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丹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徐丹 李帅 +1 位作者 张敏 孙野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51,共7页
硫丹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硫丹在2011年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物质列表,但由于其环境行为的特性包括持久性、生物富集性、高生物毒性,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 硫丹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硫丹在2011年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物质列表,但由于其环境行为的特性包括持久性、生物富集性、高生物毒性,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扰素作用,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长久的影响因而不容忽视。总结近年来有关硫丹的环境行为、生物毒性和对人类的危害,着重对硫丹的细胞毒性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以期能够有利于人们认识其被禁用的原因,并为揭示包括硫丹在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丹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毒性 致癌性 致突变 内分泌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物学中应用秀丽隐杆线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高英 徐丹 孙野青 《载人航天》 CSCD 2013年第6期69-75,共7页
空间环境能够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其中空间辐射和微重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引起生物体在多个生物学水平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受空间飞行试验的条件限制,选择一种合适的生物学模式材料就成为了开展空间生物学效... 空间环境能够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其中空间辐射和微重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引起生物体在多个生物学水平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受空间飞行试验的条件限制,选择一种合适的生物学模式材料就成为了开展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主要概述了秀丽隐杆线虫的生物学优势,总结了利用线虫开展的空间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利用线虫进行地面辐射和模拟微重力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总结和分析了利用秀丽隐杆线虫进行空间生物学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辐射 微重力 生物学效应 秀丽隐杆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温带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固碳和储碳潜力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邵魁双 巩宁 +2 位作者 王立军 曲翊 杜念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3-120,共8页
底栖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开展其固碳和储碳机制研究,有利于提高对我国海域海洋固碳和储碳潜力的认识。本文基于海区条件的模拟,开展了大连海域潮间带优势海藻的日固碳量、日呼吸量和日有机碳释放量的测定,结合海区生... 底栖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开展其固碳和储碳机制研究,有利于提高对我国海域海洋固碳和储碳潜力的认识。本文基于海区条件的模拟,开展了大连海域潮间带优势海藻的日固碳量、日呼吸量和日有机碳释放量的测定,结合海区生物量的调查,阐述了3个海藻床潮间带海藻固碳和储碳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海藻固碳能力方面,绿藻类的固碳能力最强,褐藻类次之,红藻类最低。大连海域潮间带海藻的固碳量、储碳量和有机碳释放量在12月至5月处于较高水平,6月至11月较低,平均每个海藻床潮间带区域年固碳量和年有机碳释放量分别为1.72×10^5 g/a和2.1×10^4 g/a。潮间带海藻月固碳量是储碳量的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海藻 固碳 储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缘管浒苔和羽藻氮、磷营养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邵魁双 巩宁 +2 位作者 李珂 王宗灵 李大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139,共9页
以无性繁殖系为材料,开展了缘管浒苔和羽藻对NO3-,NH4+和PO43-的吸收动力学、生长动力学研究。吸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缘管浒苔和羽藻对NO3-和PO43-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对NH4+的吸收方式为被动扩散。缘管浒苔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Vm... 以无性繁殖系为材料,开展了缘管浒苔和羽藻对NO3-,NH4+和PO43-的吸收动力学、生长动力学研究。吸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缘管浒苔和羽藻对NO3-和PO43-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对NH4+的吸收方式为被动扩散。缘管浒苔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对NH4+的吸收斜率都大于羽藻,说明缘管浒苔对高浓度的NO3-和NH4+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缘管浒苔吸收NO3-和NH4+的a值远大于羽藻,说明在低营养盐浓度时,缘管浒苔对NO3-和NH4+的亲和力更强。在PO43-的吸收中,羽藻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远大于缘管浒苔,说明羽藻对高浓度PO43-的吸收能力更强,但缘管浒苔的a值远大于羽藻,说明前者在低营养盐浓度时PO43-的亲和力更强。生长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硝酸氮是促进两种海藻快速生长的最适宜氮源形式,氨氮更易促进藻体叶绿素的积累。在相同氮营养条件下,羽藻表现出比缘管浒苔更强的生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管浒苔 羽藻 NO3- NH4+ PO43- 吸收动力学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诱变水稻多蘖矮突变体不同分蘖期蛋白质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巍 魏力军 +2 位作者 王俊敏 徐建龙 孙野青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5-415,共11页
