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脉络膜组织形态及血流灌注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祁媛媛 许致玉 +3 位作者 李春实 张智健 李胜 张立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组织形态及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眼急性期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57例157眼,其中视网...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组织形态及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眼急性期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57例157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66例66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91例91眼,均采用雷珠单抗3+pro re nata(PRN)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注射前及每次注射后1个月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使用OCT加强深度扫描模式获得清晰的脉络膜图像,并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鼻侧1500μm处脉络膜厚度(CT N1.5 mm)、黄斑中心凹颞侧1500μm处脉络膜厚度(CT T1.5 mm),计算黄斑中心区域平均脉络膜厚度(CT Mean);使用ImageJ软件对脉络膜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定量分析脉络膜血管管腔面积(LA)、脉络膜基质面积(SA)、脉络膜总面积(TCA)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结果RVO患眼基线SFCT、CT T1.5 mm、CT N1.5 mm、CT Mean、LA、SA、TCA、CVI均较对侧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VO组患眼基线CT Mean为(326.99±64.92)μm,大于BRVO组的(299.80±73.0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2);CRVO组和BRVO组基线CVI值分别为(72.50±5.62)%和(72.33±5.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7,P=0.85)。在RVO、CRVO或BRVO患者中,每次注射后SFCT、CT T1.5 mm、CT N 1.5 mm、CT Mean、LA、SA、TCA、CVI均较基线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VO患眼第2次注射后LA和CVI与第1次注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SFCT、CT T1.5 mm、CT N1.5 mm、CT Mean、SA、TCA均低于第1次注射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RVO患眼第2次注射后SA和CVI与第1次注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SFCT、CT T1.5 mm、CT N1.5 mm、CT Mean、LA、TCA均低于第1次注射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类型RVO患眼第2次注射与第3次注射后SFCT、CT T1.5 mm、CT N1.5 mm、CT Mean、SA、TCA、C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RVO继发黄斑水肿患眼脉络膜厚度变薄、CVI减小,并在第2次注射后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流指数 雷珠单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锅法对PMMA及聚酯类材料的表面改性及抗生物垢性能评价
2
作者 赵莹 董继程 +4 位作者 方元 张立军 靳琳 刘波 程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145,共15页
报道了一种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酯类材料表面改性的通用方法,制备了具有广谱性和可持续后续反应活性的抗蛋白抗细菌涂层,该方法克服了通过引入特定基团用于表面改性的限制.分别采用一锅法和两步法在PMMA上聚合两性离子单体甲... 报道了一种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酯类材料表面改性的通用方法,制备了具有广谱性和可持续后续反应活性的抗蛋白抗细菌涂层,该方法克服了通过引入特定基团用于表面改性的限制.分别采用一锅法和两步法在PMMA上聚合两性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磺基甜菜碱(SBMA),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经一锅法制备的PMMA-SBMA改性涂层的SBMA含量最高,因此选择一锅法进行后续研究.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有机玻片、聚碳酸酯(PC)有机玻片、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有机玻片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有机玻片等聚酯类材料的表面上验证了该方法的广谱性.Ellman’s assay定量研究结果表明,PMMA-SBMA改性涂层表面仍存在乙烯基砜基基团,表明该涂层具有可持续后续反应活性.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评价了涂层抗牛血清白蛋白(BSA)吸附的能力,结果表明,一锅法涂层显著减少了72.3%的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静态涂层抗细菌黏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静态下涂层细菌附着面积减少80%以上;流动池和流场计算结果表明,该涂层在两种剪切力(0.16和1.6 dynes/cm2)的流动条件下均可以抵抗细菌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锅法 两性离子 抗细菌黏附 流动条件 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眼表微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3
作者 于涛瑞(综述) 闫春晓 张立军(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7-363,共7页
