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两个海区海带相关可培养细菌群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丕海 钱坤 +4 位作者 杨志平 李晓丽 王连顺 孙雪莹 马悦欣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8-503,共6页
为研究大连两个海区海带相关可培养细菌群落,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分别自登沙河湾和正明寺海带养殖区采集健康海带孢子体和海水,采用2216E涂布平板法,共分离出240株细菌,对所有菌株进行PCR和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120条海带相关序... 为研究大连两个海区海带相关可培养细菌群落,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分别自登沙河湾和正明寺海带养殖区采集健康海带孢子体和海水,采用2216E涂布平板法,共分离出240株细菌,对所有菌株进行PCR和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120条海带相关序列归属为4个门、5个纲、8个目、15个科、19个属、42个种;120条海水序列属于4个门、6个纲、10个目、18个科、26个属,46个种。在门水平,海带相关和海水细菌群落均可分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门。在属水平,海带相关优势属为嗜冷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副球菌属和Salinibacterium;海水相关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动球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弧菌属。只从海带分离出的细菌属于微杆菌属、微小杆菌属、黄杆菌属、短小杆菌属、肠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和原小单孢菌属。Srensen指数表明,两个海区海带细菌群落有一定差异,不同海区海水及同一海区海带与海水细菌群落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孢子体 16S RDNA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红酵母H26对刺参幼参生长、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包鹏云 李璐瑶 +3 位作者 徐哲 陈炜 丁鉴锋 马悦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5-622,共8页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H26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生长、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体质量为(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含H26为10^5、10^7 cells/g的饲料后,幼...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H26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生长、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体质量为(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含H26为10^5、10^7 cells/g的饲料后,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体壁营养和脂肪酸组成,以及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周时,饲喂含H26为10^7 cells/g饲料幼参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饲喂含H26为10^5、10^7 cells/g饲料的幼参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饲喂含H26为10^5和/或10^7 cells/g饲料的幼参具有较高的体壁粗蛋白质和糖分含量;在第8周时,饲喂含H26为10^7 cells/g饲料的幼参具有较低的体壁灰分含量;在试验第8周时,饲喂含H26为10^5 cells/g饲料的幼参体壁花生四烯酸(C20:4n-6)/二十四烯酸(C24:1)含量显著高于/低于饲喂基础饲料幼参(P<0.05),饲喂含H26为10^7 cells/g饲料的幼参比对照组具有较高/较低的体壁C20:4n-6、二高-γ-亚麻酸(C20:3n-6)、肾上腺酸(C22:4n-6)/油酸(C18:1)、亚油酸(C18:2n-6)、二十碳二烯酸(C20:2n-6)+二十碳三烯酸(C20:3n-6)和二十碳五烯酸(C20:5n-3)含量;试验第4周和/或第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饲喂含H26为10^5、10^7 cells/g饲料的幼参体腔细胞呼吸爆发、体腔细胞裂解液上清液(CLS)溶菌酶活力及体腔液上清液(CF)和CLS酚氧化酶活力显著增加(P<0.05),饲喂含H26为10^7 cells/g饲料的幼参体腔细胞吞噬活力及CF溶菌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显示,H26对肠道菌群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H26,可促进幼参生长、增强消化酶活性、增加营养价值,并刺激幼参先天免疫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红酵母H26 生长 消化酶活力 脂肪酸组成 免疫指标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机体酵母菌组成及其拮抗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明 马悦欣 +3 位作者 刘志明 杨志平 包鹏云 宋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6-440,共5页
