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发展轨迹及其解释力 被引量:1
1
作者 闫怡恂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21,共14页
译者行为批评模式是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及翻译批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观察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发展轨迹,分析该模式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构建过程,然后阐释该模式的优势特征,最后以葛浩文译者行为作为分析案例,讨论译者行为批评模式... 译者行为批评模式是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及翻译批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观察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发展轨迹,分析该模式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构建过程,然后阐释该模式的优势特征,最后以葛浩文译者行为作为分析案例,讨论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解释力,旨在对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进行验证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译者行为批评 “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批评模式 葛浩文译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典籍外译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6
2
作者 梁艳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引导各族人民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的意识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有力武器,更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引导各族人民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的意识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有力武器,更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少数民族典籍外译工作必须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主线开展,在实现民族建构功能的同时,也要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形象,服务对外话语权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典籍 外译 中华民族建构 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院校应用文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99,共6页
民族院校应用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应用特色的学科、文化、人才体系,逐步形成了民族院校应用型本科办学体系。生产力转型、应用能力、文化体制,是民族院校应用文化的新的理论创新点,留得住、用得上、融得深,提出实践性、产业性、... 民族院校应用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应用特色的学科、文化、人才体系,逐步形成了民族院校应用型本科办学体系。生产力转型、应用能力、文化体制,是民族院校应用文化的新的理论创新点,留得住、用得上、融得深,提出实践性、产业性、经验性的社会本体论;落实任务性、适应性、体系性的产业促进战略,研究体制性、机制性、公共性等新民族人才内蕴,形成"体制突破""先试先行""学用对接"的新体系、新平台、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策略 应用文化 民族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的外国文学批评范式——评《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
4
作者 苏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3-155,共3页
麦尔维尔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麦尔维尔研究在西方学术研究中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备受学术界的重视。我国的麦尔维尔研究主要围绕对《白鲸》一书的评论与阐释,研究的面比较窄,... 麦尔维尔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麦尔维尔研究在西方学术研究中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备受学术界的重视。我国的麦尔维尔研究主要围绕对《白鲸》一书的评论与阐释,研究的面比较窄,对麦尔维尔其他作品的研究覆盖偏少。然而,杨金才教授撰写的《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一书的出版,拓宽了我国麦尔维尔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尔维尔 现代阐释 赫尔曼 批评范式 外国文学 多维度 莎士比亚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尔·贝娄作品中共同体思想的演变及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尤广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共同体思想经历了变化过程,从早期作品关注个体自身的发展,到中期作品对社会不公、个体身份和责任等的关注,再到晚期作品对人类命运的深思。索尔·贝娄作品中共同体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作家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共同体思想经历了变化过程,从早期作品关注个体自身的发展,到中期作品对社会不公、个体身份和责任等的关注,再到晚期作品对人类命运的深思。索尔·贝娄作品中共同体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作家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脆弱、个体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对建立和谐、包容、进步的共同体的渴望。索尔·贝娄对社会正义的关注、不断反思及晚年经历,进一步推动了其共同体思想的发展,展示了作家对人类共同体和个体存在意义的持续探索。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共同体思想启示人们,只有以爱为桥梁、以团结为力量、以个体责任为指南,才能构建一个充满希望、和谐与进步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共同体思想 人类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理论视域下日本企业劳资关系的演化规律及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容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41,共12页
社会文化因素在影响与制约劳资关系系统的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具有高度稳定性和传承性的文化传统能够从深层次上指挥或引导制度变迁的发生及其走向,从而构建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劳资关系。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路径... 社会文化因素在影响与制约劳资关系系统的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具有高度稳定性和传承性的文化传统能够从深层次上指挥或引导制度变迁的发生及其走向,从而构建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劳资关系。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对日本"利益一致型"企业劳资关系演化中的文化路径依赖现象进行研究,认为"和"观念、集团意识、等级思想、"家"原理等文化传统深刻影响了企业伦理观、人性假设、企业文化类型、劳资博弈格局和劳资关系模式,是日本企业劳资关系演化中形成路径依赖现象的驱动性因素。在日本企业劳资关系的重建过程中,这种路径依赖规律会依然发挥作用,引导劳资模式向"利益协调型"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 文化传统 劳资关系 日本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家刘重德先生译学思想考释 被引量:2
7
作者 耿智 李亚舒 耿宁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40,共9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刘重德教授“信达切”三字原则的立论过程,阐述了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辩证特色,指出认真学习和践行“中庸之道”是他的成功之道。刘重德教授为译界同仁后学树立了治学和为人的榜样。
关键词 刘重德 辩证论译 信达切三原则 中庸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治愈系”电影的自然美学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冬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78-80,共3页
