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国家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雪姣 《中国新通信》 2019年第18期174-175,共2页
提高国家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实际当中,是改善国家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确立以培养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教学目标,将以职业拓展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会计教学中,... 提高国家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实际当中,是改善国家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确立以培养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教学目标,将以职业拓展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会计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能够为提升国家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教学效率提供良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开放大学会计 拓展型 职业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节能技术及其产品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景杰 《河南科技》 2014年第4X期178-178,共1页
绿色高效是建筑节能技术及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从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不同类型建筑选取合适的节能设备以及增加节能技术的科技含量三个方面,对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进行了深度分析。
关键词 建筑节能 技术与产品 低碳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探微柳永悲剧人生及其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3
作者 王敏 《语文学刊》 2016年第5期13-15,共3页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他的人生在他自己和当时社会众人的眼里是悲惨的、不幸的,然而,正是这悲剧的人生,才成就了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他对宋词形式和内容上的大量革新和开拓,无疑加快了宋词走向繁荣的进程,他是宋词发...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他的人生在他自己和当时社会众人的眼里是悲惨的、不幸的,然而,正是这悲剧的人生,才成就了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他对宋词形式和内容上的大量革新和开拓,无疑加快了宋词走向繁荣的进程,他是宋词发展的拓荒者、引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悲剧人生 宋词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探讨
4
作者 徐景杰 《门窗》 2014年第4期367-367,370,共2页
在我国,工程建设常常会受到施工人员流动性强、文化层次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足、露天交叉作业多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安全管理工作遇到了一系列的困境。本文首先从生命安全、工程质量两方面阐述了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针对施工工... 在我国,工程建设常常会受到施工人员流动性强、文化层次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足、露天交叉作业多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安全管理工作遇到了一系列的困境。本文首先从生命安全、工程质量两方面阐述了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针对施工工程安全管理的中存在的安全意识淡薄、监管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以及施工安全隐患等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来加大施工工程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施工 安全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转换”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5
作者 姜秀莎 《语文学刊》 2016年第22期12-13,共2页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生僻的字词,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词意,教师就要运用“语言转换”功能,将生僻的字词转换成通俗易懂的,使学生能够快速接受并且消化。“语言转换”有很多转换形式,充分掌握各种“语言转换”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生僻的字词,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词意,教师就要运用“语言转换”功能,将生僻的字词转换成通俗易懂的,使学生能够快速接受并且消化。“语言转换”有很多转换形式,充分掌握各种“语言转换”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达到教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转换 重要性 策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视域下的诗歌张力分析——以柳沄和于坚的创作为例
6
作者 姜秀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7-90,共4页
从语言学、诗学和词汇学等角度出发来分析中国本土诗歌流派中隐喻视域下的诗歌张力,包括隐喻视域下的诗歌张力的不同应用。首先对隐喻和诗歌张力进行分析,进而深入地研究隐喻视域下的诗歌张力的应用,并且风格也从初始期较为晦涩的抽象... 从语言学、诗学和词汇学等角度出发来分析中国本土诗歌流派中隐喻视域下的诗歌张力,包括隐喻视域下的诗歌张力的不同应用。首先对隐喻和诗歌张力进行分析,进而深入地研究隐喻视域下的诗歌张力的应用,并且风格也从初始期较为晦涩的抽象形式变成了较为直接明确的形式。这样的演变既是中国本土诗歌和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一次共鸣,同时也是中国本土诗歌在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新思潮后的一次自律性的自发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隐喻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