采用PDA、YPD、MEA培养基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体表、肠道和呼吸树分离出23株酵母菌,使用玻璃珠破碎方法提取其DNA,然后用酵母菌通用引物NL-1/NL-4从DNA中成功扩增出26S rDNA片段,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将各菌株序列在GenBank数... 采用PDA、YPD、MEA培养基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体表、肠道和呼吸树分离出23株酵母菌,使用玻璃珠破碎方法提取其DNA,然后用酵母菌通用引物NL-1/NL-4从DNA中成功扩增出26S rDNA片段,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将各菌株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从Blast比对结果中取相似性最高的序列,用Mega 4.0软件对所有序列进行聚类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大连柏岚子海域刺参中分离出的菌株分别属于红酵母属、梅奇酵母属和丝孢酵母属,从大连市黑石礁海域刺参中分离出的菌株分别属于红酵母属、假丝酵母属、德巴利氏酵母属、有孢汉逊酵母属和毕赤酵母属;以8株刺参病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分离菌株的拮抗活性进行测定,获得拮抗酵母菌17株,占总测试菌株的73.9%,从刺参机体的体表、肠道和呼吸树可以筛选出不同得率的活性菌株,其抗菌谱和活性强度各不相同,其中C11菌株的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从肠道分离出的拮抗菌C11、C14和C21菌株的胞外产物经硫酸铵沉淀后也具有抗菌活性,C14菌株胞外产物经65%硫酸铵沉淀获得的粗提物对热和蛋白酶K敏感,表明其拮抗物质为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酵母菌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刺参幼参免疫反应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璐瑶 孙丕海 +3 位作者 包鹏云 张丛尧 杨志平 马悦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6-271,共6页
为探讨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免疫反应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用添加梅奇酵母C14(浓度为1×10^5cells/g饲料)、红酵母H26(浓度为1×10^5cells/g饲料)和芽孢杆菌BC26(浓度为1×10^7cells/g饲料)的... 为探讨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免疫反应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用添加梅奇酵母C14(浓度为1×10^5cells/g饲料)、红酵母H26(浓度为1×10^5cells/g饲料)和芽孢杆菌BC26(浓度为1×10^7cells/g饲料)的混合益生菌饲料,投喂体质量为(0.54 g±0.06 g)的幼参,记为益生菌组,并设只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投喂4周和8周后,测定幼参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养4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腔细胞吞噬活力和呼吸爆发,体腔液(CF)和体腔细胞裂解液(CLS)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除CF和CLS酚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免疫指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4周时,益生菌组幼参CF、肠道和体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CF、CLS、肠道、呼吸树和体壁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肠道和呼吸树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SOD活力,所有组织CAT活力,CLS和肠道T-AOC,CF、肠道和呼吸树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免疫反应和影响其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益生菌 免疫反应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屉式生物滤器净化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东升 吴垠 +3 位作者 张锡 叶菲 孙建明 朱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8-281,共4页
以浸没式生物滤器为对照,研究了抽屉式生物滤器对循环养殖水的净化效果和不同氧含量对NH4-N、NO2-N、化学需氧量(COD)、异养菌、弧菌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抽屉式生物滤器单位体积对NH4-N、NO2-N、COD、异养菌、弧菌的去除率均显著高... 以浸没式生物滤器为对照,研究了抽屉式生物滤器对循环养殖水的净化效果和不同氧含量对NH4-N、NO2-N、化学需氧量(COD)、异养菌、弧菌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抽屉式生物滤器单位体积对NH4-N、NO2-N、COD、异养菌、弧菌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浸没式生物滤器,前者分别是后者的2.68、7.37、3.33、24.87、46.67倍;高溶氧对生物滤器NH4-N、NO2-N、COD、异养菌的去除率显著高于低溶氧条件下的去除率,高溶氧可维持养殖系统较低的NH4-N、NO2-N、COD、弧菌数量。在抽屉式循环系统预计最大养殖密度下,养鱼池水质良好,NH4-N质量浓度<0.2mg/L,NO2-N质量浓度<0.4mg/L,鱼成活率高于98%。该试验表明:抽屉式生物滤器是一种易冲洗、占地面积小、净化效率高的生物滤器;高溶氧能提高鱼类生长率、生物滤器净化率和抑制弧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过滤器 水质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微生态制剂及投饲模式对幼刺参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付鑫 吴垠 +1 位作者 苏显屹 孙建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39-743,共5页
