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纳米TiO_2薄膜的制备及其紫外光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付姚 曹望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85-1487,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于ITO导电玻璃和石英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TiO2多孔纳米薄膜。XRD和AFM测试结果表明,构成薄膜的TiO2粒子为锐钛矿相,粒径约为50n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显示,制得的TiO2薄膜对紫外光表现出很强的吸收特性。... 采用溶胶-凝胶法于ITO导电玻璃和石英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TiO2多孔纳米薄膜。XRD和AFM测试结果表明,构成薄膜的TiO2粒子为锐钛矿相,粒径约为50n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显示,制得的TiO2薄膜对紫外光表现出很强的吸收特性。借助标准三电极体系进行的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制得的薄膜电极可产生稳定的阳极光生电流,且电流大小显著依赖于照射光的波长(λ),λ=320nm的光产生的光电流最大。另外,薄膜电极中的光电流大小与电极电位(U)有关。高于0.6V的电位可有效抑制光生电子向电解液的注入,并增大光生电子向导电基底的扩散速度,从而提高阳极光电流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薄膜在紫外光传感器的制备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功能材料 纳米TIO2薄膜 紫外光电特性 紫外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Zn薄膜电极紫外光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付姚 曹望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87-1190,共4页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Zn2+掺杂的锐钛矿相纳米TiO2薄膜电极.通过光电流作用谱和电流-电位(I-U)曲线研究了掺杂不同浓度Zn2+的TiO2薄膜电极的光电特性.由光电流作用谱可知,Zn2+的掺杂可显著影响薄膜电极的光电流大小,且掺杂的最佳浓度与...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Zn2+掺杂的锐钛矿相纳米TiO2薄膜电极.通过光电流作用谱和电流-电位(I-U)曲线研究了掺杂不同浓度Zn2+的TiO2薄膜电极的光电特性.由光电流作用谱可知,Zn2+的掺杂可显著影响薄膜电极的光电流大小,且掺杂的最佳浓度与薄膜晶粒尺度有关.在320nm单色光照射下,掺杂浓度(摩尔浓度)为0.1%的薄膜电极光电流最大,与未掺杂的本征薄膜电极相比增幅达40%.I-U曲线表明,光照下,随电极电位由正到负逐渐降低,不同掺杂浓度的TiO2薄膜电极中均出现了阳极电流向阴极电流转换的现象,且Zn2+掺杂浓度可影响电极阳极电流的初始电位.另外,无光照的暗态下,各薄膜在负电位区域观察到了相似的随电位降低而迅速增大的阴极暗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紫外光电特性 光电转化 纳米TiO2:Zn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器件扭曲角与光延迟的光学外差法测试技术理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陆云涛 于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549,共5页
将光学外差法应用于液晶器件扭曲角与光延迟的测试,提出了测试系统的光路简图,推导出了外差式测试方程,并对此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此方法将液晶层的相位差转化为光学拍频信号的相位,由传统方法的测量光强转为测量拍频信号的相位... 将光学外差法应用于液晶器件扭曲角与光延迟的测试,提出了测试系统的光路简图,推导出了外差式测试方程,并对此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此方法将液晶层的相位差转化为光学拍频信号的相位,由传统方法的测量光强转为测量拍频信号的相位差,能克服传统方法的缺点,因此具有较高的精度与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参数测试 扭曲角 光延迟 光学外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锐钛矿相TiO_2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光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夏天 曹望和 +2 位作者 田莹 付姚 周立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2,106,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Ti(O-BU)4]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锐钛矿相TiO2纳米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和光致发光(PL)光谱分别对不同烧结温度和不同手段(旋转涂敷法与一次摊涂法)制备的TiO2薄膜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TiO2薄膜的锐钛矿相(1... 以钛酸四丁酯[Ti(O-BU)4]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锐钛矿相TiO2纳米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和光致发光(PL)光谱分别对不同烧结温度和不同手段(旋转涂敷法与一次摊涂法)制备的TiO2薄膜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TiO2薄膜的锐钛矿相(101)面上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PL分析表明,在室温下,当用260nm激发TiO2薄膜时,在370~500nm范围内呈现出很宽的发光带,其对应着不同的发光中心;此外用545nm激发TiO2薄膜时,在近红外区域内818nm附近处展示出半高宽较宽且强度较强的发光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择优取向 光致发光 发光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钛矿相对TiO_2纳米晶相转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夏天 曹望和 +2 位作者 付姚 田莹 周立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本文以Ti(O BU) 4为前驱体 ,采用溶胶 凝胶工艺制备了TiO2 纳米晶。