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纳米硒的制备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任佳玉 王馥容 +5 位作者 张玉玮 王龙齐 胡睿同 王连顺 卢亚楠 杨国军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64,共4页
硒(Se)作为水产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增强机体免疫与抗感染能力。纳米硒因毒性低、活性高,成为开发新型富硒饲料添加剂的重要方向。生物纳米硒可通过优化肠道菌群、激活抗氧化酶系统及调节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显著提升水产动物的健康水... 硒(Se)作为水产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增强机体免疫与抗感染能力。纳米硒因毒性低、活性高,成为开发新型富硒饲料添加剂的重要方向。生物纳米硒可通过优化肠道菌群、激活抗氧化酶系统及调节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显著提升水产动物的健康水平。文章系统综述了生物纳米硒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探讨了纳米硒的应用安全性、生物利用度及现存问题,提出了未来需深入解析其代谢机制并开发标准化生产工艺,为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纳米硒 水产动物 抗氧化功能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饲料对刺参生长及其肠道、养殖水体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刘兢文 韦英华 王翰林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2期12-17,F0003,共7页
为深入研究发酵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培育的效应,试验对比了两种发酵饲料的差异,评估它们对刺参苗种生长速率与存活率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饲料对养殖池水和刺参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和关联。试验选取75 kg健... 为深入研究发酵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培育的效应,试验对比了两种发酵饲料的差异,评估它们对刺参苗种生长速率与存活率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饲料对养殖池水和刺参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和关联。试验选取75 kg健康刺参苗种,分为未发酵饲料组(CT)、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饲料组(BA)和布氏乳杆菌发酵饲料组(LAB),每组3个平行。结果显示,LAB组的特定生长率(4.14%±0.55%)最高,显著高于CT组(3.36%±0.42%)和BA组(3.8%±0.75%);BA组存活率最高(79.7%±2.74%),显著高于LAB组(70.28%±1.11%)和CT组(72.42%±6.18%)。发酵饲料组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优势明显。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水体(P<0.05),LAB组和BA组的CHAO1指数、香农指数均高于CT组,发酵饲料增加了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发酵饲料对肠道菌群有促进作用,提高了刺参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并增加了水体菌群丰度,对水体生态平衡有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发酵饲料 生长 高通量测序 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jcaspase-8基因在仿刺参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3
作者 张晓静 张婵婵 +3 位作者 马得友 梁佳怡 姚美竹 李子骥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变态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等重要水产养殖动物发育的关键时期,涉及幼体形态习性的重大转变。caspase-8作为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中最重要的凋亡启动子,参与了鱼、贝等许多水生动物的胚胎发育以及免疫防御过程。为探究caspase-... 变态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等重要水产养殖动物发育的关键时期,涉及幼体形态习性的重大转变。caspase-8作为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中最重要的凋亡启动子,参与了鱼、贝等许多水生动物的胚胎发育以及免疫防御过程。为探究caspase-8基因在仿刺参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其cDNA全长并对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T-qPCR)检测了该基因在刺参成体组织和幼体发育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通过整体胚胎杂交技术和TUNEL技术在变态期间幼体中分别展示了Ajcaspase-8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Ajcaspase-8基因cDNA全长为2790 bp,共编码671个氨基酸;推导蛋白具有caspase家族保守的CASc结构域以及五肽序列QACQG,另有DED结构域和P20、P10大小亚基,它们是行使凋亡启动caspase的主要元件;Ajcaspase-8与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聚为一支,与青鳉(Oryzias latipes)的遗传距离更近,显示了其较高的进化地位。