水温12~18℃,将体质量(3.37±0.15)g的仿刺参幼参饲养在容水50L的塑料槽中,研究添加微生态制剂的饲料及不同日投喂量对幼刺参生长及养殖水质指标的影响。采用以3d日投喂量相同(1∶1∶1)及3d日投喂量不同(5∶3∶2)的投饲方式,微生... 水温12~18℃,将体质量(3.37±0.15)g的仿刺参幼参饲养在容水50L的塑料槽中,研究添加微生态制剂的饲料及不同日投喂量对幼刺参生长及养殖水质指标的影响。采用以3d日投喂量相同(1∶1∶1)及3d日投喂量不同(5∶3∶2)的投饲方式,微生态制剂饲料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加入4.5ml有益复合微生物菌群与芽孢杆菌混合液,并于30℃水浴中预处理12h以上而制成。60d的试验结果表明,以投喂微生态制剂饲料组的氨氮、亚硝酸氮、化学需氧量明显低于基础饲料组;以5∶3∶2方式投喂微生态制剂饲料组的刺参质量增加率、日质量增加和特定生长率明显高于1∶1∶1方式和基础饲料组(P<0.05);以5∶3∶2方式投喂微生态制剂饲料组的饲料表观消化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微生态制剂饲料 水质 生长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海带表面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6
7
作者 孙丕海 钱坤 +4 位作者 李晓丽 杨志平 丁鉴锋 孙雪莹 马悦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为研究大连登沙河湾和正明寺海带养殖区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表面及其周围海域海水的细菌群落结构,分别于2015年1月、2月和4月,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本基因组DNA的16S r RNA基因V3~V4区PCR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 为研究大连登沙河湾和正明寺海带养殖区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表面及其周围海域海水的细菌群落结构,分别于2015年1月、2月和4月,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本基因组DNA的16S r RNA基因V3~V4区PCR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从两个海区健康海带和海水中获得优化序列分别为130 158条和124 658条,海带序列可归为8个门和99个属,海水序列可归为14个门和135个属;在门水平,海带首要优势门为厚壁菌门(>69%),其次为变形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1%),海水首要优势门为变形菌门(>46%),其次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和放线菌门(>1%);在属水平,海带主要优势属为乳球菌属(>40%)和芽孢杆菌属(>10%),其次为Solibacillus、假单胞菌属和节杆菌属(>3%),海水首要优势属为弧菌属(21.58%)和乳球菌属(28.29%),其次为科尔韦尔氏菌属、弓形杆菌属和亚硫酸杆菌属(>2%)。研究表明,两个海区海带细菌群落组成相似,海带和海水细菌群落组成则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益生酵母菌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明 包鹏云 +5 位作者 陶韦 南海林 徐哲 曹淑青 姜玉声 马悦欣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30,共8页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sp.)C14和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C21混合益生酵母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幼参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sp.)C14和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C21混合益生酵母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幼参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饲喂添加C14、C21及混合菌(C14+C21)饲料,分别记为M、H和MH组,每株菌添加量在各实验组均为1×10^(5)g^(-1)。实验组幼参连续饲喂28 d后,均改饲基础饲料(29~38 d)。于7、14、21、28、29、31、33、35、38 d时测定幼参体质量,以比色分析法测定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体腔液上清液(CF)和体腔细胞裂解液上清液(CLS)的免疫参数,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刺参肠道中饲喂酵母菌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和单一益生酵母菌(C14和C21)组相比,饲喂含混合菌饲料21和28 d时幼参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28 d为2.48%·d^(-1))。MH组幼参肠道胰蛋白酶(28,29~33 d)和脂肪酶(28,29~33 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和单一益生酵母菌(C14和/或C21)组,28 d时分别为500 U·mg^(-1)和20 U·g^(-1)。