通过X 射线衍射 (XRD)分析证明了所制备的锐钛矿相TiO2 纳米晶中含有一些板钛矿相 ,发现在较低的热处理温度下 ,TiO2 纳米晶就发生了相转变 ,并且板钛矿 金红石相转... 本文以Ti(O BU) 4为前驱体 ,采用溶胶 凝胶工艺制备了TiO2 纳米晶。通过X 射线衍射 (XRD)分析证明了所制备的锐钛矿相TiO2 纳米晶中含有一些板钛矿相 ,发现在较低的热处理温度下 ,TiO2 纳米晶就发生了相转变 ,并且板钛矿 金红石相转变的过程比锐钛矿 金红石相转变过程快 ;同时锐钛矿相的晶胞常数c的变化似乎部分归因于有板钛矿相的存在。差热 热重同步分析 (DTA TGA)表明 ,在 36 0~ 5 0 0°C之间 ,可以观察到板钛矿 锐钛矿相转变的存在。最后对TiO2 纳米晶中含有的板钛矿相对锐钛矿 金红石相转变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板钛矿相 相转变 晶胞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粒子热处理过程相变原因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付姚 曹望和 +2 位作者 夏天 周立新 田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0-251,255,共3页
通过差热 热重分析(TG DTA)和 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热处理过程中 TiO2 纳米粒子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 纯锐钛矿相TiO2 纳米粒子的相变温度与粉体粒径的大小有关,当粉体粒径<21nm时,金红石相的标准自由能大... 通过差热 热重分析(TG DTA)和 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热处理过程中 TiO2 纳米粒子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 纯锐钛矿相TiO2 纳米粒子的相变温度与粉体粒径的大小有关,当粉体粒径<21nm时,金红石相的标准自由能大于锐钛矿相,粉体不会发生相变。当粉体粒径增大到21nm以上时,情况相反,粉体可能发生相变,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热处理 相变 表面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Er^(3+)碲铌酸盐玻璃的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谷彤昭 朱茂华 +1 位作者 夏天 曹望和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164,共3页
以TeO2,Nb2O5,ZnO,Na2O为基质原料制备了掺铒碲铌酸盐玻璃,差热分析表明,Nb2O5 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碲酸盐玻璃的热稳定性。同时应用McCumber原理计算的结果显示,摩尔分数为4%的Nb2O5 的加入可使碲酸盐玻璃在1. 53μm处的受激发射截面提... 以TeO2,Nb2O5,ZnO,Na2O为基质原料制备了掺铒碲铌酸盐玻璃,差热分析表明,Nb2O5 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碲酸盐玻璃的热稳定性。同时应用McCumber原理计算的结果显示,摩尔分数为4%的Nb2O5 的加入可使碲酸盐玻璃在1. 53μm处的受激发射截面提高8%,其峰值达8. 9×10-21cm2,而受激发射截面的有效带宽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铌酸盐玻璃 光谱特性 吸收截面 发射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高发光强度ZnS:Cu,Al纳米荧光粉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新梅 曹望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8-331,共4页
采用水热法直接合成了高发光强度的ZnS∶Cu,Al纳米荧光粉。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纳米晶为纯立方相结构,球形纳米晶尺寸约15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S2-]/[Zn2+]和[Al3+]/[Cu2+]比值对清洗样品和不清洗样品... 采用水热法直接合成了高发光强度的ZnS∶Cu,Al纳米荧光粉。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纳米晶为纯立方相结构,球形纳米晶尺寸约15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S2-]/[Zn2+]和[Al3+]/[Cu2+]比值对清洗样品和不清洗样品的光致发光(PL)光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激活剂浓度不变而改变[S2-]/[Zn2+]摩尔比时,发光强度显著变化,同时未清洗样品的PL强度均比清洗样品的强,且未清洗样品强度增强的比值在低的[S2+]/[Zn2+]时更显著。这说明其发光机理为紫外光激发材料表面的发光中心,即PL强度决定于纳米材料的表面态,此外掺杂的激活剂摩尔比同样对PL光谱有影响。在我们的实验中,用343nm紫外光激发时,n[S2-]∶n[Zn2+]=3,n[Al3+]∶n[Cu2+]=2时未清洗样品的发光最强,此时于室内照明条件下可观察到明亮的绿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 Al纳米晶 水热法 PL光谱分析 表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田莹 曹望和 +2 位作者 夏天 周立新 付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47-1450,共4页
