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胶凝胶法合成尖晶石型Li_(1+x)Mn_(2-x)O_4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嵩 程杰锋 +1 位作者 季世军 孙俊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9-732,共4页
通过引入水热合成对Pechini法进行改进 ,合成了锂离子正极材料Li1+xMn2 -xO4 。讨论了反应物的摩尔比、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回火工艺对产物结构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烧结温度和时间以及Li/Mn摩尔比对产物的结构有较大影响 ,回火工... 通过引入水热合成对Pechini法进行改进 ,合成了锂离子正极材料Li1+xMn2 -xO4 。讨论了反应物的摩尔比、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回火工艺对产物结构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烧结温度和时间以及Li/Mn摩尔比对产物的结构有较大影响 ,回火工艺可改善产物的粒度分布。优化的工艺条件为 :x =0 .0 6 ,烧结温度 6 5 0℃ ,烧结 6h ,再在 42 0℃回火 3h。得到的产物结构完整 ,颗粒均匀 ,放电容量为 118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水热合成 回火处理 溶胶-凝胶法 工艺优化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材料Ba_(0.5)Sr_(0.5)Co_(0.8)Fe_(0.2)O_(3-σ)合成工艺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嵩 文钟晟 +1 位作者 季世军 孙俊才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2-325,共4页
为了在较低温度下合成具有高纯度的阴极材料Ba0.5Sr0.5Co0.8Fe0.2O3-σ(BSCF),采用X射线、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共沉淀合成法中溶液pH值和煅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的相结构、组成成分和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的升... 为了在较低温度下合成具有高纯度的阴极材料Ba0.5Sr0.5Co0.8Fe0.2O3-σ(BSCF),采用X射线、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共沉淀合成法中溶液pH值和煅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的相结构、组成成分和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的升高使前驱体由草酸盐沉淀向氢氧化物沉淀转化,在pH=10条件下,前驱体1100℃煅烧2 h后形成了单一的立方型钙钛矿型结构,比在pH=6条件下的前驱体煅烧温度降低了约100℃,而且成分配比更为准确.研究认为前躯体溶液的pH值对煅烧产物的组成和形貌影响至关重要,这主要是由于pH值的不同改变了前驱体的组成和颗粒形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材料 Ba0.5Sr0.5Co0.8Fe0.2O3-σ 共沉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浆喷涂制备阳极支撑YSZ电解质薄膜工艺研究
3
作者 孙明涛 孙俊才 季世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91-93,共3页
采用泥浆喷涂工艺制备SOFC用阳极支撑YSZ电解质薄膜,首先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NiO-YSZ阳极基底,通过优化泥浆制备工艺条件及喷涂条件,在NiO-YSZ阳极基底上喷涂均匀平整的YSZ电解质涂层,进一步采用共烧结工艺使YSZ电解质层致密。通过在... 采用泥浆喷涂工艺制备SOFC用阳极支撑YSZ电解质薄膜,首先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NiO-YSZ阳极基底,通过优化泥浆制备工艺条件及喷涂条件,在NiO-YSZ阳极基底上喷涂均匀平整的YSZ电解质涂层,进一步采用共烧结工艺使YSZ电解质层致密。通过在基底中添加碳粉造孔剂,调节阳极基底的烧结收缩率与电解质层烧结收缩率一致,避免电解质涂层的开裂和变形。阳极基底中加入5wt%含量的碳粉,阳极与电解质层烧结收缩率一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解质涂层表面形貌表明,球磨24h的泥浆喷涂的YSZ涂层较好,阳极基底与电解质膜在1400℃烧结2h,电解质膜层致密,表明通过泥浆喷涂工艺可以制备出致密电解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喷涂 阳极 烧结收缩率 YSZ 工艺 造孔剂 电解质薄膜 电解质膜 SO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阴极流道结构的优化数值模拟
4
作者 赵洋 林佩俭 孙俊才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11,共6页
阴极流道结构的优化,可提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性能。提出一种在正方体上加工通孔使截面呈格栅状挡块的设计。创建将格栅挡块加入到PEMFC阴极流道中的三维(3D)模型,研究对PEMFC性能的影响。在固定开孔率为0.36的前提下,开孔数... 阴极流道结构的优化,可提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性能。提出一种在正方体上加工通孔使截面呈格栅状挡块的设计。创建将格栅挡块加入到PEMFC阴极流道中的三维(3D)模型,研究对PEMFC性能的影响。在固定开孔率为0.36的前提下,开孔数量越多,PEMFC性能越好。当开孔数量为25时(GB-25),PEMFC的功率密度与未添加格栅挡块(GB-0)的相比可提高17.0%。研究多个格栅挡块在阴极流道中的排列方式对PEMFC性能的影响,发现当多个开孔数量为16的格栅挡块等距分布在阴极流道末端时(GB-16-3BE),PEMFC的性能最好,功率密度与GB-0的相比,提升了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阴极流道 格栅挡块 功率密度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低压等离子体渗氮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亮 许彬 +2 位作者 于志伟 许晓磊 黑祖昆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2-23,27,共3页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弧源离子渗氮技术在低压(4×10^(-1)Pa)、低温 (350~400℃)条件下进行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渗氮处理,可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硬度高、耐蚀性好,厚度10μm左右的氮在奥氏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氨...