与对照和单一益生酵母菌(C14和C21)组相比,MH组幼参体腔细胞的吞噬活力(28,29~33 d)和呼吸爆发(28,29~31 d)显著增强,28 d时吞噬的酵母颗粒为3.7×10^(8)mg^(-1),呼吸爆发(OD630 nm)为0.43。28d时,MH组幼参CF的溶菌酶(LSZ)和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和H组,分别为17、5.5 U·mL^(-1);MH组幼参CLS的LSZ活力为18 U·mg^(-1),显著高于其他3组,其T-NOS活力为7.0 U·mg^(-1),显著高于对照及M组。停止饲喂含菌饲料后,MH组幼参CF的LSZ活力(29~35 d)和T-NOS(29~31 d)活力以及CLS的LSZ活力(29~31 d)和T-NOS(29~33 d)活力与其他3组之间差异仍显著。幼参肠道中C14和C21数量与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所测免疫参数(CF的T-NOS活力除外)呈正相关性。【结论】饲喂C14和C21混合益生酵母菌28 d对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先天免疫反应的影响大于饲喂单一酵母菌,停饲含混合益生菌饲料3 d内C14、C21仍显著影响幼参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生长 消化酶活力 免疫反应 混合益生菌 梅奇酵母C14 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C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抽屉式循环水幼鲍养殖系统及养殖效果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垠 孙建明 +1 位作者 柴雨 徐长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85-190,共6页
为了提高皱纹盘鲍的养殖效果,该文设计了多层抽屉式循环水养殖幼鲍系统,分析了养殖期间系统的水质指标和耗能量,及不同养殖密度下幼鲍的生长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该系统适宜的幼鲍养殖密度为150个/屉(70cm×40cm×10cm/屉),为... 为了提高皱纹盘鲍的养殖效果,该文设计了多层抽屉式循环水养殖幼鲍系统,分析了养殖期间系统的水质指标和耗能量,及不同养殖密度下幼鲍的生长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该系统适宜的幼鲍养殖密度为150个/屉(70cm×40cm×10cm/屉),为流水式养鲍密度的6~9倍。试验过程中水温、溶解氧、pH值、盐度、NH4+-N和NO2-N指标均达到幼鲍生长条件,NH4+-N和NO2-N体积质量基本稳定在0.023~0.065mg/L和0.014~0.041mg/L范围内。试验期间总耗电量为688.88kW·h,其中海水加热占总耗电量19.62%,相当于每天1.287kW·h耗电量,大约是流水式养殖加热耗能的1/7。该研究表明,多层抽屉式循环水养鲍系统是一种安全、高效、节能减排的养殖模式。该系统可供选择养鲍设施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生长 能效 皱纹盘鲍 多层抽屉式养鲍箱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超 孙建明 +2 位作者 徐哲 吴斌 吴垠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2,共5页
为研究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X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养殖效果,在自行研制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试验。试验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指标及养殖系统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 为研究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X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养殖效果,在自行研制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试验。试验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指标及养殖系统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水温26~29丈,盐度25~30,溶氧(DO)&8mg/L,氣氮浓度0.20~1.16mg/L,亚硝酸盐氮0.05~0.40mg/L。试验共持续250d,分3个生长阶段:第1阶段87d,密度由13.82kg/m3增加到28.89kg/m3,存活率95.28%,平均体重由(150±18)g增加到(329±42^,特定生长率(5^/〇为(0.90±0.06)%;第2阶段106(1,密度由28.891^1113增加到53.361^1113,存活率90.44%,平均体重由(329±42)g增加到(672±66)g,SGfl为(0.67±0.02)%;第3阶段57d,密度由46.98kg/m3增加到69.50kg/m3,存活率98.6%,平均体重由(676±52)g增加到(1014±75)g,SGfl为(0.71±0.02)%。养殖期间的平均SGfl为(0.76±0.02)%,总存活率84.9%,饲料系数1.04,投入产出比为1:2.02。本研究成果可为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高密度 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质指标 特定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刺参幼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丛尧 任盟 +4 位作者 左然涛 孙丕海 杨志平 乔雁冰 马悦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为了解益生菌对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反应的影响,选择体质量为(10.77±0.07)g的健康幼参,随机分配到6个盛有20 L沙滤海水的聚乙烯养殖箱中,每箱放30头幼参,试验设对照组和益生菌组(... 