以Ti(SO4)2为前驱体,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PL)光谱对微晶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制备的TiO2纳米晶呈类球形颗粒且分散性好,平均粒径最小约为4nm,热处理温度升高到750℃时,样... 以Ti(SO4)2为前驱体,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PL)光谱对微晶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制备的TiO2纳米晶呈类球形颗粒且分散性好,平均粒径最小约为4nm,热处理温度升高到750℃时,样品仍为单一的锐钛矿相;PL谱分析表明,室温下,用高于带隙的能量激发,在370~550nm范围内纳米TiO2粒子呈现出强而宽的发光带,分别对应于价带和导带间的电子跃迁以及表面态的发光;另外发现随焙烧温度升高,粒径增大的同时,发光峰的强度呈无规则变化,分析可能与表面态和晶粒内部缺陷的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晶 沉淀法 光致发光 表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谷彤昭 朱茂华 夏天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5,共2页
根据Pr3+ /Yb3+ 共掺碲酸盐玻璃在 980nm附近的吸收谱及 1.3 1μm处的发射谱 ,研究了玻璃样品光谱特性随稀土离子浓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在Yb3+ 离子浓度不变的情况下 ,1.3 1μm处的发光随着Pr3+ 离子浓度的增加 ,其强度先增后减 ,... 根据Pr3+ /Yb3+ 共掺碲酸盐玻璃在 980nm附近的吸收谱及 1.3 1μm处的发射谱 ,研究了玻璃样品光谱特性随稀土离子浓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在Yb3+ 离子浓度不变的情况下 ,1.3 1μm处的发光随着Pr3+ 离子浓度的增加 ,其强度先增后减 ,并在浓度为 0 .15mol%时达到最大值 ,同时根据Ju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 发光特性 稀土离子浓度 吸收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Y_2O_2S∶Yb,Ho上转换粒子的合成及其尺寸相关的发光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明铭 曹望和 +2 位作者 冯威 庞涛 凌小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96-1702,共7页
采用改进的均匀沉淀法结合固-气硫化工艺制备了一系列Y2O2S∶Yb,Ho上转换粒子.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粒子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上转换发光光谱(UCL)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粒子的上转换发光性质.XRD和... 采用改进的均匀沉淀法结合固-气硫化工艺制备了一系列Y2O2S∶Yb,Ho上转换粒子.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粒子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上转换发光光谱(UCL)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粒子的上转换发光性质.XRD和T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单一的六方相结构,且所有粒子均呈单分散和尺寸均一的球形,其尺寸分别为40,80和200nm.根据发光强度和激发功率间的对数关系曲线发现,随着粒子尺寸的降低,蓝光发射由三光子吸收过程转变为双光子吸收过程;而绿光和红光发射虽然一直保持双光子吸收过程,但其对数曲线斜率均随粒子尺寸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对该材料的粒子尺寸与上转换发光机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发光机制 Y2O2S∶Yb 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0nm LD激发下Tm3+和Yb3+共掺杂的PGETYA玻璃上转换发光的研究
12
作者 程丽红 曹望和 夏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22-324,共3页
制备了一种Tm3+和Yb3+共掺杂的PGETYA氟氧玻璃材料,其组分为61.97PbF2-30.98GeO2-3Al2O3-0.05Tm2O3-4Yb2O3.测量了该玻璃系统在980nmLD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观察到很强的476nm的蓝色荧光,它来源于1G4→3H6的跃迁.同时,还有两个较弱... 制备了一种Tm3+和Yb3+共掺杂的PGETYA氟氧玻璃材料,其组分为61.97PbF2-30.98GeO2-3Al2O3-0.05Tm2O3-4Yb2O3.测量了该玻璃系统在980nmLD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观察到很强的476nm的蓝色荧光,它来源于1G4→3H6的跃迁.同时,还有两个较弱的红色荧光来源于1G4→3H4和3F3→3H6的跃迁.测量并讨论了蓝色和红色上转换荧光强度与LD工作电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稀土离子Tm3和Yb3+ 氟氧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法合成Ln_2O_2S∶RE^(3+)(Ln=Gd,La;RE=Eu,Tb)X射线荧光粉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夏天 曹望和 +1 位作者 罗昔贤 田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采用燃烧合成法,以稀土硝酸盐和二硫代乙二酰胺为反应物,通过控制两者的摩尔比例,在点燃温度为300 ~350℃时,制备了掺杂不同浓度稀土激活剂离子的硫氧化物X射线荧光粉。分别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及... 采用燃烧合成法,以稀土硝酸盐和二硫代乙二酰胺为反应物,通过控制两者的摩尔比例,在点燃温度为300 ~350℃时,制备了掺杂不同浓度稀土激活剂离子的硫氧化物X射线荧光粉。分别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及X射线激发的发光(XEL)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低于500℃时,可得到单一相的硫氧化物X射线荧光粉,这就避免了高温烧结的缺点;而当烧结温度较高时,开始有硫酸氧化物出现。从SEM图像中可以看到荧光粉粉末具有疏松和多孔连续的三维的网络块状结构,但其初级粒子尺寸较小,均小于50nm,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PL光谱分析表明,所制备的荧光粉样品分别呈现出Eu3+,Tb3+离子的特征发射。XEL光谱结果表明,尽管它与光致发光的激发原理不一样,但同样呈现出Eu3+,Tb3+离子的特征发射;这些样品本身对X射线的吸收系数及掺杂浓度不一样,因此它们的光发射效率也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 X射线荧光粉 X射线激发 特征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沉淀法合成纳米Y_2O_3:Yb,Er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邢明铭 曹望和 付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75-1377,1385,共4页
