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比例微藻和微生态制剂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吉桥 张凯 +4 位作者 袁成玉 姜玉声 张剑诚 宫德龙 曹旭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4-530,共7页
在水温11.2~21.0℃下,将初始体质量为(1.00±0.05)g的仿刺参,随机放入容水为50L(50cmX40cm×30cm)的18个塑料水槽中,每槽20头,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80d。A组水槽中只添加等比例混合的小球藻、筒柱藻和角毛藻... 在水温11.2~21.0℃下,将初始体质量为(1.00±0.05)g的仿刺参,随机放入容水为50L(50cmX40cm×30cm)的18个塑料水槽中,每槽20头,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80d。A组水槽中只添加等比例混合的小球藻、筒柱藻和角毛藻;B组只添加微生态制剂(主要为光合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菌或藻细胞密度为2.22×10^8个/水槽;C、D和E组添加藻类和微生态制剂比例分别为1:1、2:1和1:2,密度与A组相同;K组为对照组,不添加藻类和微生态制剂。试验结果表明,只添加藻类混合液的A组仿刺参的特殊质量增加率最高(0.16%/d),E组次之,只添加微生态制剂的B组最低(-0.37%/d),A组和E组与B组间差异极显著(P〈O.01)。A组水体中氨氮和活性磷含量较高。仿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低,肠道内弧菌数最少。B组水槽中亚硝酸氮浓度始终很高,仿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高,肠道内弧菌数增加。添加不同数量藻类和微生态制剂水槽中仿刺参肠道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不同,但与生长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附着基 生长 藻类 微生态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含等量维生素E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对仿刺参幼参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吉桥 樊莹莹 +2 位作者 姜玉声 张剑诚 宫德龙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9-34,共6页
在水温11.0~20.0℃、盐度35‰和pH值7.5的条件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4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幼参放养在容水300L的塑料水槽中,A组投喂含90mg.kg-1β-胡萝卜素+60mg.kg-1维生素E(VE)的饲料,B组投喂含60mg.kg-1... 在水温11.0~20.0℃、盐度35‰和pH值7.5的条件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4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幼参放养在容水300L的塑料水槽中,A组投喂含90mg.kg-1β-胡萝卜素+60mg.kg-1维生素E(VE)的饲料,B组投喂含60mg.kg-1虾青素和60mg.kg-1VE的饲料,以不添加上述3种物质的基础饲料作对照(C组)。饲养80d后,将A、B,及C组幼参直接放入盐度(用淡水和海水或加入海水晶,配制成盐度为0、5、10、15、20、25、30、35、40、45,及50)、氨(用NH4Cl配制成氨浓度(NH3-N)0、0.5、1.0、2.0、4.0、8.0,及10mg.L-1)、温度(0、4、10、15、20、25、30、35,及40℃)急剧变化的1500mL的白色聚乙烧杯中,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存活率和体腔液中SOD活力等指标。应激处理期间,不投喂,24h换水一次并吸出排泄物。96h后,盐度、氨处理组的仿刺参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存活仿刺参体腔液中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A、B组仿刺参在低温应激时,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90mg.kg-1β-胡萝卜素+60mg.kg-1VE或60mg.kg-1虾青素+60mg.kg-1VE均能显著提高仿刺参对盐度和氨应激的抵抗能力(P<0.05),但抗低温应激的效果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Β-胡萝卜素 虾青素 生长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着基的摆放方式对仿刺参幼体附着的影响
3
作者 杨阳 赵绪学 +4 位作者 姜玉声 张剑诚 丛文虎 宫德龙 王吉桥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5-40,共6页
在水温17-20℃下,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耳状幼体放入200cm×30cm×35cm的长方形水槽中,投喂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的等比例混合液(密度为8000个·mL-1),常规... 在水温17-20℃下,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耳状幼体放入200cm×30cm×35cm的长方形水槽中,投喂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的等比例混合液(密度为8000个·mL-1),常规管理。待耳状幼体后期,投放9组、每组由3层20cm×30cm的聚乙烯波纹板组成的附着基,其中3组与水槽底水平放置(0°),3组垂直(90°)于水槽底放置,3组与水槽底呈45°角倾斜放置,每种设置3个平行。经28d的饲养表明:仿刺参幼体的附着率随着附着基摆放深度的加深而增大,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少。水平放置的附着基的附着率比45°倾斜放置的高253.43%,比垂直放置的高283.51%,差异极显著(P〈0.001);但45°倾斜角放置的附着基比垂直放置的高8.51%,差异不显著(P〈0.05)。水平放置的附着基下层的附着率比中层高63.31%,差异不显著(P〉0.05),比上层高170.23%,差异极显著(P〈0.01)。文中讨论了水平放置的附着基和附着基下层仿刺参幼体附着率高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幼体 附着基 附着率 附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