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人的“自由个性”和人的“丰富潜能”为中心的“新发展观”——从哲学层面漫谈弗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 |
丛大川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2
|
“管理”与人的生命存在——对“管理”产生前提的哲学反思 |
傅长吉
丛大川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3
|
论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实质 |
丛大川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7
|
|
4
|
论管理与人的生活需要——管理与需要的哲学反思 |
傅长吉
丛大川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5
|
“哲学是什么”的当代追问——评孙正聿同志的《哲学通论》 |
丛大川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6
|
重新解读马克思《提纲》的哲学精神实质 |
丛大川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7
|
价值层面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丛大川
张士才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8
|
“异化”之辩——回到马克思“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哲学理想 |
刘玉仙
丛大川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9
|
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与人道主义的哲学观念——重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
丛大川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0
|
是科学唯物主义还是实践人道主义?──与王金福、刘怀玉、朱宝信同志谈马克思哲学的本性 |
丛大川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