角膜塑形镜是目前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主要手段。近年来,角膜塑形镜镜片的材料和参数设计一直在不断的更新与升级,尽管其具有可个性化定制、透氧性好、光学性能优良等特点,但因镜片直接贴附于眼表,在长期戴镜下眼表微环境可能会受... 角膜塑形镜是目前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主要手段。近年来,角膜塑形镜镜片的材料和参数设计一直在不断的更新与升级,尽管其具有可个性化定制、透氧性好、光学性能优良等特点,但因镜片直接贴附于眼表,在长期戴镜下眼表微环境可能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引起眼表微环境稳态失衡,严重者可影响眼表健康。由于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呈现高速增长趋势,角膜塑形镜作为一种控制近视屈光度增长的非手术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了解角膜塑形镜长期配戴对眼表微环境的影响有助于规避角膜塑形镜在近视防控中的应用风险。本文通过总结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眼表组织、细胞、泪液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关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引发的潜在风险,引导眼视光医师在验配及随访过程中给予综合考量,以提升其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镜 眼表现 近视 干眼 泪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不同程度积液宽频声导抗分析及有限元模型验证
4
作者 李行 柳佩涵 +3 位作者 蒋雯 刘后广 乔月华 刘稳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7,共8页
目的使用宽频声导抗明确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程度,探索中耳病理与声能吸收率关系并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患儿34例为... 目的使用宽频声导抗明确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程度,探索中耳病理与声能吸收率关系并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患儿34例为SOM组,纳入同期就诊的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完善纯音测听、226 Hz声导抗、宽频声导抗、电子耳镜检查。SOM组按积液不同程度分为部分积液组与全部积液组,分析组间声能吸收率特点。采用有限元法构建25%、50%、64%、100%积液模型,计算能量吸收率。结果SOM组声能吸收率曲线呈平坦曲线,500~4000 Hz处声能吸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积液组声能吸收率曲线平坦无峰,800~6000 Hz低于部分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限元构建的积液模型随积液量增加吸收率逐渐下降。中耳积液量占中耳腔体积25%时,曲线整体走势与正常人耳能量吸收率曲线走势一致;中耳积液量达中耳腔体积50%时,800~8000 Hz处的能量吸收率均值约为20%;中耳积液量占中耳腔体积64%时,整体能量吸收率均值约为10%;中耳积液量占中耳腔体积100%时,能量吸收率为0。结论不同程度的鼓室积液其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不同。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中耳积液状态,其声能吸收率变化能够反映鼓室积液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有限元分析 声能吸收率 中耳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凤琴 《卫生经济研究》 2004年第6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医院管理 医疗服务 医院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葡萄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5)
6
作者 《人工智能在葡萄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5)》专家组 国际智能医学会(IAIM)眼科学专委会 +89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学专委会 中国眼科人工智能研究专家组 娄岩 邵毅 郜原 陈祥军 谭钢 迟玮 杨卫华 庄文娟 石磊 田磊 柯碧莲 华夏 秦牧 陶勇 康刚劲 苏文如 魏来 高雯 廖萱 胡建斌 陈有信 赵潺 顾正宇 董贺 计丹 胡丽丹 汪朝阳 陆成伟 刘洋 宋秀胜 余瑶 张慧 马健 魏雁涛 胡亮 周学智 吴振凯 戴西件 林松 张弘 郑钦象 陈雨 蔡建奇 余洪华 易湘龙 王烽 蒋炎云 刘光辉 邹文进 王毓琴 彭娟 李程 谢华桃 蒋贻平 李斌 李贵刚 刘祖国 钟蕾 姚牧笛 陈琦 邵婷婷 李世迎 文丹 谭叶辉 石文卿 李中文 葛倩敏 吴恺 刘籦 王雪林 肖轶尘 刘红玲 林志荣 李正日 刘俊 朱欣悦 柴勇 张雨晴 张冰 纪丽君 罗丽娟 李开明 李海波 许琦彬 王静 温鑫 申颖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6,共8页
葡萄膜炎是累及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眼内炎症,病因复杂。既往准确诊断葡萄膜炎和识别其相关全身性疾病需要综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进行详细分析,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诊断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不断涌现... 葡萄膜炎是累及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眼内炎症,病因复杂。既往准确诊断葡萄膜炎和识别其相关全身性疾病需要综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进行详细分析,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诊断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为葡萄膜炎评估及诊断带来了新的方法。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和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学专委会组织专家总结了目前AI在葡萄膜炎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就AI在葡萄膜炎病因诊断、分类和评估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形成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分类和管理葡萄膜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诊断 病因 人工智能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人力资源是医院发展首要的战略资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虹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医院发展 战略资源 卫生事业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对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角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祁媛媛 闫春晓 +3 位作者 金翠华 袁琳慧 李胜 张立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角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眼内科注射中心治疗的患者共64例... 