RT-qPCR分析发现,Ajcaspase-8基因在成年刺参组织中呈持家型表达,分别于体腔细胞中最高、在性腺中最低(P<0.05),表明其参与免疫过程;从受精卵到稚参的早期发育过程中,Ajcaspase-8均有表达,到樽形幼体期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P<0.05);在稚参内的表达较樽形幼体有所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说明Ajcaspase-8在刺参幼体变态发育中发挥潜在作用。整体原位杂交研究显示,变态期间Ajcaspase-8阳性信号仅定位于大耳幼体的胃部,集中在樽形幼体球状体周边,大量出现在稚参肠内,暗示了该基因在刺参变态幼体的冗余组织和消化道中活跃表达。TUNEL可视化分析显示,幼体凋亡细胞的数量随变态进程呈递增趋势,暗示细胞凋亡是刺参变态期间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途径。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测Ajcaspase-8基因在仿刺参变态附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是以启动细胞凋亡的方式参与幼体形态的重构和免疫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CASPASE-8 基因克隆 时空表达 变态发育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T标记定量技术的不同壳色虾夷扇贝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4
作者 唐安琪 原畅梓 +6 位作者 杭雲娜 毛俊霞 王许波 田莹 郝振林 丁君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6,共12页
为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壳色形成的分子机制,采用TMT(tandem mass tags,串联质量标签)标记定量技术,对两种不同壳色虾夷扇贝(褐色和白色)外套膜组织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虾夷扇贝外套膜中鉴定获得可信蛋... 为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壳色形成的分子机制,采用TMT(tandem mass tags,串联质量标签)标记定量技术,对两种不同壳色虾夷扇贝(褐色和白色)外套膜组织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虾夷扇贝外套膜中鉴定获得可信蛋白5 177个,其中在两种壳色扇贝间显著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343个,其中在白色个体中上调和下调表达分别为187、156个;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黑色素合成、钙离子调控及神经调控相关功能和通路在DEPs中显著富集,推测它们在虾夷扇贝壳色的形成及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相关功能和分子通路也显著富集,表明两种壳色扇贝间很可能存在免疫差异。本研究为虾夷扇贝壳色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更多依据,为以壳色为目的性状的贝类抗病良种培育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壳色 蛋白质组学 黑色素合成 钙离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hepsin B在感染才女虫虾夷扇贝中表达规律的研究
5
作者 杭雲娜 孙红妍 +6 位作者 唐安琪 毛俊霞 田莹 王许波 郝振林 丁君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4,共10页
为探究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atB)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应答才女虫(Polydora)侵染中的分子功能,本研究进行了虾夷扇贝CatB基因(PyCatB)的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和基因表达分析,解析了感染才女虫虾夷扇贝中PyCatB的酶... 为探究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atB)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应答才女虫(Polydora)侵染中的分子功能,本研究进行了虾夷扇贝CatB基因(PyCatB)的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和基因表达分析,解析了感染才女虫虾夷扇贝中PyCatB的酶活性变化特征和基因表达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yCatB基因全长为9 267 bp,包含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其cDNA长度为1 219 bp, 5′UTR长度为103 bp, 3′UTR长度为9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PyCatB预测含有N端信号肽、前肽Propeptide C1和肽酶peptidase C1A cathepsin B 3个保守功能域;此外还具有催化三联体结构(Cys116、His284、Asn304)、Gln110氧阴离子孔、GCNGG基序及C194~C205固定残基片段形成的特征性闭塞环,这些结构对PyCatB的催化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各物种CatB的进化地位与生物进化地位一致;酶活性分析显示,感染才女虫虾夷扇贝外套膜组织的CatB酶活性显著高于健康扇贝;基因表达分析表明,除闭壳肌外,PyCatB在健康虾夷扇贝成体各组织中均有不同水平的表达;研究发现,PyCatB基因参与广泛的生理过程;PyCatB在患病虾夷扇贝的外套膜不同区域的表达量均要显著高于健康扇贝,但在健康和患病扇贝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推测PyCatB主要通过外套膜组织参与虾夷扇贝的免疫应答过程进而抵御才女虫的侵染。本研究为虾夷扇贝应答才女虫侵染机制的解析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才女虫病 组织蛋白酶B 酶活性 表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沉默与复苏对黄海胆精子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王皓 王永杰 +6 位作者 田峰霖 阮述超 田野 李树枫 丁北辰 丁君 韩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3,共9页
