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相关浓度对氯间二甲苯酚暴露对大型溞的毒性作用
1
作者 卢海悦 王志远 +4 位作者 白钰 王晓凡 杜小菲 康昊武 巩宁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0-2139,共10页
新污染物(emerging pollutants)及其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的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氯间二甲苯酚(p-Chloro-m-xylenol,PCMX)因其良好的杀菌功效被应用于抗菌洗手液和家用消毒剂中,经生活污水排放到水环境,引起多种毒性效应.但目前关... 新污染物(emerging pollutants)及其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的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氯间二甲苯酚(p-Chloro-m-xylenol,PCMX)因其良好的杀菌功效被应用于抗菌洗手液和家用消毒剂中,经生活污水排放到水环境,引起多种毒性效应.但目前关于PCMX的水生毒理学研究及其机制分析尚不充分.为评估PCMX的环境风险,本研究选用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开展急性暴露实验(24 h和48 h),选择环境相关浓度(0、0.03、0.3、3、30、300µg·L^(−1))开展21 d慢性毒性暴露实验,通过测定急性暴露下大型溞体内氧化胁迫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PCMX对大型溞的致毒机理.结果表明,PCMX对大型溞24 h-LC50和48 h-LC50分别为3.21 mg·L^(−1)和2.92 mg·L^(−1).慢性暴露21 d,浓度为3、30、300µg·L^(−1)的PCMX显著缩短了大型溞的体长,延长了首次产卵时间和产卵次数,减少了首胎产卵个数和累积繁殖数量,但对首次蜕皮时间和蜕皮次数没有显著影响.PCMX急性暴露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增加;抗氧化物谷胱甘肽(GSH)含量随暴露浓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PCMX造成了大型溞的氧化损伤.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PCMX的毒性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间二甲苯酚 大型溞 急慢性毒性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小卫星在大连新港溢油事故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兰国新 马龙 陈冠文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3,共5页
"7.16"大连新港溢油事故是建国以来大连市最严重的溢油事件。事故发生后,政府积极利用遥感技术对油污信息和清污效果进行了监测。环境小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星座,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能够基本满足油污清除需求... "7.16"大连新港溢油事故是建国以来大连市最严重的溢油事件。事故发生后,政府积极利用遥感技术对油污信息和清污效果进行了监测。环境小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星座,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能够基本满足油污清除需求。在溢油应急期间,尽管天气条件比较恶劣,环境小卫星依然获取了6景影像数据,有效地掌握了油污分布和清污情况。随着环境小卫星星座的最终建成,完全可以胜任包括溢油监测在内的众多环境灾害监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大连新港 环境小卫星 遥感 溢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可变评价方法在大连湾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永英 王晶 裴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1-193,共3页
将模糊可变评价方法引入到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建立了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模型评价过程中,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确定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将该模型应用于大连湾1991—2004年水环境质量评价中,... 将模糊可变评价方法引入到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建立了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模型评价过程中,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确定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将该模型应用于大连湾1991—2004年水环境质量评价中,该模型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对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可行、有效。评价结果表明,大连湾的水环境质量较差,污染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模糊可变评价方法 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归趋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谷晓悦 丁光辉 +2 位作者 刘全斌 李婉然 薛欢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2,共9页
