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褐煤脉冲式气流干燥传递过程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程茜
于晓晨
于才渊
-
机构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大连市计量检测研究院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68-2374,共7页
-
文摘
褐煤干燥是褐煤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脉冲式气流干燥器内基于气-固两相流的褐煤干燥动量、热量、质量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依托高效成熟的气流干燥技术,以颗粒在气流中的受力情况为基础,建立了气流干燥过程中颗粒加速运动的热量传递模型和颗粒减速运动的动量及热量传递模型,并提出了新的脉冲式气流干燥器高度的设计及优化方法。通过将脉冲式气流干燥器的干燥模拟数据与相同高度的等径式气流干燥器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脉冲式气流干燥的高效性,并根据烟气温度、颗粒湿含量、体积传热系数等模拟参数沿干燥器高度的分布情况对其高效性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脉冲式气流干燥装置工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和理论参考。
-
关键词
脉冲式气流干燥
气-固两相流
数学模拟
-
Keywords
impulse pneumatic dryer
gas-solid flow multiphase flow
mathematical modeling
-
分类号
TQ051.892
[化学工程]
-
-
题名基于新型内热式移动-流化床干燥器的褐煤干燥过程
- 2
-
-
作者
王大鹏
于晓晨
齐丽薇
于才渊
王喜忠
-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大连市计量检测研究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
-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87-91,共5页
-
文摘
在传统流化床内,加入中空水平螺旋叶片,其内通入饱和蒸汽。对粒度分布很广的褐煤物料,借助气力和机械力联合作用,建立一种新型的内热式移动-流化床干燥模型。研究了操作气速、进口气体温度、机械力作用强度等因素对褐煤干燥过程的影响。采用因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气固间传热系数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机械力场的加入,使床层内形成了稳定的大小颗粒共存的气固两相流场,并使干燥速率增大,传热系数增大。其中,叶片转速在3.33~5.40r/min范围时,传热系数增大了约35%。叶片内饱和蒸汽以内热源的形式,通过叶片传导换热,大大强化了传热和干燥效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传热量增加了约45%。
-
关键词
褐煤
流化床
气固两相流
干燥
传热
-
Keywords
lignite
fluidized-bed
gas-solid flow
heat transfer
drying
-
分类号
TQ051.892
[化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