JB-1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Oryza sativa L.)丙95-503干种子,地面种植后筛选出多蘖矮杆突变体R955。利用荧光差异显示双向电泳(2-D DIGE)对突变体播种后第14天(未发生分蘖)、第21天(分蘖起始)、第55天(最高分蘖期)3个营养生长期叶片总蛋... JB-1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Oryza sativa L.)丙95-503干种子,地面种植后筛选出多蘖矮杆突变体R955。利用荧光差异显示双向电泳(2-D DIGE)对突变体播种后第14天(未发生分蘖)、第21天(分蘖起始)、第55天(最高分蘖期)3个营养生长期叶片总蛋白进行分离及定量分析(未搭载植株为对照),检测到在各发育时期共有97个蛋白点发生差异表达,经串联质谱鉴定后得到59个独特的蛋白。功能分析发现能量代谢、光合作用、蛋白代谢、氮元素同化、氨基酸代谢以及胁迫应答等过程均参与了突变体的分蘖发育。对差异蛋白在不同时期相对表达量的K-均值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功能蛋白表现不同表达模式。两因素差分析(Two-way ANOVA)筛选出S-类核糖核酸酶可能与水稻分蘖性状直接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蘖矮 空间诱变 蛋白质组 S-类核糖核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蛋白密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孔凡定 程震龙 孙野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11,25,共4页
组蛋白密码学说提出后,大大丰富了人们对遗传信息的认识,使得组蛋白修饰的研究备受瞩目。近年来包括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在内的多种共价化学修饰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机制逐渐被阐明,组蛋白... 组蛋白密码学说提出后,大大丰富了人们对遗传信息的认识,使得组蛋白修饰的研究备受瞩目。近年来包括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在内的多种共价化学修饰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机制逐渐被阐明,组蛋白各种修饰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研究的深入,将加快组蛋白密码的破译,帮助我们认清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密码 组蛋白修饰 基因表达调控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电泳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水稻叶片蛋白 被引量:11
7
作者 梁书剑 张萌 +2 位作者 王巍 关双红 孙野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8-71,共4页
水稻是研究单子叶植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的模式植物,是研究植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材料。双向电泳作为蛋白质组学中蛋白分离的主要方法,其关键步骤在于蛋白质的提取。为了比较不同蛋白提取方法,采用TCA/丙酮沉淀法和Mg... 水稻是研究单子叶植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的模式植物,是研究植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材料。双向电泳作为蛋白质组学中蛋白分离的主要方法,其关键步骤在于蛋白质的提取。为了比较不同蛋白提取方法,采用TCA/丙酮沉淀法和Mg/NP-40提取法分别提取水稻叶片总蛋白,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两种方法获得的蛋白。结果表明,在双向图谱中,Mg/NP-40提取法分离的蛋白点数较多,RuBisCO大亚基的含量较低,适于分离等电点在5~7范围内、分子量在14~20kD和高于67kD的水稻叶片蛋白质;TCA/丙酮沉淀法分离的蛋白点数较少,适于分离等电点在4~5范围内、分子量在31~67kD内的水稻叶片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蛋白 双向电泳 TCA/丙酮沉淀法 Mg/NP-40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藻孢囊在长山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 被引量:11
8
作者 邵魁双 巩宁 +1 位作者 杨青 李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54-2862,共9页
2007年10月,在大连长山群岛海域采集了25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研究了甲藻孢囊的水平分布。在沉积物样品中共检测出甲藻孢囊46种,其中Pentaphasodinium dalei和Warowia rosea,在我国是首次报道。各站位孢囊种类数在7—20之间,平均14种;丰... 2007年10月,在大连长山群岛海域采集了25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研究了甲藻孢囊的水平分布。在沉积物样品中共检测出甲藻孢囊46种,其中Pentaphasodinium dalei和Warowia rosea,在我国是首次报道。各站位孢囊种类数在7—20之间,平均14种;丰度在182—2960个/g干重之间,平均为1201个/g干重。香农-威纳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2.4—3.4。麻痹性贝毒藻——亚历山大藻的孢囊在调查海域分布广泛,最高密度达829个/g干重,可能是造成该海域虾夷扇贝贝毒超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孢囊 长山群岛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处理造纸废水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建国 赵龙浩 +1 位作者 徐丹 孙野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95-2101,共7页
