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桁架结构内固定装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梁磊 于胜波 +3 位作者 王以进 桑原田 佟颖彪 隋鸿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根据股骨近端骨小梁的生物力学特点,设计出桁架结构内固定装置并进行力学实验。方法:尸体股骨25例,首先,采用CT对股骨上段进行扫描;然后,随机将20例股骨标本仿Evan’s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人工形成骨折,随机分为桁架结构固定组、Ga... 目的:根据股骨近端骨小梁的生物力学特点,设计出桁架结构内固定装置并进行力学实验。方法:尸体股骨25例,首先,采用CT对股骨上段进行扫描;然后,随机将20例股骨标本仿Evan’s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人工形成骨折,随机分为桁架结构固定组、Gamma钉固定组、Richard钉固定组、AO钢板固定组,每组各5例标本,并与正常标本组比较;通过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压缩试验。结果:(1)桁架结构强度比Richard’s钉、AO钢板强度高8%和14%;刚度高30%和33%;与Gamma钉和正常股骨相当,(P<0.05)。⑵桁架结构极限力学性能与Gamma钉、正常股骨相当。⑶在1200N载荷作用下,桁架结构张开角比Richard’s钉、AO钢板固定组小(P<0.05),桁架结构与Gamma钉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⑷桁架结构应力遮挡率低于Gamma钉,只有17.39%。结论:根据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结构设计的桁架结构内固定器械,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的内固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桁架结构 骨小梁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远端骨折三种手术方法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海川 随承锋 桑原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980-198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胫骨远端骨折三种手术方法的临床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2月我科采用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83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OR IF)、经皮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M IPPO)及有限切开内固定辅助外固定架外固定3种手术... 目的对比分析胫骨远端骨折三种手术方法的临床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2月我科采用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83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OR IF)、经皮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M IPPO)及有限切开内固定辅助外固定架外固定3种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3组患者术后均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17±6.9)个月,按AOFA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3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M IPPO组明显长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是治疗严重骨折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ORIF可作为低能量损伤的最终治疗方法,MIPPO特别适于不涉及关节面的干骺端粉碎骨折。根据软组织条件和骨折类型,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均可有效避免并发症,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软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