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酚乳膏对实验性皮肤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隋丽华 张天艳 +4 位作者 汤新强 李传勋 韩国柱 杨彤 李楠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6期628-629,共2页
目的研究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乳膏外用对细菌性和非细菌性皮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为TP的抗痤疮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表皮葡萄球菌所致家兔皮肤感染性炎症模型以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研究TP乳膏外用对细... 目的研究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乳膏外用对细菌性和非细菌性皮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为TP的抗痤疮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表皮葡萄球菌所致家兔皮肤感染性炎症模型以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研究TP乳膏外用对细菌性和非细菌性皮肤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3%,6%和12%TP乳膏涂搽均可抑制家兔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皮肤感染性炎症反应,明显优于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及基质对照组(P<0.05或<0.01);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6%和12%TP乳膏涂搽均有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基质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TP乳膏外用对细菌性和非细菌性皮肤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乳膏 炎症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黄酮中药祛斑膏对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的治疗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俐 于颖 +2 位作者 李明鑫 隋丽华 王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80-1782,共3页
目的:观察自制甘草黄酮中药祛斑膏治疗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的疗效。方法:140例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两组,两组间年龄及病程无显著差异。(1)治疗组患者外用自制甘草黄酮中药祛斑膏日2次,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患者外... 目的:观察自制甘草黄酮中药祛斑膏治疗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的疗效。方法:140例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两组,两组间年龄及病程无显著差异。(1)治疗组患者外用自制甘草黄酮中药祛斑膏日2次,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患者外用氢醌乳膏日2次,3个月为1疗程。(2)两组患者的皮肤黑色素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结果:治疗组7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7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4.29%,相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516,P〈0.05)。结论:自制甘草黄酮中药祛斑膏治疗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能显著改善,治疗总体疗效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 中药祛斑膏 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升麻颗粒中异阿魏酸、葛根素和芍药苷 被引量:6
3
作者 郭珉 李珠华 +3 位作者 张志勤 隋丽华 王栋 韩国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复方升麻颗粒(升麻、葛根、白芍、荆芥、防风等)中葛根素、芍药苷和异阿魏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Kromasil-C18柱(4.6 mm×150 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同时变体积...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复方升麻颗粒(升麻、葛根、白芍、荆芥、防风等)中葛根素、芍药苷和异阿魏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Kromasil-C18柱(4.6 mm×150 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同时变体积流量和变波长:1~11 min,体积流量为1.0 mL/mi,波长为230 nm;11.01~20.0 min体积流量为1.5 mL/min,波长为317 nm。结果葛根素、芍药苷和异阿魏酸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能完全分离。葛根素、芍药苷和异阿魏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60μg/mL、20~320μg/mL和5~80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102.4%和96.5%;RSD分别≤1.9%、≤1.2%和≤1.8%。测得3份样品中葛根素为2.79~2.85 mg/g,芍药苷为15.5~15.7 mg/g,异阿魏酸为1.61~1.64 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同时测定复方升麻颗粒中芍药苷、葛根素、异阿魏酸,精密度和回收率高,重复性好,结果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升麻颗粒 异阿魏酸 葛根素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乳膏对痤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隋丽华 宋顺鹏 +5 位作者 张天艳 汤新强 李传勋 韩国柱 杨彤 李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7-489,共3页