为了解益生菌对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反应的影响,选择体质量为(10.77±0.07)g的健康幼参,随机分配到6个盛有20 L沙滤海水的聚乙烯养殖箱中,每箱放30头幼参,试验设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硝化菌),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每天投喂1次基础饵料(约为幼参体质量的4%)并添加蔗糖(基础饵料的70%),益生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3 d向水体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菌制剂各1.8 g,养殖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养殖30、60 d时,益生菌组幼参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幼参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但胰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益生菌组幼参的体腔细胞吞噬活力、体腔液和体腔细胞裂解液溶菌酶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添加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提高消化酶活力和增强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益生菌 生物絮团养殖系统 消化酶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肠道潜在产酶益生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志平 孙飞雪 +3 位作者 刘志明 张磊 曹为 马悦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从健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质量为10~30 g)肠道中分离出50株细菌,以点种法在选择培养基上对菌株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测试,筛选出产3种酶以上的细菌13株,并定量测定了其中9株菌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 从健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质量为10~30 g)肠道中分离出50株细菌,以点种法在选择培养基上对菌株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测试,筛选出产3种酶以上的细菌13株,并定量测定了其中9株菌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依据产酶能力选6株细菌进行溶血试验。结果表明:6株菌均不产生溶血素,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选3株产酶细菌BC26、BC228、BC232进行毒力测试,经一个月观察证实,无论给刺参腹腔注射细胞浓度为107cfu/mL的菌悬液,还是投喂含细菌浓度为109cfu/g的干饲料,刺参都是安全的;对细菌16S rDNA序列同源性的分析表明,BC26、BC228、BC232菌株分别与芽孢杆菌Bacillus sp.FA132、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NBRC102016和塔斯马尼亚弧菌Vibrio tas-maniensis 04102的相似性均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潜在产酶益生菌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屉式生物滤器在漠斑牙鲆循环水养殖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继辉 孙建明 +2 位作者 班同 徐哲 吴垠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抽屉式生物滤器应用于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闭合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其对循环养殖水的处理效果及漠斑牙鲆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循环水养殖,漠斑牙鲆从初始时的(225.4±11.9)... 采用自行设计的抽屉式生物滤器应用于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闭合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其对循环养殖水的处理效果及漠斑牙鲆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循环水养殖,漠斑牙鲆从初始时的(225.4±11.9)g增加到结束时的(337.5±10.3)g,增重率49.97%;试验饲料系数1.06,养殖密度24.1 kg/m3,成活率100%;抽屉式生物滤器对于NH4+-N、NO2--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10.61±1.88)%、(14.90±3.06)%和(16.11±1.70)%,可满足漠斑牙鲆养殖水体的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屉式生物滤器 漠斑牙鲆 循环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紫外复合消毒机在零污水排放的工厂化养殖系统中杀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斌 张华一 +1 位作者 吴垠 朱颖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7-320,共4页