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弧源离子渗氮技术在低压(4×10^(-1)Pa)、低温 (350~400℃)条件下进行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渗氮处理,可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硬度高、耐蚀性好,厚度10μm左右的氮在奥氏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氨化层,最高表面氮浓度达到4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等离子体 离子渗氮 不锈钢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渗氮层的组织与耐磨性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亮 许晓磊 +2 位作者 许彬 于志伟 黑祖昆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7-69,共3页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弧离子源在350~450℃之间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快速渗氮表面强化,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处理90min即可得到厚度10μm左右的高硬度的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强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俄歇谱仪等对渗层进行结构分析表...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弧离子源在350~450℃之间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快速渗氮表面强化,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处理90min即可得到厚度10μm左右的高硬度的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强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俄歇谱仪等对渗层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在处理温度低于450℃时,渗层为单相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层,表面氮可以达到15%,显微硬度达到1200HV,与原基体材料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等离子体 渗氮 奥氏体不锈钢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作用机理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会臣 佘云川 +1 位作者 刘世永 严立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8-470,共3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 Zn 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 ,提出了作用机理模型。在润滑油中同时加入 Zn O纳米微粒和分散剂可显著改善润滑油的耐磨减摩性能。其作用机理是 ,分散剂吸附在 Zn O纳米微粒团簇表面 ,然后共同吸附在摩擦... 通过实验研究了 Zn 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 ,提出了作用机理模型。在润滑油中同时加入 Zn O纳米微粒和分散剂可显著改善润滑油的耐磨减摩性能。其作用机理是 ,分散剂吸附在 Zn O纳米微粒团簇表面 ,然后共同吸附在摩擦副表面 ,在剪切力的作用下 ,Zn O纳米微粒团簇分割成更小的单元 ,当载荷继续增大时 ,Zn O纳米微粒处于熔化或半熔化状态 ,从而起到降低磨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润滑油 添加剂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阴极材料Ba_(0.5)Sr_(0.5)Co_(0.8)Fe_(0.2)O_(3-σ)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嵩 孙明涛 +1 位作者 季世军 孙俊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65-1269,共5页
Ba0.5Sr0.5Co0.5Fe0.2O3-σ(BSCF), a new cathode material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was synthesized by polyacrylicacid (PAA) method. The lattice structures of sample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char... Ba0.5Sr0.5Co0.5Fe0.2O3-σ(BSCF), a new cathode material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was synthesized by polyacrylicacid (PAA) method. The lattice structures of sample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hrinkage, porosity and pore size of the porous BSCF as a function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ubic perovskite structure could be formed after calcination at 800 ℃ for 2 h, but not well crystallized as seen from some unknown phases, and the pure cubic perovskite structure was formed after calcination at 1150 ℃ for 2 h. The panicle size of BSCF was less than 1-2 μm. The shrinkage of the porous BSCF increased with sintering temperature, but the opposite was true for the porosity. After sintering at 1100 ℃ for 4 h, the porous BSCF was still in an appropriate structure, with porosity of 29%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bove 400 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材料 Ba0.5Sr0.5Co0.5Fe0.2O3-σ 聚丙烯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不锈钢双极板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剑莉 孙俊才 +1 位作者 田如锦 徐靖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25-727,共3页