人工湿地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能够实现污染物的去除,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污水处理手段,但是对人工湿地处理后污水中细菌群落的研究较少。采集了造纸厂排污口和人工湿地出水口的水样,检测了溶解氧、pH值和盐度等水质指标,对主要污... 人工湿地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能够实现污染物的去除,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污水处理手段,但是对人工湿地处理后污水中细菌群落的研究较少。采集了造纸厂排污口和人工湿地出水口的水样,检测了溶解氧、pH值和盐度等水质指标,对主要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利用DGGE技术对细菌群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造纸污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水质有明显提高;(2)人工湿地处理后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势菌由γ变形菌和衣原体变为α变形菌,而且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s降低;(3)人工湿地处理前污水中存在着大量致病微生物和降解微生物,处理后以环境友好的固氮菌和少量致病菌为主。研究结果揭示了人工湿地不仅可以去除造纸废水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致病微生物,防止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生态灾难的发生,为将来人工湿地应用于工业污水处理和微生物生态安全评估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造纸废水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对大凌河河流浮游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建国 赵龙浩 +1 位作者 徐丹 孙野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777-4783,共7页
洪水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自然灾害,它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有严重危害。在地球生物化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否也受到影响值得深入研究。2012年采集了洪水暴发前后辽宁省锦州段大凌河表层水样,利用DGG... 洪水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自然灾害,它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有严重危害。在地球生物化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否也受到影响值得深入研究。2012年采集了洪水暴发前后辽宁省锦州段大凌河表层水样,利用DGGE技术,结合PCA和RDA分析研究了洪水对河流表层水中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洪水发生前后河流表层水中的细菌群落发生了改变:洪水发生前河流中细菌群落结构与河段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而洪水发生后这一现象消失。(2)洪水发生前,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pH和盐度,而洪水发生后,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总磷。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洪水通过改变河流表层水环境特性对其中的细菌群落进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落 洪水 DGGE 表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飞行水稻pi-hit-1基因启动子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萌 梁书剑 +3 位作者 程震龙 关双红 黄磊 孙野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24,共5页
pi-hit-1基因是本实验室通过空间诱变找到的一个水稻新基因。为了对pi-hit-1基因启动子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首先使用植物启动子分析数据库(PlantProm DB-TSSP,TFSEARCH,PLACE及PlantCARE)对该基因转录调控区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 pi-hit-1基因是本实验室通过空间诱变找到的一个水稻新基因。为了对pi-hit-1基因启动子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首先使用植物启动子分析数据库(PlantProm DB-TSSP,TFSEARCH,PLACE及PlantCARE)对该基因转录调控区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上游调控区存在多个顺式元件,主要集中在翻译起始位点前300bp的区域,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位点前100bp,在转录起始位点前132bp存在TATA box元件。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发现翻译起始位点上游约300bp存在转录因子特异结合位点,为该基因的核心启动子,这与预测结果一致。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水稻新基因pi-hit-1启动子结构,发现了该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元件,为研究空间环境如何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飞行 基因 水稻 pi-hit-1基因 启动子 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DNA纯化对变性PAGE凝胶银染片段回收效率的提高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金铭 孙野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4-76,共3页
为了提高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后片段回收的效率,本实验在传统的煮沸法的基础上加入单链DNA纯化的步骤对水稻基因组CCGG为点甲基化敏感限制性酶切多态性(MSAP)分析片段进行回收,并对加入该步骤后的再扩增的效率与传统煮沸... 为了提高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后片段回收的效率,本实验在传统的煮沸法的基础上加入单链DNA纯化的步骤对水稻基因组CCGG为点甲基化敏感限制性酶切多态性(MSAP)分析片段进行回收,并对加入该步骤后的再扩增的效率与传统煮沸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单链DNA纯化步骤后的回收效率比传统煮沸法提高了约6倍。改进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以及MSAP等差异显示PAGE凝胶银染DNA片段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条带回收 银染 M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推广的靶效应模型及其对剂量-存活率的拟合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磊 陈轶夫 +2 位作者 王超群 宓东 孙野青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6期528-533,共6页