在零污水排放的封闭式循环系统中养殖大菱鲆及虹鳟,采用新型TiO2紫外复合消毒机对养殖用水(海水和淡水)中的总菌、弧菌及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进行试验,并与目前普遍使用的紫外消毒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当通过消毒机的流... 在零污水排放的封闭式循环系统中养殖大菱鲆及虹鳟,采用新型TiO2紫外复合消毒机对养殖用水(海水和淡水)中的总菌、弧菌及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进行试验,并与目前普遍使用的紫外消毒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当通过消毒机的流速低于1.2t/h时.紫外复合消毒机与紫外消毒机两者对细菌的杀灭率无显著差异(P〉0.05);流速为3~4.2t/h时。紫外复合消毒机杀菌(总菌及海水中大肠杆菌)效率显著高于紫外消毒机(P〈0.05)。(2)2种紫外消毒机对淡水和海水中的总菌和弧菌杀灭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紫外复合消毒机 紫外消毒机 总菌 弧菌 大肠杆菌 杀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抽屉式立体养殖系统养殖马粪海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洪 马妮娜 +2 位作者 刘建立 徐长雷 孙建明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1,共5页
研究利用循环水养殖设备和多层抽屉式养殖箱构建一种新型的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对马粪海胆进行为期90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养殖用水在循环使用的情况下,水质指标处于良好状态:NH4+-N为0.02~0.15mg/L,NO2--N为0.01~0.35mg/L,pH值... 研究利用循环水养殖设备和多层抽屉式养殖箱构建一种新型的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对马粪海胆进行为期90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养殖用水在循环使用的情况下,水质指标处于良好状态:NH4+-N为0.02~0.15mg/L,NO2--N为0.01~0.35mg/L,pH值为7.7~8.2;马粪海胆养殖密度可达1444.23g/屉(约20L),特定生长率(SGR)为0.33,成活率为8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马粪海胆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氮源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及细胞营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燕燕 吴垠 张洪 《水产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研究了5个浓度(0、0.9、1.8、3.5、7mmol/L)的3种氮源(硝酸钠、氯化铵、尿素)对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在尿素浓度为3.5mmol/L时生长最快,最大细胞密度达30.927*106个细胞。氮源及其浓度显... 本文研究了5个浓度(0、0.9、1.8、3.5、7mmol/L)的3种氮源(硝酸钠、氯化铵、尿素)对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在尿素浓度为3.5mmol/L时生长最快,最大细胞密度达30.927*106个细胞。氮源及其浓度显著影响绿色巴夫藻叶绿素a和蛋白质的含量,叶绿素a在3.5mmol/L尿素时,含量最高为0.913μg/106个细胞。蛋白质在7.0mmol/L尿素时,含量最高为36.698μg/106个细胞。脂肪酸主要由16:0、16:1、20:5组成,氮源浓度为1.8mmol/LNaNO3时,EP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占总脂的37.31%和4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巴夫藻 氮源 生长 蛋白质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溶氧和pH值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伟娜 吴垠 +1 位作者 徐哲 孙建明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2期6-10,共5页
为了解决在光生物反应器养殖微藻过程中,溶解氧和pH值2个培养工艺参数的控制问题,分别在80L、350L和900L的3种规格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湛江等鞭金藻(lsochrysis zhanjiangensis),高藻细胞浓度分别达到900×10^4,700×... 为了解决在光生物反应器养殖微藻过程中,溶解氧和pH值2个培养工艺参数的控制问题,分别在80L、350L和900L的3种规格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湛江等鞭金藻(lsochrysis zhanjiangensis),高藻细胞浓度分别达到900×10^4,700×10^4,500×10^4 cell/mL,测定其中溶氧和pH值的日变化。结果显示,在光照度4000 lx以上时,湛江等鞭金藻光合作用强,表现为反应器中藻液溶氧较高,日最高溶氧分别可达17.91mg/L、15、84mg/L和12.7mg/L。所测定的藻液日pH值均在7.00~9.16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反应器 湛江等鞭金藻 pH值 溶解氧 微藻细胞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饵料中添加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C11对幼参消化酶及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志平 徐哲 +2 位作者 周倩 张粹粹 孙建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2,共6页
