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9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用起重机多柔索减摇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孙茂凱 王生海 +2 位作者 韩广冬 陈海泉 孙玉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8-1317,共10页
针对船用起重机在高海况下普遍存在的工作效率低、风险大、吊装定位精度低等问题,设计出一种船用起重机多柔索减摇系统。将多柔索减摇系统简化成船舶运动和风载荷激励的约束摆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多柔索减摇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 针对船用起重机在高海况下普遍存在的工作效率低、风险大、吊装定位精度低等问题,设计出一种船用起重机多柔索减摇系统。将多柔索减摇系统简化成船舶运动和风载荷激励的约束摆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多柔索减摇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在船用起重机多柔索减摇系统的实验样机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多柔索减摇系统的平均减摆比可达78%,证明了多柔索减摇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式减摇 动力学特性 多柔索减摇系统 船用起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船舶余热回收的TEG-ORC联合循环变底循环比及过热工况输出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德平 李怡然 +3 位作者 乔广超 石飞雄 封星 柳长昕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选用R245fa作为有机朗肯循环(ORC)底循环工质,比较工质在饱和蒸汽状态与过热蒸汽状态时的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并研究特定过热度工况下TEG/ORC底循环比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TEG-ORC联合循环中,提高工质过热度能提高系... 选用R245fa作为有机朗肯循环(ORC)底循环工质,比较工质在饱和蒸汽状态与过热蒸汽状态时的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并研究特定过热度工况下TEG/ORC底循环比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TEG-ORC联合循环中,提高工质过热度能提高系统输出功率;在工质过热状态下,增加底循环比能显著增加联合循环系统输出功率的同时降低其发电成本、提高工质流量,有助于提升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余热 梯级回收 过热蒸汽状态 TEG-ORC联合循环 底循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寿命衰减的燃料电池船舶自适应等效氢耗最小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宁 宋炳松 高田宇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232,共11页
[目的]针对寿命衰减对燃料电池效率和动力系统耐久性的影响,提出考虑燃料电池寿命衰减的自适应等效氢耗最小策略。[方法]基于燃料电池效率与退化之间的关系,引入燃料电池退化因子,设计考虑效率退化的能量管理目标函数,进而分析燃料电池... [目的]针对寿命衰减对燃料电池效率和动力系统耐久性的影响,提出考虑燃料电池寿命衰减的自适应等效氢耗最小策略。[方法]基于燃料电池效率与退化之间的关系,引入燃料电池退化因子,设计考虑效率退化的能量管理目标函数,进而分析燃料电池退化影响因素,构建兼顾经济性与耐久性的功率分配优化体系,并在燃料电池轻微退化、半退化和严重退化这3种典型场景下进行对比实验,验证所提策略在燃料电池全生命周期内的优化性能。[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原策略相比,在燃料电池全生命周期内,所提策略最多可使燃料电池退化率降低12.4%、船舶单航次成本降低4.97%。[结论]在燃料电池全生命周期内,该策略能有效提高船舶混合动力系统的经济性与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船舶 燃料电池 寿命衰减 能量管理 等效氢耗最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参数对AlSn20Cu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和结合强度的影响
4
作者 马春生 张子钰 +4 位作者 于长鑫 刘学 姜波 李霖森 付景国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11-220,242,共11页
目的适应发动机装置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轻量化的发展需求,提高发动机滑动轴承的主要原料——铝锡铜合金的表面综合性能,促进铝锡铜合金表面强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源频率、正向占空比对AlSn20Cu表面微弧氧... 目的适应发动机装置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轻量化的发展需求,提高发动机滑动轴承的主要原料——铝锡铜合金的表面综合性能,促进铝锡铜合金表面强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源频率、正向占空比对AlSn20Cu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将频率设置为300、600、900、1200、1500 Hz,将正向占空比设置为11%、30%、50%、70%、89%。利用扫描电镜、Image J软件和光学轮廓仪对陶瓷层的微观形貌、厚度、孔隙率、平均孔径、表面粗糙度等进行表征,结合电流变化曲线对陶瓷层生长过程和结合状态进行分析,采用大载荷划痕仪对陶瓷层结合强度进行表征,并进一步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X射线法、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等对陶瓷层的表面硬度、物相组成、平均晶粒尺寸、表面应力和弹性模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改变电源频率和占空比,改变脉冲电流单个周期内有效工作总时间(频率升高总时间缩短,占空比升高总时间增加),从而影响陶瓷层的生长过程,进而使得陶瓷层的厚度、表面硬度、表面应力和弹性模量等指标随着反应的剧烈程度呈现相应的升降趋势,最终导致陶瓷层结合强度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当频率和占空比达到一定水平时,陶瓷层凭借适合的生长速率、晶粒尺寸、表面应力和弹性模量等表现出良好的结合强度。在电源频率900 Hz、占空比30%下制备得到的陶瓷层具备较高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锡铜合金 微弧氧化 频率 占空比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帆助航船舶双元素翼帆多帆干涉特性的数值研究