为探究低温沉默与复苏过程中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体质量为60~65 g)精子活性的调控机制,采用RNA-Seq技术对低温保存及滴加海水复苏后的黄海胆精子进行了基因转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每组黄海胆精子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5.92~... 为探究低温沉默与复苏过程中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体质量为60~65 g)精子活性的调控机制,采用RNA-Seq技术对低温保存及滴加海水复苏后的黄海胆精子进行了基因转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每组黄海胆精子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5.92~6.99 Gb数据,组装得到113728条转录本和73814条Unigene,其中,15333条Unigene注释到KEGG数据库,归类到290个通路。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结果显示,低温处理抑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氧化磷酸化等通路;在滴加海水复苏后,碳水化合物分解代谢过程、磷酸戊糖分流、NADPH再生、葡萄糖6-磷酸代谢过程等通路富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增加。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与精子活性调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Spe-8、Spe-12、Catsper2、NKAa1进行表达水平验证,其中,Spe-8、Spe-12通过参与调控精子的活化促进受精作用,Catsper2参与Ca^(2+)在精子细胞内的传递与运输,NKAa1影响钠钾离子通道中Na^(+)和K^(+)的传递,结果显示,以上基因在低温沉默后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在海水复苏后表达水平显著提高。本研究为黄海胆精子低温保存及复苏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胆 精子低温保存 海水复苏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蛋白硒对‘萨米脱’樱桃果实抗氧化能力及其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隆汕 李达 +7 位作者 王梓妃 赵一潼 顾天淦 姜程程 张雨 王军 王连顺 杨国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2,共11页
为探究喷施有机硒肥对大樱桃抗氧化能力以及食用品质的影响,以‘萨米脱’大樱桃果实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果实转色前期和转色期对樱桃树进行0 mg/L、10 mg/L、30 mg/L和50 mg/L四个浓度梯度的生物蛋白硒肥叶面喷施处理。分析... 为探究喷施有机硒肥对大樱桃抗氧化能力以及食用品质的影响,以‘萨米脱’大樱桃果实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果实转色前期和转色期对樱桃树进行0 mg/L、10 mg/L、30 mg/L和50 mg/L四个浓度梯度的生物蛋白硒肥叶面喷施处理。分析了不同浓度生物蛋白硒处理后果实和叶片的硒含量、果实内抗氧化酶活性、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果实品质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樱桃果实和叶片中的硒含量随喷施的硒肥浓度的升高而递增,叶面喷硒具有增强樱桃果实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自由基清除率的效果,同时还能增加果实内Ca^(2+)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30 mg/L硒肥效果较为突出,与对照组(0 mg/L)相比,喷施30 mg/L硒肥能够显著增强樱桃果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活性,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相关性分析证实,樱桃果实内Se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TrxR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成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富硒樱桃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樱桃 生物蛋白硒 硒含量 抗氧化酶活性 自由基清除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胁迫对绿鳍马面鲀鳃组织抗氧化酶、呼吸相关酶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孟艳莎 杨哲 +3 位作者 李欣阳 高居杰 艾力扎提·哈力夫 姜晨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研究低氧胁迫下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鳃组织的应激响应机制,进行了溶解氧水平分别为8、5、2 mg/L的低氧胁迫试验(其中8 mg/L组为对照组,其余2组为低氧组),分析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其鳃组织中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显... 