阐明污染物的环境归趋对于其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三级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研究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分布及其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FOS在大气、水、土壤和沉积物相的模拟浓度分别为5.1... 阐明污染物的环境归趋对于其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三级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研究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分布及其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FOS在大气、水、土壤和沉积物相的模拟浓度分别为5.10 pg·m^3、22.60 ng·L^1、2.25μg·kg^1和0.34μg·kg^1,与实测值较为一致。环境相间的迁移主要是大气向土壤中迁移和土壤向水中的迁移,水和土壤是大连区域PFOS的主要的汇。PFOS在大气和水相的平流输入为主要的污染来源,而大气的平流输出是其主要的输出途径。灵敏度分析表明,有机碳分配系数、溶解度、水和气相平流输入、土壤中水的径流速率以及温度是影响模型结果的主要参数。不确定分析则表明,整体参数的变化对水体输出结果影响最大,对沉积物影响最小。本研究较好地模拟了PFOS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迁移和归趋,可为其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OS 三级逸度模型 环境相 迁移和归趋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护理品中常见抗菌剂的环境分布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石佳 刘泽明 +1 位作者 马桥 徐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63,共16页
个人护理品(PCPs)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日用品,包括洗手液、洗衣液及家用消毒剂等。在抗菌消毒类PCPs中添加的主要抗菌成分有三氯生(TCS)、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氯己定(CHX)及季铵化合物(QACs),近年来这些物质作为新兴污染物在... 个人护理品(PCPs)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日用品,包括洗手液、洗衣液及家用消毒剂等。在抗菌消毒类PCPs中添加的主要抗菌成分有三氯生(TCS)、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氯己定(CHX)及季铵化合物(QACs),近年来这些物质作为新兴污染物在环境及人体中被频繁检出,具有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本文系统归纳总结了TCS、PCMX、CHX及QACs的抗菌机制和应用、环境中的检出和归趋,以及毒性效应和健康风险,对深入研究PCPs中常用抗菌剂的毒性效应机制和评估健康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S PCMX CHX QACs 环境检出 生物毒性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色遥感原位测量数据共享平台综述
6
作者 李强 唐军武 +3 位作者 葛化鑫 吴国俊 姜玲玲 邵晓鹏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30,共23页
高质量的原位测量数据是海洋水色遥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算法开发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先决条件。原位数据的采集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个研究团队采集的数据通常难以支持长时序和大范围的研究。在“大数据”科学研究的... 高质量的原位测量数据是海洋水色遥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算法开发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先决条件。原位数据的采集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个研究团队采集的数据通常难以支持长时序和大范围的研究。在“大数据”科学研究的驱动下,国内外多个开放存取数据平台、政府间和国家级海洋科学数据中心以及主要涉海部门数据库平台发布了不同类型的海洋原位测量数据并向用户共享,以充分发挥原位测量数据的价值,支撑大科学问题的研究。由于各数据集在数据平台中离散分布,数据采集时间、区域、学科门类及数据获取方式不尽相同,数据使用者很难短时间内知晓并应用这些平台数据,导致搜集相关研究数据费时费力。因此,本文收集整理了29个可以获取海洋光学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参数的数据库平台,这些平台存储了全球海洋近百年来的原位测量数据,列举了共享数据在海洋水色遥感研究中的典型应用,并给出了常用参数的数据检索建议,以期帮助数据使用者快捷获取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色遥感 海洋光学 生物光学 原位测量 数据库 共享数据 生物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测定海水中4类34种含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梦浩 栗笑迎 +2 位作者 高媛 张海军 陈吉平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5-354,共10页