目的 探讨多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角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眼内科注射中心治疗的患者共64例(64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nAMD患者19例,DME患者20例,RVO患者25例。阿柏西普(40 g·L^(-1))治疗29例,雷珠单抗(10 g·L^(-1))治疗35例。所有入组病例均选取单眼注射,采取3+PRN的随访治疗方法。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行角膜神经检查,使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进行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检查。比较nAMD、DME、RVO患者多次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平均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神经纤维长度、神经纤维密度,比较每次注射不同药物后1个月与基线时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术前,DME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低于nAMD组和RVO组,DME组患者内皮细胞平均面积高于nAMD组和R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种不同疾病患者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抗VEGF药物3次后,DME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低于nAMD组和RVO组,内皮细胞平均面积高于nAMD组和R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E组患者神经纤维长度短于nAMD组和R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自从第2次注射阿柏西普后,nAMD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每次注射后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指标注射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自从第2次注射雷珠单抗后,RVO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多次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会一定程度降低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内皮细胞密度,注射药物后DME组的神经纤维长度显著低于nAMD组和RVO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神经 阿柏西普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手术中不同切削深度对角膜生物力学及眼压测量值的影响
9
作者 靳琳 张立军 +1 位作者 吕永涛 兰云飞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0-440,共1页
目的通过参数数值模拟阐明不同消融深度对LASIK手术中角膜生物力学行为和眼压(IOP)的影响。方法建立术后模型时,消融区域设计在光学区和过渡区内。其中,光学区为折射校正的中心圆形区域;过渡区实现了消融区和非消融区的平滑过渡,其非球... 目的通过参数数值模拟阐明不同消融深度对LASIK手术中角膜生物力学行为和眼压(IOP)的影响。方法建立术后模型时,消融区域设计在光学区和过渡区内。其中,光学区为折射校正的中心圆形区域;过渡区实现了消融区和非消融区的平滑过渡,其非球面性被证实能更好的保证术后视觉效果。角膜实际表面是非球面的,但在传统的屈光手术中,假设光学区的术前和术后的角膜近似为球形帽。根据Munnerlyn方程,提出用两个半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消融轮廓线,其中术前角膜半径为R_(1),术后角膜半径为R_(2),nc为角膜折射率。屈光度S可由公式S=(nc-1)(1/R_(2)-1/R_(1))确定。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揭示了LASIK手术中不同消融深度下角膜生物力学行为的变化。具体来说,对于-2D、-4D、-6D的消融深度,相应的术后IOP降低。有限元云图结果显示,最大的应力发生在角膜前表面的中心。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光学区直径与IOP值的关系显示,最小光学区直径时,-2D、-4D和-6D的切削深度IOP值分别为13.04、10.49、9.2 mm Hg,均低于术前报告值(17.40 mm Hg)。结论本研究评估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行为和IOP测量值。IOP测量值随着光学区直径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提示改进的有限元分析对角膜屈光手术的方案优化和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生物力学 角膜屈光手术 切削深度 光学区 圆形区域 对应点 平滑过渡 轮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低度近视儿童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密度分析
10
作者 宁吉良 刘丹霞 +2 位作者 薛绍飞 刘小钰 许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目的使用眼底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测量单眼低度近视儿童双眼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8~14岁单眼低度近视儿童45例(90眼)... 目的使用眼底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测量单眼低度近视儿童双眼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8~14岁单眼低度近视儿童45例(90眼)临床资料。经1%环喷托酯睫状肌麻痹后验光,将等效球镜度(SE)-3.00 D~-0.50 D纳入近视眼组,SE+0.25 D~<+2.00 D纳入非近视眼组。使用IOL Master 500测量眼轴(AL)、平均角膜曲率半径(CR),计算轴率比(AL/CR)。使用海德堡SD-OCT进行黄斑区水平线性扫描并获取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值。使用OCTA模块获取3 mm×3 mm的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图像,通过Image J图形处理软件获取浅层视网膜血管丛(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血管丛(DCP)血流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C)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血流指标与年龄、AL、CR、AL/CR、SFCT的相关性。结果近视眼组SE和SFCT均小于未近视眼组,而AL和AL/CR均大于未近视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视眼组DCP血流密度小于非近视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血流指标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近视眼组SCP、DCP血流密度与SE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1、0.731,均P<0.05);与AL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8、-0.712,均P<0.05);与AL/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557、-0.564,均P<0.05)。