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非培养鉴定技术在临床标本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卓然 高鹏 +2 位作者 李琳 周世航 詹銮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8-24,共7页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仍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作为"金标准",但能培养成功的仅为少数。绕过分离培养环节,以微生物rRNA/rDNA基因作为种属鉴别序列,设计通用引物(universal primer,up),用PCR扩增标本中微生物的16S rRNA或16S~2...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仍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作为"金标准",但能培养成功的仅为少数。绕过分离培养环节,以微生物rRNA/rDNA基因作为种属鉴别序列,设计通用引物(universal primer,up),用PCR扩增标本中微生物的16S rRNA或16S~23S rRNA序列,通过毛细管电泳(CE)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筛选基因的点突变以达到快速鉴定微生物(到属和种)。用PCR-CE-SSCP和PCR-CE-RFLP分析系统检测了呼吸道、消化道、女性生殖道标本中感染的病原菌;用PCR-CE-SSCP系统检测了男性泌尿道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建立PCR-CE-RFLP分析系统,用非培养法鉴定技术检测脓汁、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标本,检测并鉴定了临床标本中的多种病原菌;对人体肠道菌群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该法可协助腹泻的病原学诊断;检测生殖道常见的致病菌;用PCR-CE-SSCP系统建立了检测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的方法。微生物的非培养鉴定技术比传统方法缩短20h,为临床感染症的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依据。结果可见,利用16S~23S rRNA间区基因PCR-CE-RFLP和PCR-CE-SSCP系统可以达到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快速种属鉴定,比传统的细菌培养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优点,可用于临床感染症的病原学诊断。微生物的非培养鉴定技术将替代培养法而成为病原学诊断新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诊断 微生物非培养法鉴定技术 16S RDNA PCR—CE—SSCP PCR—CE—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DQ座位等位基因与“慢性疾病”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辉 史要武 +7 位作者 王波 翟立杰 刘庆明 薛芳 周杰 于卫建 梁晓华 安万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6-268,272,共4页
目的:探讨HLA基因系统某些特定的等位基因,其同一基因在各种疾病的发生中均起重要作用的可能性。方法:实验组为用于不同研究目的的各类慢性疾病的DNA储存标本,共收集8种疾病,分别是: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青光眼、鼻息肉、... 目的:探讨HLA基因系统某些特定的等位基因,其同一基因在各种疾病的发生中均起重要作用的可能性。方法:实验组为用于不同研究目的的各类慢性疾病的DNA储存标本,共收集8种疾病,分别是: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青光眼、鼻息肉、精神分裂症、白内障、艾滋病和慢性肾衰。每种疾病随机采取15份标本,共计12 0份标本;对照组标本取自献血体检健康者血样,共计80份。HLA- DR、DQ座位等位基因检测采用PCR SSP法。结果:HLA -DR、DQ座位各等位基因在“慢性疾病”组中不同疾病的分布构成比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慢性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HLA- DR座位的各等位基因分布构成比无统计学显著差异,DQ座位的各等位基因分布构成比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0 .0 5 ) ;HLA- DQ9在“慢性疾病”组的检出率为14 . 5 8% ,在对照组的检出率为6 .2 5 % ,两组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在HLA- DQ座位上可能存在与各类疾病发生有关的基因,HLA- DQ9可能在各类疾病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或其与一类有普遍致病意义的基因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遗传倾向 免疫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DNAvWA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辉 于卫建 +5 位作者 方芳 王学滨 杨光 刘奔 梁晓华 周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微卫星DNAvWA多态性的分析 ,了解精神分裂症与vWA有关“等位基因”的关联情况。方法 对 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12 3名随机人群采用PEProfilerplus系统进行PCR复合扩增 ,然后用ABI310型基因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基... 目的 通过对微卫星DNAvWA多态性的分析 ,了解精神分裂症与vWA有关“等位基因”的关联情况。方法 对 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12 3名随机人群采用PEProfilerplus系统进行PCR复合扩增 ,然后用ABI310型基因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基因检测。结果 两组vWA“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 (P >0 0 5 ) ;精神分裂症组vWA 14的检出率为 17 2 % ,对照组的检出率为 33 3%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精神分裂症组vWA 17的检出率为 31 2 % ,对照组检出率为 19 5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他各“等位基因”检出率两组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vWA“等位基因”vWA 14和vWA 17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在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微卫星DNA 第12号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免疫标记抗体法测定血痕ABO血型
4
作者 王瑞恒 闫立强 +2 位作者 于卫建 刘效巍 曲淑贤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7-129,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免疫标记抗体法测定血痕血型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首先对抗A、抗B单克隆抗体进行荧光标记,然后使荧光标记抗体与相应抗原(血痕)在最佳条件下结合,最后荧光显微镜镜检,判定血痕的血型。结...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免疫标记抗体法测定血痕血型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首先对抗A、抗B单克隆抗体进行荧光标记,然后使荧光标记抗体与相应抗原(血痕)在最佳条件下结合,最后荧光显微镜镜检,判定血痕的血型。结果采用该方法测定血痕的血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验时间短。结论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测定血痕血型的检验方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免疫标记抗体法 血痕 ABO血型 法医物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ODNs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孟庆丽 张卓然 +1 位作者 陈琰 安万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14,共4页
应用TRAP PCR ELISA法检测CpGODNs及E .coliDNA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变化 ,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的产生 ,从基因水平探讨其抗肿瘤机制。实验发现活性形式的CpGODNs可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 ,E .coliDNA... 应用TRAP PCR ELISA法检测CpGODNs及E .coliDNA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变化 ,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的产生 ,从基因水平探讨其抗肿瘤机制。实验发现活性形式的CpGODNs可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 ,E .coliDNA的下调作用出现在 48h之后 ,二者均可使G0 /G1期细胞含量增加 ,但均未引起凋亡。结果表明 ,CpGODNs及E .coliDNA在基因水平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达到抗肿瘤目的 ,但不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DN/E.coli DNA 端粒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