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水运学部会议 基于小波分解的集卡港内周转时间预测 被引量:4
1
作者 孙世超 董曜 +1 位作者 李娜 郑勇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4,共7页
为准确预测集卡的港内周转时间,进而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作业效率,通过对集装箱码头闸口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到3种不同任务类型的集卡港内周转时间序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解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为准确预测集卡的港内周转时间,进而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作业效率,通过对集装箱码头闸口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到3种不同任务类型的集卡港内周转时间序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解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的集卡港内周转时间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分解技术对集卡港内周转时间序列的多维变化特征进行逐层分离,再利用ARMA模型对分离后的多个时间序列分别进行拟合,然后对拟合结果进行合并,以此近似模拟原序列的时变规律,继而实现集卡港内周转时间的短期预测。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数据样本划分为训练集(75%)和测试集(25%),训练集用于拟合多维ARMA模型,测试集用于检验ARMA模型的预测结果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3种任务类型,该模型均可以精确预测集卡的港内周转时间,为物流企业调整集卡运输计划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运管理 集卡周转时间预测 小波分解 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 码头闸口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气特征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袁辉 谢庆 +3 位作者 计明军 吴炜昌 曾斌 姬生忠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172,共9页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规模扩展和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交通流预测在提高道路资源利用效率和缓解交通拥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预测方法往往忽视了天气特征动态变化对交通流的影响,故文中旨在运用集成深度学习模型来探索天气...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规模扩展和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交通流预测在提高道路资源利用效率和缓解交通拥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预测方法往往忽视了天气特征动态变化对交通流的影响,故文中旨在运用集成深度学习模型来探索天气特征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影响。利用随机森林算法从历史交通流量和天气数据中提取出相关性较高的天气特征,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构建一个融合天气特征数据的深度学习预测框架,将经过筛选的天气特征序列输入至预测框架模型中进行训练和预测。通过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集成深度学习方法相比现有的深度学习方法具有更好的拟合度、预测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天气特征动态变化对交通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 天气特征 集成深度学习 随机森林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超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运输风险和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选择
3
作者 常征 王聪 +1 位作者 付康 范瀚文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共10页
为分析运输风险和班期限制对多式联运的影响,提出节点间运输风险和节点处换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突变级数法进行风险综合评估,以运输总成本和运输风险为优化目标,并以班期限制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以福州-... 为分析运输风险和班期限制对多式联运的影响,提出节点间运输风险和节点处换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突变级数法进行风险综合评估,以运输总成本和运输风险为优化目标,并以班期限制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以福州-天津的多式联运网络为例,引入自适应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adaptive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Ⅲ,ANSGA-Ⅲ)进行模型求解,并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双目标优化模型比单目标优化模型能更有效地实现成本和风险的综合最优;班期限制对运输方案的选择有显著影响,考虑班期限制更贴近实际运输需求;ANSGA-Ⅲ显著提高了双目标优化模型解的质量。所提出模型可为不同偏好决策者,以及不同运输时限和不同起运时刻下的运输任务的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风险 班期限制 路径选择 熵权-突变级数法 自适应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ANSGA-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空协同运输的南海群岛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及算法