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的多功能组件。不锈钢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成为金属双极板理想的选择,但其表面高电阻的钝化膜会降低电池性能。测定了经过镀铬后再离子氮化的304不锈钢在模拟PEMFC环境下的电化学性能,测量了... 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的多功能组件。不锈钢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成为金属双极板理想的选择,但其表面高电阻的钝化膜会降低电池性能。测定了经过镀铬后再离子氮化的304不锈钢在模拟PEMFC环境下的电化学性能,测量了氮化层与碳纸之间的接触电阻。结果表明,该表面改性方法使304不锈钢在模拟PEMFC阴极和阳极情况下的钝化电流密度降低,均低于双极板设计标准16!A/cm2;改性后的304不锈钢的接触电阻值降低,电性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表面改性 极化曲线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接触特性对两种自组装分子膜摩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会臣 高玉周 +2 位作者 李亚斌 王存山 严立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多功能微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不同滑动速度和载荷条件下,采用不同摩擦副分析了界面接触特性对自组装分子膜摩擦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Lennard-Jone势对铜和镍与三氯十八硅烷(OTS)和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自组装分子膜之间的相互... 利用多功能微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不同滑动速度和载荷条件下,采用不同摩擦副分析了界面接触特性对自组装分子膜摩擦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Lennard-Jone势对铜和镍与三氯十八硅烷(OTS)和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自组装分子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镍同OTS和APS对摩的摩擦系数均大于铜同2种自组装分子膜对摩的摩擦系数,这是因为镍与自组装分子膜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所致.铜和镍与OTS对摩的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载荷增加而减小;铜与APS对摩的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载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则很小;而镍与APS对摩的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增大,随载荷增加而减小.可以用分子弛豫来解释2种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特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单分子膜 界面 接触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形状记忆合金沙蚀磨损的机敏行为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久军 严立 +3 位作者 朱新河 严志军 杨胜 杨大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88-191,共4页
研究了Ti 50 .94%Ni(摩尔分数 )形状记忆合金的耐磨性 ,试验温度为 70℃ ,砂水比为 0 .2 ,累计磨损时间 30h。结果表明 ,NiTi合金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 ,扫描电镜仅观察到轻微的磨损。采用四棱锥金刚石压头模拟砂粒与试样的接触过程 ,并... 研究了Ti 50 .94%Ni(摩尔分数 )形状记忆合金的耐磨性 ,试验温度为 70℃ ,砂水比为 0 .2 ,累计磨损时间 30h。结果表明 ,NiTi合金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 ,扫描电镜仅观察到轻微的磨损。采用四棱锥金刚石压头模拟砂粒与试样的接触过程 ,并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压痕进行定量研究 ,观察发现 ,NiTi合金压痕呈星形 ,反映出明显的弹性变形特征 ,说明材料应力应变非线性关系和伪弹性变形行为对砂蚀磨损耐磨性具有重要贡献 ,进一步证明形状记忆合金的机敏摩擦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砂蚀磨损 机敏摩擦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合金涂层的穴蚀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久军 刘一梅 +3 位作者 李辉 刘世永 高阳 严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5,共2页
本文采用磁至伸缩式穴蚀试验机研究爆炸喷涂NiTi合金涂层的穴蚀性能。试验表明 ,热处理对NiTi合金涂层的耐穴蚀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在 180min的试验时间内 ,穴蚀失重差别可达到 2倍。穴蚀形貌观察结果表明 ,未热处理涂层表现出严重的脱... 本文采用磁至伸缩式穴蚀试验机研究爆炸喷涂NiTi合金涂层的穴蚀性能。试验表明 ,热处理对NiTi合金涂层的耐穴蚀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在 180min的试验时间内 ,穴蚀失重差别可达到 2倍。穴蚀形貌观察结果表明 ,未热处理涂层表现出严重的脱落现象。其原因是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涂层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 ,合金元素进行充分的扩散 ,提高合金成分均匀性 ,降低相变阻力 ,提高了NiTi合金涂层的超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涂层 NITI形状记忆合金 超弹性 爆炸喷涂 热处理 穴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离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映军 吉云秀 +3 位作者 丁永生 公维民 于志伟 许晓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5-57,共3页
