基酸含量(DAA)均高于筏养个体,但野生与筏养个体闭壳肌中的TAA、EAA、DAA含量相差不大,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DAA/TAA)、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也非常接近;筏养个体闭壳肌中Se和K的含量分别为野生个体的3倍和2倍,而Fe含量仅为野生个体的三分之一。研究表明,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除了少量指标外,营养成分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氨基酸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刀额新对虾高产养殖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丛玉婷 王丽 +2 位作者 卢亚楠 王连顺 李丹彤 《水产养殖》 CAS 2018年第9期41-42,共2页
刀额新对虾(Mmetapenaeus ensis)俗称基围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砂虾,新对虾属。它具有杂食性强、广温、广盐和生长迅速、抗病害能力强等优点。在海区8~29℃均有分布,养殖水温以18~25℃为宜。刀额新对虾(... 刀额新对虾(Mmetapenaeus ensis)俗称基围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砂虾,新对虾属。它具有杂食性强、广温、广盐和生长迅速、抗病害能力强等优点。在海区8~29℃均有分布,养殖水温以18~25℃为宜。刀额新对虾(下简称基尾虾)是广盐性种类,盐度范围可在0~34。耐温范围10~37℃,最适温度17~32℃,耐低氧能力比其他虾类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高产养殖技术 耐低氧能力 北方 节肢动物门 新对虾属 养殖水温 耐温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斑马蛤2号”筏式和底播养殖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田园 金燕 +8 位作者 陈炜 李翠翠 王璠 于欣 车宗豪 刘括 梁腾 霍忠明 闫喜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6-1505,共10页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筏式养殖模式可行性,在我国黄海北部首次开展了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新品种的筏式与底播养殖模式对比试验。采用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规格的“斑马蛤2号”苗种为试验材料...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筏式养殖模式可行性,在我国黄海北部首次开展了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新品种的筏式与底播养殖模式对比试验。采用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规格的“斑马蛤2号”苗种为试验材料,对两种养殖方式的“斑马蛤2号”生长、存活、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夏季(4-7月)壳长、壳宽、壳高、全湿重、软体重的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比底播养殖“斑马蛤2号”快149.54%、100.61%、116.30%、152.25%、132.58%(P<0.05)。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存活率为90%以上,显著高于底播养殖(P<0.05)。两种养殖方式的“斑马蛤2号”水分、灰分、粗蛋白、糖原、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冬季糖原、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底播养殖“斑马蛤2号”(P<0.05)。研究表明,当年10月采用多层聚乙烯网笼按密度为150-200粒/层放养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大规格苗种(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可于翌年的4月、7月、10月收获平均壳长为3.03、3.36、3.51 cm的市场规格产品。筏式养殖模式具有存活率高的优点。“斑马蛤2号”筏式养殖模式试验的成功为蛤仔健康养殖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筏式养殖 底播养殖 生长 存活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海藻凝集素的提取及凝集活性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丛玉婷 王丽 +2 位作者 卢亚楠 胡昕江 马国庆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82-84,共3页
海藻是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具有广泛生物功能的海洋生物资源。选择角叉菜、松节藻、海带、裙带菜、条斑紫菜和萱藻为原料提取其活性物质凝集素,并对其凝集活力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用生理盐水提取海藻凝集素的效果较好,其中海... 海藻是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具有广泛生物功能的海洋生物资源。选择角叉菜、松节藻、海带、裙带菜、条斑紫菜和萱藻为原料提取其活性物质凝集素,并对其凝集活力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用生理盐水提取海藻凝集素的效果较好,其中海带粗提液中凝集素的凝集活性好。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经济藻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凝集素 凝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