4
作者 赵冰 郁斢兰 王诺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7,共7页
针对我国南海群岛海域广阔,运输距离较长的特点,建立了海空协同运输背景下综合确定海运中心岛选址、码头建设、船型及飞机机型配备、海空航线设置、仓储规模的物流网络优化模型。结合所建模型特点,提出了在局部搜索染色体选择、邻域算... 针对我国南海群岛海域广阔,运输距离较长的特点,建立了海空协同运输背景下综合确定海运中心岛选址、码头建设、船型及飞机机型配备、海空航线设置、仓储规模的物流网络优化模型。结合所建模型特点,提出了在局部搜索染色体选择、邻域算子自适应选择以及在适应度函数计算中融入记忆库搜索等方面进行改进的变邻域搜索文化基因算法,有效提高了算法的求解效率。最后,以我国的南海西沙和南沙群岛物流网络优化为例,验证了本文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边远群岛海空协同物流网络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可为我国南海群岛建设海空协同运输的物流网络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加强南海海疆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 网络 海空协同 优化模型 文化基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的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分析——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范厚明 徐振林 张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69,共6页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大连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问卷调查,应用DPSIR模型对城市低碳交通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以及响应5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并...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大连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问卷调查,应用DPSIR模型对城市低碳交通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以及响应5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方面间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并提出大连市发展低碳交通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碳交通 评价指标 DPS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直 郭乃胜 +3 位作者 金鑫 房辰泽 尤占平 谭忆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80-291,共12页
交通标线作为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在控制道路交通、提高道路行车安全系数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溶剂型与热熔型交通标线涂料存在成本高、逆反射性能差、老化现象严重等缺陷,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 交通标线作为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在控制道路交通、提高道路行车安全系数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溶剂型与热熔型交通标线涂料存在成本高、逆反射性能差、老化现象严重等缺陷,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亟须寻求一种能有效弥补上述缺陷的新型交通标线涂料。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凭借着优良的耐久性能与环保性能以及高效的施工性,被视为全寿命周期评价中综合性能最佳的交通标线涂料,是未来交通标线涂料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进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以及配合比优化,使其使用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纳米材料与稀土类发光材料的快速发展也为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但目前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在我国的使用率仍然相对较低,其综合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并且当前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尺度域,未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的细微观特性进行充分研究,也未能建立起宏观性能与细微观结构属性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现有的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评价方法无法满足其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性与耐久性需求,尚缺乏一套全面、系统的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评价体系。