为研发绿色絮凝剂 ,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 ,以天然有机高分子玉米芯准纳米粉 ( QCCP,直径 <0 .14 7mm)为母体 ,用三乙胺与环氧氯丙烷共聚产物为阳离子单体 ( M)进行改性。采用 H2 O2 -Fe SO4 作引发剂 ,制得一种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 为研发绿色絮凝剂 ,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 ,以天然有机高分子玉米芯准纳米粉 ( QCCP,直径 <0 .14 7mm)为母体 ,用三乙胺与环氧氯丙烷共聚产物为阳离子单体 ( M)进行改性。采用 H2 O2 -Fe SO4 作引发剂 ,制得一种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离子改性絮凝剂 DXSL- ,确定了优化的反应条件。将 2 .0 g QCCP与含有 0 .7g Na OH的 8m L水混合 ,40℃条件下碱化 60 min。然后 ,加入 8m L 醚化单体和体系总质量 0 .0 1%引发剂以及 0 .1% Na Cl作为抑制剂 ,5 5℃条件下醚化3 .5 h。实验表明 ,用该絮凝剂絮凝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 ,不到 5 min中层透光率就能达到 95 %以上。其絮凝性能达到传统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技术指标。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玉米芯 天然有机高分子 阳离子改性絮凝剂 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元低合金高碳钢的热处理组织及硬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玉梅 刘艳侠 +3 位作者 马永庆 张占平 齐育红 于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2,108,共4页
对一种低合金高碳钢(O.81C,0.65Cr,0.89W,0.54Mo,0.23V)热处理组织及硬度研究表明,该钢退火具有多类型碳化物(M3c,M4C3,M23C6,M6C和MC),在800-840℃区间退火,处于γ相低温区原碳化物部分溶解和新碳化物重新形核生长过程,使碳化物... 对一种低合金高碳钢(O.81C,0.65Cr,0.89W,0.54Mo,0.23V)热处理组织及硬度研究表明,该钢退火具有多类型碳化物(M3c,M4C3,M23C6,M6C和MC),在800-840℃区间退火,处于γ相低温区原碳化物部分溶解和新碳化物重新形核生长过程,使碳化物颗粒超细化,平均尺寸0.33-0.34μm.淬火时,因M3C、M23C6溶解于奥氏体的速度较快,在840-860℃淬火时,硬度可达HRC63-65;未溶碳化物M6C和MC(VC)有利于马氏体细化,但因其数量较少,淬火最高温度不易超过880℃.该钢在低温和中温回火有较好的抗回火性能,并能有效地促进残余奥氏体转变。该钢热处理过程组织结构特征能较好地以相平衡热力学计算结果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钢 超细碳化物 热处理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激光焊接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世永 孟德 黄德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8,共4页
综述了铝合金激光焊接技术的新近发展。列举了铝合金激光焊接的优越性和常见的焊接缺陷,重点分析了激光焊接气孔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给出了现今有关小孔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激光焊接的主要优点是高效率,尤其体现在大厚度的深熔焊接上。要... 综述了铝合金激光焊接技术的新近发展。列举了铝合金激光焊接的优越性和常见的焊接缺陷,重点分析了激光焊接气孔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给出了现今有关小孔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激光焊接的主要优点是高效率,尤其体现在大厚度的深熔焊接上。要想成功实现大厚度铝合金的深熔焊接,必须解决小孔所造成的气孔缺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铝合金 焊接缺陷 小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对Zn-Al合金阻尼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关德林 魏海军 +1 位作者 于志伟 许晓磊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4,共3页
研究了微量Zr对Zn Al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 ,用电阻炉石墨坩埚熔炼了Zn Al合金和Zn Al Zr合金 ,对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了金相观察 ,用X射线衍射法进行了相结构分析 ,测量了铸态和淬火态在不同温度及频率的内耗。结果表明 :添加微量Zr可以... 研究了微量Zr对Zn Al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 ,用电阻炉石墨坩埚熔炼了Zn Al合金和Zn Al Zr合金 ,对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了金相观察 ,用X射线衍射法进行了相结构分析 ,测量了铸态和淬火态在不同温度及频率的内耗。结果表明 :添加微量Zr可以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 ,但并不改变合金的相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AL合金 阻尼 晶界内耗 锌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增强沉积纳米金属薄膜的摩擦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会臣 高玉周 +2 位作者 孙昌国 刘莎 严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00-1404,共5页