辐射生物物理模型对于准确、有效地评估空间辐射引起的生物损伤及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较为流行的基于地基模拟的"靶效应模型"和"非靶效应模型",是进一步探索空间辐射生物物理模型的基础。在考虑了辐射的非靶效... 辐射生物物理模型对于准确、有效地评估空间辐射引起的生物损伤及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较为流行的基于地基模拟的"靶效应模型"和"非靶效应模型",是进一步探索空间辐射生物物理模型的基础。在考虑了辐射的非靶效应和机体复杂的修复过程的基础上,将传统理论中"击中"即"失活"的线性关系进行了推广,提出了基于否定算子的靶效应模型。通过对辐射钝感和敏感的两类细胞辐射实验中剂量与细胞存活率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对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存活率数据,经典的靶学说与基于否定算子的改进靶效应模型都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而对于人类胚胎肝细胞的存活率数据,基于否定算子的改进靶效应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靶学说模型。拟合结果中的模型参数值在人成纤维细胞和胚胎肝细胞中明显不同,说明了本模型的参数与传能线密度,细胞的种类、以及修复能力等物理和生物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生物物理模型 靶效应 非靶效应 否定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辐射对植物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力军 钱宇 孙野青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空间环境具有强辐射、高真空、微重力、变化的磁场等特点,与地球环境有所不同,对进入其中的生物具有诱变作用。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空间生物学实验以来,空间环境的生物学效应一直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进行了大量植物种子的搭... 空间环境具有强辐射、高真空、微重力、变化的磁场等特点,与地球环境有所不同,对进入其中的生物具有诱变作用。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空间生物学实验以来,空间环境的生物学效应一直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进行了大量植物种子的搭载实验,获得了作物的优良品种,并研究了空间辐射环境引起植物种子变异的特点、规律和机制。综述了空间辐射对植物学性状、细胞学效应、生理生化特性、蛋白质组和基因组的影响,以及空间诱变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辐射 植物 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培养池阵列微流控芯片的单线虫并行分离条件考察
15
作者 钟润涛 杨倩倩 +8 位作者 刘琦 张普 刘清清 邱怡华 彭威 李沛然 王梦雨 王巍 孙野青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98-1904,共7页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和植物方面的研究,但线虫体态微小,常规方法难以实现对单条线虫的精准操控和长期追踪。本研究基于微流体控制技术,设计了培养池阵列微流控芯片,提出一种单线虫并行分离方...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和植物方面的研究,但线虫体态微小,常规方法难以实现对单条线虫的精准操控和长期追踪。本研究基于微流体控制技术,设计了培养池阵列微流控芯片,提出一种单线虫并行分离方法。通过考察液体培养时的线虫密度、线虫体宽及其分布等影响因素,分析在芯片上进行单线虫并行分离的条件。结果显示,采用无菌液体培养时,线虫密度对线虫体宽及其分布具有明显影响,高密度(约700条/mL)培养组和低密度(约300条/mL)培养组的线虫体宽分别为(35.5±5.2)μm和(40.0±1.8)μm,且低密度下培养的线虫可获得较好的芯片分离效果,所得含线虫与含单线虫培养池的比例分别为83.3%和66.7%。该并行分离方法相对简便、可靠,结合其微流控芯片结构和流体控制方式,有望用于自动化单线虫长期培养和观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模式生物 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技术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红细胞对不同抗原的免疫黏附及Ⅰ型补体受体的检测
16
作者 张振冬 王淑芬 +2 位作者 巩宁 王秀娟 朱琳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6,共7页
采用C3b受体花环实验探究了牙鲆红细胞对不同种类抗原的免疫黏附能力,确定了影响免疫黏附作用的理化因子。实验选取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3种不同类别的抗原分别与牙鲆红细胞在优化条件下反应。结果表明,牙鲆红细胞对3种... 采用C3b受体花环实验探究了牙鲆红细胞对不同种类抗原的免疫黏附能力,确定了影响免疫黏附作用的理化因子。实验选取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3种不同类别的抗原分别与牙鲆红细胞在优化条件下反应。结果表明,牙鲆红细胞对3种抗原均有免疫黏附作用,在20℃、0.1mol/L PBS^(++)缓冲液的反应条件下,牙鲆红细胞黏附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的C3b受体花环率分别为(19.00±1.01)%、(6.09±1.36)%和(3.42±0.00)%,对3种抗原的免疫黏附活性差异显著(P<0.05)。利用AKTA快速蛋白液相层析系统的Superdex 200 GL型高效柱分离纯化牙鲆红细胞膜蛋白Ⅰ型补体受体(CR1),通过dot-ELISA法检测发现红细胞膜蛋白组分中含有CR1成分,表明牙鲆红细胞膜上表达了与高等脊椎动物有较高同源性的CR1分子。此实验首次证明了牙鲆红细胞具有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免疫黏附 Ⅰ型补体受体(CR1) C3b受体花环 红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代阻燃剂得克隆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繁殖及早期发育的影响
17
作者 巩宁 邵魁双 +2 位作者 张钰昆 景德清 孙野青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6-563,共8页
得克隆(Dechlorane Plus,DP)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但目前已有的生态毒理学数据还十分有限。本文选择分布广泛的大型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DP对孔石莼繁殖细胞转... 得克隆(Dechlorane Plus,DP)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但目前已有的生态毒理学数据还十分有限。本文选择分布广泛的大型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DP对孔石莼繁殖细胞转化及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6~10-8mol·L-1)DP暴露不同程度地影响孔石莼繁殖细胞的形成、释放及附着,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P处理(10-6mol·L-1)分别使繁殖细胞的形成率、释放率和附着率显著降低了76.76%、46.26%和85.64%。在丝状幼体阶段,DP处理组(10-8和10-7mol·L-1)幼体体长分别比对照组显著减少了32.74%和38.98%。结果表明,DP暴露抑制了孔石莼的繁殖及早期发育。基于绿藻繁殖特性及早期发育的生物学指标对DP暴露较为敏感,能够为海洋环境的DP生物学效应研究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克隆 孔石莼 繁殖 早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