目的:研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乳膏外用对实验性痤疮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煤焦油外涂致兔耳实验性角化和金黄地鼠皮脂腺斑增生模型,于动物模型的病变部位外搽一定剂量的12%、6%和3%TP乳膏,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其他量... 目的:研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乳膏外用对实验性痤疮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煤焦油外涂致兔耳实验性角化和金黄地鼠皮脂腺斑增生模型,于动物模型的病变部位外搽一定剂量的12%、6%和3%TP乳膏,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其他量化指标观察TP乳膏的抗痤疮作用。结果:家兔耳郭涂煤焦油2周后,肉眼可见兔耳皮肤粗糙、增厚、有粉刺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其病变与人类粉刺相似。TP乳膏涂搽后可明显减少毛囊角化物,减轻皮肤增厚;金黄地鼠皮脂腺斑涂搽TP乳膏后,能明显减轻皮脂腺斑增厚,并使其变得柔软,表明TP乳膏对皮脂腺增生有抑制作用。结论:TP乳膏可抑制实验性毛囊上皮角化过度和皮脂腺增生,表明该制剂具有抗实验性痤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痤疮 抗角化作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茶多酚搽剂治疗麻风肢端顽固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隋丽华 郭珉 +6 位作者 王颖 王栋 郭晨雁 宋顺鹏 史月君 刘俐 刘新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茶多酚搽剂对麻风肢端顽固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以便从天然中草药中寻找新型、高效安全的药物。方法:受治病例均来源于本院住院的麻风患者21例(患溃疡35处),病程1-50年。试验设计采用自身对照法。常规消毒溃疡表面(2%碘... 目的:探讨复方茶多酚搽剂对麻风肢端顽固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以便从天然中草药中寻找新型、高效安全的药物。方法:受治病例均来源于本院住院的麻风患者21例(患溃疡35处),病程1-50年。试验设计采用自身对照法。常规消毒溃疡表面(2%碘酒、75%酒精)清除坏死组织,应用复方茶多酚搽剂浸入纱布块敷于溃疡表面,外用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疗程为1年。结果:痊愈19处(54.3%),显效13处(37.1%),有效2处(5.7%),无效1处(2.9%)。结论:复方茶多酚搽剂对治疗麻风肢端顽固性溃疡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无副作用,其总有效率97.1%,痊愈率达54.3%(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茶多酚 麻风 顽固性溃疡 肢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达克罗宁搽剂中二组分的含量 被引量:5
6
作者 郭珉 李珠华 +2 位作者 赵远征 朱昌辉 韩国柱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5期469-470,共2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达克罗宁搽剂中盐酸多塞平和盐酸达克罗宁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固定相为Kromasil-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相[0.01mol·L^-1磷酸二氢钾与三乙胺混合溶液(100:1,V/V),用85%的磷酸溶液调p...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达克罗宁搽剂中盐酸多塞平和盐酸达克罗宁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固定相为Kromasil-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相[0.01mol·L^-1磷酸二氢钾与三乙胺混合溶液(100:1,V/V),用85%的磷酸溶液调pH值至3.0](60:4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97nm。结果 盐酸多塞平和盐酸达克罗宁在5-8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50%和98.81%。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强.精密度高,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塞平 盐酸 达克罗宁 盐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维E乳膏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7
作者 王栋 隋丽华 +1 位作者 张志勤 韩国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制备丹参酮维E乳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水包油型乳膏基质制备丹参酮维E乳膏;采用薄层层析及显色反应定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酮ⅡA和维生素E的含量,流动相由甲醇和水组成,梯度洗脱,同时改变流动相比例、波... 目的制备丹参酮维E乳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水包油型乳膏基质制备丹参酮维E乳膏;采用薄层层析及显色反应定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酮ⅡA和维生素E的含量,流动相由甲醇和水组成,梯度洗脱,同时改变流动相比例、波长及流速。结果丹参酮维E乳膏性状稳定,含量测定中丹参酮ⅡA和维生素E能够完全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3~48μg.mL-1和0.4~6.4 m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和97.8%;RSD分别为0.93%和0.83%。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可行,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测定乳膏中两组分的含量,精密度和回收率高,重复性好,结果符合要求,可用于该药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维E乳膏 制备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乳胶剂的研制及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娟 王栋 于绪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3-630,共8页
本研究以茶多酚乳胶剂的外观性状、乳剂的粒径及放置稳定性、乳胶剂的黏度、p H值及含量作为筛选指标,确定制备茶多酚乳胶剂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茶多酚乳胶剂兼有乳剂和凝胶剂的优点,外观色泽... 本研究以茶多酚乳胶剂的外观性状、乳剂的粒径及放置稳定性、乳胶剂的黏度、p H值及含量作为筛选指标,确定制备茶多酚乳胶剂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茶多酚乳胶剂兼有乳剂和凝胶剂的优点,外观色泽佳、无油腻感、涂展性良好,稳定性高且制备简便,是一种优良的新型茶多酚局部外用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乳胶剂 制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