日本“治愈系”电影的出现,与中国诞生于战国时期的自然美学哲思产生背景类似,即人们在一个动荡喧嚣、充满穷困祸患的环境中有着被治愈开导的诉求。在人的生命价值得不到重视的情况下,中国先哲们萌生了知生、贵生、尊生的观念,认为人应... 日本“治愈系”电影的出现,与中国诞生于战国时期的自然美学哲思产生背景类似,即人们在一个动荡喧嚣、充满穷困祸患的环境中有着被治愈开导的诉求。在人的生命价值得不到重视的情况下,中国先哲们萌生了知生、贵生、尊生的观念,认为人应当轻利重生,而“治愈系”电影也继承了这一主张。同时在具体的治愈方法上,“治愈系”电影高度崇尚人们回归自然空间,对大自然给予人的平和与安稳大书特书,这实际上也是从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中摄取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电影 治愈系 自然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神榜:杨戬》:民间美术元素赋能动画影像的审美新篇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希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83-87,共5页
2016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小门神》正式拉开了追光动画电影的创作历程,纵观其出品的电影作品,从艺术形态、文化符号到故事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支撑其创作的命脉根基。2022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在继承以往影视听表达经... 2016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小门神》正式拉开了追光动画电影的创作历程,纵观其出品的电影作品,从艺术形态、文化符号到故事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支撑其创作的命脉根基。2022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在继承以往影视听表达经验的前提下,通过保留“东方朋克”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元素 动画影像 动画电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电影作品 视听表达 杨戬 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林宏昌对宫崎骏的继承与发展——评动画电影《玛丽与魔女之花》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红 元明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0-82,共3页
日本动漫电影《玛丽与魔女之花》于2017年7月在日本上映,且入围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评选名单,其导演是曾被认为吉卜力工作室接班人之一的米林宏昌,这也是在他离开吉卜力工作室后首次发表的动画作品。宫崎骏爱徒的身份,正统动漫出身... 日本动漫电影《玛丽与魔女之花》于2017年7月在日本上映,且入围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评选名单,其导演是曾被认为吉卜力工作室接班人之一的米林宏昌,这也是在他离开吉卜力工作室后首次发表的动画作品。宫崎骏爱徒的身份,正统动漫出身,导演米林宏昌本身就为影片增添了很强的吸引力和期待感。分析米林宏昌的电影,必然不能抛开吉卜力,不能不提宫崎骏,否则难以从一个大局观来赏析与理解其作品的实现背景与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宫崎骏 继承与发展 玛丽 动画作品 工作室 奥斯卡 接班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与《全民目击》:翻拍片本土化比较研究文化三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63,91,共4页
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诸多优秀影片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流传和翻拍。电影的翻拍方式多种多样,但在翻拍的过程中都需要将电影进行本土化融合以赋予影片新的生命力。本文以韩国翻拍电影《沉默》为例,从电影中展... 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诸多优秀影片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流传和翻拍。电影的翻拍方式多种多样,但在翻拍的过程中都需要将电影进行本土化融合以赋予影片新的生命力。本文以韩国翻拍电影《沉默》为例,从电影中展现的生活场景、人物外在形象和内在人性三个维度,探讨电影翻拍过程中的本土化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 文化交流 本土化 翻拍 电影市场 世界范围 生活场景 外在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科学一流本科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玉华 吴艳玲 +4 位作者 王春清 张辉 刘建博 何璐含 何槊 《特产研究》 2023年第1期187-190,共4页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既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和保障,也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内在必然要求。本研究结合学校动物科学专业发展的实际,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核心入手,分析教学团队...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既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和保障,也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内在必然要求。本研究结合学校动物科学专业发展的实际,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核心入手,分析教学团队的自身特点,利用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分布广泛的优势,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政治觉悟,打造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助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高教师整体学术水平,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等方面的举措,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科学 一流本科专业 高水平 教学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度嫌疑人》:灰色人性的罪与罚
13
作者 杨柏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1-143,共3页
电影的核心魅力往往来源于剧本的精良、导演的功力与演员的演技,而非现在许多大片中出现的特技与音效,也非画面中唯美的画质与画风。故事的共情作用,才是一部电影真正动人的力量。笔者分析《第三度嫌疑人》,选择的视角是人性与公义,事实... 电影的核心魅力往往来源于剧本的精良、导演的功力与演员的演技,而非现在许多大片中出现的特技与音效,也非画面中唯美的画质与画风。故事的共情作用,才是一部电影真正动人的力量。笔者分析《第三度嫌疑人》,选择的视角是人性与公义,事实上,世间难有绝对公义可言,研究分析仅仅是从电影学术角度出发联系逻辑公义,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案件的第三度嫌疑人,而现实中的确很难做到绝对身份抽离,希望能带动思考,带动更多的社会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度嫌疑人》 人性灰色地带 公义 法律 罪与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电影《第三度嫌疑人》的反类型研究
14
作者 喜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5-157,共3页
凭借着《无人知晓》而在日本影坛声名鹊起,被认为是日本新时代代表人物的是枝裕和,一直不断通过家庭题材影片确立自己的影像风格,早已被视为侯孝贤的台湾写实主义和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的家庭伦理片的继承者。而其新作《第三度嫌疑... 凭借着《无人知晓》而在日本影坛声名鹊起,被认为是日本新时代代表人物的是枝裕和,一直不断通过家庭题材影片确立自己的影像风格,早已被视为侯孝贤的台湾写实主义和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的家庭伦理片的继承者。而其新作《第三度嫌疑人》则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悬疑题材,让人看到了是枝裕和似乎对转型有所期待。但不难发现,《第三度嫌疑人》绝非典型的悬疑类型片,在电影中,是枝裕和甚至有意进行了反类型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度嫌疑人》 是枝裕和 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分析在茶名外宣翻译中的应用
15
作者 孙琳 黄凌宇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0-301,共2页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茶叶贸易的繁荣发展,与茶叶经济相关的茶名翻译也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基于话语分析角度的茶名外宣翻译,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准确的翻译信息,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促进茶叶贸易的成功。因此翻译者应...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茶叶贸易的繁荣发展,与茶叶经济相关的茶名翻译也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基于话语分析角度的茶名外宣翻译,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准确的翻译信息,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促进茶叶贸易的成功。因此翻译者应该在充分掌握茶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话语分析翻译对策,对茶叶外宣资料进行科学翻译,最终达到真正的翻译目的。本文对此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翻译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分析 茶名翻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