海洋在新污染物的环境迁移、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海水中新污染物的准确定量是厘清其环境行为、评估其环境风险的基础。本研究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建立海水样品前处理方法,基于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GC-Orbitrap-HRMS... 海洋在新污染物的环境迁移、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海水中新污染物的准确定量是厘清其环境行为、评估其环境风险的基础。本研究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建立海水样品前处理方法,基于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GC-Orbitrap-HRMS)测定海水中4类34种含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定量分析方法,即:25种有机氯农药(OCPs)、6种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短链氯化石蜡(SCCPs)和2种德克隆(DPs)同分异构体。通过优化液液萃取提取溶剂种类,选择二氯甲烷进行萃取。随之对固相萃取不同洗脱溶剂进行评价,最终使用体积比为9∶1的正己烷和丙酮混合溶剂进行洗脱。质谱采用电子轰击源(EI)(正离子模式)监测OCPs和PCBs目标化合物离子,采用负化学源(NCI)监测SCCPs和DPs,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34种含氯POPs检出限为0.006~2.78 ng/L,定量限为0.02~11.12 ng/L;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通过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得到验证,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0.6%~128.9%,相对标准偏差(n=6)为0.2%~19.2%。通过实际海水样品分析显示,SCCPs的检出率和浓度水平最高,质量浓度最高为130.6 ng/L,需要持续重点关注。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样品需求量少,适用于大批量海水样本中多种含氯POPs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含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中游微塑料的沉积记录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范晓雪 程知欣 +3 位作者 王谦 刘月 宋颖玲 尤再进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7-548,共12页
本研究借助于鸭绿江中游水丰水库水深40 m处的柱状样的测年结果,检测了相应年代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形态、颜色和粒径.分析表明鸭绿江中游的微塑料沉积过程主要依赖于生物残体附着的“压舱”作用、“动物摄食和排泄”作用和“海洋雪... 本研究借助于鸭绿江中游水丰水库水深40 m处的柱状样的测年结果,检测了相应年代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形态、颜色和粒径.分析表明鸭绿江中游的微塑料沉积过程主要依赖于生物残体附着的“压舱”作用、“动物摄食和排泄”作用和“海洋雪”的裹胁作用.对微塑料沉积的形态、颜色、粒径等信息的溯源分析发现:1964年以前微塑料沉积迅速增长的时期,丰度范围为每10 g含5—120个,平均值为每10 g含72个,其微塑料沉积特征反映出当时全球塑料工业的产业水平;1964—1991年间微塑料沉积增长缓慢的时期,丰度范围为每10 g含75—150个,平均值为每10 g含124个,其微塑料沉积特征显露出全球塑料产业结构变化和塑料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的信息;1991年以后是微塑料沉积逐渐下降的时期,丰度范围为每10 g含80—160个,平均值为每10 g含112个,其微塑料沉积特征则更多体现出在世界塑料总产攀升的背景下,全球塑料污染控制的成果.微塑料的沉积历史对全球塑料产量历史变迁有明确的响应,但对中国塑料产量的历史变化响应很不明显,展现出这里的微塑料沉积不是“本土性”的,极有可能是全球天气系统长距离运移的结果,可以用其分析全球环境的塑料污染状态和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 水丰水库 微塑料 沉积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35
9
作者 姜玲玲 熊德琪 +1 位作者 张新宇 张弘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0-675,共6页
以2000年和2006年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配合其它非遥感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映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大连地区湿地的整体景观格局和类型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以2000年和2006年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配合其它非遥感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映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大连地区湿地的整体景观格局和类型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6年间,大连湿地面积减少了97.62km2;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增加;各类景观格局时间序列上也存在明显差异性变化。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反映了移山填海工业园区的扩大及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等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深刻影响。人为活动已成为大连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湿地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指数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晓霞 陶平 +2 位作者 程嘉熠 邵秘华 朱京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5-1734,共10页