5
作者 李臣 王宏明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8-1088,共11页
为了研究风帆助航船舶在航行中多组翼帆之间的干涉特性,本文首先基于相对风向角设计了双元素翼帆相邻布置方案,并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在定常工况下进行数值仿真,以分析双元素翼帆的气动干涉特性,针对多帆干涉引起的失速问题,提出了一... 为了研究风帆助航船舶在航行中多组翼帆之间的干涉特性,本文首先基于相对风向角设计了双元素翼帆相邻布置方案,并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在定常工况下进行数值仿真,以分析双元素翼帆的气动干涉特性,针对多帆干涉引起的失速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双元素翼帆攻角和襟翼偏转角的方案,并据此获得了翼帆级间干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排布置方案中,当相对风向角为30°、90°和120°时,最佳间距均为1.5c,但当相对风向角为90°和120°时,级间干涉显著增强从而引起翼帆失速,经优化后,双元素翼帆系统的助推力系数可提升5.2%以上,下游翼帆的流动分离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帆助航船舶 双元素翼帆 多组翼帆 干涉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强化对34CrNiMo6钢外螺纹根部残余应力的影响
6
作者 郭鹏 刘轩宇 +2 位作者 牛奕霖 杨旭 刘治华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63-172,共10页
目的建立外螺纹根部超声滚压仿真模型,结合试验和仿真,研究超声滚压静压力、超声振幅和滚压遍数对34CrNiMo6钢外螺纹根部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方法在MTS809.25型250 kN拉扭疲劳试验系统及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上,对34CrNiMo6钢的J... 目的建立外螺纹根部超声滚压仿真模型,结合试验和仿真,研究超声滚压静压力、超声振幅和滚压遍数对34CrNiMo6钢外螺纹根部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方法在MTS809.25型250 kN拉扭疲劳试验系统及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上,对34CrNiMo6钢的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标定,通过Hypermesh、Matlab联合建立带螺纹升角的螺纹有限元模型,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给出静态力压下深度,从而建立外螺纹根部超声滚压仿真模型,通过试验对该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并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强化后螺纹根部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所建仿真模型残余应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趋势相吻合,平均误差为11.4%。对外螺纹根部进行超声滚压仿真,发现最大残余压应力随着静压力、超声振幅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滚压遍数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其他参数相同时,残余压应力分别在静压力1 kN、振幅10μm、滚压4遍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19.54、–723.61、–691.03 MPa。结论通过超声滚压强化可以显著提高34CrNiMo6钢外螺纹根部的残余压应力,所建仿真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强化后螺纹根部的应力分布。针对因根部圆角半径较小无法通过试验准确测量残余应力的螺纹,提供了一种仿真分析获取残余应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本构模型 超声强化 螺纹根部 数值模拟 残余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复合材料磨削温度对表面质量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红哲 周顺 +3 位作者 鲍永杰 陈晨 贾煜鑫 殷国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8-1445,共8页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切削热敏感,为了更好地研究磨削温度对其加工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磨削温度场仿真模型,以获取不同铺层方向以及磨削参数下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而探究磨削温度与表面质量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温度场仿真模...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切削热敏感,为了更好地研究磨削温度对其加工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磨削温度场仿真模型,以获取不同铺层方向以及磨削参数下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而探究磨削温度与表面质量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温度场仿真模型有效的预测了磨削温度,误差小于12.37%;磨削热主要沿纤维方向传导,导致不同铺层方向材料表面的磨削温度呈现明显的差异;当磨削温度超过80℃时,磨削表面树脂涂覆现象明显,并且随着温度的增加损伤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磨削温度 温度场仿真 热传导 表面质量 热损伤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的燃料电池船舶航速与功率分配策略协同优化
8
作者 王宁 李志强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22,共12页
