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处境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晓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83-89,共7页
在中国,蒙、藏、维、朝、哈等少数民族有着极其发达的母语写作,许多民族的母语文学早已产生了跨国影响,但是,在文学史书写、文学研究、文学传播共同构成的中国文学公共知识话语空间中,各民族母语文学处于"不在场的在场"的尴... 在中国,蒙、藏、维、朝、哈等少数民族有着极其发达的母语写作,许多民族的母语文学早已产生了跨国影响,但是,在文学史书写、文学研究、文学传播共同构成的中国文学公共知识话语空间中,各民族母语文学处于"不在场的在场"的尴尬处境。各民族母语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母语写作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民族母语写作与汉语写作共同创造了世界文化(文学)中的中国意义与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在场的在场” 母语文学 中国文学 公共话语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的困境与新路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实际在场与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不在场,使各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公共空间中呈现出"不在场的在场"的情形,从而指涉了整体意义的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不在场。中... 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实际在场与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不在场,使各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公共空间中呈现出"不在场的在场"的情形,从而指涉了整体意义的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不在场。中外文学的单边译入与各民族母语文学译出的艰难也不对称。穿越汉语直接进入世界文学语境与更多的作家作品更自觉地通过汉译进入中国文学公共空间的两种跨语际、跨文化、跨国际传播行为的出现,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在场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对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真实面貌并使多民族母语文学进入其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文学 不在场的在场 单边译入 文化洼地效应 跨语际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穿越·认同——“阿库乌雾现象”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2,共3页
阿库乌雾通过对汉语与国界的双重穿越,实现彝族母语文学跨语际、跨民族、跨国际、跨文化传播,在世界多元文化空间确立彝族文化的价值。民族-国家双重认同、文学话语权力意识以及多元文化观念,使阿库乌雾能够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思考少... 阿库乌雾通过对汉语与国界的双重穿越,实现彝族母语文学跨语际、跨民族、跨国际、跨文化传播,在世界多元文化空间确立彝族文化的价值。民族-国家双重认同、文学话语权力意识以及多元文化观念,使阿库乌雾能够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思考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库乌雾 母语 跨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