为定量研究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满足开发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构建了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承灾能力作为基础指标,对海岛近岸海域进行全面评价,... 为定量研究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满足开发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构建了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承灾能力作为基础指标,对海岛近岸海域进行全面评价,依据其生态系统特征与人类活动特征,分别选择人工岸线开发类型、海域使用类型、水质状况、生物群落健康状况、灾害风险状况等指标开展分类评价,最后利用"短板效应"方法进行复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可载、超载与临界超载3个级别,并以辽宁长兴岛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兴岛近岸海域岸线开发强度为0.87,海域水质达标面积比率为0.75,鱼卵仔鱼平均密度为4.45 ind/m3,这3个单项指标的计算结果均超过相应超载分级标准,受空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短板要素的影响,该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为"超载".表明以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客观全面地评价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能够科学地遴选出主导其承载力强弱的短板要素.长兴岛近岸海域可通过填海施工中预留过水通道、人工放流增补渔业资源、调整陆源排污口位置、实行岸段生态修复等措施优化开发利用方式,提升空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逐步减弱短板效应.长兴岛近岸海域承灾能力属"可载"级别,为满足该区域未来发展过程中防灾减灾的需要,仍需通过编制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措施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近岸海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可持续发展 辽宁长兴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湾海域环境容量及污染总量控制研究——Ⅰ.潮汐、潮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静 孙省利 +1 位作者 林建国 陈春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8,共7页
基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型,将干湿网格技术引入到模型中,利用模型的外模式(二维)对深圳湾海域的潮汐、潮流和余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属不正规半日潮,... 基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型,将干湿网格技术引入到模型中,利用模型的外模式(二维)对深圳湾海域的潮汐、潮流和余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属不正规半日潮,水平潮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流性质,主要呈西南—东北走向;落潮流速略大于涨潮流速;受地形及陆地河流径流的影响,湾中到湾口及航道附近流速较大,湾顶和靠近香港的滩涂部分流速较小;深圳湾余流场较弱,余流流向指向湾外;整个深圳湾水交换较弱,海域自净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POM模型 干湿网格:数值模拟 潮汐潮流 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的大鼠脑区金属元素空间分布
12
作者 师程程 刘曼雪 +4 位作者 程琳 耿柠波 于颖 张海军 陈吉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23,共10页
金属元素的脑区分布对于理解大脑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大鼠脑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和原位成像分析,元素... 金属元素的脑区分布对于理解大脑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大鼠脑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和原位成像分析,元素定量分析结果进行脑区分布特征研究、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鼠脑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不同脑区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有关,其中镁、锌元素是脑中含量较丰富的元素,主要分布在胼胝体、尾壳核、侧隔核、纤维边缘以及侧嗅束部分,而铜主要分布在侧隔核、纤维边缘、第三脑室区域。痕量金属铬和镍主要分布在胼胝体。LA-ICP-MS可以对体内元素的空间分布进行原位成像,可以用于研究金属元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揭示潜在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LA-ICP-MS 原位成像 元素分析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暴露诱导的斑马鱼体内金属离子稳态失调
13
作者 刘曼雪 师程程 +3 位作者 耿柠波 高媛 朱秀华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6,共10页