在原子力显微镜上对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制备的4种纳米金属薄膜的摩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载荷和滑动速度对金属薄膜摩擦特性的影响,并对4种纳米金属薄膜的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铜薄膜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 在原子力显微镜上对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制备的4种纳米金属薄膜的摩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载荷和滑动速度对金属薄膜摩擦特性的影响,并对4种纳米金属薄膜的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铜薄膜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镍薄膜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钛薄膜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铝薄膜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4种纳米薄膜的摩擦力均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都存在一个载荷值,超过这个值,接触刚度增大,摩擦力急剧增加;4种薄膜中,铜薄膜的摩擦力最小,铝薄膜在载荷较大时的摩擦力最大;4种纳米金属薄膜摩擦特性的差异与薄膜的结构、形貌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摩擦 离子束增强沉积 原子力 摩擦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SOFC用阴极材料LaNi_(0.6)Fe_(0.4)O_3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嵩 孙雪丽 +1 位作者 季世军 孙俊才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5,共2页
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考察了钙钛矿型氧化物LaNi0.6Fe0.4O3(LNF-64)作为阴极材料在低温(400℃、500℃)下的电化学性能,以复合材料[Ce0.8Sm0.2O2-δ(SDC)和碳酸盐(Na2CO3和Li2CO3)]为电解质,分别以NiO和LNF-64为阳极和阴极... 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考察了钙钛矿型氧化物LaNi0.6Fe0.4O3(LNF-64)作为阴极材料在低温(400℃、500℃)下的电化学性能,以复合材料[Ce0.8Sm0.2O2-δ(SDC)和碳酸盐(Na2CO3和Li2CO3)]为电解质,分别以NiO和LNF-64为阳极和阴极。结果表明,通过碳酸盐共沉淀法得到的LNF-64前驱体粉末,在900℃下煅烧4 h,形成了单一的菱形结构,粉末粒径约为300~500 nm。单体电池在500℃下的最大功率密度和短路电流密度分别为213 mW/cm^2和720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材料 LaNi0.6Fe0.4O3(LNF-64) 共沉淀法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和Sr^(2+)共掺杂钴铁酸镧的合成及电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文元 孙俊才 +1 位作者 于洪浩 胡志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9-592,共4页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共沉淀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0.7Sr0.3-x CaxCo0.9 Fe0.1 O3-δ(简称: LSCCF,x= 0. 05、0.10、0. 15、0. 20)系列纳米晶粉料。TG DSC、XRD和SEM研究了LSCCF粉料的合成条件、晶体结...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共沉淀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0.7Sr0.3-x CaxCo0.9 Fe0.1 O3-δ(简称: LSCCF,x= 0. 05、0.10、0. 15、0. 20)系列纳米晶粉料。TG DSC、XRD和SEM研究了LSCCF粉料的合成条件、晶体结构和颗粒粒度形貌。实验表明: LSCCF 粉料形成经过脱水、LaCoO3 基氧化物形成和LSCCF固溶体形成等过程;前驱体800℃处理4h就可形成单一钙钛矿型结构的固体氧化物。使用直流四极探针法在空气气氛下测试了1200℃烧结3h 后所有LSCCF 样品从100 ~800℃时的电导率,结果显示随着测量温度的提高,电导率逐渐增大,并在490℃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490℃范围内,Ca2+ 和Sr2+ 共掺杂取代La3+ 进入晶格后,其导电机制符合小极化子绝热孔隙理论。而当Ca2+的掺杂含量x=0.10 或0.15 时,Ca2+和Sr2+共掺杂在450 ~ 800℃范围对LSCCF 的电导率产生“混合”效应,致使电导率值基本保持一致。且所有样品在600~800℃的电导率都超过400S/cm,满足阴极材料对电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材料 钴铁酸镧 共沉淀法 混合效应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明涛 孙俊才 季世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9,共5页
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 FC)的关键部件之一,阳极性能对SO FC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阳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对阳极组织和性能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合理选择阳极材料和制备工艺条件,优化阳极微观组织结构是获得... 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 FC)的关键部件之一,阳极性能对SO FC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阳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对阳极组织和性能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合理选择阳极材料和制备工艺条件,优化阳极微观组织结构是获得高性能阳极的重要方面。对阳极材料选择和制备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阳极材料 SOFC 微观组织结构 极性 研究情况 高性能 制备方法 制备工艺 合理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