[目的]针对复杂航行环境下难以获取最优航速而导致燃料电池船舶的能效提升有限的问题,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燃料电池船舶航速与功率分配策略协同优化方法。[方法]采用K-means对气象环境数据进行空间网格聚类分析并作为航线分段的依据,... [目的]针对复杂航行环境下难以获取最优航速而导致燃料电池船舶的能效提升有限的问题,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燃料电池船舶航速与功率分配策略协同优化方法。[方法]采用K-means对气象环境数据进行空间网格聚类分析并作为航线分段的依据,进而通过船舶航行阻力分析和等效氢耗思想构建燃料电池船舶的航速-氢耗模型。同时,以加速度为优化参数设计航速优化值在航段之间传承-链接的优化方式,进而运用粒子群算法对船舶全航程航速和燃料电池输出功率进行优化。[结果]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原航速和传统航速分段优化方法,航速与功率分配策略协同优化方法分别降低了3.85%和1.99%的氢气消耗。[结论]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短程船舶航行能效,并改善了传统分段优化的航速阶梯分布缺陷问题,可为燃料电池船舶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船舶 航线划分 航速优化 动力-航行协同优化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燃料冷能的氨动力CO_(2)船BOG再液化系统设计
9
作者 张晓荣 鲁捷 林轶群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针对氨动力CO_(2)运输船液氨冷能浪费和BOG再液化处理功耗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液氨冷能的BOG再液化系统。以5万m^(3)CO_(2)运输船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船舶主机工况和环境温度下,利用HYSYS软件建立系统并模拟流程,开展系统效率和功耗计算... 针对氨动力CO_(2)运输船液氨冷能浪费和BOG再液化处理功耗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液氨冷能的BOG再液化系统。以5万m^(3)CO_(2)运输船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船舶主机工况和环境温度下,利用HYSYS软件建立系统并模拟流程,开展系统效率和功耗计算,并与现有技术系统的功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船舶75%工况和环境温度为35℃时,利用液氨冷能的系统效率最大能达到73.5%;在船舶85%工况和环境温度为25℃时,该系统相较现有技术系统最多可以节约43.3%的船舶电力消耗。研究结果可为氨动力CO_(2)船BOG再液化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运输船 液氨冷能利用 BOG再液化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凹型负泊松比结构的静载与隔振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延新 宋玉超 +3 位作者 池常宽 李国宾 董文雨 邢鹏飞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7-293,共7页
为进一步实现船舶绿色化和结构轻量化,根据泊松比力学关系式,在内六角型负泊松比结构基础上,在SolidWorks中通过中间内角的倒角操作,建立内凹型负泊松比结构。采用有限元法和压缩实验对泊松比和静载刚度进行分析,采用振动实验对内凹型... 为进一步实现船舶绿色化和结构轻量化,根据泊松比力学关系式,在内六角型负泊松比结构基础上,在SolidWorks中通过中间内角的倒角操作,建立内凹型负泊松比结构。采用有限元法和压缩实验对泊松比和静载刚度进行分析,采用振动实验对内凹型和内六角结构进行隔振性能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内六角结构,内凹型结构的静载刚度提升5.52%,在低于50 Hz的频域中内凹型结构具有更高的加速度振级落差和更低的力传递系数。同时,通过模态分析阐明内凹型结构由于共振而发生的隔振弱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负泊松比 有限元分析 隔振 振级落差 力传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细长杆件多柔索减摇定姿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茂凱 王生海 +2 位作者 韩广冬 陈海泉 孙玉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23,142,共12页
针对恶劣海况下吊装细长杆件产生的双摆现象而带来的作业效率低、风险高以及难以精确定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柔索减摇定姿系统(multi-tagline anti-swing and positioning system,MTAPS),采用多体动力学和牛顿经典力学方法建立MTAP... 针对恶劣海况下吊装细长杆件产生的双摆现象而带来的作业效率低、风险高以及难以精确定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柔索减摇定姿系统(multi-tagline anti-swing and positioning system,MTAPS),采用多体动力学和牛顿经典力学方法建立MTAPS的动力学模型。试验数据表明,MTAPS可以有效抑制规则吊重和细长杆件吊重的摆动,在短时间内可使细长杆件吊重趋于相对稳定状态,在设定工况下MTAPS对规则吊重和细长杆件的平均减摇比分别在90%和85%以上。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比较了船舶运动激励下多柔索减摇系统和MTAPS的减摇效果以及动力学特性。基于多柔索减摇系统研制的起重机防摆装置已完成实船应用,为实现海上细长杆件的快速转运和精确定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起重机 多柔索减摇定姿系统(MTAPS) 细长杆件 吊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滑动摩擦副流体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浩程 严志军 +3 位作者 徐久军 刘泽 吴世博 孙涛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表面织构有一定的减摩作用,然而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还须进一步完善。为研究流体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考虑油膜厚度的三维织构非均匀分布计算模型,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并利... 表面织构有一定的减摩作用,然而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还须进一步完善。