尽管部分学者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服役期内的性能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但多针对逆反射性能,性能预测模型仍不够全面。此外,鲜见针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与路面的黏结界面性能及内在机理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的重要研究进展。从概述水性丙烯酸乳液的化学结构与特性出发,之后从改性方法、配合比优化、性能研究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的发展现状。文章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 水性丙烯酸树脂 配合比设计 微观特性 耐久性 逆反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算法的交通流异常数据检测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宫晓婞 董培信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9,90,共10页
针对交通流异常数据实时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算法与K-Means++算法相结合的交通流异常数据检测模型。首先,使用交通流量和交通流速度数据构建交通流序列;然后,利用改进孤立森林算法,构建交通流数据的异常评分模型,并通过K-... 针对交通流异常数据实时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算法与K-Means++算法相结合的交通流异常数据检测模型。首先,使用交通流量和交通流速度数据构建交通流序列;然后,利用改进孤立森林算法,构建交通流数据的异常评分模型,并通过K-Means++算法构建滑动窗口计算出异常评分的阈值,以此来实现对交通流数据异常值的实时检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孤立森林算法与K-Means++结合的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异常评分的阈值进而检测出异常数据;该模型与仅考虑交通流流量的模型、传统孤立森林模型相比,AUC分别高出29.7%和5.3%,与其他常用的LOF、ABOD、OCSVM方法相比,AUC均有所提高。该模型准确率明显提升,在交通流异常数据检测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能够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状况检测支持,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异常检测模型 改进孤立森林算法 交通流数据 K-Mean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网络在LNG海上运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常征 何旭卓 范瀚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41-4551,共11页
为科学合理评估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海上运输风险,准确识别影响LNG海上运输的关键因素,提出LNG海上运输风险评价两阶段模型。第一阶段,基于文献综述和专家打分双重驱动视角识别LNG海上运输的潜在因素,并构建故障树。... 为科学合理评估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海上运输风险,准确识别影响LNG海上运输的关键因素,提出LNG海上运输风险评价两阶段模型。第一阶段,基于文献综述和专家打分双重驱动视角识别LNG海上运输的潜在因素,并构建故障树。考虑到专家打分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引入模糊集理论获取基本事件的先验概率。第二阶段,基于映射理论将故障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对LNG海上运输风险概率进行预测,利用贝叶斯网络的双向诊断推理功能准确识别风险发生时影响程度较高的基本事件。研究对中澳航线LNG运输展开实证分析发现,全球流行病影响、海盗及恐怖主义袭击、海浪、船舶交通流量和LNG装卸风险是造成该航线上LNG海上运输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航运企业科学评估LNG海上运输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风险评价 海洋运输 故障树分析 贝叶斯网络 液化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控制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梁金鹏 赵莲芳 +2 位作者 李利鸣 郑建风 宋达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高峰时段客流拥挤是大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关键挑战,其不仅增加站内客流踩踏事故风险,还导致上下游车站的乘客等待时间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客流需求的随机性和动态性特点,本文构建一个旨在提高出行效率并改善乘客出行公平性的多目标客流... 高峰时段客流拥挤是大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关键挑战,其不仅增加站内客流踩踏事故风险,还导致上下游车站的乘客等待时间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客流需求的随机性和动态性特点,本文构建一个旨在提高出行效率并改善乘客出行公平性的多目标客流控制优化模型。该模型通过合理确定各站点乘客的上车比例,在满足可行性约束条件下,优化所有乘客平均等待时间(效率)和每个站点乘客平均等待时间(公平性)与理想值间的欧式距离。为求解该多目标随机优化模型,本文开发了在线优化算法,针对每种需求场景制定客流控制决策。基于北京地铁5号线客流数据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与先到先服务的基准策略相比,该策略能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并改善公平性。此外,该算法能得到与Gurobi直接求解相近的结果,同时,将计算时间降低了76.3%。本文为解决高峰时段轨道交通客流拥挤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控制 多目标优化 客流拥挤 在线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班轮公司与客户长期运输合同定价的博弈模型