为研究低氧胁迫下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鳃组织的应激响应机制,进行了溶解氧水平分别为8、5、2 mg/L的低氧胁迫试验(其中8 mg/L组为对照组,其余2组为低氧组),分析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其鳃组织中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溶解氧水平的降低,绿鳍马面鲀鳃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呈现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随着溶解氧的降低而升高;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着溶解氧的下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则呈现上升的趋势。试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能够影响绿鳍马面鲀鳃组织内抗氧化酶、呼吸相关酶及磷酸酶的活性,在低氧胁迫过程中,绿鳍马面鲀会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激活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缺氧导致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低氧胁迫 抗氧化酶 呼吸相关酶 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拟除虫菊酯在中间球海胆稚胆培育中清除分叉小猛水蚤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郑宇轩 王翰林 +2 位作者 裴泓霖 韦英华 常亚青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1-68,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明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稚胆培育过程中,对分叉小猛水蚤(Tisbe furcata)的杀灭效果和安全使用剂量。在水温(14.4±0.3)℃下,将平均胆径(685.51±23.22)μm的中间球... 本研究旨在探明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稚胆培育过程中,对分叉小猛水蚤(Tisbe furcata)的杀灭效果和安全使用剂量。在水温(14.4±0.3)℃下,将平均胆径(685.51±23.22)μm的中间球海胆稚置于100 mL的水体中,采用静水试验法开展急性毒性试验,研究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中间球海胆稚胆的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中间球海胆稚胆的24 h LC_(50)分别为5.77 mg·L^(-1)、4.80 mg·L^(-1)和0.22 mg·L^(-1);48 h LC_(50)分别为4.36 mg·L^(-1)、4.50 mg·L^(-1)和0.19 mg·L^(-1);72 h LC_(50)分别为3.62 mg·L^(-1)、3.39 mg·L^(-1)和0.16 mg·L^(-1);96 h LC_(50)分别为3.34 mg·L^(-1)、2.93 mg·L^(-1)和0.14 mg·L^(-1);SC分别为0.33 mg·L^(-1)、0.29 mg·L^(-1)和0.01 mg·L^(-1)。0.11 mg·L^(-1)的溴氰菊酯和2.02 mg·L^(-1)的氰戊菊酯可清除分叉小猛水蚤,但使用后72 h稚胆平均死亡率为13.33%,因此二者均不适宜在中间球海胆稚胆培育过程中杀灭分叉小猛水蚤。高效氯氰菊酯在0.25~0.29 mg·L^(-1)添加量下对分叉小猛水蚤的杀灭效果最好,稚胆全部存活,且毒副作用不明显,适用于杀灭中间球海胆稚胆培育过程中的分叉小猛水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球海胆 分叉小猛水蚤 溴氰菊酯 高效氯氰菊酯 氰戊菊酯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野生和养殖刺参体腔细胞数量与体腔液免疫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梁春蕾 任媛 +3 位作者 王轶南 李强 杨欢 李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2,共7页
为了比较野生和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及不同规格间的免疫力差异,试验设置3个不同规格的养殖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30.00 g±9.83 g、70.00 g±7.83 g、110.00 g±10.68 g,记为30 g、70 g、110 g组),以及3个不同规... 为了比较野生和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及不同规格间的免疫力差异,试验设置3个不同规格的养殖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30.00 g±9.83 g、70.00 g±7.83 g、110.00 g±10.68 g,记为30 g、70 g、110 g组),以及3个不同规格的野生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70.00 g±8.13 g、110.00 g±7.53 g、150.00 g±10.64 g,记为70 g、110 g、150 g组),通过比较不同组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数量及免疫酶活性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地分析了体质量及生活环境与刺参免疫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养殖刺参还是野生刺参,不同规格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50 g组野生刺参的球形细胞密度显著高于70 g和110 g组(P<0.05);同种规格下,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10 g体质量组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球形细胞和淋巴细胞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体腔液免疫酶指标,同种类型不同规格刺参差异并不一致,无一定的规律性,但同种规格下,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主要免疫酶活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存环境不会影响刺参体腔细胞数量与体腔液免疫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刺参免疫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野生 养殖 体腔细胞 非特异免疫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氏刻肋海胆胚胎、幼体发育及人工养殖
