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连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天牛种类调查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张旭臣
时勇
范立淳
刘佩旋
郑雅楠
-
机构
大连市甘井子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沈阳工学院
-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2021年第3期36-39,共4页
-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松材线虫及其媒介天牛的可持续防治技术的研究”(2019-MS-279)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辽宁省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天牛及其可持续性防治技术推广”(辽[2020]TG07号)。
-
文摘
2020年5月起对大连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天牛种类进行调查和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昆虫。在大连市甘井子区的松林22个小班内悬挂诱捕器,每隔7 d收集一次诱捕器内的天牛带回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共诱集到3个亚科7属7种天牛,其中数量相对较多的是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和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第一次诱捕到松褐天牛是在6月8日,共诱捕到16头,最后一次诱捕到松褐天牛在10月5日,仅诱捕到1头,7月27日是羽化高峰期,共诱捕到151头;第一次诱捕到褐梗天牛是在5月25日,共诱捕到25头,最后一次诱捕到褐梗天牛在10月12日,共诱捕到7头,7月20日是羽化高峰期,共诱捕到458头。数量较多的松褐天牛是大连地区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之一,褐梗天牛是否为媒介昆虫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松材线虫
传播媒介
松褐天牛
褐梗天牛
-
Keywords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vector insect
Monochamus alternatus
Arhopalus rusticus
-
分类号
S763.16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大连1951—2020年玉米生长季旱涝分析
- 2
-
-
作者
张萌
林文忠
-
机构
大连市甘井子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大连市普兰店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1期211-214,共4页
-
文摘
[目的]研究玉米生长季旱涝变化特征及其发生规律。[方法]利用1951—2020年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水平衡及旱涝指数方法,研究玉米生长季需水与降水的平衡关系以及旱涝特征。[结果]近70年大连地区玉米生长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60 mm/10 a,其中,播种—苗期降水呈弱增加,拔节—吐丝—成熟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玉米需水量呈增加趋势;旱涝指数呈减小趋势;气候湿润程度呈下降趋势。播种—苗期、吐丝—成熟期以旱灾为主,播种—苗期中旱+重旱频率达41.7%,吐丝—成熟期中旱+重旱频率达60.0%;拔节—吐丝期以涝为主,中涝+重涝频率达35.7%;玉米全生长期中涝+重涝频率为14.3%,中旱+重旱频率为22.9%。[结论]大连地区旱、涝灾害同时存在,旱灾存在加强的趋势,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应加强完善灾害预警平台建设。
-
关键词
玉米
生长季
旱涝指数
水平衡
大连
-
Keywords
Corn
Growing season
Drought and flood index
Water balance
Dalian
-
分类号
S423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
-
题名玉米生物产量对施复合肥深度的响应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张萌
-
机构
大连市甘井子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2期135-137,共3页
-
基金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项目(2017YFD0300705-A04,2016YFD0300304)。
-
文摘
[目的]探明施肥深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计不同深度(5、15、25 cm)施肥处理,分析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种下施肥(15 cm)较正常施肥(5 cm)玉米叶面积指数平均增加6.0%;单位面积粒数增加20.5%;空秆率及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种下15 cm施肥处理较正常5 cm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增加16.8%。[结论]复合肥料深施15 cm能够使营养层与玉米主要根冠区域相重合,充分吸收复合肥所提供的能量要素,促进单位面积粒数和干物质的增加,从而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
-
关键词
施肥深度
玉米
产量
干物质积累
-
Keywords
Fertilization depth
Corn
Yiel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李学峰
-
机构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
出处
《现代畜牧科技》
2021年第12期76-77,共2页
-