以EDTA为螯合剂,采用络合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级Yb、Er共掺杂的Y2O3上转换发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PL)光谱和红外(IR)光谱对微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980℃焙烧后的粒子为单一的立方晶相,其颗粒基... 以EDTA为螯合剂,采用络合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级Yb、Er共掺杂的Y2O3上转换发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PL)光谱和红外(IR)光谱对微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980℃焙烧后的粒子为单一的立方晶相,其颗粒基本为球形,并且其粒径约为30nm。PL谱和IR谱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使得表面原子更易吸附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增强了4S3/2→4F9/2的无辐射弛豫过程,使得样品所发红光与体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荧光分支比。另外,本文还对样品的发光性能作了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络合沉淀法 上转换发光 稀土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O_2S:Tb^(3+)X-射线纳米荧光粉的燃烧法合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天 曹望和 +1 位作者 罗昔贤 田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3-575,583,共4页
采用燃烧法,以稀土硝酸盐和二硫代乙二酰胺为反应物,在点燃温度为300-350℃时,制备了Gd2O2S:Tb3+X-射线纳米荧光粉。分别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及X-射线激发的发光(XEL)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 采用燃烧法,以稀土硝酸盐和二硫代乙二酰胺为反应物,在点燃温度为300-350℃时,制备了Gd2O2S:Tb3+X-射线纳米荧光粉。分别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及X-射线激发的发光(XEL)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当焙烧温度小于500℃时,可得到单一相的Gd2O2S:Tb3+X-射线纳米荧光粉;当温度为700℃时,样品完全转变为Gd2O2SO4相。SEM照片给出荧光粉具有疏松和多孔的块状及连续的三维的网络结构。PL和XEL光谱均呈现出激活剂Tb3+离子的较强的特征发射,但它们的峰位略有差别。此外,本实验Tb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是0.35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 X-射线荧光粉 X-射线激发 特征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ZnS∶Cu,Al纳米X射线发光粉及其光谱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新梅 曹望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4-648,共5页
采用水热法低温(200℃)处理12h直接制备ZnS∶Cu,Al纳米晶,并探讨其光致(PL)和X射线激发(XEL)光谱特性及后续退火处理的影响.XRD和TEM分析表明,水热法直接制备的ZnS∶Cu,Al粒径约为15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球形结构.其PL... 采用水热法低温(200℃)处理12h直接制备ZnS∶Cu,Al纳米晶,并探讨其光致(PL)和X射线激发(XEL)光谱特性及后续退火处理的影响.XRD和TEM分析表明,水热法直接制备的ZnS∶Cu,Al粒径约为15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球形结构.其PL和XEL光谱均为宽带谱,n(Cu)/n(Zn)=3×10-4和n(Cu)/n(Al)=0.5时PL和XEL光谱强度最大,XEL峰值在470nm处.在此条件下,水热处理3h直接合成的纳米晶在氩气保护下于800℃退火1h后样品的XEL发光进一步增强.XEL光谱强度约是退火前样品的8倍,此时峰值波长在520nm,团聚形成径为200~500nm的类球形六方相结构.发光强度增强,但粒径很小,对提高成像系统分辨率非常有意义.通过比较样品的XEL和PL光谱,讨论了XEL和PL光谱的发光机理和激发机制及退火对其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 Al 纳米结构 水热法 光致发光 X射线激发发光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ZnS∶Au,Cu超细X射线发光粉 被引量:3
17
作者 新梅 曹望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72-2275,共4页