11
作者 洪继彪 丁晟琦 +3 位作者 常亚青 尹东红 王许波 宋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0,共9页
为实现哈氏刻肋海胆(Temnopleurus hardwickii)的人工繁育,对其进行人工催产、授精、孵化、幼体培育及人工养成,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哈氏刻肋海胆从受精卵到稚胆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通过注射KCl溶液的方法催产,可以顺利促进哈氏刻肋海... 为实现哈氏刻肋海胆(Temnopleurus hardwickii)的人工繁育,对其进行人工催产、授精、孵化、幼体培育及人工养成,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哈氏刻肋海胆从受精卵到稚胆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通过注射KCl溶液的方法催产,可以顺利促进哈氏刻肋海胆排放精卵,排出的卵受精率为93.6%±2.1%;哈氏刻肋海胆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棱柱幼体、二腕幼体、四腕幼体、六腕幼体、八腕幼体和稚胆等10个时期;在水温23~24℃条件下,受精卵在50 min时开始卵裂,5 h时进入囊胚期,10 h时进入原肠期,18 h时进入棱柱幼体阶段,23 h时进入二腕幼体阶段,1 d 16 h时进入四腕幼体阶段,7 d 2 h时进入六腕幼体阶段,10 d 16 h时进入八腕幼体阶段,35 d时变态为稚胆;与其他种类海胆相比,哈氏刻肋海胆在四腕幼体之前发育较快,在四腕幼体之后发育较慢。研究表明,在水温23~24℃、盐度29~32条件下,哈氏刻肋海胆可以在室内实现人工育苗并进行人工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氏刻肋海胆 胚胎 幼体 发育过程 人工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UROS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杭雲娜 王怡颖 +6 位作者 孙红妍 范志越 王许波 田莹 郝振林 毛俊霞 常亚青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为探明尿卟啉原Ⅲ合酶(UROS)基因在贝类壳色形成中的分子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虾夷扇贝UROS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壳色个体中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虾夷扇贝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获得1个... 为探明尿卟啉原Ⅲ合酶(UROS)基因在贝类壳色形成中的分子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虾夷扇贝UROS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壳色个体中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虾夷扇贝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获得1个单拷贝的UROS基因,将其命名为PyUROS基因。PyUROS基因的序列全长为68808 bp,包括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共编码298个氨基酸。在PyUROS蛋白质序列中预测到1个HemD保守功能域,表明本试验中所鉴定的PyUROS基因为UROS基因。PyUROS基因在虾夷扇贝成体各组织中广泛表达,表明其在虾夷扇贝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PyUROS基因在虾夷扇贝不同外套膜区域及不同壳色个体间显著差异表达,推测其在虾夷扇贝壳色形成中发挥重要功能。本试验结果为贝类壳色形成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贝类壳色遗传育种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壳色 血红素合成通路 尿卟啉原Ⅲ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miR-10与arhgef3序列分析及盐度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13
作者 勾宇晴 魏馨 +3 位作者 马南行 刘丹 高思琪 田燚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3-864,共12页
为探究盐度胁迫下仿刺参的响应过程,从转录组和miRNA的高通量测序结果中筛选差异表达的miR-10及对应的靶基因arhgef3,分析miR-10及靶基因arhgef3在低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分析miR-10的前体序列和成熟序列显示,miR-10能形成稳定的茎环结... 为探究盐度胁迫下仿刺参的响应过程,从转录组和miRNA的高通量测序结果中筛选差异表达的miR-10及对应的靶基因arhgef3,分析miR-10及靶基因arhgef3在低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分析miR-10的前体序列和成熟序列显示,miR-10能形成稳定的茎环结构,高度保守区域在29~51区间。靶基因arhgef3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728 bp,编码575个氨基酸,在第280~500氨基酸之间存在1个功能结构域。