10
作者 付蔷 胡生 吴迪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1,共7页
运用鲁宾斯坦森轮流出价思想,建立了承运人和托运人关于集装箱班轮公司长期合同运价的博弈模型,模拟承托双方的谈判过程,研究了存在可信欺骗情况下的承托双方出价政策,讨论了在不同航运市场存在虚假报价情况下承托双方在博弈中的地位。... 运用鲁宾斯坦森轮流出价思想,建立了承运人和托运人关于集装箱班轮公司长期合同运价的博弈模型,模拟承托双方的谈判过程,研究了存在可信欺骗情况下的承托双方出价政策,讨论了在不同航运市场存在虚假报价情况下承托双方在博弈中的地位。分析结果表明:在航运市场运力过剩时,托运人在运价谈判中占主动地位,承运人第一阶段出价存在不确定性,若托运人理性协商,成交结果取决于运价的期望值及贴现率,若托运人非理性压价,而承运人未意识到时,报价走低,谈判结束,否则第一阶段博弈失效,进入第二阶段;当航运市场运力不足时,托运人在运价谈判中据被动地位,只要承运人的出价低于其承受底线值,便会接受报价。通过对模型求解,发现双方最终的博弈结构与航运市场环境、双方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值、贴现因子以及出价政策有关。最后给出博弈双方在不同航运市场情景下的最优出价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班轮 运输 运价 博弈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燃油补给策略的粮食运输船队路径优化
11
作者 王杰 于浩 高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11886-11890,共5页
为了研究燃油补给策略对粮食船队路径的影响,考虑了粮食海运的特殊性和燃油补给港油价的时空波动性,分析了燃油补给港的燃油价格与补给量以及燃油补给港的燃油均价与港口使用费之间的关联性,以最小化粮食船队的运营成本为研究目标。基... 为了研究燃油补给策略对粮食船队路径的影响,考虑了粮食海运的特殊性和燃油补给港油价的时空波动性,分析了燃油补给港的燃油价格与补给量以及燃油补给港的燃油均价与港口使用费之间的关联性,以最小化粮食船队的运营成本为研究目标。基于粮食船队的运输特点,将燃油补给港的选取、燃油补给量和船舶航行路径作为决策变量,并构建了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太平洋航运公司旗下的粮食运输船队为例,使用Gurobi求解器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货物装卸港外,粮食船队可以选择船舶航线附近燃油价格较低的港口进行燃油补给,以降低燃油成本;随着油价的上升,粮食船队可以选择更多的燃油补给港进行补给,优化船舶运输路径,以降低燃油补给的均价,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船队路径优化 燃油补给 不定期船 粮食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板材排样问题的递归多块布局算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卫平 樊治平 +1 位作者 黄敏 计明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53-2164,共12页
针对矩形件二维板材排样问题,提出递归多块排样方式及其动态规划生成算法。递归多块排样方式将板材划分成多个块,然后递归地对每个块进行多块划分,直到每个新产生的块中排放一种最优矩形件为止。为了均衡考虑排样方式的计算复杂度和板... 针对矩形件二维板材排样问题,提出递归多块排样方式及其动态规划生成算法。递归多块排样方式将板材划分成多个块,然后递归地对每个块进行多块划分,直到每个新产生的块中排放一种最优矩形件为止。为了均衡考虑排样方式的计算复杂度和板材排样价值,对于一刀切排样问题将多块划分的块数定为两块,对于非一刀切排样问题将多块划分的块数定为5块。动态规划算法首先计算每个块中分别排放一种矩形件所得到的1阶多块排样方式的最大价值,然后计算每个块中分别排放一个1阶多块排样方式得到的2阶多块排样方式的最大价值,以此递推,得到任意阶数的多块排样方式的最大价值。通过比较块的排样价值的上界和下界来剔除不必要的多块划分,通过离散化划分线位置来控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采用文献典型例题和实际生产实例,将所提算法与一刀切排样算法和非一刀切排样算法进行对比,表明了所提算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板材排样 递归多块排样方式 动态规划 排样价值 矩形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乃胜 朱小波 +3 位作者 王双 陈平 褚召阳 王志臣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05-2523,共19页
聚氨酯(PU)因其性能调整自由度高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多样的性质导致学者在PU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改性效果上存在分歧。因此深入了解不同PU原料特性、合成工艺、成品结构与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间的联系至关重要。基于PU的化学... 聚氨酯(PU)因其性能调整自由度高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多样的性质导致学者在PU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改性效果上存在分歧。因此深入了解不同PU原料特性、合成工艺、成品结构与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间的联系至关重要。基于PU的化学改性机理,结合分子形成过程与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标准,系统探讨了不同种类软硬段的性质以及不同合成方法制备的PU改性剂的结构对于改性沥青的影响。研究表明,PU分子在沥青内部的物理交联与化学交联程度是性能改善的关键因素:软硬段性质及分子结构主要影响物理交联的微观结构稳定性,而异氰酸酯基团的含量直接决定了化学交联的强度和复杂性。进一步分析了PU与聚合物及其他改性剂的复合体系在沥青中的作用机理。外加改性剂通过改变沥青的内部组分与PU的结构分布来提升性能。然而,目前研究尚难通过微观结构精准量化PU的交联程度,这限制了合成参数与工艺的精确调控,进而导致改性效果的可预测性较低。此外,复合体系结构不稳定、改性剂间化学作用微弱等问题往往引发储存稳定性下降或某些性能劣化。