非近视眼组SCP、DCP血流密度与AL/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5、-0.656,均P<0.05)。2组CC血流密度、FAZ面积与年龄、SE、AL、CR、AL/CR、SFCT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单眼低度近视儿童近视眼与非近视眼比较,DCP血流密度降低;近视眼视网膜血流密度与SE、AL、AL/CR相关,非近视眼视网膜血流密度仅与AL/CR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眼低度近视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视网膜 脉络膜 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STubo心肌病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28
11
作者 梁滨 黄榕翀 +5 位作者 康美丽 史晓利 李智 刘俊 朱皓 周旭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4-539,共6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年临床数据,探讨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8-01至2014-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 042例。... 目的:分析单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年临床数据,探讨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8-01至2014-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 0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更正诊断为Tako STubo心肌病有10例患者纳入Tako STubo心肌病组。选取同一时期内发病时间≤6 h,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前降支单支病变的32例患者纳入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血脂水平、心肌标志物水平、常规12导联心电图前壁导联病理性Q波发生率、QTc间期及倒置T波分布情况。结果:在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修正诊断为Tako STubo心肌病的比例为1.06%。Tako STubo心肌病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女性占9%(P<0.01)。Tako STubo心肌病组发病前存在应激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70%vs 22%,P=0.02),Tako STubo心肌病组患者心肌标志物峰值水平显著低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肌酸激酶:(486.0±249.0)U/L vs(716.0±132.0)U/L,肌酸激酶同工酶:(13.5±17.1)mg/L vs(47.5±21.9)mg/L,心肌肌钙蛋白I:(22.8±16.3)ng/ml vs(56.4±24.0)ng/ml,P均<0.01]。两组间发病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前壁导联Q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ko STubo心肌病组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在QTc间期[(630.0±117.0)ms vs(540.0±62.0)ms,P=0.001]、12导联心电图Ⅱ、Ⅲ、a VF、a VR、V6导联倒置T波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0.00%vs 3.13%;60.00%vs 6.25%;90.00%vs 3.13%;100.00%vs 21.88%;100.00%vs 46.88%;P均<0.05)。结论: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发病前多伴精神或躯体应激因素,QTc间期显著延长,T波倒置分布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oSTubo心肌病 急性心肌梗死 前壁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对黄斑结构改变及视力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崔丽 姜燕荣 +1 位作者 赵明威 黎晓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背景 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成功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并不能很快恢复视力,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留存时... 背景 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成功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并不能很快恢复视力,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留存时间,探讨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存留对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6例66眼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巩膜扣带术组和玻璃体切割术组,记录2个组患者病程、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LogMAR、有无合并症等,观察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存留时间及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计算2个组在术后1个月时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结果 术前巩膜扣带术组及玻璃体切割术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屈光度及LogMAR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巩膜扣带术组视网膜下积液平均存留(96&#177;60)d,玻璃体切割术组为(21&#17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6,P=0.000).