为研究流体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考虑油膜厚度的三维织构非均匀分布计算模型,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并利用UDF(User define function)和动网格技术,研究织构面积密度和分布模式对摩擦因数、油膜厚度、压力分布和气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载荷恒定的条件下,随着织构面积密度的增加,两种非均匀分布织构相较于均匀分布织构均可促进空化效应,提高油膜厚度,使速度梯度和剪切应力减小,摩擦因数减小。当织构面积密度为14.14%时,与均匀分布织构相比,渐疏分布织构的摩擦因数降低了26.5%,油膜厚度提高了53.5%。渐密分布织构的摩擦因数降低了24.2%,油膜厚度提高了32.5%。试验中两种非均匀分布模式的织构均可提高润滑性能,与模拟结果趋势一致。研究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可为优化织构分布设计及对织构性能的研究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分布 空化效应 油膜厚度 动网格 U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PID的无人艇布放回收半主动式防摆系统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云龙 王生海 +3 位作者 赵明慧 翁晶 邓晨旭 韩广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6,共8页
针对高海况下无人艇布放回收作业中,无人艇负载摆动幅度过大的问题,设计一种布置于船用吊机上的半主动式磁流变防摆装置,建立防摆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将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PID控制器相结合,实现了PID参数的自动最优选定。通过Simulin... 针对高海况下无人艇布放回收作业中,无人艇负载摆动幅度过大的问题,设计一种布置于船用吊机上的半主动式磁流变防摆装置,建立防摆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将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PID控制器相结合,实现了PID参数的自动最优选定。通过Simulink-Adams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在设定的3种工作场景下,采用PSO-PID控制器的防摆系统的平均摆动抑制率相比无防摆措施提升80%以上,其能耗相比1.2 A恒定电流至少降低40%,可适应于不同的工作场景,面对突发的复杂激励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能耗控制,证明了防摆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布放回收 防摆装置 磁流变阻尼器 粒子群优化算法 水动力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碳捕集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帆 曾维武 +2 位作者 冷宁 刘志坚 柳长昕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3,共6页
介绍船舶碳减排的可行方法之一即船舶碳捕集,并根据不同种类碳捕集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分析在船舶上应用的可能性,分析认为燃烧后的化学溶剂吸收法目前较为适合船舶碳捕集。通过船舶碳捕集的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提出船舶碳捕集面临的主... 介绍船舶碳减排的可行方法之一即船舶碳捕集,并根据不同种类碳捕集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分析在船舶上应用的可能性,分析认为燃烧后的化学溶剂吸收法目前较为适合船舶碳捕集。通过船舶碳捕集的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提出船舶碳捕集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船舶碳捕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碳减排 碳捕集 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机模拟器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28
15
作者 贾宝柱 曹辉 +1 位作者 张均东 林叶锦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0,共6页
轮机模拟器研究涉及数学建模、系统仿真与优化、网络通信与控制、虚拟现实等多学科内容,并且与工业控制、总线技术、网络技术等密切相关。结合DMS-2010型轮机模拟器研究工作,指出采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及智能控制方法提升轮机模拟器品质及... 轮机模拟器研究涉及数学建模、系统仿真与优化、网络通信与控制、虚拟现实等多学科内容,并且与工业控制、总线技术、网络技术等密切相关。结合DMS-2010型轮机模拟器研究工作,指出采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及智能控制方法提升轮机模拟器品质及实用性能的研究方向,使其由操作级应用扩展至管理级及工程论证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舰船工程 轮机模拟器 数学模型 总线技术 虚拟现实 嵌入式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轮机仿真平台实操考试自动评估算法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巧芬 孙建波 +1 位作者 史成军 孙才勤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5-730,共6页
针对国内外轮机模拟器在操作考试和自动评估方面功能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系统评分规则的模糊评估算法并应用于轮机虚拟现实仿真平台。该算法采用通用试题评估规则表来设置各道试题的具体评估规则,实时跟踪操作考试过程中相关变量... 针对国内外轮机模拟器在操作考试和自动评估方面功能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系统评分规则的模糊评估算法并应用于轮机虚拟现实仿真平台。该算法采用通用试题评估规则表来设置各道试题的具体评估规则,实时跟踪操作考试过程中相关变量的变化,进行答题过程评估和答题结束评估。评估过程中选用合适的隶属函数来计算变量在检测范围内的隶属度,操作结束时自动打分并提供可查询的扣分记录。实例中基于此平台的实操考试自动评估结果与专家系统评分结果一致,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该新型轮机实操考试与自动评估系统打破了传统的船员考试制度,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提高船员实操和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机 仿真 虚拟现实 实操 专家系统 评估算法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机模拟器中机舱资源管理培训及评估功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贾宝柱 林叶锦 +1 位作者 曹辉 张均东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3,共6页