最后,提出了PU及其复合改性沥青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改性沥青 流变性能 聚合物 弹性体 复合材料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温度对Ni60合金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景玉 杨德明 +3 位作者 徐秋爽 王红哲 孙成琪 高阳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为了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不锈钢双极板的耐蚀性,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316 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60合金涂层,并对涂层进行不同温度的真空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真空热处理温度对涂层耐蚀... 为了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不锈钢双极板的耐蚀性,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316 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60合金涂层,并对涂层进行不同温度的真空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真空热处理温度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涂层内部的微裂纹及孔隙数量大大降低,涂层致密度提高,内部结构缺陷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降低;涂层内部的CrB发生了明显聚合,这对涂层的耐蚀性有正面影响;当真空热处理温度达到1100℃时,CrB相上出现颜色较深的Cr_(7)C_(3)沉淀,使涂层耐蚀性进一步提高,此时涂层试样的自腐蚀电位达到最高值,涂层发生腐蚀的倾向较低,涂层试样的Nyquist图高频区域出现较大电容环,且涂层电容和涂层中微孔的电阻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即涂层的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不锈钢双极板 大气等离子喷涂 NI60合金 真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滑动摩擦副流体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浩程 严志军 +3 位作者 徐久军 刘泽 吴世博 孙涛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表面织构有一定的减摩作用,然而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还须进一步完善。为研究流体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考虑油膜厚度的三维织构非均匀分布计算模型,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并利... 表面织构有一定的减摩作用,然而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还须进一步完善。为研究流体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考虑油膜厚度的三维织构非均匀分布计算模型,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并利用UDF(User define function)和动网格技术,研究织构面积密度和分布模式对摩擦因数、油膜厚度、压力分布和气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载荷恒定的条件下,随着织构面积密度的增加,两种非均匀分布织构相较于均匀分布织构均可促进空化效应,提高油膜厚度,使速度梯度和剪切应力减小,摩擦因数减小。当织构面积密度为14.14%时,与均匀分布织构相比,渐疏分布织构的摩擦因数降低了26.5%,油膜厚度提高了53.5%。渐密分布织构的摩擦因数降低了24.2%,油膜厚度提高了32.5%。试验中两种非均匀分布模式的织构均可提高润滑性能,与模拟结果趋势一致。研究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可为优化织构分布设计及对织构性能的研究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分布 空化效应 油膜厚度 动网格 U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典力学与有限元的交通事故再现分析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弋 杨忠振 左忠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2-47,共6页
为实现汽车碰撞过程与碰撞变形的微观仿真再现,将有限元与经典力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实际事故案例,构建事故车辆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碰撞仿真试验,分析汽车碰撞过程中的速度变化特性、变形形成过程、应力分布状态与能量转化规律。对比... 为实现汽车碰撞过程与碰撞变形的微观仿真再现,将有限元与经典力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实际事故案例,构建事故车辆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碰撞仿真试验,分析汽车碰撞过程中的速度变化特性、变形形成过程、应力分布状态与能量转化规律。对比碰撞分离瞬间汽车速度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和经典力学模型计算结果,同时对比仿真变形与汽车实际变形,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经典力学方法能够为有限元分析提供初始动力学参数,而有限元方法能够更加微观细致地再现碰撞过程与碰撞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经典力学 有限元 碰撞分析 碰撞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水泥砂浆早期断裂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颖芳 李鑫杰 +1 位作者 陈昊 李秋超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为了研究粉煤灰(FA)水泥砂浆早期断裂性能,采用粉煤灰内掺替代水泥,制作了水泥砂浆切口梁,对1~3 d龄期下的试件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过程中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监测试件应变和位移,采用声发射技术记录试件内部损伤过... 