文摘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于感染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而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病变。由于该病最初在捷克的捷申城发生,因此也叫做捷申病。仔猪最易感染,并具有非常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出神经症状,而成年猪往往呈隐性经过。目前,该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个国家,基本上全部养猪业发达的国家都发生过,且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现概述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的防控措施,供参考。
-
关键词
猪
传染性脑脊髓炎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实验室诊断
类症鉴别
治疗
免疫预防
-
分类号
S858.28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羊尿素中毒的病因、临床特征、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陈健
李学峰
齐刚
-
机构
辽宁省北镇市动物卫生服务中心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
出处
《现代畜牧科技》
2021年第12期70-71,共2页
-
文摘
由于尿素中的非蛋白氮在羊的瘤胃内可发生分解产生氨,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菌体蛋白被机体利用,因此很多养殖户给羊饲喂尿素来节约蛋白质饲料,减少饲养成本。但如果在饲料中加入过量的尿素,会分解产生过多的氨,达到微生物可利用能力以上,这样既会导致浪费,且易引发氨中毒。病羊主要特征是肌肉强直,循环障碍,呼吸困难,新鲜胃内容物散发氨气味,且病死率非常高,严重损害养羊效益。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参考。
-
关键词
羊
尿素中毒
发病原因
发病机理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治疗
-
分类号
S858.26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鸡气囊炎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李学峰
陈健
齐刚
-
机构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省北镇市动物卫生服务中心
-
出处
《现代畜牧科技》
2021年第11期81-82,共2页
-
文摘
鸡气囊炎属于呼吸道疾病,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导致气囊出现症状。近年来,该病的发生比较多见,尤其在部分饲养密集地区会呈现集中发病,且只要鸡群发病就会表现出严重症状,病程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通常是15日龄至出栏阶段的鸡群较易出现发病,且多见于秋末冬初至第二年春季。引起发病的病原非常复杂,如果临床上若没有确定病原,未选择有效药物用于治疗,基本无法奏效,严重损害养鸡经济效益,应加以防治。
-
关键词
鸡
气囊炎
发生原因
临床症状
治疗
免疫预防
-
分类号
S858.31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早熟甜樱桃新品种——甘红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陈亚军
-
机构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
出处
《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第5期70-70,共1页
-
文摘
"甘红"是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农技中心和果农张全利合作研发的大樱桃新品种。果实纵径2.58 cm,横径2.8 cm,完熟时深红色,过熟时紫红色。平均单果重10.9 g,最大果重20.4 g;含可溶性固形物17%,总糖16%,总酸0.92%,可食率93.3%。果柄长3.42 cm,粗0.19 cm。结果早,丰产性好。幼树时结果期早,3年见果,6年达丰产期,一般在管理好的水平下,6年生左右的樱桃树株产可达15.8 4左右。在露地条件栽培下,该树生长势一致,基本上无大小年现象,产量均衡。
-
关键词
早熟甜樱桃
品种
平均单果重
大小年现象
CM
大樱桃
大连市
辽宁省
-
分类号
S662.5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设施蓝莓灰霉病发生调查及绿色防控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陈亚军
董克锋
-
机构
大连市甘井子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果农之友》
2023年第2期72-74,共3页
-
文摘
蓝莓是具有极高经济价值及特殊功效的一种新兴小浆果果树[1]。蓝莓设施栽培可提早上市,避免了花期霜冻、采果期遇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蓝莓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设施内蓝莓因湿度大、通风不良和品种抗性差等问题易受灰霉病的危害而造成产量降低,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使灰霉病成为影响设施蓝莓盆栽发生普遍、危害程度重的病害之一。为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危害,现将生产中对灰霉病管理和控制技术介绍如下。
-
关键词
灰霉病
绿色防控
设施栽培
品种抗性
蓝莓
通风不良
小浆果
花期霜冻
-
分类号
S4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母牛生产瘫痪发生的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李学峰
-
机构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
出处
《现代畜牧科技》
2021年第12期116-117,共2页
-
文摘
母牛生产瘫痪也叫做乳热症,是成年母牛在分娩前后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高产母牛多发,往往在产后72h内(特别是产后12~48h)发病,个别会在产前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病。尽管该病呈散发,但少数牛场的发病率依旧能够达到25%~30%,且康复后的母牛在下次分娩时可能再次出现发病。近几年,随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严重损害牛场经济效益。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参考。
-
关键词
母牛
生产瘫痪
发生原因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
分类号
S858.2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