将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C11以10~4、10~5和10~6CFU/g饵料添加到基础饵料中,每一剂量组设3个平行,每一平行50头幼参,用100 L望料桶进行30 d静水充气养殖试验。试验期间每日投饵1次,投喂量为幼参体重的5%。投喂试验结束后,评估... 将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C11以10~4、10~5和10~6CFU/g饵料添加到基础饵料中,每一剂量组设3个平行,每一平行50头幼参,用100 L望料桶进行30 d静水充气养殖试验。试验期间每日投饵1次,投喂量为幼参体重的5%。投喂试验结束后,评估其对幼参消化酶及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10~5CFU/g,显著提高了幼参肠道胰蛋白酶活力(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CFU/g,显著增加淀粉酶活力(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5CFU/g,幼参体腔细胞的吞噬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投喂基础饵料的幼参比较,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5、10~6CFU/g,幼参具有较高的体腔液溶菌酶(LSZ)活力(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CFU/g,幼参具有较高的体腔细胞裂解液(CLS)LSZ活力(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10~4 CFU/g,幼参体腔液总-氧化氮合酶(T-NOS)活力显著增加(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10~5、10~6CFU/g,幼参CLS的T-NOS活力显著提高(P〈0.05)。本研究表明,饵料补充海洋红酵母C11可促进幼参的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参 海洋红酵母C11 消化酶活力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饵料中添加弧菌BC232对幼参免疫反应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志平 徐哲 +1 位作者 张萃粹 周倩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08-712,共5页
将弧菌BC232以105、107cfu/g和109cfu/g添加到基础饵料中,投喂仿刺参幼参,每一剂量组均设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在12个盛有100L过滤海水的塑料桶中进行,每桶放50头幼参,饲养试验进行30d和45d。试验结束后分析弧菌BC232对幼参... 将弧菌BC232以105、107cfu/g和109cfu/g添加到基础饵料中,投喂仿刺参幼参,每一剂量组均设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在12个盛有100L过滤海水的塑料桶中进行,每桶放50头幼参,饲养试验进行30d和45d。试验结束后分析弧菌BC232对幼参免疫反应和抗病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弧菌BC232(107cfu/g和109cfu/g)45d幼参比对照组有较高的体腔细胞吞噬活力(P<0.01)。投喂弧菌BC232菌株105、107cfu/g和109cfu/g 30d及109cfu/g 45d幼参体腔液的溶菌酶活力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投喂弧菌BC232菌株105cfu/g 30d和105、107、109cfu/g 45d幼参体腔液中的酚氧化酶极显著提高(P<0.01)。幼参投喂弧菌BC232菌株45d后用病原菌灿烂弧菌NB13菌株攻毒,各试验组幼参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弧菌BC232可刺激幼参免疫反应,并提高其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弧菌 BC232 免疫反应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益生菌芽孢杆菌BC26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志平 徐哲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156,共5页
以豆粕粉、玉米粉和糖蜜为营养要素,优化仿刺参益生菌芽孢杆菌BC26的培养基与发酵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芽孢杆菌BC26的培养基成分。试验结果表明,豆粕粉质量分数为7%时,菌体细胞密度最高;玉米粉质量分数(3%~6%)和糖蜜... 以豆粕粉、玉米粉和糖蜜为营养要素,优化仿刺参益生菌芽孢杆菌BC26的培养基与发酵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芽孢杆菌BC26的培养基成分。试验结果表明,豆粕粉质量分数为7%时,菌体细胞密度最高;玉米粉质量分数(3%~6%)和糖蜜质量分数(3%~7%)对芽孢杆菌BC26菌株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通过豆粕粉、玉米粉、糖蜜和起始pH值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7%豆粕粉、5%玉米粉、3%糖蜜、起始pH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豆粕粉和糖蜜对芽孢杆菌BC26菌株生长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玉米粉对芽孢杆菌BC26菌株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芽孢杆菌BC26的发酵条件。结果显示,该菌株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转速150r/min,接种量2%,250mL三角瓶中培养基的装液量为25mL,经24h培养,菌数可达2.34×10^9个/mL,比优化前提高了5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BC26 培养基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