靶基因arhgef3的表达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肠道、呼吸树和体腔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低盐条件下,miR-10在24 h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 h,在48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0 h;在胁迫6 h组arhgef3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 h。在体腔细胞转染miR-10抑制剂(inhibitor),试验组在24 h显著低于0 h,48 h显著高于0 h;转染miR-10模拟物(mimics)后试验组在6 h和48 h均显著高于0 h。在仿刺参体内转染miR-10抑制剂(antagomir)后的试验组arhgef3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不明显,而转染miR-10模拟物(agomir)后试验组arhgef3基因的表达量在24 h内有较显著的提升。试验结果表明,arhgef3可以被盐度诱导表达,且说明盐度胁迫的响应过程中需要靶基因维持高的表达水平来适应盐度变化,更好地适应仿刺参的低盐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盐度胁迫 arhgef3 miRNA-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耗氧率、排氨率与窒息点研究
14
作者 杨哲 李欣阳 +5 位作者 孟艳莎 杨祯 王淑慧 高铭鸿 曹新宇 姜晨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224-228,共5页
为研究鱼体大小对绿鳍马面鲀耗氧率、排氨率以及窒息点的影响,利用静水封闭式呼吸室法,在水温22℃、盐度30条件下,测定了4种规格[体质量分别为(21.51±4.78)、(44.55±3.18)、(76.98±7.33)、(153.79±4.99)g]绿鳍马面... 为研究鱼体大小对绿鳍马面鲀耗氧率、排氨率以及窒息点的影响,利用静水封闭式呼吸室法,在水温22℃、盐度30条件下,测定了4种规格[体质量分别为(21.51±4.78)、(44.55±3.18)、(76.98±7.33)、(153.79±4.99)g]绿鳍马面鲀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着鱼体规格的增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各组间的耗氧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绿鳍马面鲀的窒息点随着鱼体规格的增大而提高,规格最小的试验鱼,其窒息点最低,且与规格较大的2个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3组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测得的氧氮比为6.27~18.53,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绿鳍马面鲀主要的供能物质为蛋白质。试验结果表明,鱼体大小对绿鳍马面鲀的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其窒息点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规格 耗氧率 排氨率 窒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棘皮动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君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5-656,共12页
水产种质资源是渔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现有棘皮动物500余种,其中海参、海胆是中国水产重要养殖种类。自20世纪90年代,水产原良种建设工程启动以来,中国经济棘皮动物种质资源保护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棘... 水产种质资源是渔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现有棘皮动物500余种,其中海参、海胆是中国水产重要养殖种类。自20世纪90年代,水产原良种建设工程启动以来,中国经济棘皮动物种质资源保护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棘皮动物种业体系,但仍存在不同层面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综述了经济棘皮动物(海参、海胆)的种质资源分布、鉴定、评价、保护及种质资源创新,并就建设经济棘皮动物国家水产原良种场、种质资源测试评估体系、种质资源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海参、海胆“育繁推一体化”提出建议,以期推动中国棘皮动物种质资源保护,种业、养殖业体质增效、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皮动物 种质资源 生物多样性 种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Wnt9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得友 于莲莲 +3 位作者 林威港 汪成粱 丁君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402,共9页
为解析Wnt9基因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采用RACE、荧光定量PCR、整体原位杂交等方法进行了Wnt9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动态表达模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克隆得到刺参Wnt9基因全长cDNA为1603 bp,开放阅读框为11... 