为了研究粉煤灰(FA)水泥砂浆早期断裂性能,采用粉煤灰内掺替代水泥,制作了水泥砂浆切口梁,对1~3 d龄期下的试件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过程中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监测试件应变和位移,采用声发射技术记录试件内部损伤过程.结果表明:FA导致水泥砂浆早期断裂性能、抗压性能、抗裂缝扩展能力和抗断裂能力降低,断裂过程区及内部损伤范围显著缩小;FA掺量越大,龄期越早,断裂参数降幅越显著,裂缝扩展越快;断裂参数与抗压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水泥砂浆 早期 断裂性能 数字图像相关 声发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流槽对丁坝附近裂流系统影响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闫圣 徐杰 +4 位作者 邹志利 常承书 尤再进 王东 王召伟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4,共12页
裂流是发生于海岸破波带内的一种常见的急而窄的离岸水流,对游客安全、海滩环境以及岸线侵蚀等均有重大影响。波浪在强反射丁坝附近会形成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的交叉波浪场,交叉波浪场中波高较小的节点区域会形成节点裂流,沙坝开槽以... 裂流是发生于海岸破波带内的一种常见的急而窄的离岸水流,对游客安全、海滩环境以及岸线侵蚀等均有重大影响。波浪在强反射丁坝附近会形成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的交叉波浪场,交叉波浪场中波高较小的节点区域会形成节点裂流,沙坝开槽以后还会形成沟槽裂流。在对不开槽沙坝海岸裂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将沙坝整体切除一段形成裂流沟槽,研究了裂流槽对全反射丁坝附近裂流分布特征的影响,给出了裂流槽的存在引起的整个流场变化,以及开槽以后波浪反射区内各裂流单元的裂流流量及其他构成成分流量的变化。相比于无裂流槽情况,对有裂流槽的研究结果表明:波浪反射区内坝顶裂流流量显著增大,反射区内外的流量交换方向发生改变,且流量随着波高的增大而增加;反射区内各裂流单元的流量成分重新分布;对含有裂流槽的裂流单元,侧向流流入该单元使得裂流流量增大,而对不含裂流槽的裂流单元,侧向流对裂流流量的贡献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流 沙坝海岸 裂流沟槽 交叉波浪 丁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作用下大直径墩柱周围局部冲刷实验
19
作者 王东 闫圣 李绍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09,共7页
针对桥梁、港口水工建筑物以及近岸海洋结构墩柱基础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方法在较大宽度的造流水槽中开展了较大直径圆柱周围的局部冲刷研究。实验是在清水冲刷条件下进行的,实时观测了圆柱周围控制点的冲刷发展过程,观察... 针对桥梁、港口水工建筑物以及近岸海洋结构墩柱基础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方法在较大宽度的造流水槽中开展了较大直径圆柱周围的局部冲刷研究。实验是在清水冲刷条件下进行的,实时观测了圆柱周围控制点的冲刷发展过程,观察到冲刷坑发展达到平衡历时最长近10 d。结合实验结果对几个代表性冲刷坑深度预报公式进行了评价,发现Sheppard公式计算结果最接近实验。结果表明:在这种尺度下圆柱周围冲刷最大冲刷深度随摩阻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但受水深影响不大。对最大冲刷深度起控制作用的因素是摩阻流速,在冲刷预报公式中采用摩阻流速代替断面平均流速作为影响因素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 大直径墩柱 清水局部冲刷 大冲刷 模型实验 无粘性沙 冲刷坑深度 预报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场高分辨重构的时程深度学习方法
20
作者 战庆亮 白春锦 葛耀君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湍流的研究离不开高分辨率的流场数据,但受测量方法、计算效率和数据存储等多方面限制,高分辨率湍流数据的直接获取仍比较困难。本文基于流场时程数据的低维表征模型,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征编码预测模型与高分辨率的湍流重构方法。首先... 湍流的研究离不开高分辨率的流场数据,但受测量方法、计算效率和数据存储等多方面限制,高分辨率湍流数据的直接获取仍比较困难。本文基于流场时程数据的低维表征模型,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征编码预测模型与高分辨率的湍流重构方法。首先,基于一维卷积方法建立湍流时程的低维表征模型;然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测点坐标与特征编码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未知测点的特征编码预测;最后,利用所预测的特征编码结合表征模型的解码器生成求解域内任意位置处的湍流时程。对Re=2.2×10^(4)的方柱湍流场进行低维表征,进而实现高分辨率流场时程数据的重构,并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所提方法是一种在时间维度上具有高精度的湍流重构方法,且是一种无监督训练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基于一点的传感器数据处理,是一种适用于湍流流场时程数据重构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重构 湍流流场时程 深度学习 特征提取 无监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