作为具有生物积累性的有毒金属,镉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本研究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了24 h半致死浓度下Cd在斑马鱼体内的累积水平以及Cd暴露后对存活斑马鱼体内多种金属元素稳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组斑马鱼体内Cd浓度水平(7.79μg... 作为具有生物积累性的有毒金属,镉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本研究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了24 h半致死浓度下Cd在斑马鱼体内的累积水平以及Cd暴露后对存活斑马鱼体内多种金属元素稳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组斑马鱼体内Cd浓度水平(7.79μg·g^(-1))显著高于对照组Cd浓度水平(0.55μg·g^(-1));同时,Cd暴露引起斑马鱼体内多种元素稳态失调,与对照组(Mn:1.35μg·g^(-1)、Cu:0.98μg·g^(-1)、Rb:15.43μg·g^(-1))相比,Cd暴露导致Mn(2.5μg·g^(-1))、Cu(2.14μg·g^(-1))、Rb(18.31μg·g^(-1))在斑马鱼体内的水平显著增加,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清晰展示了元素在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其中Mn、Cu、K、Rb这4种元素在肝脏和肠内的富集增加;另外,Cd暴露促进Sr在斑马鱼骨骼中的富集增加;Cd的暴露会使Ni的肾脏富集减少。本研究表明Cd暴露会在斑马鱼体内引起来一系列金属离子的稳态失调,因此,对Cd污染进行环境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价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稳态失调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3
14
作者 丁德文 徐惠民 +2 位作者 丁永生 张永刚 吕吉斌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10期60-64,共5页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在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环境安全已成为国际上关于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的体系内容,重点突出了环境安全,尤其是海洋环境安全的内涵及作用。结合海洋环境特点及对海洋环...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在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环境安全已成为国际上关于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的体系内容,重点突出了环境安全,尤其是海洋环境安全的内涵及作用。结合海洋环境特点及对海洋环境安全的需求,论述了海洋强国战略的必要性。结合系统科学的原理,论述了海洋环境安全评价的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海洋生态环境安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刺参氨基酸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瑀 赵新达 +2 位作者 张旭峰 李颖 方志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本研究应用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C-IRMS)对大连不同养殖区刺参氨基酸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其食物来源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探究刺参氨基酸稳定同位素组成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探讨以此作为刺参产地溯源的可行性.... 本研究应用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C-IRMS)对大连不同养殖区刺参氨基酸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其食物来源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探究刺参氨基酸稳定同位素组成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探讨以此作为刺参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刺参氨基酸δ^(13)C平均值为-19.35‰,其中李官、獐子岛较低分别为-25.26‰、-25.41‰,谢屯、大长山较高分别为-8.90‰、-12.59‰,且各地刺参δ^(13)C值差异显著;刺参食源氨基酸δ^(13)C平均值为-20.93‰,其中李官、獐子岛较低分别为-26.19‰、-24.25‰,谢屯、大长山较高分别为-11.58‰、-16.31‰,各地差异显著.发现刺参与其食源氨基酸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相关性,其中必需氨基酸相关性系数为0.97,非必需氨基酸为0.77.各地食源氨基酸δ^(13)C值的差异为各地刺参氨基酸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差异性提供依据,且发现以非必需氨基酸δ^(13)C值作为指标时对各地刺参区分效果更好.相关结论能为氨基酸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应用于鉴别刺参来源的真实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氨基酸 食源 稳定同位素 产地识别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流槽对丁坝附近裂流系统影响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闫圣 徐杰 +4 位作者 邹志利 常承书 尤再进 王东 王召伟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4,共12页
裂流是发生于海岸破波带内的一种常见的急而窄的离岸水流,对游客安全、海滩环境以及岸线侵蚀等均有重大影响。波浪在强反射丁坝附近会形成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的交叉波浪场,交叉波浪场中波高较小的节点区域会形成节点裂流,沙坝开槽以... 裂流是发生于海岸破波带内的一种常见的急而窄的离岸水流,对游客安全、海滩环境以及岸线侵蚀等均有重大影响。波浪在强反射丁坝附近会形成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的交叉波浪场,交叉波浪场中波高较小的节点区域会形成节点裂流,沙坝开槽以后还会形成沟槽裂流。在对不开槽沙坝海岸裂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将沙坝整体切除一段形成裂流沟槽,研究了裂流槽对全反射丁坝附近裂流分布特征的影响,给出了裂流槽的存在引起的整个流场变化,以及开槽以后波浪反射区内各裂流单元的裂流流量及其他构成成分流量的变化。