为解析Wnt9基因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采用RACE、荧光定量PCR、整体原位杂交等方法进行了Wnt9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动态表达模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克隆得到刺参Wnt9基因全长cDNA为1603 bp,开放阅读框为1104 bp,可编码367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保守的Wnt1结构域,刺参Wnt9蛋白具有Wnt家族共同的结构特征,包括N-糖基化位点和半胱氨酸保守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刺参Wnt9氨基酸序列与棘皮动物近缘物种Wnt9a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qRT-PCR分析显示,Wnt9 mRNA在刺参组织中呈组成型表达,在体壁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性腺中表达量最低(P<0.05),Wnt9 mRNA在刺参整个胚胎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从樽形幼体期至稚参期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在稚参期达到峰值(P<0.05);整体原位杂交进一步检测到Wnt9 mRNA阳性细胞信号在樽形幼体中开始出现,在变态后的稚参中明显增强。研究表明,Wnt9基因可能在刺参胚胎特别是变态后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结果可为探究刺参变态过程中体轴形成和形态转变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Wnt9基因 胚胎发育 变态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氏[鱼岁]仔稚鱼发育、饥饿不可逆点及适时下塘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任星月 骆小年 +3 位作者 邓舒萍 段友健 姜玉声 李姣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4-603,共10页
为探明拉氏[鱼岁]仔稚鱼发育生物学特性及适宜下塘时间,对拉氏[鱼岁]进行了胚后仔稚鱼发育显微观察、仔鱼饥饿试验和仔鱼下塘试验。胚后仔稚鱼发育观察结果显示,水温16~18℃,拉氏[鱼岁]初孵仔鱼全长(4.69±0.37)mm,卵黄囊全长(3.12&... 为探明拉氏[鱼岁]仔稚鱼发育生物学特性及适宜下塘时间,对拉氏[鱼岁]进行了胚后仔稚鱼发育显微观察、仔鱼饥饿试验和仔鱼下塘试验。胚后仔稚鱼发育观察结果显示,水温16~18℃,拉氏[鱼岁]初孵仔鱼全长(4.69±0.37)mm,卵黄囊全长(3.12±0.10)mm,2日龄眼点变黑,5日龄消化道开始贯通,6日龄仔鱼鳔一室开始充气,7日龄脊索末端开始弯曲,仔鱼开口摄食,9日龄卵黄囊消失,12日龄鳔二室形成,21日龄仔鱼鳔二室充气,23日龄仔鱼背鳍、臀鳍开始形成,27日龄仔鱼腹鳍开始形成,至35日龄仔鱼各鳍发育完善。仔鱼饥饿不可逆点试验结果表明,16~18℃,拉氏[鱼岁]仔鱼开口第1天(7日龄)初次摄食率为36.36%,9日龄达最高初次摄食率85.71%,饥饿不可逆时间临界点为仔鱼14日龄,此时仔鱼摄食率为40.91%。仔鱼开口前全长(L)与日龄(t)符合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L=8.0031[1-e(-0.3139(t+2.8093))]。拉氏[鱼岁]适宜下塘试验结果表明,水温14.5~20.1℃,池塘轮虫生物量8.30~18.58mg/L,拉氏[鱼岁]仔鱼最高成活下塘时间、体质量增长的适时下塘时间均为6日龄,其成活率达(75.0±2.2)%,出塘体质量(9.0±2.0)mg,最大全长增长的适时下塘时间为8日龄,最小全长变异系数的适时下塘时间为7.5日龄,最小体质量变异系数的适时下塘时间为8.5日龄。本研究结果可为拉氏[鱼岁]早期发育与鱼苗下塘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氏[鱼岁] 仔稚鱼 饥饿不可逆点 适宜下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宿主源盾纤毛虫的分离鉴定及体外培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延奇 王森 +2 位作者 刘娟 党慧凤 黎睿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0-267,共8页
为进一步鉴定和体外培养引起养殖海水鱼类和棘皮动物体表溃烂的致病性盾纤毛虫,分别从辽宁地区养殖的患病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体表分离出3种盾纤毛虫,采用活体观察... 为进一步鉴定和体外培养引起养殖海水鱼类和棘皮动物体表溃烂的致病性盾纤毛虫,分别从辽宁地区养殖的患病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体表分离出3种盾纤毛虫,采用活体观察、甲醛固定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醋酸洋红染色及甲基绿派洛宁染色的方法,对3种盾纤毛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采用PCR技术获得其18S rDNA基因序列,并与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选用L-15、MEM和RPMI1640培养基,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培养7 d,比较3种盾纤毛虫种群密度的大小;采用盾纤毛虫最适培养基,在不同的温度(10、15、20、30℃)、盐度(13、20、30、40)、pH(4.2、5.2、7.2、9.2)条件下培养7 d,比较3种盾纤毛虫种群密度的大小。结果表明:从刺参和红鳍东方鲀体表分离出的盾纤毛虫形态均与尾丝虫Uronema sp.相似,且18S rDNA序列与尾丝虫的一致性高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以100%的最高置信度值与尾丝虫聚为一支;从大菱鲆体表分离出的盾纤毛虫形态与伪康纤虫Pseudocohnilembus sp.相似,且18S rDNA序列与伪康纤虫的一致性高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以100%的最高置信度值与伪康纤虫聚为一支;体外最适培养基筛选结果显示,L-15培养基培养的盾纤毛虫种群密度高于MEM和RPMI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条件试验结果显示,推荐体外培养条件为温度20℃、盐度30、pH 7.2。本研究结果可为海水养殖动物体表溃烂病原盾纤毛虫的分离鉴定及基于盾纤毛虫全虫疫苗研制的体外培养条件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纤毛虫 不同宿主源 分离鉴定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胆固醇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蜕皮及亚硝酸盐应激前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满敦蕊 袁融 +4 位作者 张禹熙 姜玉声 黄姝 衣启麟 左然涛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7-73,共7页