通过认可的轮机模拟器对船员进行机舱资源管理培训及评估是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要求的有效且容易实施的重要手段。在研究了公约中关于机舱资源管理的主要原则、评估手段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船舶机舱资源的基本类型... 通过认可的轮机模拟器对船员进行机舱资源管理培训及评估是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要求的有效且容易实施的重要手段。在研究了公约中关于机舱资源管理的主要原则、评估手段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船舶机舱资源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并结合轮机模拟器开发过程阐述了相应模块的功能和具体培训及评估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舰船工程 轮机模拟器 机舱资源管理 STCW公约 培训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轮机模拟器CAVE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曾鸿 张均东 +1 位作者 何治斌 王宁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6,140,共5页
设计了一个用于船舶轮机仿真训练的五通道CAVE系统,给出了详细的系统配置。按模块的功能,将软件划分成轮机仿真核心模块、轮机三维仿真模块、轮机二维仿真模块及前台缓存处理模块,并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功能与划分依据。为保证仿真过程... 设计了一个用于船舶轮机仿真训练的五通道CAVE系统,给出了详细的系统配置。按模块的功能,将软件划分成轮机仿真核心模块、轮机三维仿真模块、轮机二维仿真模块及前台缓存处理模块,并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功能与划分依据。为保证仿真过程中数据与图像的同步,设计并实现了多通道同步机制。给出了虚拟机舱自动漫游算法及交互实体行为模型。该文设计的高度沉浸感船舶轮机模拟器视景系统可有效节约航海教育的实船训练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漫游 行为模型 船舶 轮机模拟器 虚拟现实 洞穴式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操评估的轮机虚拟拆装考试系统开发 被引量:13
19
作者 曾鸿 王心红 +1 位作者 张均东 吴桂涛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8,共5页
针对当前基于实际设备的轮机实操评估方式存在考试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的问题,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船员实操评估,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高真实感的轮机虚拟拆装考试系统。通过分析面向实操评估的轮机虚拟拆装考试系统的特点,提出使用装配树... 针对当前基于实际设备的轮机实操评估方式存在考试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的问题,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船员实操评估,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高真实感的轮机虚拟拆装考试系统。通过分析面向实操评估的轮机虚拟拆装考试系统的特点,提出使用装配树建立拆装过程模型的方法。根据实操评估过程的评价指标,采用操作类和问答类两种考核方式组织考试过程,实现兼容两种考核方式的自动评分功能。开发的考试系统被应用于内河船员轮机实操评估。结果表明,评估结果公正客观,评估过程合理,系统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易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船舶 轮机 船员考试 实操评估 虚拟拆装 考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驱动限位式吊重稳定装置动力学及试验研究
20
作者 任昭鹏 黄哲 +3 位作者 魏一 王生海 孙玉清 陈海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7,共12页
针对吊装设备在海洋环境下受到无规则的外力影响而导致不能安全高效地完成吊装作业的问题。首先建立了船用起重机在随机海浪激励下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然后设计了一种并联绳索驱动式吊重限位机构(parallel cable-driven payload... 针对吊装设备在海洋环境下受到无规则的外力影响而导致不能安全高效地完成吊装作业的问题。首先建立了船用起重机在随机海浪激励下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然后设计了一种并联绳索驱动式吊重限位机构(parallel cable-driven payload limiting-position mechanism,PCD-PLM),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张力稳定(parallel cable-driven adaptive anti-swing tension,PCD-AAT)控制方法实现对吊重的稳定控制,当吊装设备受到外部激励影响时吊重可以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解决吊装设备在高海况下作业时吊重的摇摆问题,确保船用起重机安全高效地完成吊装任务;最后搭建船用起重机稳定吊装试验台验证PCD-PLM和PCD-AAT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仿真和试验结果显示,吊重的摇摆幅度分别减小了92.34%和82.33%以上,摇摆空间的稳定控制效果超过了90.00%,且PCD-AAT具有很好的动态跟踪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绳驱动 船用起重机 吊重限位 自适应张力稳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