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岿 刘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5-157,共3页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呈具高土地流转率与高贫困发生率重合特征,这与少数民族经营能力、人口结构、文化适应三重弱势相关。单纯依靠土地出租方式有可能产生社会权利贫困、能力贫困和社会资源贫困,加深少数民族边缘化程度。从合作利益、治理...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呈具高土地流转率与高贫困发生率重合特征,这与少数民族经营能力、人口结构、文化适应三重弱势相关。单纯依靠土地出租方式有可能产生社会权利贫困、能力贫困和社会资源贫困,加深少数民族边缘化程度。从合作利益、治理结构、社会资源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在现代农业产业中实现少数民族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民族地区 土地流转 创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崔亚虹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99,共3页
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加快生态农牧业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税收制度... 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加快生态农牧业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青藏高原自然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一体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南文渊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51,共8页
2011年国务院通过的《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是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促进高原社会、文化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宏观性的战略规划。高原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如何有机的结合... 2011年国务院通过的《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是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促进高原社会、文化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宏观性的战略规划。高原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如何有机的结合起来,是落实《规划》、全面建设青藏高原藏区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自然保护 文化生态 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斡尔族敖包信仰和祭祀习俗的文化内涵与变迁特点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嘉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4期117-121,共5页
达斡尔族的敖包信仰和祭祀习俗本质上属于前萨满教文化形态,是基于自然崇拜的信仰意识而形成的。通过对其文化内涵和变迁特点的探讨分析,体会敖包文化在千百年来的世代传承中所折射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与情感联系,同时也认识到其民... 达斡尔族的敖包信仰和祭祀习俗本质上属于前萨满教文化形态,是基于自然崇拜的信仰意识而形成的。通过对其文化内涵和变迁特点的探讨分析,体会敖包文化在千百年来的世代传承中所折射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与情感联系,同时也认识到其民俗形态变迁背后的相关社会与环境动因。据此认为,现实条件和环境因素应通过自身的不断改善和优化来赋予这一传统文化形态以当下的价值和功能,从而使其在当今更好地为民众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秩序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斡尔族 敖包信仰 敖包祭祀 文化内涵 变迁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遗漏、订舛误、清疑窦——《钦定八旗通志·旗分志》按语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5,共5页
按语是《钦定八旗通志·旗分志》中独具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语增补及订正了八旗佐领编立的时间、来源、历任管理者以及改旗、抬旗、分编、裁汰等佐领变化的相关信息,反映了乾隆时期八旗基层组织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与... 按语是《钦定八旗通志·旗分志》中独具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语增补及订正了八旗佐领编立的时间、来源、历任管理者以及改旗、抬旗、分编、裁汰等佐领变化的相关信息,反映了乾隆时期八旗基层组织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与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八旗通志》 按语 乾隆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心兰台推旧事一意史苑绽新枝--评《刘信君文集》
6
作者 关伟 关捷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58,共3页
2011年,《刘信君文集》于吉林人民出版社付梓问世。该文集荟萃了作者在《新华文摘》、《历史研究》、《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战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辑刊》、《学习与探索》、《广东社会科... 2011年,《刘信君文集》于吉林人民出版社付梓问世。该文集荟萃了作者在《新华文摘》、《历史研究》、《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战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辑刊》、《学习与探索》、《广东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的40余篇论文。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计量史学、心态史学、比较史学等研究方法,对史学思想与史学理论、东北历史、解放战争史以及历史人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文集框架平整,观点明晰新颖,立论精辟严谨,文辞朴实流畅,令人耳目一新。综观全书,我认为作者的研究具有广泛性、创新性、求是性、学术性、批判性、教育性和反思性等七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集 《社会科学战线》 《广东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学报 吉林人民出版社 《学习与探索》 兰台 《新华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噶尔丹早期史实考
7
作者 黑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迄今史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噶尔丹十三岁时被认定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温萨活佛的转世,在西藏削发为僧,僧格遇害后在拉萨还俗返回准噶尔。笔者根据藏文史料《五世达赖喇嘛传》和俄文档案,结合蒙汉文史籍考察,认为:噶尔丹于1644年出生后即... 迄今史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噶尔丹十三岁时被认定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温萨活佛的转世,在西藏削发为僧,僧格遇害后在拉萨还俗返回准噶尔。笔者根据藏文史料《五世达赖喇嘛传》和俄文档案,结合蒙汉文史籍考察,认为:噶尔丹于1644年出生后即被认定为第三世温萨活佛的转世,1656年十三岁时入藏学经,1666年二十三岁时离开拉萨回准噶尔,到1670年发生内乱一直生活在故里,1672年二十九岁时称"珲台吉",正式还俗归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噶尔丹 转世时间 还俗归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