术后1个月时,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发生率为78.6%,大于玻璃体切割术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91,P=0.000),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患者与未完全吸收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5,P=0.003);术后6个月时,巩膜扣带术组与玻璃体切割术组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6,P--0.065),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患者与未完全吸收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5,P=0.087).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吸收后,2个组内黄斑椭圆体区连续患者与椭圆体区缺失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巩膜扣带术组:t=2.555,P=0.015;玻璃体切割术组:t=4.005,P=0.001). 结论 椭圆体区受损程度与视网膜脱离时间有关,而椭圆体区的完整性明显影响患者的视力预后.对于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吸收较巩膜扣带术快;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存留延缓视力的恢复,手术方式对最终的视力恢复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 椭圆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9
13
作者 曲范杰 于韦韦 张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3-925,共3页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极易发生继发性耐药。对于复发性SCLC目能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SCLC的靶向治疗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尚未找到SCLC的有效靶点。血管生成是细胞生长,尤其是肿瘤...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极易发生继发性耐药。对于复发性SCLC目能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SCLC的靶向治疗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尚未找到SCLC的有效靶点。血管生成是细胞生长,尤其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化疗 晚期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住院患者身体约束量表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5
14
作者 杨晶 杨露 郑晓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身体约束量表指导ICU护士对患者实施规范、安全身体约束的效果。方法将448例入住ICU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56例、观察组292例。对照组按常规和经验对患者实施约束;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ICU住院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 目的探讨应用身体约束量表指导ICU护士对患者实施规范、安全身体约束的效果。方法将448例入住ICU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56例、观察组292例。对照组按常规和经验对患者实施约束;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ICU住院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对患者实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身体约束。结果观察组身体约束、非计划拔管、约束部位皮肤受损、约束肢体肿胀、约束肢体未处于功能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ICU住院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可为ICU患者实施身体约束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实现个性化、合理化的身体约束,降低ICU身体约束的使用频率,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住院患者 身体约束 ICU住院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 安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16
15
作者 金仙玉 郭玮 於永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50-854,共5页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癌能否行手术治疗的预测因素及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Ⅲ~Ⅳ期晚期卵巢癌病例92例,其中18例接受新辅助化疗(NAC组),74例接受初...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癌能否行手术治疗的预测因素及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Ⅲ~Ⅳ期晚期卵巢癌病例92例,其中18例接受新辅助化疗(NAC组),74例接受初次手术(PCS组)。结果:使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率降低的因素:伴有合并症(P=0.022);初次治疗时存在胸腔积液(P=0.011);CA125>1 000 U/L(P=0.030);有肝、肺转移的Ⅳ期患者(P=0.031)。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66.7%。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满意率(P=0.022),缩短引流管置留天数(P=0.011),减少腹水量(P=0.005)、术中出血量(P=0.048),但在手术时间、输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患者生存时间方面,NAC组与PC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合并症、胸腔积液、CA125>1 000U/L、临床分期为Ⅳ期、表现为肝、肺转移的患者适合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满意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可能会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卵巢癌 新辅助化疗 肿瘤细胞减灭术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林 刘新 +2 位作者 王树纲 黄红深 张繁友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09-809,共1页
关键词 更昔洛韦 疱疹病毒 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护理人员心搏骤停院前急救胜任力现状调查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颖 李红玉 +1 位作者 崔美玲 王美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44-1746,共3页