报道了水热法合成的高强度ZnS∶Au,Cu超细X射线发光粉及其光致发光(PL)和X射线激发发光(XEL)的光谱特性。200℃水热处理12h直接合成样品的纳米晶粒约15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类球形结构。氩气保护下1000℃焙烧1h后的样... 报道了水热法合成的高强度ZnS∶Au,Cu超细X射线发光粉及其光致发光(PL)和X射线激发发光(XEL)的光谱特性。200℃水热处理12h直接合成样品的纳米晶粒约15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类球形结构。氩气保护下1000℃焙烧1h后的样品存在一定的团聚,但团聚后尺寸为1~2μm,为超细X射线发光粉,此时样品为纯六角相的类球形为主的结构。所有样品的PL和XEL光谱均为宽带谱,水热法直接合成样品的XEL强度最强时,样品的Cu/Zn,Au/Cu比值分别为3×10-5和2。在此比值条件下,1000℃焙烧1h样品的XEL发光最强,此时其2个峰值分别位于445和513nm,且与未焙烧前相比强度增强了10倍左右。另外通过比较PL光谱与XEL光谱特性,讨论了PL和XEL光谱的发光机理和其不同的激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Au Cu 水热法 X射线激发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水热法合成ZnS:Cu,Al纳米晶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新梅 曹望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4-1398,共5页
采用水热法直接合成了ZnS∶Cu,Al纳米荧光粉,并且系统研究了加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S/Zn下,清洗样品和不清洗样品的结晶性、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光致发光(PL)光谱。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纳米晶为纯立方相结构,球形纳米晶尺寸约15... 采用水热法直接合成了ZnS∶Cu,Al纳米荧光粉,并且系统研究了加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S/Zn下,清洗样品和不清洗样品的结晶性、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光致发光(PL)光谱。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纳米晶为纯立方相结构,球形纳米晶尺寸约15 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未清洗样品的结晶性比清洗样品的好,且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未清洗都导致粒径增大,影响纳米材料的表面态。改变[S2-]/[Zn2+]物质的量比、清洗和加入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材料的PL强度。这说明其发光机理为紫外光激发材料表面的发光中心,即PL强度决定于纳米材料的表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 Al纳米晶 水热法 表面态 表面活性剂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ZnS∶Cu,Al纳米晶体及其全色发射光谱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新梅 曹望和 罗昔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51-2455,共5页
报道了水热法(200℃)直接合成的ZnS∶Cu,Al纳米晶及其发光特性。ZnS∶Cu,Al纳米晶粒径约15 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类球形结构。借助X射线能谱法(EDX)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研究了样品中S,Zn和Cu的含量并详细研究了光致... 报道了水热法(200℃)直接合成的ZnS∶Cu,Al纳米晶及其发光特性。ZnS∶Cu,Al纳米晶粒径约15 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类球形结构。借助X射线能谱法(EDX)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研究了样品中S,Zn和Cu的含量并详细研究了光致发光(PL)光谱的特性。结果证明存在大量Zn空缺,Cu离子经过水热处理后已掺入到ZnS基体中。PL光谱特性为:样品的激发谱为宽带谱,337 nm激发时样品发出很强的绿光,370~420 nm之间任意波长激发时,发射谱均为宽带谱,且它们基本重合。表明此材料作为近紫外(370~410 nm)发光二极管((n)-UV(370~410 nm)LED)用荧光粉及全色荧光粉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样品在375 nm激发下全色宽带发射谱是460,510和576 nm带光谱的高斯叠加。当Cu/Zn,Cu/Al和S/Zn分别为3×10-4,2和3.0时,于室内照明条件下肉眼可观察到白色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 Al 纳米晶 水热法 白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Y_2O_2S∶Tb X射线发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明铭 曹望和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EDTA为螯合剂、尿素为沉淀剂,采用络合沉淀法制备了Y2O2S:Tb纳米X射线发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PL)光谱和X射线激发发光(XEL)光谱对纳米发光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纳米晶的发光性能及Tb3+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研究表明:所... 以EDTA为螯合剂、尿素为沉淀剂,采用络合沉淀法制备了Y2O2S:Tb纳米X射线发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PL)光谱和X射线激发发光(XEL)光谱对纳米发光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纳米晶的发光性能及Tb3+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研究表明:所制备样品显示了单一的六角结构,其一次粒径约为32nm.在254nm紫外光和X射线激发下,Y2O2S:Tb X射线发光粉都显示了Tb3+离子的特征发射峰,分别起源于5D3和5D4能级到基态能级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硫氧化物 络合沉淀法 X射线发光粉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