相比于无裂流槽情况,对有裂流槽的研究结果表明:波浪反射区内坝顶裂流流量显著增大,反射区内外的流量交换方向发生改变,且流量随着波高的增大而增加;反射区内各裂流单元的流量成分重新分布;对含有裂流槽的裂流单元,侧向流流入该单元使得裂流流量增大,而对不含裂流槽的裂流单元,侧向流对裂流流量的贡献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流 沙坝海岸 裂流沟槽 交叉波浪 丁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影响下海湾蓄淡水库底泥盐分释放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效龙 朱鸣鹤 郑西来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沐官岛海湾水库库区典型底质(砂质粉砂)的原状/扰动土样和地表水(海水和淡水),采用土柱和水槽试验测定了3.5m/s风速或上覆水盐分浓度、pH和温度作用下底泥盐分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定量计算出底泥...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沐官岛海湾水库库区典型底质(砂质粉砂)的原状/扰动土样和地表水(海水和淡水),采用土柱和水槽试验测定了3.5m/s风速或上覆水盐分浓度、pH和温度作用下底泥盐分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定量计算出底泥盐分的释放通量。试验结果发现,底泥的盐分释放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1)风的作用能促进底泥盐分释放。在风的作用下,上覆水中盐分浓度的分布存在明显的规律性:表层水体(水土界面之上4cm水位至水体表面)盐分浓度均匀分布,底层水体(水土界面至4cm水位水体)盐分浓度非均匀分布,且在3cm水位处盐分浓度最小。(2)上覆水中盐分的浓度抑制底泥盐分的释放。(3)pH值≤7时,底泥盐分释放几乎不受影响;pH值>7时,底泥盐分释放略有增加;(4)一定温度作用下盐分浓度在水体中非线性分布,在水-土界面至7.5cm水位处为高盐分浓度区,7.5cm水位至水体水面盐分浓度含量较低。温度的升高促进底泥盐分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水库 底泥 盐分释放 浓度 PH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00MW机组烟塔合一方案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忠强 汪林 +2 位作者 朱京海 刘翠玲 杨洪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6-1421,共6页
受机场附近160 m限高制约,辽宁某电厂需采用烟塔合一技术.运用德国AUSTAL2000模型分析了环境风速、大气稳定度、烟气出口速度、烟气出口温度等参数与烟气抬升高度间的关系,预测了烟塔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并且与烟囱方案的大气环境影响... 受机场附近160 m限高制约,辽宁某电厂需采用烟塔合一技术.运用德国AUSTAL2000模型分析了环境风速、大气稳定度、烟气出口速度、烟气出口温度等参数与烟气抬升高度间的关系,预测了烟塔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并且与烟囱方案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参数变化均会导致烟气抬升高度发生改变.环境风速不变,稳定度从A变到F时,抬升高度明显变小,最多可降低84.2%;相同稳定度条件下,环境风速从0.1 m/s增至4.4 m/s时,抬升高度明显变小,最多可降低84.3%;烟气出口速度从2.5 m/s增至8.0 m/s,抬升高度显著增加,最多为2.4倍;烟气出口温度从20℃增至50℃时,烟气抬升高度显著增加,最多为3.3倍.综合经济及环保因素,该项目烟塔高度取130 m较适宜.相比210 m烟囱方案,烟塔方案不仅满足机场限空要求,并且污染物年均及日均最大地面浓度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塔合一 烟气抬升高度 大气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作用下大直径墩柱周围局部冲刷实验
19
作者 王东 闫圣 李绍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09,共7页
针对桥梁、港口水工建筑物以及近岸海洋结构墩柱基础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方法在较大宽度的造流水槽中开展了较大直径圆柱周围的局部冲刷研究。实验是在清水冲刷条件下进行的,实时观测了圆柱周围控制点的冲刷发展过程,观察... 针对桥梁、港口水工建筑物以及近岸海洋结构墩柱基础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方法在较大宽度的造流水槽中开展了较大直径圆柱周围的局部冲刷研究。实验是在清水冲刷条件下进行的,实时观测了圆柱周围控制点的冲刷发展过程,观察到冲刷坑发展达到平衡历时最长近10 d。结合实验结果对几个代表性冲刷坑深度预报公式进行了评价,发现Sheppard公式计算结果最接近实验。结果表明:在这种尺度下圆柱周围冲刷最大冲刷深度随摩阻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但受水深影响不大。对最大冲刷深度起控制作用的因素是摩阻流速,在冲刷预报公式中采用摩阻流速代替断面平均流速作为影响因素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 大直径墩柱 清水局部冲刷 大冲刷 模型实验 无粘性沙 冲刷坑深度 预报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钨制备技术及其水处理应用研究现状
20
作者 孙颖 孙铭泽 +4 位作者 丁国轩 朱小梅 刘景林 信延彬 孙冰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2,共4页
总结归纳了多种技术制备氧化钨以及将其用于光催化去除污染物效果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比较、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对比发现等离子体技术... 总结归纳了多种技术制备氧化钨以及将其用于光催化去除污染物效果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比较、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对比发现等离子体技术较其他方法有显著优势,是制备材料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 光催化 水处理 等离子体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