为研究饲料胆固醇添加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蜕皮以及亚硝酸盐应激前后肝胰腺胆固醇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设计了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胆固醇添加量依次为0、0.25%、0.50%、0.75%和1.00%。以初始体重为(0.93... 为研究饲料胆固醇添加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蜕皮以及亚硝酸盐应激前后肝胰腺胆固醇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设计了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胆固醇添加量依次为0、0.25%、0.50%、0.75%和1.00%。以初始体重为(0.930±0.036)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50 d的摄食生长试验,试验结束后进行亚硝酸盐应激,于应激前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①相较于对照组,当饲料中添加0.25%~0.50%胆固醇时,中华绒螯蟹幼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蜕皮率显著性升高(P<0.05),当饲料中添加0.25%胆固醇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②幼蟹肝胰腺中胆固醇含量在亚硝酸盐应激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在亚硝酸盐应激前,相较于对照组,胆固醇添加组肝胰腺中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亚硝酸盐应激后,各组肝胰腺中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③相较于亚硝酸盐应激前,应激后的幼蟹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在亚硝酸盐应激前,相较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0.25%胆固醇时,肝胰腺中GSH-Px活性和T-AOC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在亚硝酸盐应激后,相较于对照组,当饲料中添加0.50%~0.75%胆固醇时,GSH-Px、T-AOC、SOD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25%胆固醇可满足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需求,而添加0.5%胆固醇可使幼蟹获得最佳的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胆固醇 生长 抗氧化 亚硝酸盐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红斑综合征”的海胆体腔液中菌群结构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闯 刘家洋 +6 位作者 韩泠姝 国超 张向磊 王荦 张伟杰 常亚青 丁君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3,29,共11页
为探究患“红斑综合征”海胆的细菌群落结构、功能,以及该病在海胆种间的传播性,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人工回归感染,从患病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体腔内分离、鉴定出一株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之后配置其... 为探究患“红斑综合征”海胆的细菌群落结构、功能,以及该病在海胆种间的传播性,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人工回归感染,从患病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体腔内分离、鉴定出一株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之后配置其菌悬液注射到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和海刺猬(Glyptocidaris crenularis)体腔内,构建海胆感染“红斑综合征”后体腔液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分析不同种类海胆感染“红斑综合征”后体腔内菌群结构。结果显示: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海刺猬均可被灿烂弧菌感染,出现“红斑”病征,在10 d内均死亡,其中中间球海胆表现出围口膜周围变黑,体壁出现红色斑块;光棘球海胆体腔液变为紫黑色等。3种海胆注射感染后体腔液内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比例分别为99.94%、60.18%和92.38%;弧菌属(Vibrio)为优势菌属,所占比例分别上升到99.90%、48.96%和97.47%。COG及KEGG数据库分析表明,体腔内菌群共注释到24组COG功能分类,主要集中在氨基酸转运与代谢、转录、信号转导机制;41条KEGG信号通路,集中分布在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Amino acid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转录(Transcription)、信号传导机制(Signal transduction mechanisms)。本研究结果可为海胆“红斑综合征”的预防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胆 红斑综合征 菌群结构 种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