目的了解社区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水平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提高社区护理人员心搏骤停院前急救胜任力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5—8月整群抽取大连市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67人,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技能操作... 目的了解社区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水平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提高社区护理人员心搏骤停院前急救胜任力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5—8月整群抽取大连市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67人,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技能操作对其以急救胜任力为导向的徒手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67位社区护理人员中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合格38人(57%),不合格29人(43%);技能操作合格18人(27%),不合格49人(73%)。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学历的社区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社区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学历的社区护理人员技能操作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社区护理人员技能操作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心搏骤停院前急救胜任力不容乐观,急需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护理人员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伟 于凤凯 +1 位作者 韩云鹏 关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乳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的45例化疗的乳腺癌进行MRI的疗效的诊断分析,化疗前进行MRI检查,化疗2~3月后再进行MRI检查,比较肿瘤大小,ADC值变化,...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乳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的45例化疗的乳腺癌进行MRI的疗效的诊断分析,化疗前进行MRI检查,化疗2~3月后再进行MRI检查,比较肿瘤大小,ADC值变化,增强扫描的横轴位及曲线的变化等。结果:化疗前的肿瘤大小(29.9±10.3)mm及体积大小(22 689.2±1 090.5)mm^3与化疗后的肿瘤大小(12.6±5.3)mm和体积大小(15 042.9±211.2)mm^3存在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患者的ADC_(mean)值(1 102.6±102.3)×10^(-6)mm^2/s和ADC_(min)值(1 042.9±211.2)×10^(-6)mm^2/s明显高于化疗前(849.9±120.3)mm^2和(715.2±100.5)mm^2/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由Ⅲ型向Ⅰ型变化的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后进行MRI评价可以明显观察患者的病灶变化及ADC的变化,进行化疗后患者的曲线由Ⅲ型向Ⅰ型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于凤凯 马军 +1 位作者 张瑶 罗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探讨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本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呈实性、囊实性病灶,MR平扫为等长T1、长T2信号;2例合并出血者可见不均匀短T... 目的探讨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本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呈实性、囊实性病灶,MR平扫为等长T1、长T2信号;2例合并出血者可见不均匀短T2信号。将其余18例患者按照肿瘤实性成分均匀性分成均匀和不均匀两组,分析其内部成分的MRI特征。均匀组6例,肿瘤实性部分信号较均匀,可见多发微小囊变,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可强化或不强化;不均匀组12例,肿瘤实性部分信号不均,可见大小不等的不同信号区,其中6例不同信号区边缘可见类似"间隔"样结构,9例肿瘤边缘可见单个囊状或多个新月状囊变区;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不同信号区强化幅度与T1WI信号高低成反比,"间隔"样结构及肿瘤边缘囊变区无强化。结论肿瘤实质成分不均匀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实性部分大小不等的不同信号区及其强化的方式反映了其病理特点,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诊断 被引量:8
20
作者 邴晶 王勇 +2 位作者 王雪梅 隋如新 谭晓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1-184,共4页
目的:研究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经脑血管造影及临床治疗有效证实的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全部行头颅MRI平扫检查,其中10例行磁... 目的:研究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经脑血管造影及临床治疗有效证实的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全部行头颅MRI平扫检查,其中10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查,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4例中脑梗死发生于额叶6例,顶叶4例,颞叶3例,岛叶1例,小脑1例,发生于基底节、丘脑累及中脑、胼胝体1例。脑梗死发生于双侧脑内的8例,单侧6例。静脉栓塞部位14例中10例为上矢状窦(其中6例同时合并横窦或乙状窦或直窦栓塞),1例直窦及左横窦,1例左侧横窦及乙状窦,2例皮层大脑浅静脉,其中梗死内伴出血10例。5例静脉注射Gd-DTPA后增强扫描,3例无强化,2例病灶内出现不规则类环形强化,其中有大脑镰、小脑幕脑膜增厚强化的2例。10例MRV均显示栓塞的静脉血流信号丢失或缺损,以及周围异常静脉侧支和其他引流静脉异常扩张。结论: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静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其继发的脑梗死又是评估静脉栓塞的脑实质病变严重程度和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颅内栓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